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2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3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4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44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4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5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5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24183/0-172520105455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热带雨林,春末夏初,海洋性,矿物质,营养元素,正相关,土层分化,扎根立足,思维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一、植被与环境1.植物可以改造其生长环境条件:裸地→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改造[1]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2.天然植被具有[2]__________当地环境的特征: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3]______,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4]______。
二、主要植被类型1.森林(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5]_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全年旺盛生长,种类丰富,常见[6]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7]________植物丰富等。(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8]______叶片,植物的花期集中在[9]__________,垂直结构较简单。(3)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10]__________气候区。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树叶缩小为[11]________,以抗寒抗旱。
森林一般都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以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为复杂,可以分成5~8层,各层之间的界线不是很清晰。其他森林类型分层较简单。
2.草原与荒漠(1)草原植被。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枯黄的原因不同热带草原干季草类枯黄是适应气候干旱的结果,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是适应气候寒冷的结果。
(2)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14]______的形态和结构。
三、观察土壤1.土壤的组成: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15]________、有机质、水分和[16]________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按不同[17]______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分类。
(3)土壤剖面构造。
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五、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27]__________的条件;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2.养护(1)对于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土壤,需要对其进行改良或【28】________。(2)优良的土壤要注重【29】______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采用休耕、种植绿肥、作物【30】________、广施农家肥等方法。
土壤养护的两种措施(1)休耕:土地耕作一段时间后,暂停一段时间种植农作物,以恢复土壤肥力。(2)轮作:在田地中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可以调节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种类和含量。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2022年辽宁高考地理)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1)~(2)题。
知识点1 植被[命题探究]
(1)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2)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核心归纳]1.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环境对植物分布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
[能力运用]考向1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2023年海南三亚模拟)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数值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与大气水汽含量关系密切。如图示意北疆绿洲地区植被—水汽相关性。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可反映出当地( )A.植被越多,对大气水汽含量的调控效果越显著B.太阳辐射强度小,植被蒸腾作用弱C.常绿阔叶林覆盖率高,大气水汽含量大D.在相同植被覆盖情况下,白天大气水汽含量较夜晚小2.北疆绿洲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植被归一化指数越大,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大,因此植被越多,植被对大气水汽含量的调控效果越显著,A项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较多且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较高,蒸发量(植物蒸腾量)较大,因此大气水汽含量最大。
考向2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2023年陕西西安模拟)生物量是指一个有机体或群落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其在生物器官(干、枝、根、叶、皮)的分配比例与器官功能强弱有明显关系。如图示意天山雪岭云杉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第3~5题。
3.造成海拔2 100~2 400米处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此区域( )A.光照充足 B.降水较多C.地形平坦 D.受夏季风影响4.自西向东,天山雪岭云杉生物量( )A.先增加后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C.逐渐增加 D.逐渐减少5.海拔1 500~2 100米范围内,随着海拔降低,叶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主要是为了( )A.减少蒸腾 B.增强光照C.增强蒸发 D.截留降水
解析:第3题,天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2 100~2 400米处生物量大,证明该区域水分条件好,B项正确。第4题,天山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其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植被生长条件逐渐变差,因此自西向东生物量逐渐减少,D项正确。第5题,海拔1 500~2 100米范围内降水少,为适应干旱的自然环境,叶器官较小,以减少蒸腾引起的水分损失,A项正确。
知识点2 土壤[命题探究] (2023年新课标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如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3)题。
(1)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2)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核心归纳]1.综合分析土壤的组成及剖面(1)组成物质。
(2)土壤剖面构造。
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图所示。
(2)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与土壤。气候既可以直接影响土壤,也可以通过影响其他要素间接影响土壤。
(4)地貌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3.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运用]考向1 土壤观察及土壤剖面(2022年山东高考地理)图甲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a、b、c、d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乙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C.地形 D.岩性2.图乙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a处 B.b处C.c处 D.d处
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该地位于黑龙江省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量差异较小;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引起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地方性分异现象,植被分异明显;岩性差异不会形成图甲中比较明显的植被分异。第2题,图乙中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c处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分层;a处、b处、d处都有淋溶层分布,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
考向2 土壤与其他要素的关系(2023年山西太原模拟)土壤是在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有些土壤的命名是依据土壤的颜色。如图是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在影响土壤形成的各自然要素中,决定土壤颜色的是( )A.成土母质 B.生物C.气候 D.地貌4.黑土富含有机质,是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世界三大黑土区均分布在北纬45°附近,据此推测黑土形成的环境为( )A.干热环境 B.冷湿环境C.湿热环境 D.干冷环境
解析:第3题,土壤的颜色主要由腐殖质含量及矿物质成分决定,矿物质来源于成土母质,A项正确。第4题,北纬45°附近为西风带,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在冷湿环境下,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速度慢,腐殖质积累,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形成黑土,B项正确。
层级三 “核心素养”养成
热考主题必“追”④ 土壤肥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主题探究]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碳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如图示意祁连山脉中段海拔3 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脉中段南坡和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2)祁连山脉中段南坡和北坡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请分析其原因。
提示:相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北坡高于南坡,变化幅度北坡大于南坡。
提示:主要从有机质的累积量与消耗量的大小关系分析。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率高,产生的有机质多,北坡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
(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请分析其原因。
提示:抓住沟谷地带土壤水分含量高,有机质生产得多,容易积累进行分析。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入多,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的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
[素养提升]1.某区域土壤贫瘠的原因分析思路(1)土壤肥力:与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厚度、温度、水分含量、透气性、害虫等密切相关。(2)低纬度地区植被丰富区土壤贫瘠问题主要围绕为什么有机质含量少展开分析。①积累问题:热带雨林,四季常绿,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有机质来源少。②流失问题:降水强度大,淋溶与侵蚀强度大,有机质淋溶流失多。③消耗问题:生物繁茂,生长旺盛,有机质消耗大。④分解问题:气温高,生物循环快,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2.土壤肥沃——“有机质来得多、去得少”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有机质的损失主要靠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侵蚀作用。在分析土壤肥沃的原因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应用体验]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的储量。下表为我国四个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表。据此完成第1~2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水循环,太阳辐射量,温度带,落叶阔叶林,从沿海向内陆,高纬度,垂直带谱,较高纬度,风化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生物循环,能量交换,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连锁变化,思维过程,先上升后降低,先升高后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植被,考点二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