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1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2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3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4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5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6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7页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第8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16课 三国鼎立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16课 三国鼎立优秀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东汉末年的形势,皇帝大权旁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割据,官渡之战示意图,官渡之战,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经济上开荒屯田,用人上重用人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曹操——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农民揭竿而起(黄巾起义)
    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思考:官渡之战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曹操在这次战争中以少星的兵力战胜了袁绍的数十万大军,为其后占据北方、发展势力打下了基础。上述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阪泉之战
    【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了黄河中下游地区,C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的关键性战役,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排除B项:炎黄部落通过阪泉之战打败蚩尤部落,排除D项。故选C项。
    某学者曾指出,宫渡之战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以奇取胜的军事奇迹,更重要的是它的胜利使得北方两大军调的实力发生根本逆转,实现局部統一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曹操采取以奇取胜的方式获得胜利 B.官渡之战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出现奠定基础 D.官渡之战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答案】B【详解】根据题千材料中的“它的胜利使得北方两大军阀的实力发生根本逆转,实现局部统一的可能性已经出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官渡之战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从"官渡之战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以奇取胜的军事奇迹”可知,材料的主要内容不是反映曹操采取以奇取胜的方式获得胜利,官渡之战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排除AD两项:为三国鼎立出现莫定基础的是赤壁之战,不是官渡之战,排除C项。故选B项。
    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官渡之战的胜利( )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
    【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言渡之战中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快天子以令诸候”,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等,使自己的势力迅連扩大,井采用谋士计策袭击责绍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最终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A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莫定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C项;赤壁之战后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①曹军进军路线:新野——长坂——江陵——乌林——赤壁②孙权军进军方向:柴桑——樊口——赤壁——乌林——江陵③曹军败退:赤壁——华容——江陵——襄阳——新野
    思考: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公(即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士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性军中流行疾病,军心不稳
    孙刘联军团结,利用火攻策略得当
    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
    “二龙争战决准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战役( )A.推动了曹操统一北方B.推翻秦朝残暴统治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D.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答案】C【详解】根据“周瑜于此破曹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曹公指的是曹操,周瑜士破曹操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项正确;推动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是官渡之战,排除A项;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的是秦末农民大起义,排除B项;赤壁之战和促进民族大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诸莫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开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C. 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曹操战败,这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D项长平之战是秦国一统天下过程中的一次大战,通过此战,秦国击败了中原唯一能与其抗衡的赵国,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北方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三个政权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这是历史的进步。
    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②220年,曹操废掉汉献帝,建立魏③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④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220年废掉汉献帝,建立魏的是曹丕,而非曹操,②说法有误,排除包含②的ABC项。故选D项。
    《中国人口史》一书认为,东汉末年人口数量的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而到三国末期达到3000万人。这说明三国时期( )A.经济有所恢复B.魏蜀吴形成对峙C.魏国实力最强D.东吴造船业发达
    【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东汉末年人口数量的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而到三国未期达到3000万人”可以看出,三国时期人口超过东汉末年,反映了三国时期经济有所饭复,A项正确;题千没有涉及魏蜀吴形成对峙、魏国实力最强、东吴造船业发达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优质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汉是如何建立的,东汉国家初建,东汉形势图,恢复生产,整顿吏治,民族交融,俭省开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东汉陶院落,皇帝年幼寿命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获奖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生产力,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景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秀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重,秦二世更加残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