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8道题,满分30分生物学与地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始出现第一性征B. 神经系统开始发育
C. 身体代谢速度缓慢D. 性器官迅速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进入青春期以后,性器官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开始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开始第二性征;第一性征是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故A错误。
B.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功能开始显著增强,不是开始发育,故B错误。
C.进入青春期,身体代谢速度加快,故C错误。
D.进入青春期以后,性器官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开始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故D正确。
故选D。
2. 甲流疾病是通过呼吸、飞沫和痰等进行传播,那么甲型流感病毒传播的途径是( )
A. 外界空气→鼻→气管→支气管→肺
B. 外界空气→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 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 外界空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甲型流感病毒从空气进入肺部的途径是: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图为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燃烧的是骨中的无机物B. 乙说明骨中含有脆硬的有机物
C. 丙处理可以脱去骨中的有机物D. 丁说明骨中含有使骨柔韧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骨胶原蛋白)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①盐酸脱钙法:将鱼的肋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②煅烧法: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
【详解】AB.甲把骨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有机物能燃烧,不能燃烧的剩余物是无机物。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因此甲、乙 两步合称骨的煅烧实验,其目的是鉴定无机物,AB错误。
C.丙将肋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剩余物质是有机物。C错误。
D.丁脱钙后的骨变的柔韧,能打结,与C、D两步合称骨的脱钙实验,其目的是鉴定有机物,说明骨中含有使骨柔韧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4.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近期小李由于食物品种单一,到了傍晚,眼睛常常模糊而看不清东西,经医生诊断后,认为他是缺乏了下列某种维生素引起的( )
A. 缺乏维生素AB. 缺乏维生素B
C. 缺乏维生素CD. 缺乏维生素D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了各种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维生素是一类不参与构建细胞的有机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作用却很大,人体如果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产生相应的疾病。
【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即到了傍晚,眼睛常常模糊而看不清东西,故A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患口角炎,故B不符合题意。
C.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佝偻病和骨质疏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混合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入37℃的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A. 胰液、肠液、胆汁B. 胰液、肠液、唾液
C. 唾液、胃液、肠液D. 胃液、唾液、胆汁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详解】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消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配制的消化液是胆汁、肠液、胰液。而胃液和唾液都不能消化脂肪,BC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 图中所示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 )
A. 蛋白质、糖类、脂肪B. 糖类、蛋白质、脂肪
C. 脂肪、蛋白质、糖类D. 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中含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如米饭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花生中含大量的脂肪,鱼中含较多的蛋白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导致一位AB型血的旅客受伤并急需输血。现有四位自愿献血者,你认为哪位最适合为受伤旅客献血( )
A. AB型血B. A型血C. O型血D. B型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结合分析,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所以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因此,最适合为受伤旅客献血的是AB型血,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早在2000多年前,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是( )
A. 血管、心脏、血浆B. 血管、心脏、血液
C. 血管、心脏、胃D. 血管、血液、肝脏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血管和血液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详解】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负责泵血,血管负责输送血液,血液则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在全身循环。选项A中的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选项C和D中的胃和肝脏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不是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肋间肌和膈肌是人体主要的呼吸肌,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是( )
A.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B. 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
C. 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D. 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呼吸肌。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叫呼吸肌。
【详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是收缩。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空气中的氧气到达人体组织细胞的途径是( )
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氧在血液中的运输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A. ①③②④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D. 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详解】外界空气首先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这一过程中,是通过呼吸运动发生的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肺泡中的氧气会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到肺泡中,即④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然后,血液将氧气运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处,即②氧在血液中的运输;随即③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又随血液流回心脏,通过肺循环,肺内的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综上所述,空气中的氧气到达人体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④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②氧在血液中的运输→③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下表是四位患者血常规化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则下列诊断不正确的是( )
A. 小红患凝血障碍B. 小刚患炎症
C. 小明患贫血D. 小丽患贫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是数量最少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
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A.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小红血小板的数值低于正常值,故小红可能患凝血障碍,A正确。
B.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小刚白细胞的数值在正常值之间,故小刚不可能患炎症,B错误。
CD.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小明红细胞低于正常值,小丽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都可能患贫血,C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 去掉操作步骤C对实验没有影响
B. 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C. 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 在步骤D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答案】A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唾液淀粉酶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过高均不利于对淀粉的消化,所以去掉操作步骤C对实验有影响,故A错误。
B.本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B正确。
CD.1号试管内加入清水,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变成蓝色,而2号试管内加入唾液,唾液将淀粉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说明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C、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新生命的形成以及诞生后的生长、发育过程,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是___。
(2)图中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填序号),它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___。
(3)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在母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___。
(4)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形成早期胚胎,早期胚胎最终移动到___(填序号)中继续发育。
(5)早期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各种器官和系统,并逐步发育成胎儿。胎儿在母体通过脐带与___相连,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答案】(1)睾丸 (2) ①. ② ②. 雌性激素
(3)输卵管 (4)③
(5)胎盘
【解析】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图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卵巢、③是子宫、④是阴道;A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
【小问1详解】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小问2详解】
图中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②卵巢,它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小问3详解】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①输卵管。
【小问4详解】
受精卵在女性的输卵管内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受精卵形成后,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形成早期胚胎,早期胚胎最终移动到③子宫中继续发育。
【小问5详解】
通过(3)分析可知,胎儿在母体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14. 如图为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___两部分。
(2)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
(3)淀粉被消化起始器官是___(填序号)。
(4)能分泌消化液,但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___。
(5)能暂时贮存食物,并能吸收水和酒精的器官是___(填序号)。
(6)在消化系统中,脂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逐步分解成___等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答案】(1)消化道和消化腺 (2)小肠 (3)⑧ (4)肝脏 (5)⑩ (6)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咽,③是肝脏,④是胆囊,⑤是十二指肠,⑥是盲肠,⑦是阑尾,⑧是口腔,⑨是食道,⑩是胃,⑪是胰腺,⑫是大肠,⑬是小肠,⑭是肛门。
【小问1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问2详解】
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小问3详解】
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淀粉被消化的起始器官是⑧口腔。
【小问4详解】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内,胆汁通过胆管输送到小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小问5详解】
⑩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并且能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小问6详解】
脂肪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因此,在消化系统中,脂肪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逐步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15. 图甲为血液的分层示意图,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视野,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试管中血液加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出现了分层现象,其中A层是___。
(2)图乙中细胞①位于图甲试管中的___(填字母)处。
(3)当图乙中细胞___(填序号)大量增加时,表示此人很可能患有炎症。
(4)当图乙中细胞___(填序号)数量较低时,表示此人可能患有贫血症,如果病情确立,医生将会建议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含___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某同学手指划破后,血液流着流着就自行凝固了,这主要与图乙中的___有关。
【答案】(1)血浆 (2)C
(3)② (4) ①. ① ②. 铁
(5)血小板
【解析】
【分析】图甲中,A血浆,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小问1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A层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B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层是红细胞。
【小问2详解】
血液分层后,A层是血浆,B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红色的C层是①红细胞。
【小问3详解】
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所以当图乙中细胞②白细胞大量增加时,表示此人很可能患有炎症。
【小问4详解】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因此当图乙中细胞①红细胞数量较低时,表示此人可能患有贫血症,如果病情确立,医生将会建议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小问5详解】
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体积最小,有止血和凝血作用。某同学手指划破后,血液流着流着就自行凝固了,这主要与图乙中的③血小板有关。
16. 如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___,血液由C流入D,D中的血液不会再流回C,是因为C、D之间存在___。
(2)图甲中b血管的名称是___。
(3)图乙中在②③⑤⑥血管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___(填序号)。脑部细胞的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最先到达心脏的___。
(4)图乙中血液从B出发回到C的循环途径称为___。
(5)如果某人不慎受伤需要静脉输液,药物需要经过心脏___次才能到达受伤部位。
【答案】(1) ①. 主动脉 ②. 房室瓣
(2)肺动脉 (3) ①. ③⑤ ②. 右心房
(4)体循环 (5)2##两
【解析】
【分析】图甲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图乙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①是全身组织处毛细血管,②是上、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部毛细血管,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
【小问1详解】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四个腔构成,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图甲中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血液由C右心房流入D右心室,D右心室中的血液不会再流回C右心房,是因为C右心房、D右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瓣。
【小问2详解】
通过(1)分析可知,图甲中b血管的名称是肺动脉,其内静脉血。
【小问3详解】
通过(1)分析可知,图乙中在②上下腔静脉,③肺静脉,⑤主动脉,⑥肺动脉血管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有③肺静脉,⑤主动脉。脑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心脏的路线是:脑部细胞→脑部细胞外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小问4详解】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图乙中血液从B左心室出发回到C右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小问5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所示:药物静脉输液进入患病部位的途径是:体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扁桃体,可见药物首先到达右心房,药物到达受伤部至少2次经过心脏。
17. 对人体健康来说,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是有氧运动。在有氧运动过程中,身体所消耗的氧气量大致等于吸入的氧气量。如图是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序号均表示气体,箭头指向表示气体运动方向)。
(1)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其中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___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2)红细胞富含___________,适于运输氧气。甲图的气体交换完成后,血液经___________(填血管名称)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3)通过乙图中的气体交换,③___________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___________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身体的需要。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一##1
(2) ①. 血红蛋白 ②. 肺静脉
(3) ①. 氧气 ②. 线粒体
【解析】
【分析】(1)肺的结构: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3)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4)题图甲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题图乙中: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气体交换过程是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因此题图甲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小问2详解】
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甲图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完成后,血液经肺循环途径进入与左心房相连的肺静脉血管流回。
【小问3详解】
通过乙图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进行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中富含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供给细胞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身体的需要。。
18.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直到褪色为止,观察结果如下:
依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表中①处填_______。
(2)该实验至少需要使用4支滴管,而且型号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以上实验还需要设置___________。
(4)四种蔬菜汁中维生素C浓度最大是_______。
【答案】(1) ①. 蔬菜汁种类 ②. 2mL
(2)控制单一变量 (3)重复组##重复实验
(4)青椒汁##试管B
【解析】
【分析】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加入高锰酸钾不被褪色为止,滴的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
【小问1详解】
该实验中吸取鲜榨的纯的黄瓜汁、青椒汁、苹果汁、白菜汁,它们含有不同量的维生素C,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维生素C含量。对照实验必须保证单一变量原则。所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必须相同,因此表中①处填2mL。
【小问2详解】
该实验至少需要使用4支滴管,而且型号要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小问3详解】
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还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小问4详解】
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四种蔬菜汁中青椒滴的最少,所以维生素C浓度最大的是青椒汁。患者
检查项目
检测结果
参考值(正常值)
单位
小红
血小板(PLT)
0.5
1.5~3.5
1011个/L
小刚
白细胞(WBC)
8.4
5.0~10.0
109个/L
小明
红细胞(RBC)
2.5
3.5~5.5
1012个/L
小丽
血红蛋白(Hb)
80
110~160
g/L
分组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
2mL
2mL
①
2 mL
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4,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