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目标任务
预习导学
自主梳理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效果检测
探究提升
►环节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环节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环节三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课堂总结
强化训练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自主梳理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举例: 挥发、溶解、扩散、粉碎、吸附、气球/轮胎/蒸汽锅炉爆炸、电灯发光、铁水铸锅、水果榨汁、石油分馏。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举例: 燃烧、分解、天燃气/火药/粉尘爆炸、冶炼金属、金属生锈、煤的干馏、粮食酿酒、煮熟食物、食物变质、杀菌消毒、酸除水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实例:“难、易、能、可、会”木炭能燃烧,氧气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实例:“变成/生成了、在”木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1)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2)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再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汽油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
预习检测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化学变化又叫做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熔化是 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 变化。
3.硫酸铜晶体(符号是CuSO4·5H2O),俗称胆矾或 ,是 色的晶体。
4.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植物光合作用 ②铜生锈变成铜绿 ③灯泡发光 ④动物呼吸
⑤水力发电 ⑥蜡烛受热熔化 ⑦铁水铸锅 ⑧白磷自燃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
5.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属于 性质。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属于 性质。
6.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木材易燃烧; ②自行车胎炸裂; ③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 ④酒精挥发;
⑤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 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其中,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1.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反应
2.物理;化学
3.蓝矾;蓝
4.①②④⑧ ;③⑤⑥⑦
5.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物理
6.②④; ⑤;⑥ ;①③
03
探究提升
►环节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问题探究1
根据以下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实验记录表
【答案】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无新物质生成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有新物质生成
颗粒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典例1】(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D.海水晒盐
【答案】C
【详解】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2】(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古代诗词谚语富载化学知识,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D.火上浇油
【答案】D
【详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火上浇油后,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典例3】(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醋瓶:我摔碎了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D.蔬菜:我腐烂了
【答案】A
【详解】A、醋瓶摔碎了,为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4】(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叙述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CO使人中毒B.醋酸溶解鸡蛋壳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D.铁水铸锅
【答案】D
【详解】A 、 CO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 CO 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不能跟氧气结合,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醋酸溶解鸡蛋壳即醋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铁水铸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典例5】(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八年下学期3月月考)高铁酸钾是具有紫色固体光泽的粉末,它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容易分解、变质。受热后会分解放出氧气。高铁酸钾极易溶于水而成浅紫红色溶液,溶于水后静置会生成氧化铁沉淀。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以下相同,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2)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3)高铁酸钾的用途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紫色光泽的粉末 ②. 受热容易分解、变质
(2)受热后会分解放出氧气或溶于水后静置会生成氧化铁沉淀
(3)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解析】
(1)高铁酸钾是具有紫色光泽的粉末,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紫色光泽的粉末;
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属于其化学性质,故填:受热容易分解、变质。
(2)化学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高铁酸钾受热后会分解放出氧气、溶于水后静置会生成氧化铁沉淀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3)由题意可知,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为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典例6】(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有色中学2023-2024九年9月考试)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 101KPa、-183℃时氧气变为_______液体。B 吹灭蜡烛产生_______。
C 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_______色物质。
(2)才气横溢:
D 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现象是_______。
(3)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淡蓝色 ②. 白烟 ③. 黑
(2)有气泡产生 (3)ABD
【解析】
(1)101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吹灭蜡烛时,由于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石蜡固体小颗粒,故会产生一缕白烟;
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故会观察到黑色物质;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BD涉及的变化是物质的三态变化,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典例7】(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定远乡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兴趣小组把蓝色块状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磨,发现变成了蓝色粉末,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胆矾研碎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猜想假设】假设①:胆矾研碎时没有发生变化。
假设②: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假设③;胆矾研碎时发生了_______。
【讨论交流】你认为假设_______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小亮认为:实验2中物质的颜色没变,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小亮的说法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答案】 ①. 化学变化 ②. ② ③. 没有新物质生成 ④. 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⑤. 生成蓝色沉淀 ⑥.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 ⑦.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解析】
【猜想假设】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则猜想3:胆矾研碎时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填: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
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假设②是合理的,理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填:②、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
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后振荡,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均出现蓝色沉淀,故填: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反思】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小亮说法错误,实验2中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故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环节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问题探究2
根据以下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实验记录表
【答案】无色 无色 气体 气体 无味 无味 能 不能
要点归纳
典例精讲
【典例1】(2023·湖北潜江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详解】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典例2】(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常温下呈固态C.难溶于水D.熔点高
【答案】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典例3】(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
【答案】D
【详解】A、银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电线,与有金属光泽无关,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与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关,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与 能导电无关,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正确。
故选D。
【典例4】(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2022-2023八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蓝色火焰并产生水珠和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甲烷过多排放于空气中也会导致较严重的温室效应。
(1)甲烷的物理性质______。(写1条)
(2)甲烷的化学性质______(写1条),该化学性质对应的用途______。
【答案】(1)无色或无味的气体或密度小于空气或难溶于水
(2) ①. 可燃性 ②. 作燃料
【解析】
(1)甲烷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故填:无色或无味的气体或密度小于空气或难溶于水;
(2)甲烷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故填作燃料;
【典例5】(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绥中乡学校2022-2023八年上学期期中)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止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空白。
请描述臭氧的有关知识;
(1)物理性质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
(3)用途______。
【答案】(1)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
(2)具有强氧化性
(3)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等
【解析】
(1)臭氧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填: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
(2)臭氧具有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填:具有强氧化性;
(3)臭氧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等,故填: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等。
【典例6】(山西省忻州市代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我们生活中根据物质哪些物理性质,可以明显区分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
(1)铜片和铁片_______。
(2)面粉和食盐_______。
(3)白醋和水_______。
(4)铁片和铝片_______。
【答案】 ①. 颜色 ②. 水溶性 ③. 气味 ④. 密度
【详解】(1)铜片为红色(或紫红色)、铁片为银白色,通过颜色可以区分。
(2)面粉不能溶于水、食盐能溶于水,通过水溶性可以区分。
(3)白醋有刺鼻酸味、水是无味,可以通过气味区分。
(4)铁片密度大、铝片密度小,可以通过密度区分。
►环节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问题探究3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语言描述上是不同的,变化往往用动词表示,性质往往用“能、可以、会、易”等词语描述,物理变化加上这些词就是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加上这些词就是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再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汽油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
【答案】决定 体现 能、可以、会、易
要点归纳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
如:挥发(物理变化)挥发(物理性质)
典例精讲
【典例1】(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永兴中学2022-2023九年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__;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 (2)④
(3)⑥ (4)⑦
(5)⑤
【解析】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②易挥发,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④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描述的是酒精的一种用途;
⑥酒精在灯芯上汽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典例2】(山西省忻州市代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只表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开始燃烧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 ①. 物理 ②. 化学
(2) ①. ①③ ②. ④ ③. ②
【解析】
(1)白糖熔化变成液体,只是白糖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是物理性质;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会熔化,是物理性质;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能够燃烧,是化学性质;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性质;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是化学性质;
故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③;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④;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②。
【典例3】(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泊湖中学2022~2023九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氦气在空气中含量甚微。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密度为0.1785克/升。大约为氢气的2倍,空气的七分之一。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不易爆,使用十分安全。近年来,在塑料及合成纤维工业上,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将氦气的微泡掺入塑料或合成纤维,制成特别轻盈的泡沫塑料或纤维。例如,风靡一时的“太空服”轻巧、保暖性好,就是因为它的纤维中含有氦气微泡。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氦的沸点是-268.9℃,固态氦的熔点为-272.3℃,它与“绝对零度”(-273.15℃)仅一步之遥,因此,液氦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冷的液体”了。液氦的这种超低温特性,在生产与科学研究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1)氦气代替氢气灌充飞艇,利用氦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化学性质是 _____。
(2)将氦气制成熔点为-272.3℃的固态氦属于 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通过阅读你已经了解了氦气的一些用途,除此之外,请再举一例氦气的可能用途:_____。
(4)稀有气体属于_____(“混合物”、“纯净物”)。
【答案】(1) ①. 密度小 ②. 化学性质稳定
(2)物理 (3)填充霓虹灯
(4)混合物
【解析】
(1)氦气代替氢气灌充飞艇,是因为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将氦气制成熔点为-272.3℃的固态氦,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氦气还可能用于填充霓虹灯;
(4)稀有气体是由氦气、氖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04
课堂总结
05
强化训练
1.(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D.成品装瓶
【答案】C
【详解】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2023年重庆市中考B卷)重庆火锅备受追捧。下列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刀切原料B.清水洗涤C.大火熬制D.成品装袋
【答案】C
【详解】A、刀切原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清水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火熬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成品装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光合作用
【答案】B
【详解】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年天津市中考)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星火燎原C.积土成山D.沙里淘金
【答案】B
【详解】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己是悬崖百丈冰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D.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详解】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肉块B.将肉切片
C.用铁签串成肉串D.点燃木炭烧烤
【答案】D
【详解】A、清洗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将肉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用铁签串成肉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点燃木炭烧烤涉及木炭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7.(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详解】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8.(2023年云南省中考)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C.密度略小于空气D.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详解】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9.(2023年陕西省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C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锅用于炒菜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详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用于炒菜是由于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作电极B.用熟石灰(显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D.金属铜作导线
【答案】B
【详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可用作作电极,错误。
B、熟石灰(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错误。
D、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导电性良好,属于铜的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B。
12.(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详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
B、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石墨电极和石墨电刷,故选项C错误;
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13. (2023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醋瓶:我摔碎了B. 煤气:我燃烧了
C. 菜刀:我生锈了D. 蔬菜:我腐烂了
【答案】A
【详解】A、醋瓶摔碎了,为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瓷B. 雕刻菊花石C. 用棕叶编篮子D. 用针线制作湘绣
【答案】A
【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雕刻菊花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棕叶编篮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针线制作湘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模拟)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B. 地热发电
C. 内燃机做功冲程D. 火箭点火升空
【答案】B
【详解】A、蓄电池放电,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地热发电是地热蒸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C、内燃机做功冲程是通过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火箭点火升空,是通过自带的燃料燃烧来提供能量,燃烧属于化学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永兴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2022年冬奥会,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变化中与其他3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 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B. 冰壶比赛所用的冰壶用苏格兰花岗岩打磨制成
C. 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
D. 冬奥会“飞扬”火炬选用氢气作燃料燃烧
【答案】D
【详解】A、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发生了形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壶比赛所用的冰壶用苏格兰花岗岩打磨制成,发生了形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发生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冬奥会“飞扬”火炬选用氢气作燃料燃烧,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7.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源于生活,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液化B. 一氧化碳有毒性,一氧化碳燃烧
C. 铁具有导电性,铁生锈D. 食盐具有咸味,食盐在水中溶解
【答案】C
【分析】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化学性质,氧气液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铁具有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食盐具有咸味是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18. (2023年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安庆二中中考二模)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图是“承庆堂膏药"部分制作工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选料研磨B. 麻油浸泡
C. 烈火煎煮D. 滤汁存放
【答案】C
【详解】A、选料研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麻油浸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烈火煎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滤汁存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B.吹灭蜡烛产生白烟。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______色物质。
(2)才气横溢: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现象是______。
(3)温润有致: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清浊与共: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黑 (2)产生大量气泡
(3)降低 (4)
(5)ABDG
【解析】
(1)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碳,所以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故填:黑;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故填:产生大量气泡;
(3)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会降低,故填:降低;
(4)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这些选项中: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是氧气气态变成液态,A物理变化;
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B物理变化;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黑色物质,是石蜡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C是化学变化;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是物理变化;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E是化学变化;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F是化学变化;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硝酸铵溶解于水时的吸热现象,G是物理变化;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H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是ABDG。
20.(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现有A.稀有气体B.石墨C.烧碱D.小苏打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
(2)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是_____
(3)可用于制发酵粉的是_____;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
【答案】(1)C
(2)A
(3)D
(4)B
【详解】(1)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选C;
(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制霓虹灯,故选A;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碳酸氢钠)可用作发酵粉,故选D;
(4)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可用于制铅笔芯,故选B。
21. (广西南宁市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八年下学期期中)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的硬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___________接触反应。
【答案】(1)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 ①. 小 ②. 低
(4)氧气或O2
【解析】
(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故填: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故填: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刀可以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硬度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低,故填:小;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反应而变质。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新增);
3.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1.了解化学研究内容。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会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 会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实验3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4
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后振荡
___
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性质相同
2
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___
实验5
分别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实验6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状态
气味
能否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使火焰燃烧更旺
支持燃烧,火焰熄灭,可用来灭火
初中化学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768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一课一练</a>,文件包含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师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生版-2024年初中化学同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导学案doc、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导学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