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25927/1-17252387929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25927/1-17252387929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25927/1-17252387929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25927/0-17252387886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125927/0-1725238788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 专题强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doc、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3章第3课时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弹簧等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系统稳定时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速度、加速度(或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
1.共速连接体
两物体通过弹力、摩擦力作用,具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加速度。
(1)绳的拉力(或物体间的弹力)相关类连接体
(2)叠加类连接体(一般与摩擦力相关)
例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条轻绳连接,两木块的材料相同,现用力F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则m2越大,绳的拉力越大
B.若木块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绳的拉力为eq \f(m1F,m1+m2)+μm1g
C.绳的拉力大小与水平面是否粗糙无关
D.绳的拉力大小与水平面是否粗糙有关
拓展 (1)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条轻绳连接。
①如图甲所示,用力F竖直向上拉木块时,绳的拉力FT=__________;
②如图乙所示,用力F沿光滑斜面向上拉木块时,绳的拉力为__________;斜面不光滑时绳的拉力FT=__________。
(2)若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A和B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在拉力F的作用下,A、B一起(相对静止)做匀加速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分析共速连接体中的应用
(1)整体法:若连接体内的物体具有共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2)隔离法:求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隔离某一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相互作用力;若求某一外力,可以先隔离某一物体求出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合外力或某一个力。
2.共速连接体对合力的“分配协议”
一起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外力F作用于m1上,则m1和m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T=eq \f(m2F,m1+m2),若作用于m2上,则FT=eq \f(m1F,m1+m2)。此“协议”与有无摩擦无关(若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与两物体间有无连接物、何种连接物(轻绳、轻杆、轻弹簧)无关,而且无论物体系统处于平面、斜面还是竖直方向,此“协议”都成立。
2.关联速度连接体
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下面三图中A、B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例2 (2023·福建龙岩市九校联考)如图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M,物体C的质量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eq \f(1,2)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体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B、C间作用力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联速度连接体做加速运动时,由于加速度的方向不同,一般采用分别选取研究对象,对两物体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用隔离法求解加速度及相互作用力。
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2.常见的临界条件
(1)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F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或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3.处理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例3 (多选)如图甲所示,物块A、B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受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A、B间的摩擦力Ff1、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f2随水平拉力F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A的质量m=3 kg,取g=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当0<F<4 N时,A、B保持静止
C.当4 N<F<12 N时,A、B发生相对滑动
D.当F>12 N时,A的加速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
例4 (2024·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1 kg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拴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50 N/m,初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a=4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力F刚施加的瞬间,F的大小为4 N
B.当弹簧压缩量减小到0.3 m时,A、B间弹力大小为1.2 N
C.A、B分离时,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0.12 m
D.B物体速度达到最大时,B物体的位移为0.22 m
例5 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m=0.5 kg的小物块(可看成质点),以v0=2 m/s的初速度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6 N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 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8 m,已知斜面倾角θ=37°,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s 37°=0.8。求:
(1)物块加速度a的大小;
(2)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调节,如图乙所示,为保持原加速度不变,F的最小值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法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有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数学法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3章 专题强化4 牛顿第2定律的综合应用,文件包含第3章专题强化4牛顿第2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3章专题强化4牛顿第2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 第3章 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5年高考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第3章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备战2025年高考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第3章专题强化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4讲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讲义)(原卷版+解析),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