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节 升华与凝华学案
展开一、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放热)。
3、升华和凝华的实质:升华是固体表面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体物质的表面,被固体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4、常见的升华现象: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的应用:
①舞台云气效果:干冰升华,使周围温度骤然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而呈雾状。
②充当运输中的保鲜剂:升华吸热使食品降温。
③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周围空气降温→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下落→熔化成小水滴
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云、雨、雪、雾、露、霜
例1、烧杯中放有固体碘,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碘
B.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凝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碘
C.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凝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升华成固态碘
D.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碘
例2、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四川科技馆科学剧场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气泡产生是因为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
D.白雾形成是因为干冰汽化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3、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1) 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 干冰吸热熔化;(3)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 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6) 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
A.(1) (3)
B.(1) (4) (6)
C.(2) (3)
D.(5)
4、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5、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C.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
6、小明同学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品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7、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8、下图为东北雪乡露天温泉附近的产生的雾凇,产生雾凇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结晶
9、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10、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 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11、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
B.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12、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
A. 凝华 B. 升华 C. 液化 D. 汽化
13、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
(1)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 现象, 热;
(2)冰雪化成水是 现象, 热;
(3)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 现象, 热;
(4)钢水变成钢块是 现象, 热;
(5)霜的形成是 现象, 热;
(6)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是 现象, 热;
(7)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 现象, 热;
(8)寒冷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爆破,这是由于水发生 现象时,体积增大引起的。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3、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雾——汽化 B. 露——液化 C. 霜——凝固 D. 雪——升华
5、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
6、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 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 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 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B.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D. 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8、教室里装有许多盏日光灯,原来雪白的日光灯管用久之后,它的两端会慢慢变黑,请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例1、D 例2、C
1、B 2、D 3、B 4、C 5、D 6、D 7、A 8、B 9、B 10、D 11、D 12、A
13、(1)液化 放 (2)熔化 吸 (3)汽化 吸 (4)凝固 放 (5)凝华 放 (6)升华 吸 (7)液化 放 (8)凝固
1、B 2、C 3、A 4、B 5、A 6、B 7、D
8、灯管工作时,灯管两端的灯丝本身以及灯丝表面涂覆的电子发射物质会逐渐升华,这些物质升华成气体后遇到冷的灯管外壁,又发生凝华,沉积在附近的玻璃管内壁,使白色的荧光粉变黑。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6节 汽化与液化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63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6节 汽化与液化学案及答案</a>,共14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5节 熔化与凝固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63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5节 熔化与凝固学案设计</a>,共13页。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比热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685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4节 物质的比热学案设计</a>,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热量,影响热量多少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