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绍兴模拟)南沙群岛永暑岛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是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驻地,岛上建有机场、港口。如图为永暑礁及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永暑岛属于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中的( )
A.海域上空空间 B.海面水体空间
C.海底空间 D.海岸空间
2.岛上机场、港口修建对维护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重要意义是( )
A.加强地域联系,提高国土掌控能力
B.增加国土面积,彰显国家海洋主权
C.扩建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D.开发海上风能,保障岛上电力供给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据材料“南沙群岛永暑岛是永暑礁西南礁盘上的人工岛”可知,永暑岛是填海造陆形成的,永暑岛属于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中的海面水体空间,B项正确。第2题,岛上机场、港口修建都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强地域联系,提高国土掌控能力,A项正确。
(2023年湖南邵阳模拟)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模式(如图)开辟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制氢的全新路径。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据此完成第3~5题。
3.与近海相比,远海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建设成本低 B.设备腐蚀慢
C.储电效率高 D.风能总量大
4.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采用该开发方式( )
A.耗费淡水多 B.投资成本低
C.能源供应稳 D.生态风险大
5.大力发展“海水制氢”对国家安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A.提高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紧张状况
C.挖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潜力
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答案】3.D 4.C 5.A 解析:第3题,近海面积较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一些近海不宜布局风力发电站,远海面积广阔,受人类干预小,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风能总量大,D项正确。第4题,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能源供应稳,C项正确。第5题,海洋风能是海洋能源资源的一种形式,“海水制氢”是对海洋风电的一种高效存储形式,从而提高了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A项正确。
(2023年辽宁名校联盟模拟)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2022年11月25日,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海底盾构隧道贯通,标志着跨海段的关键性工程顺利完成,进一步巩固2024年通车目标。据此完成第6~7题。
6.相比于海面,海底空间的优势主要在于( )
A.日照充足 B.环境稳定
C.水温较高 D.地形平坦
7.与陆地空间资源相比,海洋空间资源( )
①储量巨大 ②不易开发 ③价值量小 ④开发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海底比海面受风浪等外界环境影响小,环境相对稳定,B项正确。第7题,地球表面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海洋空间资源比陆地储量大,价值量大,①正确,③错误;海洋环境较为复杂,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比陆地难度大,开发程度较低,②正确,④错误。
(2022年福建泉州模拟)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1955年,连岛海堤的建成让厦门岛成为半岛,铁路和国道得以连入厦门。21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小,温州开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的半岛工程。与此同时,厦门开始启动拆堤建桥工程。图甲示意厦门岛位置,图乙示意温州位置。据此完成第8~10题。
甲 乙
8.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业转型
B.增加城市功能
C.增加城市用地
D.促进旅游业发展
9.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甲海域( )
A.滩涂淤积增强
B.盐度明显下降
C.深水泊位增加
D.海水污染减轻
10.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 )
A.改善交通安全 B.降低维护成本
C.促进海洋运输 D.修复海洋生态
【答案】8.C 9.A 10.D 解析: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温州半岛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增加港口的建设用地,扩大港口的规模,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故C项正确。第9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将会减缓流水的速度,导致滩涂淤积增强,A项正确。第10题,将原来修建的堤坝拆除,主要是为了恢复海洋原来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年辽宁大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它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将为我国持续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群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该船全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内设2 108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15个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每日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1/4以上。此外,该船还拥有集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以及“科技+资本+产业”的发展模式。如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及其游弋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说明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模式的优势。
(2)请以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为例,阐述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答案】(1)“船载舱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深远海清洁、优质以及不同水温的海水,进行集约化、智能化养殖,单产高,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利润大;深远海海域宽广,海水自净能力强,深远海养殖对环境污染小;可开发的海洋空间资源广阔,扩大养殖规模的潜力巨大,易形成规模效益;集工业化养殖、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于一体,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
(2)大力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可减轻近海养殖压力,缓解近海海水环境污染,利于保障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充分利用深远海海洋空间资源,增加海洋蛋白质供应,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开发和利用深远海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利于宣示国家海洋国土权力和权益,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保障海洋国土安全。
12.(2023年浙江宁波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2023年2月28日,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举行全国首单蓝碳拍卖,象山西沪港的2 340.1吨蓝碳成交额近25万元。图甲为象山港海域渔业分布图。
甲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减少,象山港海洋水质逐渐改善,图乙和图丙分别为2010—2019年象山港入海污染物总磷(TP)和总氮(TN)的浓度变化。
乙
丙
(1)分析象山县发展蓝碳经济的有利条件。
(2)从海洋空间资源的角度指出象山县可以发展哪些能源产业。
(3)从污染源的角度,指出象山港海域水质得到改善当地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海域面积广;海产养殖业发达;海洋环境治理和海洋生态保护取得成效;政府搭建了蓝碳交易平台。
(2)开发海岸,建设石油等能源储备基地;开发港口,发展能源运输业;发展火电、炼油等产业;利用海面,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波浪潮汐能发电;发展勘探技术,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制造等。
(3)兴建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后排放;工业实施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提高养殖技术,饵料利用率提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讲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考点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讲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考点一海洋空间资源安全及其开发利用,共2页。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8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讲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提能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