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A4答案卷尾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A4答案卷尾,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5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N 14 Fe 56 Mn 55 S 32 Na 23 Cr 52 I 127
1.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球棍模型: B.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C.乙酸的分子式:D.乙烯的实验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C.乙醇的结构简式:D.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3.关于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上都没有孤电子对
B.和都是sp3杂化
C.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
D.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的空间结构是Ⅴ型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B.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C.基态碳原子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
D.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该原子核外空间的电子越多
5.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数据见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铬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
B.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5 4s1
C.铬原子第3能层有5个未成对电子
D.Cr的第一电离能小于K的第一电离能
6.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基态原子的结构特点如下:a最高能级的电子占据3个轨道,且自旋平行;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有2个未成对电子;d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b>a>d>cB.原子半径:c>d>a>b
C.电负性:b>a>d>c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a>d>c
7.氰气的化学式为,结构式为,其性质与卤素气体单质相似,氰气可用于有机合成、制农药,也可用作消毒、杀虫的熏蒸剂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所有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
B.氰气分子中键的键长大于键的键长
C.1个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键和4个键
D.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8.结合下表数据分析,下列关于乙醇、乙二醇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二者的溶解性与其在水中能够形成氢键有关
B.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二者进行分离
C.丙三醇的沸点应该高于乙二醇的沸点
D.二者组成和结构相似,互为同系物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
B.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C.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构型都是四面体
D.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10.元素X、Y、Z和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R位于第四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s22p2
B.电负性:R>Y
C.0.033ml•L-1的H3RO4溶液的pH约等于1
D.还原性:Y2->Z-
11.下列所述的粒子(均为36号以前的元素),按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基态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③基态的轨道表示式为
④基态的最高能级的电子对数等于其最高能层的电子层数
A.②>③>①B.④>③>②C.③>②>④D.④>②>③
12.以下事实中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说明的是( )
A.HCl易溶于水B.I2易溶于CCl4中
C.Cl2可溶于水D.NH3难溶于苯中
13.下列现象不能用氢键解释的是( )
A.氨易液化B.HF比HCl分子更稳定
C.水在常温下呈液态D.HI的沸点小于HF
14.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
B.溶液酸性:CF3COOH
15.下列各种烷烃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四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是
A.B.
C.D.
16.叶蝉散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邻异丙基苯酚的分子式是
B.叶蝉散分子中含有羧基
C.叶蝉散分子中有8种等效氢
D.邻异丙基苯酚与互为同系物
17.化学小组研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铁钉周边出现红色
B.实验I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C.实验Ⅱ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D.对比实验I、Ⅱ可知,生活中镀锌铁板比镀铜铁板在镀层破损后更耐腐蚀
18.新型双离子可充电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储能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当闭合K2时,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从N电极经导线流向M电极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C.充电时,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与M电极相连
D.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左室溶液增加
19.绿原酸(C16H18O9)具有较广泛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作用,利用乙醚、60%乙醇浸没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获得绿原酸粗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得到有机层的实验操作为萃取分液
B.减压蒸馏的目的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
C.绿原酸在温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冷水中的溶解度
D.绿原酸粗产品可以通过重结晶进一步提纯
20.某小组同学研究沉淀之间的转化,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下列实验分析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为白色固体;为黄色固体
A.实验1中现象可推知,溶解度小于
B.实验2中现象可推知,溶液浓度能影响与沉淀的转化
C.实验3的目的,是为了排除高浓度可能对沉淀转化的影响
D.根据以上实验可知,沉淀转化总是向着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中相应的横线上。
21.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科学家致力于CO2与H2反应制CH3OH的研究。
(1)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干冰是很好的制冷剂,干冰升华时,CO2需要克服的作用力是 。
(2)CH3OH所含有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CH3OH的沸点比CO2高,主要原因是 。
(4)CH3OH被氧化为HCHO,HCHO继续被氧化可生成HCOOH。HCHO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HCOOH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 。
22.大豆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中。大豆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抗氧化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影响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1)①大豆黄酮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的分子式是 ,分子中含有 个苯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②写出该有机物所含的所有官能团的名称: 。
(2)分子中含有30个氢原子的饱和链状烷烃的分子式为 。
(3)某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写出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的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分子式为且含有“”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5)下列有机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①上述有机物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填字母)。
②上述有机物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字母)。
23.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配倠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的排放。
Ⅰ.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 (以为主)在萑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排出。
(1)基态碳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是 。
(2)氧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3)C、N、O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 ,结合原子结构和价电子排布式解释排序原因 。
Ⅱ.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
已知:镁、钙、锶、钡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4)推测Sr的第三电离能a的范围: 。
(5)、、、对的吸收能力增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Ⅲ.研究作为脱硝催化剂的性能时发现:在上适当掺杂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等有利于提高催化脱硝性能。
(6)基态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7)若继续寻找使催化性能更好的掺杂金属氧化物,可以在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区寻找恰当元素(填序号)。
A.sB.pC.dD.ds
24.红矾钠 ()可用于制备制革产业中的铬鞣剂。对含铬污泥进行酸浸处理后,得到浸出液(主要含、、、、和),经过如下主要流程,可制得红矾钠,实现铬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已知:i.Cr(Ⅵ)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ii.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1)Ⅰ中,溶液呈酸性,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其原因:
(2)Ⅱ中,加入调节至 (填字母序号)。
a.4.3~5.6 b.4.3~7.1 c.5.6~7.1 d.7.1~9.2
(3)Ⅲ中,氧化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4)Ⅲ中,在投料比、反应时间均相同时,若温度过高,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5)Ⅳ中,加入的作用是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6)为了测定获得红矾钠()的纯度,称取上述流程中的产品a g配成溶液,取出25mL放于锥形㼛中,加入稀硫酸和足量的溶液,置于暗处充分反应至全部转化为后,滴入2~3滴淀粉溶液,最后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滴定,共消耗。(已知:)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②所得(摩尔质量为)的纯度的表达式为: (用质量分数表示)。
(7)常温下、 ,在化学分析中,以标准液滴定溶液中的时,可以采用上述步骤Ⅲ制得的为指示剂,利用与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为指示滴定终点。可以通过定量计算解释可选择作为指示剂的原因:
当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时,此时溶液中 ,需达到 可以出现砖红色沉淀。
25.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 ;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 对O2氧化性的影响。
③实验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 。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下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 ;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4 Cr
铬
3d54s1
52.00
物质
分子式
沸点/℃
溶解性
乙醇
C2H6O
78.5
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乙二醇
C2H6O2
197.3
与水和乙醇以任意比混溶
X
Y
Z
R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
现象
铁钉周边出现_________色
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出现蓝色
铜片周边略显红色
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全部变为黄色
沉淀颜色仍为黄色
,沉淀颜色变为乳白色
沉淀颜色仍为黄色
无素
Mg
Ca
Sr
Ba
电离能()
738
589.7
549
502.9
1451
1145
1064
965.2
7733
4910
a
3600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4.3
5.6
7.1
9.2
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装置
编号
电极A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Ⅰ
Fe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Ⅱ
Cu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编号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Ⅲ
经煮沸的pH=2的 H2SO4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Ⅳ
pH=2的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Ⅴ
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1.A
【详解】A.C原子半径大于H,球棍模型中C球应大于H,故A错误;
B.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平面型分子,空间填充模型为 ,故B正确;
C.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其分子式:,故C正确;
D.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实验式即最简式为,故D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16O与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两者互称同位素,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B.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碳元素单质,但具体结构不同,属于同素异形体,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C.乙醇的结构简式:,描述正确,不符题意;
D.甲烷为正四面体,故和为同种物质,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3.D
【详解】A.C的孤电子对数为,S的孤电子对数为,故A错误;
B.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则C和S分别是sp杂化、sp2杂化,故B错误;
C.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0,则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
D.由C分析可知,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型,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S的孤电子对数为1,SO2的空间结构是V型,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Ca为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A错误;
B.同种能级的轨道数相同,故B错误;
C.电子填充在相同能级轨道时先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相同,则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为,选项中排布违背了洪特规则,故C正确;
D.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该原子核外空间的电子出现的机会越多,并不代表电子数目,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Cr的核电荷数为24,铬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ⅥB族,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5 4s1,故B正确;
C.铬原子第3能层电子排布为3s23p63d5,根据洪特规则,3d上的5个电子各占据一条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即铬原子第3能层有5个未成对电子,故C正确;
D.Cr和K是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Cr的核电荷数为24,K的核电荷数为19,Cr对电子的束缚力强于K,所以Cr的第一电离能大于K的第一电离能,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基态原子的结构特点如下:a最高能级的电子占据3个轨道,且自旋平行,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为N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为O元素;c有2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为Si元素;d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5,则为P元素;
A.同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ⅡA大于ⅢA,ⅤA大于ⅥA,同主族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a>b> d>c,选项A错误;
B.比较半径大小,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c>d>a>b,选项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电负性:b>a>d>c,选项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a>d>c,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7.C
【详解】A.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A错误;
B.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故键比键的键长短,B错误;
C.单键为σ键、三键为1个σ键和2个π键,氰气的结构式为,1个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4个π键,C正确;
D.卤素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氰气性质与卤素气体单质相似,则氰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8.D
【详解】A. 乙醇和乙二醇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二者均能与水经任意比混溶,A正确;B.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 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二者进行分离,B正确;C. 丙三醇分子中的羟基数目更多,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所以其沸点应该高于乙二醇的沸点,C正确;D. 同系物的结构相似是指碳链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分别相同,所以乙醇和乙二醇不是同系物,D不正确。本题选D。
点睛:同系物之间碳链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均需相同,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9.C
【详解】A.PCl3分子的中心原子P含有3个成键电子对和1个孤电子对,属于sp3杂化,含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错误;
B.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形成杂化轨道,则sp3杂化轨道是能量相近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故B错误;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而分子的几何构型还与含有的孤电子对数有关,C正确;
D.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与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有关,如BF3中B原子没有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NH3中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为三角锥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D
【分析】由元素X、Y、Z和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Y、Z位于第三周期,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则x+x+2+x+3=17,解得x=4,可知X为C、Y为S、Z为Cl,R位于第四周期VA族,R为As。
【详解】A.X为C元素,则X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AsCCl3COOH,故B错误;
C.BCl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NCl3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NCl3是极性分子,分子极性,故C错误;
D.形成分子间氢键,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沸点>,故D正确;
选D。
15.B
【详解】A.中只有两种氢,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即只能生成两种沸点不同产物,故A不选;
B.中只有四种氢,其一氯取代物有四种,能生成四种沸点不同产物,故B选;
C.中只有两种氢,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即只能生成两种沸点不同产物,故C不选;
D.中只有三种氢,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三种,即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产物,故D不选;
故选:B。
16.C
【详解】A.根据邻异丙基苯酚的结构简式可得其分子式是C9H12O,A错误;
B.由叶蝉散的分子结构可知叶蝉散中不含有−COOH,B错误;
C.由叶蝉散的结构简式可知,叶蝉散分子中含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正确;
D.邻异丙基苯酚属于酚,属于醇,二者类别不同,则邻异丙基苯酚与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
综上,本题选C。
17.B
【详解】A.实验Ⅰ中锌做负极,铁做正极,铁钉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周边出现红色,故A正确;
B.实验I中锌做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故B错误;
C.实验Ⅱ中铜不活泼,铜作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故C正确;
D.对比实验I、Ⅱ可知,锌能保护铁,而铜铁形成原电池会加速铁锈蚀,故生活中镀锌铁板比镀铜铁板在镀层破损后更耐腐蚀,故D正确;
故选B。
18.B
【分析】打开K1、关闭K2,形成原电池,左侧M电极做负极,右侧N电极为正极,关闭K1、打开K2进行充电,M电极接外加电源的负极做阴极,N电极接外加电源的正极做阳极。
【详解】A.放电时,电子从负极M电极经导线流向正极N电极,A错误;
B.放电时,N电极做正极,电极反应式:,B正确;
C.充电时,N电极接外加电源的正极,C错误;
D.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有1mlLi+通过Li+透过膜进入左室,D错误;
故答案选B。
19.C
【分析】绿原酸易溶于乙酸乙酯,提取液加入乙酸乙酯,分液得到有机层,减压蒸馏得到绿原酸,加入温水浸膏,经冷却、过滤得到绿原酸粗产品,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绿原酸为有机酸,更易溶于有机溶剂,加入乙酸乙酯后绿原酸被萃取到有机酯层,有机层与水层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法分离,A项正确;
B.绿原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压蒸馏可降低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绿原酸被氧化,B项正确;
C.流程中加入温水浸膏,冷却、过滤得到绿原酸粗产品,可知绿原酸难溶于冷水,其在温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冷水中的溶解度,C项错误;
D.根据C的分析,绿原酸粗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D项正确;
答案选C。
20.D
【详解】A.实验1中现象可推知,白色沉淀变为了黄色沉淀,则说明溶解度小于,故A正确;
B.实验2中现象可推知,和浓度相等时,只有沉淀,当浓度较大时,会转变为BaCO3沉淀,说明溶液浓度能影响沉淀与沉淀的转化,故B正确;
C.实验3钾离子浓度和实验2钾离子浓度相等,则实验3的目的是为了排除高浓度可能对沉淀转化的影响,故C正确;
D.根据实验1得到沉淀转化是向着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当溶度积相差不大时,也可能向着溶解度大的方向转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1.(1) sp杂化 分子间作用力
(2)O>C>H
(3)CH3OH能形成分子间氢键,CO2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 平面三角形 4:1
【详解】(1)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所以干冰升华时,二氧化碳需要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故答案为:sp;分子间作用力;
(2)甲醇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非金属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C>H,则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为O>C>H,故答案为:O>C>H;
(3)甲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甲醇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二氧化碳,沸点高于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H3OH能形成分子间氢键,CO2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甲醛、甲酸分子中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甲醛分子中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不含有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甲酸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4:1,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4:1。
22.(1) 2 sp2 羟基、羰基、醚键、碳碳双键
(2)
(3) 或 或 或
(4)、、 、
(5) ①④、②③或②⑥ ②⑤
【详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结构中含2个苯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均采用sp2杂化;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酮羰基、醚键、碳碳双键,故答案为:;2;sp2;羟基、酮羰基、醚键、碳碳双键;
(2)饱和链状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分子中含有30个氢原子,即2n+2=30,n=14,则分子式为:,故答案为:;
(3)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含有1个-OH的结构简式有: 或 或 或 ,故答案为: 或 或 或 ;
(4)分子式为且含有“”的结构有:、、 、,故答案为:、、 、;
(5)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化合物,由结构简式可知①④、②③或②⑥互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②⑤的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①④、②③或②⑥;②⑤。
23.(1)哑铃形
(2)
(3) C、N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所以的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强,失电子难,所以;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所以
(4)
(5)Mg、Ca、Sr、Ba为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6)
(7)CD
【详解】(1)基态碳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为2p能级,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哑铃形。
(2)氧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3)C、N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所以的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强,失电子难,所以;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所以,故C、N、O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
(4)Sr的第三电离能大于钡的第三电离能,小于钙的第三电离能,36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A4答案卷尾,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A4答案卷尾,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A4答案卷尾,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