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ppt课件
展开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一套旧的制度崩溃,新的制度还没形成,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士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诸子论道、百家争鸣的局面。
请仔细阅读书P38和39,把老子和孔子的情况梳理一下。
1、顺其自然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但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无为而治
思想家:1、仁2、以德治国教育家:1、创办私学,有教无类。2、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 概况: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2 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事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身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成语或故事?
以柔克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
人物简介: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仁”的思想。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家后院马房着了大火。火刚扑灭,孔子退朝回来了,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家人报告说马房着了火,孔子连忙问,有没有伤到人。家人说没有伤着人,孔子才放了心,而没有先问马怎么样。)
这个故事可能会让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实际是因为孔子是春秋后期人,当时马的价值远远大于人(奴隶)。
《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yì] 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礼乐制)
孔子路过泰山,见到一妇女在坟前哭泣。孔子让弟子前去询问其哭泣的原因。 妇女说:“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你们一家为什么不搬离这里呢?” 妇女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说:“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他” 。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注释:道:引导 政:行政命令 齐:约束 耻:羞耻之心 德:道德准则礼:礼仪规范 格:自觉改过
那么孔子的政治主张(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有没有被统治者采纳呢?为什么?
儒家主张仁、实施德政,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 ,可以为师矣。”
“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 。”
孔子晚年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家熟知的《论语》是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整理出来的),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孔子及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并发展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诸子论道、百家争鸣。
我们先来看看春秋时已产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到了战国又发生了怎样的发展呢?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非正义战争);做人的道德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仔细分析,说说这两位后继者谁更好地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著有《庄子》一书,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又称道家思想为“老庄思想”。
大家知道当时统治者最欣赏哪家的思想吗?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思想迎合了那个年代各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需要,倍受统治者的青睐。
大家知道吗?韩非子曾经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况的弟子,说明各学派之间既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这与今天的珍爱和平、以人为本思想异常贴合);在治国理政上,他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即:贤治);提倡节俭。
著有《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他提出: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等军事名言,实战留存不多。
战国时期的孙膑(一说是孙武的后代)著有《孙膑兵法》,实战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是军事理论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实战派。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①“兼爱”“非攻”、②选贤任能、③提倡节俭
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②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①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①“仁政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责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二:百家争鸣构成了后续中华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大传统……。两千年间,它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久远。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②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a href="/ls/tb_c15266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获奖课件ppt</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生产力,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景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a href="/ls/tb_c1526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评优课课件ppt</a>,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a href="/ls/tb_c15265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课件ppt</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动力改进,耕作技术改进,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