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023年浙江1月选考)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如图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
2.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计算可知,土库曼斯坦的人口密度约为12.6人/千米2,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密度约为7.0人/千米2,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口密度约为33.7人/千米2,塔吉克斯坦的人口密度约为69人/千米2,由此可知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哈萨克斯坦,B项正确。第2题,中亚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使得水资源成为限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东南部地区降水稍多,且有河流发育,水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分布较为密集,C项正确。
(2024年四川成都联考)克利夫兰市位于伊利湖南岸,1830年连接伊利湖和俄亥俄河的运河通航,1851年铁路建成通车,使克利夫兰成为五大湖区的货物转运中心,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市人口密度发生显著变化。如图示意1950—1990年克利夫兰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分布变化(1英亩约等于4 047平方米,1英里约等于1 609米)。据此完成第3~4题。
3.1950—1990年克利夫兰市( )
A.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B.人口密度极值区向中心商务区靠近
C.市区与外缘人口密度差异减小
D.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密度持续降低
4.引起1950—1990年克利夫兰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且便捷 ②市区环境质量改善 ③市区产业振兴计划实施 ④郊区用地成本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克利夫兰市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位置逐渐向外移动,且曲线越来越平缓,表明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持续变小,人口密度极值区向城市外缘靠近,市区与外缘人口密度差异减小,C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克利夫兰市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位置逐渐向外移动,且曲线越来越平缓,市区与外缘人口密度差异减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包括:城市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通勤时间,使得中心商务区对居住区的限制作用减弱,①正确;与中心商务区相比,郊区用地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④正确。
(2022年山西运城模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下表为2011—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第5~7题。
5.2011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变化反映的人口特点是( )
A.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B.人口死亡率先升后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波状上升
D.总人口不断增加
6.根据目前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短期内可能使( )
A.人均资源量增加
B.老龄化程度加深
C.人口出现负增长
D.劳动力数量短缺
7.应对我国人口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
A.调整生育政策 B.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农民进城 D.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5.D 6.B 7.A 解析:第5题,2011—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在此期间总人口仍不断增加,D项正确。第6题,据表可知,目前我国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增长缓慢,短期内最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B项正确。第7题,目前我国出生人口逐渐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调整生育政策有助于增加出生人口数,A项正确。
(2023年浙江杭州模拟)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不同指标下适度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表。据此完成第8~10题。
8.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9.影响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B.人均居住用地
C.可供水资源 D.人均建设用地
10.确定人口合理容量数值的主要意义是( )
A.遏制高消费现象的发生
B.规划工业生产规模
C.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D.改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答案】8.C 9.D 10.C 解析:第8题,根据“木桶定律”可知,短板是影响区域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表中显示该城市基于人均建设用地的适度人口和最大人口均最小,其中适度人口为人口合理容量,因此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63.8万人,C项正确。第9题,最大人口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读表可知,该城市基于人均建设用地的最大人口最小,因此人均建设用地是影响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D项正确。第10题,确定人口合理容量才能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为经济发展做筹划,使得经济发展与人口数量相协调,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年河南漯河阶段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陕西省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秦岭、渭河横贯东西。目前陕西省常住人口约3 956万人,是西北地区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省份,省级行政中心西安市总人口突破1 000万大关,达到1 300万人。如图为2022年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常住人口数量分布图。
(1)描述陕西省人口分布特点。
(2)指出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并分析该区域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
(3)西安市总人口突破1 000万大关,就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关中地区人口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省级行政中心西安市;陕北地区人口数量最少;陕南地区居中。
(2)陕北地区。自然原因: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
(3)西安市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连接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促进西安市的发展壮大;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稳中向好,城镇化水平提高;创新活力加速释放,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国家政策支持等,从而吸引大量人口集聚。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它是由弹性力系统、支撑力系统和压力系统构成的复杂的复合系统,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材料二 图甲为2008—2017年芜湖市生态承载力各子系统指数得分及发展趋势图,图乙为压力系统指数得分及各指标变化趋势图,图丙为弹性力系统指数得分及各指标变化趋势图。
甲
乙
丙
(1)简述2008—2017年芜湖市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点。
(2)分别简析2010—2011年、2016—2017年芜湖市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弹性力和压力子系统的影响因素,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1)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向良好的方向发展;2011年前增长缓慢;2011—2016年增长非常迅速,但有微小的波动;2010—2011年与2016—2017年明显下降。
(2)2010—2011年主要是压力系统指数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人口经济压力指数下降。2016—2017年主要是弹性力系统指数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与水资源量指数下降。
(3)提高弹性力系统指数:要加强植被恢复,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力修建水利设施,降低因降水不均及干旱带来的影响;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压力系统指数:加强环境监测与灾害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三废”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积极落实垃圾分类。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出生人口
数/万人
1 604
1 635
1 640
1 687
1 655
1 786
1 723
1 523
1 465
1 200
指标
人口
基于人均建
设用地
基于人均
居住用地
基于可供
水资源
基于生
态环境
适度人口/
万人
63.80
83.20
72.36
70.18
最大人口/
万人
106.20
113.40
210.35
106.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产业比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产业比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3人口分布人口容量,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