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第8章第3练 训练1 机械波(一)(含详解)
展开1.(2023·新课标卷·14)船上的人和水下的潜水员都能听见轮船的鸣笛声。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 )
A.波速和波长均不同 B.频率和波速均不同
C.波长和周期均不同 D.周期和频率均不同
2.(多选)如图所示,A、B两点为某简谐横波上的质点,已知波的传播方向由A到B,t=0时刻该波刚好传到A点,且A点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上,经t0时间质点B刚好起振。已知波的传播周期为T、传播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源位于A的左侧,且起振方向竖直向上
B.质点B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一定为T
C.质点B每次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一定为v
D.质点B的起振方向与A、B两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3.(2023·北京卷·4)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发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波源开始振动,其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y=Asin(eq \f(2π,T)t),则t=T时的波形图为( )
4.(多选)(2023·重庆卷·9)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波速为2 m/s,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P为该介质中的一质点。则( )
A.该波的波长为14 m
B.该波的周期为8 s
C.t=0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D.0~2 s内质点P运动的路程有可能小于0.1 m
5.(多选)(2023·全国乙卷·34(1)改编)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P是介质中位于x=2 m处的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2 m/s
B.波向左传播
C.x=3 m处的质点在t=7 s时位于平衡位置
D.质点P在0~7 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70 cm
6.(2022·北京卷·6)在如图所示的xOy坐标系中,一条弹性绳沿x轴放置,图中小黑点代表绳上的质点,相邻质点的间距为a,t=0时,x=0处的质点P0开始沿y轴做周期为T、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t=eq \f(3,4)T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质点P0沿y轴负方向运动
B.t=eq \f(3,4)T时,质点P4的速度最大
C.t=eq \f(3,4)T时,质点P3和P5相位相同
D.该列绳波的波速为eq \f(8a,T)
7.(2023·海南卷·4)下面上下两图分别是一列机械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6 m的两个质点P、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周期是5 s
B.该波的波速是3 m/s
C.4 s时P质点向上振动
D.4 s时Q质点向上振动
8.(多选)(2023·天津卷·7)一列机械波的波源是坐标轴原点,从t=0时波源开始振动,t=0.5 s时波形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这种介质中波速v=4 m/s
B.x=1 m处质点在t=0.3 s时位于波谷
C.波源振动方程y=0.02sin (5πt+π) m
D.x=-1 m处质点半个周期内向左移动半个波长
9.战绳运动是一项超燃脂的运动。某次健身时,有两位健身者甲、乙分别抓住相同的战绳上下舞动形成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如图(a)所示。某时刻开始计时,t=0时两列波的图像如图(b)所示,P、Q曲线分别为甲、乙的一个绳波,O点为手握的绳子一端,向右为x轴正方向。已知绳波的速度为v=15 m/s,试求解下列问题:
(1)甲、乙的绳端振动频率f甲和f乙分别为多少?
(2)写出乙健身者的绳中,平衡位置为6 m处质点从t=0时刻开始的振动方程。
10.(2024·河南周口市联考)地震波既有纵波(P波)也有横波(S波),纵波是推进波,横波是剪切波,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频率相等。距离震源30 km的监测人员先感觉到上下颠簸,Δt=
3 s后感觉到左右摇晃,监测人员在左右摇晃时监测到了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地震横波。t1=0时刻x轴上在0~4.5 km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2=0.6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该地震横波的周期T>0.5 s。求:
(1)该地震横波传播速度的大小;
(2)该地震纵波的波长。
11.(2024·辽宁省六校联考)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在t1=0时刻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且质点P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t2=2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1)求该列波的波长λ及可能的波速v;
(2)若该列波的周期T>2 s,t1=0时刻质点M(图中未画出)的位移为2.5 cm,求从t1=0时刻开始经12 s时间该质点经过的路程。
第3练 机械波
训练1 机械波(一)
1.A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频率和周期都不变,波长和波速都发生改变,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2.AB [A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因此振源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波的传播方向由A到B,因此振源位于A的左侧,A正确;B的振动周期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等于波的传播周期,则其振动周期一定为T,B正确;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点B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不一定为v,C错误;质点在振源的带动下做受迫振动,则质点B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与A、B两点之间的距离无关,D错误。]
3.D [由于t=0时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由振动方程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且t=T时波源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方向应与t=0时相同,根据“上坡下,下坡上”可知t=T时的波形图为选项D图,故选D。]
4.BD [由题图可知eq \f(3,4)λ=12 m,解得λ=16 m,A错误;由v=eq \f(λ,T)得T=eq \f(λ,v)=eq \f(16,2) s=8 s,B正确;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总指向平衡位置,t=0时质点P位于y轴负半轴,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C错误;t=0时质点P位于y轴的负半轴,经过2 s=eq \f(T,4),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P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在0~2 s内质点P运动的路程有可能小于0.1 m,D正确。]
5.ABD [由题图(a)可知波长为4 m,由题图(b)可知波的周期为2 s,则波速为v=eq \f(λ,T)=eq \f(4,2) m/s=2 m/s,故A正确;由题图(b)可知t=0时,P点向下运动,根据“上下坡”法结合题图(a)可知波向左传播,故B正确;根据题图(a)可知t=0时x=3 m处的质点位于波谷处,由于t=7 s=3T+eq \f(1,2)T,可知在t=7 s时x=3 m处的质点位于波峰处;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3×4A+eq \f(1,2)×4A=70 cm,故C错误,D正确。]
6.D [由t=eq \f(3,4)T时的波形图可知,波刚好传到质点P6,根据“上下坡”法,可知此时质点P6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波源起振的方向也沿y轴正方向,则t=0时,质点P0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eq \f(3,4)T时,质点P4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eq \f(3,4)T时,质点P3沿y轴负方向运动,质点P5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两个质点的相位不相同,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eq \f(λ,4)=2a,解得λ=8a,故该列绳波的波速为v=eq \f(λ,T)=eq \f(8a,T),故D正确。]
7.C [由两个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知,该波的周期是4 s,A错误;4 s时,P质点向上振动,Q质点向下振动,C正确,D错误;两个质点振动步调相反,可知两质点间距离等于(2n+eq \f(1,2))λ(n=0,1,2,…),只有当n=0时,eq \f(1,2)λ=6 m,λ=12 m,v=eq \f(λ,T)=3 m/s,n≥1时,v≠3 m/s,B错误。]
8.BC [由题图可知t=0.5 s时,波传播的距离为x=2.5 m,故波速为v=eq \f(x,t)=eq \f(2.5,0.5) m/s=5 m/s,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2 m,所以波的周期为T=eq \f(λ,v)=eq \f(2,5) s=0.4 s,波传播到x=1 m处需要的时间t1=eq \f(x1,v)=eq \f(1,5) s=0.2 s,由题图可知该波的起振方向向下,t=0.3 s时,x=
1 m处的质点已振动了0.1 s,即eq \f(1,4)T,所以位于波谷,故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该波源的振动方程为y=Asin(eq \f(2π,T)t+φ)=-0.02sin (5πt) m=0.02sin (5πt+π) m,故C正确;质点只是上下振动,不随波左右移动,故D错误。]
9.(1)1.25 Hz 2.5 Hz
(2)y=25sin(5πt+π) cm
解析 (1)由题图(b)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λ甲=12 m,λ乙=6 m
甲、乙的周期分别为T甲=eq \f(λ甲,v)=eq \f(12,15) s=eq \f(4,5) s,T乙=eq \f(λ乙,v)=eq \f(6,15) s=eq \f(2,5) s,
则甲、乙的绳端振动频率分别为f甲=eq \f(1,T甲)=1.25 Hz,f乙=eq \f(1,T乙)=2.5 Hz
(2)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乙健身者的绳中,平衡位置为6 m处质点在t=0时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设其振动方程为y=Asin(ωt+φ0)
其中A=25 cm
ω=eq \f(2π,T乙)=5π rad/s,φ0=π
可得y=25sin(5πt+π) cm。
10.(1)3.75 km/s (2)4.8 km
解析 (1)由波形图可知地震横波的波长λS=3 km
由题意可得t2-t1=(n+eq \f(3,4))T(n=0,1,2,…),又T>0.5 s,
可得n=0,即eq \f(3,4)T=0.6 s
地震横波传播速度为vS=eq \f(λS,T)
解得vS=3.75 km/s
(2)由题意得Δt=eq \f(x,vS)-eq \f(x,vP),
解得vP=6 km/s,又vP=eq \f(λP,T),
解得λP=4.8 km。
11.(1)8 m (4n+1) m/s(n=0,1,2…) (2)30 cm
解析 (1)由题图可知波长为λ=8 m,在t1=0时刻质点P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根据同侧法可知波传播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t2=2 s时刻的波形如题图中虚线所示,则有
v=eq \f(Δx,Δt)=eq \f(nλ+2,2) m/s(n=0,1,2…)
联立可得v=(4n+1) m/s(n=0,1,2…)
(2)由v=eq \f(λ,T)可得T=eq \f(λ,v)=eq \f(8,4n+1) s(n=0,1,2…)
由于T>2 s,则n=0,解得T=8 s
由于Δt=12 s=eq \f(3,2)T,则12 s内质点M经过的路程s=6A=6×5 cm=30 cm。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8章 第2练 机械波(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8章 第2练 机械波(含详解),共5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第15章第3练 气体的性质(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第15章第3练 气体的性质(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L,4 K或-3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第14章第1练 训练1 光的折射、全反射(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第14章第1练 训练1 光的折射、全反射(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总是走时间最短的路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