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0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1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1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14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1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21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2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2653/0-172518065125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课件,共47页。
复习课件鲁教版第二单元5 1PP T模板网 www.5 1 pptmoban.com单元目标运用图表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生物循环,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植被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分层大气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思维导图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分层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 ;b. ;c. ;d.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用大气受热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反之,昼夜温差大。大气保温作用实例(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大棚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3)深秋农田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的形成(1)气流方向:在图中“=”上画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2)气压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3)气温比较:甲、乙、丙、丁气温由高到低排列 。(4)等压面变化:在同一高度上,高气压处等压面向 凸出,低气压处等压面向 凸出。即“高高低低”规律。(5)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 画图略。(箭头呈顺时针方向)甲>乙>丙>丁乙>甲>丙>丁高空近地面地面冷热不均(1)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的气压低于近地面,即PMPD、PB>PA。(3)综上,PB>PA>PC>PD。等压面的判读常见的热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常见的热力环流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常见的热力环流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大气水平运动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大气水平运动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20~40千米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3)飞机适合在_____层飞行,原因是该层_____________极少,能见度高,且气流以__________运动为主,较稳定。(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5)C层中有__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6)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显著随海拔增高气温升高臭氧臭氧C水汽、杂质水平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对流电离太阳活动无线电短波越来越小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辐射的名称:①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2)①②③④中,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写序号)。(3)若某日白天云层增多,则图中②会__________(增强或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____(增强或减弱)。(4)谚语“十雾九晴”主要是因为晴夜少云,____(写名称)弱,气温____(上升或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大雾。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③增强减弱大气逆辐射下降海洋与陆地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其中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从而产生了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冷热差异。左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状况,右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上空气流变化特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左图中①②表示海洋或陆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海洋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2)当左图中时间为16:00----次日8:00时,请在右图中画出热力环流;(3)当左图中时间为16:00----次日8:00时,右图中甲地气温比乙地____(高或者低),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此时甲乙两地(北半球)之间海陆风的实际风向可能为____。(1) ① 海洋昼夜温差小(2) (3) 低 甲 乙 丙 丁 西北风 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风是在______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其中,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大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图中a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C与等压线垂直与风向垂直B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水圈的组成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水循环过程及意义思维导图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赖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海水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有重要意义。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低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高暖流流经,温度高,蒸发强,盐度高;寒流流经,温度低,蒸发弱,盐度高。结冰盐度高,融冰盐度低;有陆地径流补充淡水,盐度低;海域越封闭,水体不易交换,越有利于保持原有盐度,即高越高,低越低。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对人类活动影响:海水晒盐;海水淡化;海水养殖;海水制碱。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盐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温度越大,密度越小;含沙量越大,密度越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轮船吃水深度;产生密度流。波浪: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形成的影响:冲浪、港口建设、航运、捕捞、勘探,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塑造海岸地貌、海啸、风暴潮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赶海、游泳、观潮、船舶进出港口。(1)主要环节:①⑧ ,②④ ,③ ,⑤ ,⑥ ____,⑦下渗,⑨ 。(2)分类: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_____ ,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 ,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_____ 。(填序号)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腾①③④⑤⑥⑦①②④⑧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 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 太阳辐射能 ,缓解不同纬度 热量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着 地表形态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水密度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2.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3.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洋洋面 D. C. 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答案】(1)蒸发量;回归线(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储量来看,水圈中占比最大的水体类型是________水;人类大量使用的水体类型包括河流水、________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能。甲地所在区域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水循环,该水循环对甲地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环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相同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提高,会使该环节 _______________(“增强”或“减弱”),从而使f______________ (“增加”或“减少”) (4)图中________(填字母)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从而形成城市内涝;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____环节(填字母);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名称)。 海洋湖泊. 太阳 海陆间 补充淡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 下渗 增强 增加d d a识别植被类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思维导图识别植被类型识别植被类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特征:有的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有的肉质茎或叶;有的茎叶覆盖绒毛;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荒漠植被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椰子树 B.樟树 C.榆树 D.茶树3.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无绒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C CA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4.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DD
复习课件鲁教版第二单元5 1PP T模板网 www.5 1 pptmoban.com单元目标运用图表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生物循环,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植被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分层大气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思维导图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分层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 ;b. ;c. ;d.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用大气受热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反之,昼夜温差大。大气保温作用实例(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大棚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3)深秋农田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的形成(1)气流方向:在图中“=”上画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2)气压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3)气温比较:甲、乙、丙、丁气温由高到低排列 。(4)等压面变化:在同一高度上,高气压处等压面向 凸出,低气压处等压面向 凸出。即“高高低低”规律。(5)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 画图略。(箭头呈顺时针方向)甲>乙>丙>丁乙>甲>丙>丁高空近地面地面冷热不均(1)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的气压低于近地面,即PM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