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复习课件,共45页。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复习课件Contents目 录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知识梳理(1)岩石类型:按成因分为:(2) 岩石的形成及特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类型:A 、B 、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____________沉积岩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①②知识梳理(2)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填序号)①②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①表示 作用,②表示 作用,③代表 作用,④代表 作用。(填序号)冷却凝固沉积变质重熔再生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 意义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应用体验1.冬奥会级别冰壶原石,采自于苏格兰的一个小岛——克里格岛,该小岛也被称为“冰壶圣地”。由这个小岛上开采的花岗岩制作而成的冰壶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冰壶。对花岗岩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据材料可知,用于制作冰壶的材料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结形成的,所以花岗岩形成于地表以下,③错误,④正确;冷却过程较慢,①错误,②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应用体验于谦的《石灰吟》(石灰岩)“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完成下面小题。2.诗中描述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3.有关该类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类岩石常具有大量气孔 ②该类岩石中石英含量最高③该类岩石中多出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④该类岩石的突出特征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砾岩和板岩 D.石灰岩和页岩【答案】2.B 3.D 4.D【解析】2.于谦的《石灰吟》描述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或陆地)的环境下由水体中的碳酸氢碳分解沉积而形成,按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岩,不属于岩浆岩、变质岩和喷出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该类岩石是石灰岩(沉积岩)。岩石常具有大量气孔一般是喷出岩,石灰岩不具有这个特征,①错误;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构成,岩石中石英含量不高,石英含量最高的岩石是石英岩,属于变质岩,②错误;石灰岩主要是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也可能沉积了大量浅海地区的生物,经过地质转化容易形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③正确;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的突出特征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4.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选项中各种岩石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冷凝形成,不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在变质过程中,化石存在的可能性小,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均有沉积岩,有可能含有化石。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应用体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a代表岩浆岩 B.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外力作用C.①表示变质作用 D.④表示高温熔化作用6.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答案】5.B 6.B【解析】5.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知,c为岩浆岩;a为变质岩或沉积岩;b为变质岩或沉积岩;A错误;①表示冷却凝固,C错误;④表示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D错误;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岩浆岩到沉积岩的转化,为外力作用,B正确。故正确答案选B。6.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塑造 的主要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表形态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褶皱断块隆起凹陷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火山温度压力(2)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形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挤压波状弯曲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拱起山地张力谷地弯曲谷地挤压山岭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形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和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压力张力断裂面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2)断层的位移类型和地貌断层谷地或低地山岭或高地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形研究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7.造成图中岩层弯曲变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8.若在该地区修建一条隧道,则应选择的隧道位置与走向正确的是( )A.M处东西方向 B.N处南北方向 C.M处南北方向 D.N处东西方向【答案】7.A 8.C 【解析】7.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所以引起岩层弯曲的内力作用主要是水平挤压力的作用,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图中是岩层的弯曲变形,不能判断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有岩浆活动,故C错误。图中岩层是受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A。8.隧道选址要在背斜,因为背斜是天然拱形,向斜容易积水,所以选择M处,BD错误。根据指向标,右侧为东,隧道方向垂直屏幕向里,所以为南北方向,A错误,C正确。故选C。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9.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及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位于向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B.②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C.①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D.②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答案】 9.B9.①附近虽然为谷地,但是岩层是向上隆起,属于背斜的顶部,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A错误,C错误。②附近为山地,但是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成山,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岩层中间新、两翼老,B正确,D错误。故选B。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1.能量来源:主要是 。2.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等生物崩解破碎侵蚀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流水堆积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4.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5.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图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答案】10.A【解析】10.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沉积下来的颗粒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图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经历的地质作用为( )A.地壳持续下降,河流沉积 B.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下切C.地壳间歇性下降,河流沉积 D.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下切【答案】 11.D11.图中每级阶地的形成都经历两个过程,前期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平坦面,洪水期河流带来砾石在此堆积;后期由于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所以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D正确;ABC错。故选D。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③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下列说法与图中地貌景观特征对应正确德是( )①地貌迎风坡陡,形似新月②地沟壑纵横,土质疏松③地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④地风力侵蚀强,形似蘑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12.C 13.B【解析】12.根据图中所示可知,③地貌为雅丹地貌,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①正确。但是图中垄脊长短和高低各有不同,②③错误。图中地貌属于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受风蚀作用形成,垄脊走向最终与盛行风向平行,④正确。故选C。13.①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并非形似新月,①错。②地貌为黄土地貌,由于土质疏松,受流水侵蚀,沟壑纵横,②正确。③地貌为雅丹地貌,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当地并非山高谷深,山河相间,③错。④地貌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影响,形似蘑菇,④正确。故选B。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1.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2.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3. 对运输方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梳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梳理应用体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1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16.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条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答案】14.C 15.A 16.B【解析】14.河谷阶地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C正确;河流三角洲平原与河流冲积平原无阶梯状形态,AD错误;图中居民点未分布于山地中,B错误。故选C。15.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居民点布局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谷阶地上,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A正确;该村落的布局与气候、生物因素关系不大,B、D错误;水文对该村落的布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C错误。故选A。16.读图可知,②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聚落应沿河流发育,形状可能是条带状,B正确;团聚型、网状、棋盘状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ACD错误。故选B。应用体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而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①减少污染②少占土地③缩短里程④节省投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8.下列有关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③山谷中的道路应取直道;④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居民点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17.B 18.D【解析】17.由材料知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在缩短里程的同时还能少占耕地,所以不再呈“之”字形,②③正确。但“少走弯路”就要多挖隧道,多建桥梁,工程量大,投资多,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①④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①正确;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②错;山谷地势相对缓和,适合公路选线,但应取弯道,避开河流,③错;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复习课件Contents目 录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知识梳理(1)岩石类型:按成因分为:(2) 岩石的形成及特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类型:A 、B 、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____________沉积岩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①②知识梳理(2)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填序号)①②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①表示 作用,②表示 作用,③代表 作用,④代表 作用。(填序号)冷却凝固沉积变质重熔再生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 意义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应用体验1.冬奥会级别冰壶原石,采自于苏格兰的一个小岛——克里格岛,该小岛也被称为“冰壶圣地”。由这个小岛上开采的花岗岩制作而成的冰壶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冰壶。对花岗岩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据材料可知,用于制作冰壶的材料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结形成的,所以花岗岩形成于地表以下,③错误,④正确;冷却过程较慢,①错误,②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应用体验于谦的《石灰吟》(石灰岩)“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完成下面小题。2.诗中描述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3.有关该类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类岩石常具有大量气孔 ②该类岩石中石英含量最高③该类岩石中多出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④该类岩石的突出特征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砾岩和板岩 D.石灰岩和页岩【答案】2.B 3.D 4.D【解析】2.于谦的《石灰吟》描述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或陆地)的环境下由水体中的碳酸氢碳分解沉积而形成,按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岩,不属于岩浆岩、变质岩和喷出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该类岩石是石灰岩(沉积岩)。岩石常具有大量气孔一般是喷出岩,石灰岩不具有这个特征,①错误;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构成,岩石中石英含量不高,石英含量最高的岩石是石英岩,属于变质岩,②错误;石灰岩主要是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也可能沉积了大量浅海地区的生物,经过地质转化容易形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③正确;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的突出特征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4.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选项中各种岩石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冷凝形成,不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在变质过程中,化石存在的可能性小,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均有沉积岩,有可能含有化石。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应用体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a代表岩浆岩 B.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外力作用C.①表示变质作用 D.④表示高温熔化作用6.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答案】5.B 6.B【解析】5.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知,c为岩浆岩;a为变质岩或沉积岩;b为变质岩或沉积岩;A错误;①表示冷却凝固,C错误;④表示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D错误;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岩浆岩到沉积岩的转化,为外力作用,B正确。故正确答案选B。6.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塑造 的主要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表形态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褶皱断块隆起凹陷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火山温度压力(2)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形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强大的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挤压波状弯曲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拱起山地张力谷地弯曲谷地挤压山岭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形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和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压力张力断裂面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2)断层的位移类型和地貌断层谷地或低地山岭或高地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形研究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7.造成图中岩层弯曲变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8.若在该地区修建一条隧道,则应选择的隧道位置与走向正确的是( )A.M处东西方向 B.N处南北方向 C.M处南北方向 D.N处东西方向【答案】7.A 8.C 【解析】7.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所以引起岩层弯曲的内力作用主要是水平挤压力的作用,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图中是岩层的弯曲变形,不能判断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有岩浆活动,故C错误。图中岩层是受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A。8.隧道选址要在背斜,因为背斜是天然拱形,向斜容易积水,所以选择M处,BD错误。根据指向标,右侧为东,隧道方向垂直屏幕向里,所以为南北方向,A错误,C正确。故选C。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9.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及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位于向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B.②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C.①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D.②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答案】 9.B9.①附近虽然为谷地,但是岩层是向上隆起,属于背斜的顶部,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A错误,C错误。②附近为山地,但是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成山,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岩层中间新、两翼老,B正确,D错误。故选B。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1.能量来源:主要是 。2.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等生物崩解破碎侵蚀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流水堆积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3.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4.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5.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图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答案】10.A【解析】10.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沉积下来的颗粒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图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经历的地质作用为( )A.地壳持续下降,河流沉积 B.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下切C.地壳间歇性下降,河流沉积 D.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下切【答案】 11.D11.图中每级阶地的形成都经历两个过程,前期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平坦面,洪水期河流带来砾石在此堆积;后期由于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所以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D正确;ABC错。故选D。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应用体验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③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下列说法与图中地貌景观特征对应正确德是( )①地貌迎风坡陡,形似新月②地沟壑纵横,土质疏松③地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④地风力侵蚀强,形似蘑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12.C 13.B【解析】12.根据图中所示可知,③地貌为雅丹地貌,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①正确。但是图中垄脊长短和高低各有不同,②③错误。图中地貌属于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受风蚀作用形成,垄脊走向最终与盛行风向平行,④正确。故选C。13.①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并非形似新月,①错。②地貌为黄土地貌,由于土质疏松,受流水侵蚀,沟壑纵横,②正确。③地貌为雅丹地貌,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当地并非山高谷深,山河相间,③错。④地貌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影响,形似蘑菇,④正确。故选B。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1.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2.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3. 对运输方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梳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梳理应用体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1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16.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条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答案】14.C 15.A 16.B【解析】14.河谷阶地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C正确;河流三角洲平原与河流冲积平原无阶梯状形态,AD错误;图中居民点未分布于山地中,B错误。故选C。15.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居民点布局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谷阶地上,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A正确;该村落的布局与气候、生物因素关系不大,B、D错误;水文对该村落的布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C错误。故选A。16.读图可知,②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聚落应沿河流发育,形状可能是条带状,B正确;团聚型、网状、棋盘状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ACD错误。故选B。应用体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而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①减少污染②少占土地③缩短里程④节省投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8.下列有关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③山谷中的道路应取直道;④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居民点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17.B 18.D【解析】17.由材料知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在缩短里程的同时还能少占耕地,所以不再呈“之”字形,②③正确。但“少走弯路”就要多挖隧道,多建桥梁,工程量大,投资多,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①④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①正确;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②错;山谷地势相对缓和,适合公路选线,但应取弯道,避开河流,③错;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