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解析版).docx
    • 练习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原卷版).docx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解析版)第1页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解析版)第2页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解析版)第3页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1页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2页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 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第1课时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第1课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的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 )
    A.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B.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C.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D.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
    A.①作用强、②作用弱B.②作用强、④作用弱
    C.③作用弱、④作用强D.①作用弱、③作用弱
    1868年,伦敦一名警察用一种警戒灯来控制行人和马车的流量。如今,现代交通信号灯系统已经日趋成熟,交通信号灯的广泛采用显著降低了城市交通事故和致命事故的发生机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交通信号灯以“绿灯行,红灯停”作指示,其科学道理是( )
    A.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散射不同B.红、绿灯鲜艳明亮,色彩醒目
    C.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射不同D.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不同
    4.同品牌与质量的交通信号灯在下列城市使用,灯光效果最好的是( )
    A.重庆B.拉萨C.大庆D.海口
    2020年下半年,身穿藏族服饰的藏族少年丁真(四川甘孜人),帅气的脸庞、原生态的肤色、清澈又略带些羞涩的眼神,因“超高颜值”爆红网络。图右为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丁真原生态的肤色,面色黝黑,造成这一现象地理原因是( )
    A.甲强B.乙强C.丙强D.丁强
    6.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甲,提高夜间的温度B.阻止丙,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减乙,减少对蔬菜伤害D.增强丁,增强作物水分蒸腾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8.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李商隐有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弱B.②弱C.④强D.⑤强
    10.图中数码表示短波辐射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④⑤
    11.雾霾天气时,图中( )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⑤增强
    一位蓝天白云下纵意生活,无意打扰城市喧嚣的藏族少年,用一张未加胭脂粉末修饰的黝黑脸庞,带上原生态的高原红,眼睛清澈却散发出粗犷美立刻登上热搜,引爆了一场全网舔屏的狂欢。据此和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高原蓝天现象( )
    A.与大气的反射有关B.与大气的吸收有关
    C.与大气的散射有关D.与大气的成分有关
    13.丁真的服饰是藏族传统服装,早晨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这种习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提升综合练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①表示被大气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
    B.②是长波辐射,能量较强
    C.③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在白天作用最为明显
    2.春季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是在地面覆盖地膜,其原理是( )
    A.减少了③的散失B.增强了①的吸收
    C.增强了②的反射D.减少了④的反射
    美国东北部地区2021年1月31日晚逐渐飘起雪花,2月1日暴风雪愈演愈烈,纽约市的积雪厚度为43厘米,大雪给地面铺上洁白的“厚毯子”。下图为“大气的热力作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降雪会使( )
    A.①的作用增强B.②的作用减弱C.③的作用减弱D.④的作用增强
    4.这件“厚毯子”使气温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 )
    ①积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使得气温下降②积雪覆盖地面,热量不能传递给大气
    ③雪面反射作用强,将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④雪面辐射要比地面辐射低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022年1月14-15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喷发的火山灰与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如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6.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火山喷发产生的“蘑菇云”会(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加大气反射
    C.减弱大气辐射D.增大昼夜温差
    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7.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①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③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
    10.“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11.“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12.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B.②增强,④减弱C.②减弱,③增强D.②减弱,④增强
    最新研究发现,每年夏季迁徙至北极地区进行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大量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乌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为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夏季迁至北极地区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北极地区( )
    A.气温较高B.食物丰富C.天敌较少D.海冰融化
    14.鸟粪对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
    A.①增强,③减弱B.③增强,④减弱
    C.①减弱,②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15.大量鸟类迁徙至北极地区,有利于( )
    A.缓解北极气候变暖趋势B.加快北极极冰融化速度
    C.改善北极生物生存环境D.增大北极气温日变化幅度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第3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第3课时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该地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图中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可能是,甲、丁两地的风向分别是,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第3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第3课时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该地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图中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可能是,甲、丁两地的风向分别是,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