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物态变化 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物态变化 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物态变化 学业质量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 ℃和40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38 ℃、39 ℃ B.39 ℃、40 ℃ C.38 ℃、40 ℃ D.39 ℃、39 ℃2.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B.12月份南阳室外的平均气温约为30℃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70℃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温物质是液体B.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C.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得小一些4.下列常见物质中只具有固定体积而没有固定形状的是( )A.玻璃 B.露珠 C.空气 D.霜5.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6.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一项是( )A.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B.这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C.该物质熔化过程历时6分钟D.该物质的熔点是48℃7.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B. C. D.树枝雾凇 山涧云雾 冰雪消融 草间露珠8.下列措施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新鲜的草莓装入保鲜盒中并冷藏 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将湿头发用电热吹风机吹干 D.将水泥地面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9.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金属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理是( )A.金属汽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D.金属升华到玻璃镜头上10.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壶烧开水时,壶喷冒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B.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放在衣柜里的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二、填空题(共34分)11.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2)________和两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______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14.家用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在冷冻室里,通过制冷剂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热量;在冰箱外,通过制冷剂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热量,实现对“热”的“搬运”.15.如图是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用来保鲜食物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注满沙子,一天加两次水保持沙子湿润.利用外罐内沙子里的水______,使内罐温度降低,存储食物保鲜时间更长.为了使保鲜效果更好,此“冰箱”应该放置在______(填“干燥”或“潮湿”)环境.16.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17.小明发现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车窗玻璃常会上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18.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___________(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19.(10分)小军利用如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在同一环境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_____(选填“铁圈1”或“铁圈2”);(2)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3)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4)如图丙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则示数是_____℃,应该是_____装置(选填“甲”或“乙”)中温度计的示数(外界为一标准大气压);(5)若两位同学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水量相等。图丁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小军的实验先沸腾的原因是_____。20.(16分)小兵用图1中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有:①能减缓物质升温速度,便于实验现象的观测和数据记录;②能使物质______.(2)实验表格如表所示,则表格中(a)和(b)两处应填写______和______.(3)实验中,他所测得的温度值比真实值要高则他可能是按图2中的______(填“A”“B”或“C”)方法进行读数的.(4)他改正了错误的读数方法后,又正确地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①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②第6 min时,该物质______(填“继续”或“不再”)吸热,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__min;③在第7 min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熔点为-4 ℃的盐冰水混合物中,此时试管中该物质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因为体温计有特殊的构造,即玻璃泡和细直玻璃管之间有特细的弯曲处,使得温度下降时,虽然玻璃泡中的水银收缩,但体温计细玻璃管内的水银无法回到玻璃泡内,仍显示原来的温度,所以用示数为39 ℃的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 ℃和40 ℃的病人的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 ℃、40 ℃.故选B.2.答案:A解析:A.人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身体感觉有所不同,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故A符合题意;B.12月份是冬季,因此12月份南阳室外的平均气温约为-1℃,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D.人在不同情况下体温有所不同,人的正常体温为36.5~37°C,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B解析:A.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其温度计内的气体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因此测温物质是气体,故A错误B.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可知管内液面越低,温度越高,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故B正确;C.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C错误;D.烧瓶容积越小,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体积越小,则细管中的液面高度随温度变化越不明显,精度越低,故D错误。故选B。4.答案:B解析:玻璃、霜是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露珠是液体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故选B.5.答案:B解析: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正确;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故C、D错误.6.答案:C解析:解析,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再不变后又升高,说明题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熔点为48℃,故B、D选项正确。该物质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熔化过程历时4min,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故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答案C。7.答案:C解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A.把新鲜蔬菜放入保鲜袋中,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避免了外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A符合题意;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将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C解析:金属在高温、低压下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遇到玻璃镜头后温度降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均匀地附着在镜头上,整个过程先升华后凝华,故C正确.10.答案:C解析:A.用壶烧开水时,壶中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稍微远离壶嘴的地方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气”,故A错误;B.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是因为黑板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C.放在衣柜里的脑丸过一段时间会“消失”,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变成了樟脑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D.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1)凝固放热;(2)汽化吸热解析:(1)像水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2)像水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12.答案:37.2解析: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其示数为13.答案:吸收;0;不变解析: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冰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题图可知,温度计示数刚好在0刻度线处,示数为0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14.答案:汽化;吸收;液化;放出解析:当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内发生汽化而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在外面冷凝器中发生液化而放热,将热量散失在空气中,因此制冷剂起到把“热”搬运到冰箱外,使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的作用。15.答案:蒸发吸热;干燥解析: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从而降低了内罐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了保鲜的作用;空气湿度越高,蒸发速度越慢,空气湿度越低,蒸发速度越快,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16.答案:等于;大于解析: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因此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是0 ℃的冰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继续熔化,0 ℃的水要继续放出热量才能凝固,所以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17.答案:外侧;液化;放出解析:汽车在阴凉的地下车库内,车窗玻璃的温度较低,当汽车开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时,会变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外侧,因此应擦车窗玻璃的外侧;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这属于液化现象,此过程要放热.18.答案:升华;吸;凝华解析: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吸收玻璃泡传递的热量逐渐消失、变成紫红色碘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玻璃泡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碘蒸气逐渐消失变成碘颗粒,这是凝华现象。19.答案:(1)铁圈2;(2)需要;(3)液化;(4)102;乙;(5)小军所用水的初温比小红高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节铁圈2的高度。(2)按规范要求,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3)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需要放热。(4)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所在位置的示数为102℃,所以此时的示数是102℃,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102℃:即此时大于100℃,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高,沸点高,所以此时的大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加盖的液体表面气压大,所以应该是装置乙中温度计的示数。(5)由图像知,小军所用水的初温比小红高,与沸点的温差较小,所以小军的实验先沸腾。20.答案:(1)②受热均匀(2)温度/℃;状态(3)A(4)①晶体;②继续;6;③不变解析:(4)①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②第6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该物质继续吸热;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6 min;③在第7 min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熔点为-4 ℃的盐冰水混合物中,此时试管中该物质的温度不变,其原因是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变.时间/min02468…(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