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分层练)(原卷版).docx
    • 练习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分层练)(解析版).docx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01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02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03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01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02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优秀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分层练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岩层,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下图示意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其中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分别为( )
    A.石灰岩、页岩、砂岩B.页岩、石灰岩、砂岩
    C.石灰岩、砂岩、页岩D.砂岩、页岩、石灰岩
    2.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D 2.A
    【解析】1.选项三类岩石中,砂岩形成于海滩环境,页岩和石灰岩则形成于浅海环境,石灰岩形成的浅海环境海水相对较深。结合题干材料分析,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应该是砂岩;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所以乙是页岩,丙是石灰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图示岩石都属于沉积岩,一般来说,下部的先沉积,上部的后沉积,图中①位于最上部,最后沉积,年龄最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黄山地处安徽省南部,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四绝”著称于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黄山山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4.关于黄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怪石分布广泛是该地地质时期大面积的火山喷发引起
    B.岩石垂直节理发育主要是由黄山松生物风化作用引起
    C.塑造黄山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D.塑造黄山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答案】3.A 4.C
    【解析】3.黄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是一种典型的侵入岩。侵入岩是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石的过程中,岩浆是侵入到先前形成的岩石中并慢慢冷却硬化的岩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四绝”著称于世。其中,怪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黄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这种岩石在长期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下,逐渐被侵蚀、剥蚀,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地貌形态,即怪石,C正确。黄山并非由火山喷发引起,因此怪石分布广泛并非由火山喷发引起,A错误。黄山松的生物风化作用虽然存在,但并不是导致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的主要原因。岩石的垂直节理发育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岩石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B错误。黄山怪石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而不是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丁D.乙丙甲丁
    6.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原因是右侧( )
    A.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左侧小,火山喷发物少
    B.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
    C.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堆积效果较显著
    D.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
    【答案】5.D 6.D
    【解析】5.甲断层使得丙乙断裂,甲比丙乙新,沉积岩层下老上新,丙在乙上面,丙比乙新,而丁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①岩浆活动切穿所有岩层,侵入岩比被侵入岩层新,所以丁是最晚的,故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丁。故选D。
    6.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说明被侵蚀作用强,可能是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D正确。火山喷发物在丙之后,不会影响丙历史的堆积,A错误。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但背斜上方已有沉积岩层覆盖,不再接受侵蚀作用,B错误。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应为侵蚀作用,而非堆积,C错误。故选D。
    洋脊(大洋中脊)不同于陆地上的山脉,中间是一条纵向延伸的裂谷。洋脊附近是最新的洋壳,洋壳的年龄远远低于陆壳。下图为冰岛境内露出海平面的洋脊。完成下面小题。
    7.洋脊顶部的岩石主要是( )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
    8.形成洋脊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① 岩浆喷出 ② 岩浆侵入 ③ 冷却凝固 ④ 变质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关于洋脊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洋脊顶部的裂谷位于生长边界 ② 大多数洋脊形成于陆地
    ③ 距离洋脊越近岩石的年龄越老 ④ 洋脊顶部地震火山频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7.D 8.A 9.B
    【解析】7.根据材料“洋脊(大洋中脊)不同于陆地上的山脉,中间是一条纵向延伸的裂谷。洋脊附近是最新的洋壳”可知,洋脊处应该是岩浆喷出形成新岩石之处,故洋脊顶部的岩石主要是喷出岩,而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故B、C错误,D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A错误;故选D。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玄武岩主要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故①③正确,故选A。
    9.根据材料可知,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中脊顶部的裂谷位于生长边界,距离洋脊越近,年龄越小,故③错误,①正确,洋脊是新的洋壳,所以形成于海洋,故②错误,洋脊属于海洋板块一个张裂边界,所以洋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④正确,所以选B。
    橄榄石是一种常见的绿色宝石,在火山喷发时被带到地表。图左为夏威夷火山群岛示意图,图中甲岛南部有橄榄石铺就的绿色海滩。图右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夏威夷岛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11.绿色沙滩形成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岩浆喷发—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海浪堆积
    B.岩浆喷发—冷却凝固—风力侵蚀—海浪堆积
    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风化作用—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风力侵蚀—海浪堆积
    12.夏威夷群岛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南极洲板块内部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内部
    【答案】10.C 11.A 12.D
    【解析】10.夏威夷橄榄石是火山喷发时被带到地表的,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丙为岩浆喷发形成的喷出岩,C正确;乙为侵入岩,甲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碎屑物质,丁是由碎屑物质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ABD错误;故选C。
    11.据材料可知,夏威夷绿色沙滩的来源为熔岩中的橄榄石,所以最先形成的是熔岩喷发带来的,喷发到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橄榄石,再后来橄榄石被外力风化,海水侵蚀破碎成碎屑物质,搬运至沿海平坦地区,在海岸形成绿色沙滩。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根据夏威夷群岛所在的经纬度范围20°N--22°N,156°W--160°W,可知,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D正确,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东半球,A错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交界处位于美洲西海岸,在120°W-140°W范围内,C错误;南极洲板块位于南半球,B错误;故选D。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飞来峰上的飞来石是黄山的镇山之宝,是黄山数百处巧石中的杰出代表(图1)。著名电视剧《红楼梦》(87版)片头便以此石为景。飞来石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判断图2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
    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解释“飞来石”的形成过程。
    图2中与A、C两类岩石相比,B类岩石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答案】(1)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不断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崩解破碎就形成了现在的“飞来石”景观。
    常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详解】(1) 读图2,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以判断,①由岩浆指出,并指向A,则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A岩浆岩;④指向岩浆,为重熔再生作用;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多分布在地壳的上部,B为沉积岩,②为其他岩石指向沉积岩,为外力作用;C为变质岩,③为其他岩石指向C(变质岩),为变质作用。
    (2)由材料可知,“飞来石”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因此“飞来石”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后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裸露地表的花岗岩在外力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发生机械性崩塌的作用下,最终形成“飞来石”。
    (3) 据第一问可知,A是岩浆岩、C是变质岩,B是沉积岩,沉积岩为沉积物堆积后,受重力逐层固结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而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都与岩浆有关,化石容易受到破坏,不可能含有化石。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隆群岛位于(90°W,0°)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域,由7个大岛、13个主要岛屿、23个小岛、50多个岩礁组成。该群岛是由近300万年科科斯海岭底部的岩浆先后喷发形成的。图示意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
    分析科隆群岛多火山的原因。
    指出科科斯海岭上的主要岩石类型。
    判断科科斯板块上的①地和纳斯卡板块上的②地岩石年龄的差异,并简述推测依据。
    【答案】(1) 位于太平洋东部科科斯海岭处,多断裂活动,岩浆易沿断裂喷出,形成火山;海岭附近地壳较为薄弱,容易被岩浆巨大的压力冲被而形成火山;距离赤道近,地壳和地幔物质受到的自转离心力大,岩浆容易外溢。
    喷出岩(或岩浆岩、玄武岩)。
    岩石年龄差异:①地岩石年龄小于②地。依据:海岭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以海岭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距离岭越近,岩石年龄越小,距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大:①地距离海岭近,岩石年龄小,②地距离海岭远,岩石年龄大。
    【详解】(1)由图可知,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科科斯海岭处,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多断裂活动,岩浆易沿断裂喷出,形成火山;海岭附近地壳较为薄弱,容易被岩浆巨大的压力冲被而形成火山;距离赤道近,受到的自转离心力大,地幔的物质容易外溢。
    (2)科科斯海岭上的岩石是岩浆喷发经过冷却凝固形成的,可能是岩浆岩或玄武岩。
    (3)海岭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距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小,距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大;岩石年龄一般以海岭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读图可知,与②地相比,①地距离海岭近,岩石年龄小于②地。
    (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贵州安龙县发现了两座巨大的“金字塔山体”,山体岩石主要由距今约2亿多年前(三叠纪早至中期)的白云岩组成。图为“安龙金字塔”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安龙金字塔”的岩体主要类型是( )
    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
    2.“安龙金字塔”呈锥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化学溶蚀B.差异侵蚀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
    3.推测“安龙金字塔”的主要地质形成过程为( )
    A.陆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陆相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海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海相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答案】1 .A 2.B 3.D
    【分析】1.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图中白云岩层理结构明显,属于沉积岩,A正确。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B错误。喷出岩、侵入岩都是岩浆岩,CD错误。故选A。
    2.由于白云岩岩石软硬强度的差异性,在地壳运动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山体顶部的岩层被大量侵蚀,而底部岩层侵蚀程度相对较轻,因此就形成了顶部尖锐底部宽大的尖顶椎状形态,“安龙金字塔”呈锥形的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B正确。由于岩石软硬不同、降水分布差异,化学溶蚀、河流侵蚀不会形成非常规则的锥形,AC错误。贵州安龙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较弱,D错误。故选B。
    3.整个山体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山体岩石主要是海洋形成的白云岩,白云岩具有海洋原始沉积的水平层理,之后经过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当地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山东淄博·三模)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丹霞地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如多发育在风成红色地层、有黄土覆盖等,其形成过程及景观如下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4.陕北红色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砂岩B.页岩
    C.石灰岩D.花岗岩
    5.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 )
    A.先持续性抬升,后坳陷B.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
    C.先间歇性抬升,后坳陷D.先坳陷,后持续性抬升
    6.图示黄土层下覆面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 )
    A.分别为侵蚀、堆积B.均为堆积
    C.分别为堆积、侵蚀D.均为侵蚀
    【答案】4.A 5.B 6.D
    【解析】4.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早白垩纪时期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因此红色底层属沉积岩,主要是砂岩或砾岩,A正确。页岩是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的岩石,多呈黑色、灰色等,B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D错误。石灰岩由镁石灰岩与碳酸钙复合构成,其质地细密纯白,C错误。故选A。
    5.砂岩属河湖相沉积,以及根据表格“早白垩纪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可知,这一时期陕北地区发生坳陷。晚白垩纪到新近纪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可推测这期时期地壳间歇性抬升,因此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ACD错误,B正确。故选B。
    6.白垩纪时期在陕北形成了大型风成红色砂岩堆积地层,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砂岩形成众多沟谷。之后在第四纪,陕北被黄土所覆盖,砂岩侵蚀地貌发育受到限制。直到陕北地区缓慢抬升,地表水对黄土冲刷,在沟谷处被流水剥蚀,丹霞地貌出露。因此黄土层下覆面的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均是侵蚀,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4·天津·三模)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图中B河横剖面为平直河段,专家曾在B河下游淤积的泥沙中发现了恐龙化石,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早期体型较小的跷脚龙留下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对该地区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
    A.A山所在地区可以修建隧道
    B.该地有大片的花岗岩存在,可以推断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
    C.该地区淋溶作用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B河流向可能为西南流向东北
    8.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现象或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侵入发生S2地层之前
    B.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
    C.该地区地层中可能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D.K2时期水流速度较K1时期慢
    【答案】7.D 8.D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山所在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易储水,不适合修建隧道,故A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活动,有可能会导致岩浆周围岩石发生变质,但不能得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故B错误;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且该地区淋溶作用弱,故C错误;B河流东南侧河床陡峭,说明河流向东南侧侵蚀,即河流向东南侧偏转,北半球向右偏,故东南侧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流向为西南向东北,故D正确,故选D。
    8.侵入岩一般形成于侵入层之后,根据图示可知,侵入岩有侵入到S2层,故应该在S2层后形成,故A错误;该区为新疆,河流西北面有高山,故河流主要补给应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B错误;根据信息可知河流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白垩纪早期,哺乳动物出现在三叠纪,所以不可能有哺乳动物化石,故C错误;K2时期以粗砂岩为主,K1以砾石为主,砾石颗粒大于粗砂岩,说明K1时期水流速度快,颗粒大的砾石被搬运到此沉积,故D正确。所以选D。
    (2024·山东淄博·三模)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丹霞地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如多发育在风成红色地层、有黄土覆盖等,其形成过程及景观如下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9.陕北红色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砂岩 B.页岩C.石灰岩D.花岗岩
    10.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 )
    A.先持续性抬升,后坳陷B.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
    C.先间歇性抬升,后坳陷D.先坳陷,后持续性抬升
    11.图示黄土层下覆面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 )
    A.分别为侵蚀、堆积B.均为堆积
    C.分别为堆积、侵蚀D.均为侵蚀
    【答案】9.A 10.B 11.D
    【解析】9.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早白垩纪时期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因此红色底层属沉积岩,主要是砂岩或砾岩,A正确。页岩是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的岩石,多呈黑色、灰色等,B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D错误。石灰岩由镁石灰岩与碳酸钙复合构成,其质地细密纯白,C错误。故选A。
    10.砂岩属河湖相沉积,以及根据表格“早白垩纪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可知,这一时期陕北地区发生坳陷。晚白垩纪到新近纪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可推测这期时期地壳间歇性抬升,因此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1.白垩纪时期在陕北形成了大型风成红色砂岩堆积地层,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砂岩形成众多沟谷。之后在第四纪,陕北被黄土所覆盖,砂岩侵蚀地貌发育受到限制。直到陕北地区缓慢抬升,地表水对黄土冲刷,在沟谷处被流水剥蚀,丹霞地貌出露。因此黄土层下覆面的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均是侵蚀,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4·安徽·高考真题)地层沉积物的组成及粒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陕西榆林横山区地处沙漠—黄土过渡带(如图1)。图2为横山区某地沉积地层剖面示意。该剖面厚度为17.55m,地层沉积连续,层位清晰。研究发现,该剖面古风成沙层平均粒径较大,沙质黄土层次之,沙质古土壤层最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该剖面古风成沙层沉积物的搬运动力主要是( )
    A.高空西风气流B.东北信风
    C.东亚冬季风D.东亚夏季风
    13.在a1到c1地层沉积期间,总体上该地区( )
    A.气候由暖湿趋于冷干B.过渡带先向西北移动,再向东南移动
    C.沙尘暴频次先减少后增加D.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再向西北收缩
    【答案】12.C 13.D
    【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高空西风气流对地面沙层沉积影响较小,A错误;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大部分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不受东北信风的影响,B错误;图中显示沙漠-黄土过度地带西北线长于东南线,证明西北沙层沉积范围更大更广,风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逐渐减弱,结合我国季风特点,该陪面层古风沙层沉积物搬运动力主要是东亚的冬季风,而不是夏季风,C正确,D错误。答案选择C。
    13.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a1到c1地层沉积期间,b1占比最大,属于古风成沙,平均粒径较大,则该时期风力最大,气候相对干燥;a2时期为沙质黄土,粒径次之,风力较小,气候较为湿润;c1为沙质古土壤,粒径最小,也就是风力最小,气候最为湿润,因此总体上为冷干趋于暖湿,A错误;结合上题,同时可推测,受西北风影响,风力由大减小,沙尘暴次数由多减少,C错误;其过渡地带应先向东南移动再向西北移动,B错误;最终也导致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后向西北收缩,D正确。答案选择D。
    14.(2024·山东聊城·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尔逊旋回是指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通俗的理解就是大洋从张开到闭合的一生。威尔逊旋回认为大洋盆地的演化可以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结期、遗痕期。大洋的演化呈现为张开和关闭的旋回形式,主宰了地球表层活动和演化。
    将图中的6幅图片按照威尔逊旋回理论中大洋盆地的演化顺序进行排序。
    说出大洋盆地演化的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在地球上的对应区域。
    从海、陆角度,分别描述威尔逊旋回理论中终结期、遗痕期的过程。
    【答案】(1)
    (2)胚胎期:东非大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大西洋
    (3)终结期:随着俯冲作用不断进行,海洋(洋盆)不断缩小;两侧陆地相互接近,发生碰撞,边缘发育年轻的造山带。遗痕期:海洋两侧陆地继续靠近,最终相互碰撞,海洋消失;陆地相互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
    【详解】(1)根据材料,“威尔逊旋回是指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通俗的理解就是大洋从张开到闭合的一生”,大陆岩石圈变化过程如下:大陆岩石圈由崩裂开始、以裂谷为生长中心的雏形洋区渐次形成洋中脊、扩散出现洋盆进而成为大洋盆,而后大洋岩石圈向两侧的大陆岩石圈下俯冲、消亡,洋壳进入地幔而重熔,从而洋盆缩小;或发生大陆渐次接近、碰撞,出现造山带,遂拼合成陆,结合材料图分析,大洋盆地的演化顺序为:D、C、F、E、B、A。
    (2)根据材料,“威尔逊旋回认为大洋盆地的演化可以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结期、遗痕期”。胚胎期是大陆岩石圈崩裂,大陆处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由裂谷变为海洋,海洋中出现洋中脊,比如红海属于张裂的海洋,且随着板块不断张裂,红海面积扩大;在成年期海洋中扩散出现洋盆进而成为大洋盆,此时,大洋还处在不断扩张中,比如大西洋。
    (3)根据威尔逊旋回理论,洋盆的六个阶段:萌发期→青年期→成熟期→衰落期→终结期→遗痕期,其相对应的实例为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综上所述,随着大洋岩石圈向两侧的大陆岩石圈下俯冲、消亡,在终结期洋盆不断缩小,两侧陆地相互靠近,发生碰撞,碰撞过程中出现山脉,海洋面积不断缩小;在遗痕期,两侧山继续靠近,最终合并在一起形成高大山脉,而海洋消失。
    15.(2024·陕西西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积地层从沉积方式上分为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以碎屑岩(砂岩、砾岩)和粘土岩居多。海相沉积指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沉积物有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等。古海岸线主要指过去的海陆交界线,大多指第四纪时期残留的海岸线,其遗迹一般以贝壳堤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为标志。由于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海岸线处于陆地的不同高度或海底的不同深度。图为我国渤海湾西南侧古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图,近10万以来渤海湾地区的地壳运动对海岸线变动影响较小。甲位于现代海岸线上,丙位于黄河口。
    (1)从沉积物粒径和分选性,比较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的差异。
    (2)据图比较Ⅰ、Ⅱ、Ⅲ三个时期全球气温情况,说明判断依据。
    (3)在乙处的垂直地层剖面中,由地面向下只能发现Ⅱ时期的海相沉积地层。试说明原因。
    (4)与甲相比,丙至古海岸线的距离较远。阐述原因。
    【答案】(1)海相沉积:沉积物粒径较小,且粒径较单一,分选性好。陆相沉积:沉积物粒径较大,且粒径复杂,分选性差。
    (2)三个时期全球气温情况比较如下:Ⅱ>Ⅰ>Ⅲ。Ⅱ时期海平面最高,海洋范围最大,表明气候最为温暖;Ⅲ时期海平面最低,海洋范围最小,表明气候最为寒冷;I时期,海平面居中,温度居中。
    (3)图示古海岸线显示,乙地只有Ⅱ时期被海水淹没,I、Ⅲ时期未被海水淹没,因而只能发现Ⅱ时期海相沉积地层。
    (4)该地区陆地扩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河流挟带泥沙量的多少是造成两地陆地面积差异的主要原因。丙位于黄河口,黄河的径流量显著大于甲地河流,且含沙量更高,因而造成丙附近陆地面积增加较快,使丙至古海岸线的距离明显比甲至古海岸线的距离远。
    【详解】(1)由材料可知,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以碎屑岩(砂岩、砾岩)和粘土岩居多。所以陆相沉积的特点是;沉积物粒径较大,且粒径复杂,分选性差。海相沉积指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沉积物有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等海相沉积。所以海相沉积物粒径较小,且粒径较单一,分选性好。
    (2)材料信息表明,近10万以来渤海湾地区的地壳运动、泥沙沉积和海水侵蚀对海岸线变动影响较小,则海平面的升降是影响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因素。海面的升降反映了气候的变化,气候变暖则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则海平面下降,由图中三处古海岸线位置可推测,Ⅱ时期海平面最高,海洋范围最大,表明气候最为温暖;Ⅲ时期海平面最低,海洋范围最小,表明气候最为寒冷;I时期,海平面居中,温度居中,所以三个时期全球气温情况比较如下:Ⅱ>Ⅰ>Ⅲ。
    (3)两种沉积相发生于两种不同的环境,图示古海岸线显示,乙地只有Ⅱ时期被海水淹没,I、Ⅲ时期未被海水淹没,因而只能发现Ⅱ时期海相沉积地层,没有陆相沉积物,表明其当时为海洋环境。
    (4)图中位置关系反映向外沉积推进的速度差异,而陆地向外推进的快慢在于径流大小和输沙量的大小,丙位于黄河口附近,黄河的径流量大于甲地河流,黄河的含沙量也更高,沙体的沉积量更大,使丙附近陆地面积增加较快,所以丙至古海岸线的距离明显比甲至古海岸线的距离远。地质年代
    早白垩纪
    晚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地质事件
    堆积形成红色地层
    发育丹霞地貌及多级河流阶地
    先黄土层覆盖,后丹霞地貌出露
    地质年代
    早白垩纪
    晚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地质事件
    堆积形成红色地层
    发育丹霞地貌及多级河流阶地
    先黄土层覆盖,后丹霞地貌出露
    相关试卷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90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后复习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该化石成因相同的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右图岩石属于,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图b中序号②代表的作用是,花岗岩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优秀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练习解析版doc、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人类使用的煤炭属于,优质建筑材料大理岩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图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分层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