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一),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2.(3分)国产化5G通信芯片用最新一代碳化硅衬底氮化镓(GaN)材料试制成功,打破国外的垄断。已知Ga元素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中子数为45,则该G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4B.31C.45D.76
3.(3分)如图是一款锂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可充电,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LiMn2O4是氧化物
B.电池使用时,电池外部金属导体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C.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将后轮略微提起,力作用在A点一定比B点省力
4.(3分)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5.(3分)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开幕,如图是月球运行轨迹图,最接近当天的月球的位置是( )
A.月球在c处B.月球在b处C.月球在a处D.月球在d处
6.(3分)下列与生物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蝮蛇的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属于卵胎生
B.马铃薯用带芽的块茎繁殖属于出芽生殖
C.卵黄能为鸟类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D.青蛙生殖方式属于体内受精、卵生
7.(3分)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杆的影子B.邮票放大
C.光的色散D.水中倒影
8.(3分)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且m1=m2,在匀速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悬挂两定滑轮的绳中张力TA:TB为( )
A.1:1B.4:9C.9:4D.3:2
9.(3分)打针输液是人们生病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今也常应用于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给植物“打针”输入的液体中主要由哪些物质( )
①有机物 ②水 ③无机盐 ④维生素.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
A.B.
C.D.
11.(3分)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B表示蛹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C为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12.(3分)在“扦插柳枝”的实践活动中,小明了解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对柳枝生根的促进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的作用”,为验证此观点,下列实验组合合理的是( )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⑤
13.(3分)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B.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4.(3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简图,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中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C.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减少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15.(3分)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南瓜子是很多人喜欢的坚果类食品。
(1)南瓜子属于 (填“果实”或“种子”)。
(2)整个南瓜是由 发育而来。
17.(6分)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农药的杀虫效果会逐渐降低,经过调查发现: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这是 对害虫不断进行 的结果,害虫的这种抗药性应该是在使用农药 产生(填之前或之后).
18.(4分)人们常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来简明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如图是钠原子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x= 。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
19.(4分)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克C和1克D,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为 克。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0.(6分)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1)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 。
A.过滤
B.沉淀
C.结晶
D.蒸馏
(2)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3)紫甘蓝汁液中含有花青素,在不同的pH下会呈现不同颜色,如图所示。如果将过量石灰水滴在红色再生纸上,颜色会 。
A.变得更红
B.更接近紫色
C.更接近绿色
D.不变色
21.(6分)对于生活中一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积法、转换法等。如图是小科所做的一些相关测量:
(1)如图1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
(2)为了测量出一只鸡蛋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实验,如图2所示:
①在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
②将鸡蛋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
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厘米3。(列式计算,答案保留整数)
22.(6分)碳酸钠俗称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化学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的制碱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X+CO2↑,是制碱工艺中的一环。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2)生成物中的Na2CO3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3)从化学反应类型角度分析,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
23.(4分)小明在玻璃杯中倒入50克20℃的清水,再将50克蔗糖块放入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蔗糖块完全消失,且杯中糖水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
(1)蔗糖块溶解后,杯中液面下降了,从微观角度解释,说明 。
(2)小明查阅资料发现,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3.9克,则最终得到的糖水是 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4.(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甲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1)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
(2)图乙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变化曲线,其中c点的含义是 。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25.(6分)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状态。
26.(6分)如图所示,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轻质弹簧的一端连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的体积为500cm3,小球静止时受到弹簧对它向下的拉力,拉力的大小为2N.
(1)请计算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N.
(2)如果地球的引力减小为一半,即g取5N/kg,水的密度不变,则弹簧的长度会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7.(6分)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相同并打磨均匀一致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盐酸的反应明显快于铝片和硫酸的反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反应快慢出现了差异?
(1)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快慢,下列装置可行的是 。
(2)小洁同学认为氯离子对铝和酸的反应有促进作用,于是向铝片和硫酸的反应中滴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到反应变快,并重复多次。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主要是 。
28.(8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数以百万的中国人发现了烹饪的乐趣,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被大家广泛应用于面点的制作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这种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②请设计实验来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
29.(6分)探究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时,观察到电流表原来静止在中间的指针向左偏转,这个现象叫 现象。
(2)磁铁插入螺线管后,用一只手拿着磁铁和螺线管一起向上运动。观察电流表时会发现:电流表指针 (选填:“静止”、“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3)在(1)操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做法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30题2分,第31题3分,第32、33、35题各8分,第34题6分,共35分)
30.(2分)如图是某星空指南小程序中4月7日(农历三月十五)的截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天晚上的月相属于 。
(2)图中白色框中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属于 (选填“天气”“气候”)。
31.(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白制米酒
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对我国传统的酿酒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其中对酿酒用水及酿酒季节的掌握的记载:“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取则用。其春酒及余月,皆须煮水为五沸汤,待冷,浸曲,不然则动。”这是对浸曲用水的要求。除初冻的冬月和年底的腊月外,酿酒时一律要把浸曲的水煮沸,不然,酒就会变质。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天冷时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可以直接取水浸曲;天气稍暖,就要将水煮沸灭菌。古代没有控制温度的设备,只能选择适宜的季节,通常在春,秋两李酿酒。谷物酿造的发酵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
(1)酸米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
(2)天冷时,可以直接取水浸曲酸酒的原因是 。
(3)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C2H5OH)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32.(8分)杭州至德清城域铁路工程起自余杭区仁和北站终于德清高铁站,线路全长25.2千米,项目采用市域A型车,它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千米/时,空载时质量约为180吨,停靠时车轮跟铁轨接触总面积为0.8平方米。
(1)若列车全程以最高设计速度行驶,途中不停靠,则从仁和北站到德清高铁站共需要多少小时?
(2)停靠时,空载列车对铁轨的压强为多少?
(3)若空载列车以最高设计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4倍,此时该列车的功率为多少瓦?
33.(8分)鸟撞飞机事件时有发生,是不是它们“瞎”了?研究发现雨燕等鸟类具有边飞边睡的能力,甚至还能长时间张开一只眼睛来观察飞行路径,避免与其他鸟类或物体碰撞。研究还发现,某种鸟类只有距离运动的物体30m内才逃离。由于飞机速度很快,所以它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逃离,而引起撞机事件。综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数据显示,一只0.5kg的鸟正面撞在迎面飞来的速度为720km/h的飞机上,就会产生1.6×104N撞击力,对飞机造成损伤。假如撞击面积为0.01m2计算该鸟撞击飞机的压强。
(2)如表是三种材料的相关参数,从飞机承受鸟类撞击能力和飞机自身重量考虑,最适宜用来制造飞机的材料是 。
(3)如图,一架飞机以720km/h的速度向正前方O点的鸟迎头飞去,通过计算说明飞机的头A点到达O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这也就是飞机留给该鸟逃离O点的时间。
(4)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推测,随着空中高速飞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鸟类 (填“可能”或“不可能”)具有更强的躲避高速飞行器的能力。
34.(8分)有一无色溶液A,可能含有H2SO4、NaCl、Na2SO4、CuSO4、Na2C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白色沉淀C是 。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
(3)若要确定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则实验需要作出的改进是: 。
35.(6分)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家用电动车,图乙是某型号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汽车轮胎时,将底部支撑台置于水平地面,保持千斤顶竖直,将顶升置于汽车车身下,用手摇动扳手使扳手绕O点不断旋转,带动丝杆转动。通过杠杆水平拉动左端铰链,使支架向内收缩,顶升升高,从而将汽车车身顶起,丝杆上刻有梯形扣,图丙是梯形扣的实物图。
(1)从手机APP上可以看到车辆的主要信息,手机和车辆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该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该型号的剪式千斤顶是由一些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在顶起车身的过程中,丝杆上的梯形扣属于下列简单机械中的 。
A.滑轮
B.滑轮组
C.杠杆
D.斜面
(3)现使用该剪式千斤顶更换轮胎,顶起汽车车身后,若顶升受到车身竖直向下的压力大小始终为10000牛,且等于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千斤顶自身重量忽略不计。顶起汽车车身后,为了方便更换轮胎,需要继续摇动扳手,使顶升继续升高一段距离,若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分钟内升高12厘米,用千斤顶顶起车身时的机械效率为80%,则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分析】能源对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影响,能源合理利用和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答】解:化肥和农药都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合理的使用;故A正确;工业废水会给水资源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排放前要净化处理,这样才能减少污染;故B正确;露天焚烧废旧塑料,会给大气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不合理;故C错误;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对不同的垃圾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更有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分理解保护水资源和资源回收再利的重要意义,只有能对相关方面的做出正的判断。
2.(3分)国产化5G通信芯片用最新一代碳化硅衬底氮化镓(GaN)材料试制成功,打破国外的垄断。已知Ga元素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中子数为45,则该G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4B.31C.45D.76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Ga元素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可知该G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3分)如图是一款锂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可充电,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LiMn2O4是氧化物
B.电池使用时,电池外部金属导体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C.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将后轮略微提起,力作用在A点一定比B点省力
【分析】A.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据此分析;
B.电子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据此分析;
C.锂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据此分析;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而LiMn2O4含有锂、锰、氧三种元素,属于含氧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电池使用时,电池外部金属导体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错误;
C.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将后轮略微提起,一前轮的轴为支点,作用力在A点的力臂比在B点的力臂长,力作用在A点一定比B点省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源及能量转化、电流的方向、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3分)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分析】(1)根据纳米车的作用考虑;
(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考虑;
(3)根据分子的大小考虑;
(4)由题给信息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A错误;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人类已经能够控制分子的运动了,可以通过控制纳米车来为人类服务。
5.(3分)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开幕,如图是月球运行轨迹图,最接近当天的月球的位置是( )
A.月球在c处B.月球在b处C.月球在a处D.月球在d处
【分析】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
【解答】解: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整个月亮是明亮的,月相为满月;此时太阳、地球和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在C处,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月相的变化,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
6.(3分)下列与生物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蝮蛇的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属于卵胎生
B.马铃薯用带芽的块茎繁殖属于出芽生殖
C.卵黄能为鸟类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D.青蛙生殖方式属于体内受精、卵生
【分析】(1)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2)无性生殖是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解答】解:A、蝮蛇属于爬行动物,卵生,没有子宫,A错误
B、马铃薯属于块茎,把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每块带有一、两个芽眼,然后埋在土壤里,不久芽眼里的芽就能长成植株。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是无性生殖,B错误
C、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C正确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受精),D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各种生物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7.(3分)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杆的影子B.邮票放大
C.光的色散D.水中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日食的形成是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杆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看邮票时,邮票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8.(3分)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且m1=m2,在匀速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悬挂两定滑轮的绳中张力TA:TB为( )
A.1:1B.4:9C.9:4D.3:2
【分析】根据滑轮组的特点分别求出拉力,然后利用力的平衡求出悬挂两定滑轮的绳中张力TA、TB的大小,最后即可结合m1=m2求出比值。
【解答】解:甲图滑轮组的绳子股数为n=3,则绳子的拉力FA=G1,对图中的定滑轮来说,根据受力平衡可得:TA=2FA=2×G1=G1;
乙图滑轮组的绳子股数为n=2,则绳子的拉力FB=G2,对图中的定滑轮来说,根据受力平衡可得:TB=3FB=3×G2=G2;
由于m1=m2,则根据G=mg可知:G1=G2,
则TA:TB=G1:G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使用和力的平衡,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9.(3分)打针输液是人们生病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今也常应用于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给植物“打针”输入的液体中主要由哪些物质( )
①有机物 ②水 ③无机盐 ④维生素.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解答】解: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
故选:A。
【点评】关键点: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输液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
A.B.
C.D.
【分析】要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根据Rx=可知,应利用电压表或电流表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测出通过Rx的电流以及电压,然后求出Rx的阻值。
【解答】解:
A.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0的电流I0,则电源电压U=I0R0;开关S闭合时,R0与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I,此时通过Rx的电流Ix=I﹣I0,由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得未知电阻Rx阻值Rx=,故A可行;
B.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U;当开关S断开时,R0与Rx串联,电压表仍测电源两端的电压U,无法测出Rx两端的电压,从而无法测出Rx的阻值,故B不可行;
C.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1,则电源电压U=I1R0;当开关S断开时,R0与Rx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2,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由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得Rx=R﹣R0=﹣R0,故C可行;
D.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U;当开关S断开时,R0与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Ux,由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得,R0两端的电压U0=U﹣Ux,由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则Rx=R0=R0,故D可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测量,要注意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为欧姆定律,一定要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为目的,然后可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的阻值。
11.(3分)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B表示蛹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若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C为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分析】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解答】解:A、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即D→A→C.错误;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是蛹期,C是成虫。错误;
C、蝗虫的成虫期危害最大。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图中的D受精卵,A幼虫和C成虫三个时期。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A幼虫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
12.(3分)在“扦插柳枝”的实践活动中,小明了解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对柳枝生根的促进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的作用”,为验证此观点,下列实验组合合理的是( )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⑤
【分析】1、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该试验是探究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对柳枝生根的促进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的作用吗?要保证单一变量,因此可选用②③④⑤,对比⑤与②③④的柳枝生根的时间(速度),若对比②柳枝生根的时间(速度),⑤柳枝生根的时间(速度)比③④早(快),则说明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对柳枝生根的促进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的作用。
故选:A。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3.(3分)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B.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薄荷醇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薄荷醇不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76.9%,故选项说法正确。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20):(16×1)≠10:20: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薄荷醇是由薄荷醇分子构成的,1个薄荷醇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简图,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B.图中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C.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减少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植物→虫→鸟,A错误。
B、图中虫属于初级消费者,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减少,C正确。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D正确。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5.(3分)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分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
【解答】解:A、图中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故A选项正确;
B、b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种溶质,故B选项错误;
C、c点的溶液中含有Na2CO3、NaCl两种溶质,由于Na2CO3显碱性,NaCl显中性,所以c的溶液的pH>7;故C选项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y 2.2g
=,
解得,y=5.3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z 5.0g
=,
解得z=5.3g;
所以x==106.0g;
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只有把盐酸反应完了,才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因为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钙先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也会被剩余的盐酸溶解掉,将不会看到沉淀。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南瓜子是很多人喜欢的坚果类食品。
(1)南瓜子属于 种子 (填“果实”或“种子”)。
(2)整个南瓜是由 子房 发育而来。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解答】解:(1)南瓜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属于种子。
(2)南瓜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属于果实。
故答案为:
(1)种子;
(2)子房。
【点评】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和灵活答题。
17.(6分)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农药的杀虫效果会逐渐降低,经过调查发现: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这是 农药 对害虫不断进行 选择 的结果,害虫的这种抗药性应该是在使用农药 之前 产生(填之前或之后).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答】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害虫的这种抗药性应该是在使用农药之前.
故答案为:农药;选择;之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18.(4分)人们常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来简明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情况,如图是钠原子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x= 8 。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填字母)。
【分析】(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x的值;
(2)根据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分析。
【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x=19﹣2﹣8﹣1=8。
(2)在A中,质子数=3>电子数=2,属于阳离子。
故答案为:(1)8。
(2)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9.(4分)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克C和1克D,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为 9 克。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7 。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用足量的A和49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克C和1克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57g+1g﹣49g=9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C+3D
2x 294
9g 49g
x=27
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故答案为:
9;2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6分)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1)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 A 。
A.过滤
B.沉淀
C.结晶
D.蒸馏
(2)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D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3)紫甘蓝汁液中含有花青素,在不同的pH下会呈现不同颜色,如图所示。如果将过量石灰水滴在红色再生纸上,颜色会 C 。
A.变得更红
B.更接近紫色
C.更接近绿色
D.不变色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离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风吹会使空气流动加快进行分析;
(3)根据题文信息及氢氧化钙的碱性碱性分析。
【解答】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故选A;
(2)某同学在制作染色纸张时,将湿纸张放在电风扇前风干,给湿纸张吹风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快湿纸变干,故选D;
(3)石灰水显碱性,如果将过量石灰水滴在红色再生纸上,溶液的碱性较强,颜色会由红色慢慢变成紫色,最后更接近绿色,故选C
故答案为:
(1)A;
(2)D;
(3)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较为基础,掌握学科知识利用好题文信息即可解答。
21.(6分)对于生活中一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累积法、转换法等。如图是小科所做的一些相关测量:
(1)如图1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1.80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1.1 毫米。
(2)为了测量出一只鸡蛋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实验,如图2所示:
①在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体玻璃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5厘米。
②将鸡蛋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水面的高度是6厘米。
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厘米3。(列式计算,答案保留整数)
【分析】(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用到微小量的累积法,先测出一定圈数的绕在圆柱体上的铜丝长度,再用铜丝长度除以铜丝的圈度得到铜丝的直径;
(2)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又知道底面直径是8厘米,则可以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积;进而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再根据“鸡蛋的体积=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水的体积”这个等量关系算出鸡蛋的体积。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L=10.80cm﹣9.00cm=1.80cm;细铜丝的直径为:d=≈0.11cm=1.1mm;
(2)玻璃杯底面积:3.14×()2=50.24cm2,
水的体积:V=50.24cm2×5cm=251.2cm3,
放入鸡蛋后水的体积:V'=50.24cm2×6cm=301.44cm3,
鸡蛋的体积:V″=V'﹣V=301.44cm3﹣251.2cm3=50.24cm3≈50cm3。
答:(1)1.80;1.1;
(2)这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50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和体积的特殊测量,要了解微小量的累积法,知道鸡蛋的体积和上升的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22.(6分)碳酸钠俗称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化学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的制碱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X+CO2↑,是制碱工艺中的一环。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H2O 。
(2)生成物中的Na2CO3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盐 。
(3)从化学反应类型角度分析,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 。
【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2NaHCO3Na2CO3+X+CO2↑,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2、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2)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3)由2NaHCO3Na2CO3+X+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H2O;
(2)盐;
(3)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盐的特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4分)小明在玻璃杯中倒入50克20℃的清水,再将50克蔗糖块放入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蔗糖块完全消失,且杯中糖水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
(1)蔗糖块溶解后,杯中液面下降了,从微观角度解释,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 。
(2)小明查阅资料发现,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3.9克,则最终得到的糖水是 不饱和 溶液。
【分析】(1)分子间存在间隙;
(2)从题中信息可知,50g的清水能溶解101.95g的蔗糖,从而判断它属于什么溶液。
【解答】解:(1)蔗糖块溶解后,杯中液面下降了,从微观角度解释,说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从题中信息可知,50g的清水能溶解101.95g的蔗糖,则最终得到的糖水是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隙;(2)不饱和。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4.(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甲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1)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照下才能进行进而合成淀粉 。
(2)图乙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变化曲线,其中c点的含义是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增加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温度) 。(写出一点)。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动力),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一大特性。因此,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照下才能进行进而合成淀粉。
(2)bc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c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e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右图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C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温度)。
故答案为:
(1)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照下才能进行进而合成淀粉
(2)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增加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温度)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5.(6分)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非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分析】(1)为了受热均匀,应使用较小的颗粒进行实验;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答】解:(1)实验中,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使用较小的颗粒进行实验;
(2)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蜡烛为非晶体;
(3)从图乙可知,冰在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熔化结束,在AB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较小;(2)非晶体;(3)固液共存。
【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一定熔化温度。
26.(6分)如图所示,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轻质弹簧的一端连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的体积为500cm3,小球静止时受到弹簧对它向下的拉力,拉力的大小为2N.
(1)请计算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5 N.
(2)如果地球的引力减小为一半,即g取5N/kg,水的密度不变,则弹簧的长度会 变短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分析】(1)已知小球的体积为500cm3,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受到的浮力;
(2)由力的平衡,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小球的重力;
如果地球的引力减小为一半,即g取5N/kg,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此时受到的浮力和小球的重力(其质量不会变化),由力的平衡得出弹簧的拉力并与2N比较回答.
【解答】解:(1)已知小球的体积为500cm3,由阿基米德原理,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kg/m3×10N/kg×500×10﹣6m3=5N;
(2)在上图中,由力的平衡,G+T=F浮,
即小球的重力:
G=F浮﹣T=5N﹣2N=3N,
如果地球的引力减小为一半,即g取5N/kg,
小球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5N/kg×500×10﹣6m3=2.5N,
而小球的重力(其质量不会变化):
G′=mg′=m×==1.5N,
由力的平衡,弹簧的拉力:
T′=F′浮﹣G′=2.5N﹣1.5N=1N<2N,
则弹簧的长度会变短.
故答案为:5;变短.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对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27.(6分)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相同并打磨均匀一致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盐酸的反应明显快于铝片和硫酸的反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反应快慢出现了差异?
(1)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快慢,下列装置可行的是 A 。
(2)小洁同学认为氯离子对铝和酸的反应有促进作用,于是向铝片和硫酸的反应中滴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到反应变快,并重复多次。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主要是 滴入少量盐酸,增加了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 。
【分析】(1)根据氢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解:(1)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快慢,氢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装置可行的是短进长出,故选:A;
(2)小洁同学认为氯离子对铝和酸的反应有促进作用,于是向铝片和硫酸的反应中滴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到反应变快,并重复多次,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滴入少量盐酸,增加了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1)A;
(2)滴入少量盐酸,增加了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8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数以百万的中国人发现了烹饪的乐趣,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被大家广泛应用于面点的制作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这种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②请设计实验来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
【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①他们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②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固体是碳酸钠;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固体是碳酸钠。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适量稀盐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9.(6分)探究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时,观察到电流表原来静止在中间的指针向左偏转,这个现象叫 电磁感应 现象。
(2)磁铁插入螺线管后,用一只手拿着磁铁和螺线管一起向上运动。观察电流表时会发现:电流表指针 静止 (选填:“静止”、“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3)在(1)操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做法是: 保持线圈的位置不动,对调磁铁的磁极,然后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
【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2)导体只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3)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当其中一个方向改变时,电流方向改变;若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同时改变,电流方向不改变。
【解答】解:(1)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时,观察到电流表原来静止在中间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2)磁铁和通电螺线管一起运动,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螺线管为参照物,磁铁是静止的;此时导体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是静止的。
(3)要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要控制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在(1)操作的基础上,做法是:保持线圈的位置不动,对调磁铁的磁极,然后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比较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方向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
(2)静止;
(3)保持线圈的位置不动,对调磁铁的磁极,然后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本题关键:一是掌握影响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二是利用好控制变量法。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30题2分,第31题3分,第32、33、35题各8分,第34题6分,共35分)
30.(2分)如图是某星空指南小程序中4月7日(农历三月十五)的截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天晚上的月相属于 满月 。
(2)图中白色框中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属于 天气 (选填“天气”“气候”)。
【分析】(1)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蛾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残月。
(2)天气是对短时间内天气状况的描述,气候是对某一地区长时期大气平均状况的描述。
【解答】解:(1)根据材料,该日是农历三月十五,形成的月相是满月。
(2)根据图片内容,图中白色框中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气温、风力等短时间的天气状况,属于天气信息。
故答案为:
(1)满月;
(2)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月相变化的规律。
31.(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白制米酒
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对我国传统的酿酒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其中对酿酒用水及酿酒季节的掌握的记载:“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取则用。其春酒及余月,皆须煮水为五沸汤,待冷,浸曲,不然则动。”这是对浸曲用水的要求。除初冻的冬月和年底的腊月外,酿酒时一律要把浸曲的水煮沸,不然,酒就会变质。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天冷时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可以直接取水浸曲;天气稍暖,就要将水煮沸灭菌。古代没有控制温度的设备,只能选择适宜的季节,通常在春,秋两李酿酒。谷物酿造的发酵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
(1)酸米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糖类 。
(2)天冷时,可以直接取水浸曲酸酒的原因是 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
(3)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C2H5OH)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2C2H5OH+2CO2↑ 。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酸米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2)天冷时,可以直接取水浸曲酸酒的原因是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故答案为: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3)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C2H5OH)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故答案为:C6H12O62C2H5OH+2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8分)杭州至德清城域铁路工程起自余杭区仁和北站终于德清高铁站,线路全长25.2千米,项目采用市域A型车,它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千米/时,空载时质量约为180吨,停靠时车轮跟铁轨接触总面积为0.8平方米。
(1)若列车全程以最高设计速度行驶,途中不停靠,则从仁和北站到德清高铁站共需要多少小时?
(2)停靠时,空载列车对铁轨的压强为多少?
(3)若空载列车以最高设计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4倍,此时该列车的功率为多少瓦?
【分析】(1)根据运行速度和通过的路程,求所用的时间。
(2)根据列车的质量求出重力。压力等于重力,知道接触面积,利用p=求出压强。
(3)列车以最高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4倍,根据车重求出阻力,匀速运动时阻力等于牵引力。利用P=Fv求出功率。
【解答】解:(1)线路全长25.2千米,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千米/时,列车全程以最高设计速度行驶,所需时间t===0.21h;
(2)空载时质量约为180吨,空载列车对铁轨的压力等于重力,F=G=mg=180×103kg×10N/kg=1.8×106N;
停靠时车轮跟铁轨接触总面积为0.8平方米,空载列车对铁轨的压强p===2.25×106Pa;
(3)列车以最高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4倍,匀速运动时阻力等于牵引力,f=F′=0.04×1.8×106N=7.2×104N;
最高运行速度为v=120km/h=,该列车的功率为P=F′v=7.2×104N×=2.4×106W。
答:(1)从仁和北站到德清高铁站共需要0.21h;
(2)停靠时,空载列车对铁轨的压强为2.25×106Pa;
(3)该列车的功率为2.4×106W。
【点评】该题是压强、速度和功率的综合计算。物理基础计算考查。
33.(8分)鸟撞飞机事件时有发生,是不是它们“瞎”了?研究发现雨燕等鸟类具有边飞边睡的能力,甚至还能长时间张开一只眼睛来观察飞行路径,避免与其他鸟类或物体碰撞。研究还发现,某种鸟类只有距离运动的物体30m内才逃离。由于飞机速度很快,所以它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逃离,而引起撞机事件。综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数据显示,一只0.5kg的鸟正面撞在迎面飞来的速度为720km/h的飞机上,就会产生1.6×104N撞击力,对飞机造成损伤。假如撞击面积为0.01m2计算该鸟撞击飞机的压强。
(2)如表是三种材料的相关参数,从飞机承受鸟类撞击能力和飞机自身重量考虑,最适宜用来制造飞机的材料是 C 。
(3)如图,一架飞机以720km/h的速度向正前方O点的鸟迎头飞去,通过计算说明飞机的头A点到达O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这也就是飞机留给该鸟逃离O点的时间。
(4)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推测,随着空中高速飞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鸟类 可能 (填“可能”或“不可能”)具有更强的躲避高速飞行器的能力。
【分析】(1)由题意可知:鸟产生的撞击力等于鸟对飞机的压力;已知压力、撞击面积,由压强公式可求出该鸟撞击飞机的压强;
(2)最适宜用来制造飞机的材料应满足:飞机承受鸟类撞击能力强即所选材料抗压性大,飞机自身重量小即所选的材料密度小;
(3)已知飞机飞行速度、运动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可求出飞机飞行时间;
(4)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随着空中高速飞行器的增多,具有更强的躲避高速飞行器的能力的鸟类才能生存。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该鸟撞击飞机的压力为1.6×104N;由压强公式可知:假如撞击面积为0.01m2,该鸟撞击飞机的压强为;
(2)由题意可知:飞机承受鸟类撞击能力要强,则所选材料的抗压性数值大;同时飞机自身重量要小,则所选材料密度要小,即最适宜用来制造飞机的材料是材料C,故选C;
(3)飞机飞行速度v=720km/h=200m/s,由速度公式可知:飞机的头A点到达O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是;
(4)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生物有适应环境而生存的能力,因此随着空中高速飞行器的增多,很多很多年后,鸟类可能具有更强的躲避高速飞行器的能力。
答:(1)假如撞击面积为0.01m2,该鸟撞击飞机的压强为1.6×106Pa;(2)C;(3)以720km/h的速度飞行,飞机的头A点到达O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是0.15秒;(4)可能。
【点评】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速度公式、压强公式,能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
34.(8分)有一无色溶液A,可能含有H2SO4、NaCl、Na2SO4、CuSO4、Na2C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白色沉淀C是 BaSO4 。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Na2SO4、Na2CO3 。
(3)若要确定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则实验需要作出的改进是: 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 。
【分析】有一无色溶液A,可能含有H2SO4、NaCl、Na2SO4、CuSO4、Na2C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则A中一定不含CuSO4;硫酸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它们只能有一种或两种都不存在;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分别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取少量A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溶液F,向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白色沉淀B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则A中一定有Na2SO4、Na2CO3,一定没有H2SO4;Ba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会干扰后续无色溶液F的检验,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C是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
(2)由分析可知,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Na2SO4、Na2CO3。
(3)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若要确定NaCl是否存在,检验过程中不能引入氯离子,则实验需要作出的改进是: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
故答案为:
(1)BaSO4;
(2)Na2SO4、Na2CO3;
(3)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推断,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5.(6分)如图甲所示为一款家用电动车,图乙是某型号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汽车轮胎时,将底部支撑台置于水平地面,保持千斤顶竖直,将顶升置于汽车车身下,用手摇动扳手使扳手绕O点不断旋转,带动丝杆转动。通过杠杆水平拉动左端铰链,使支架向内收缩,顶升升高,从而将汽车车身顶起,丝杆上刻有梯形扣,图丙是梯形扣的实物图。
(1)从手机APP上可以看到车辆的主要信息,手机和车辆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该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
(2)该型号的剪式千斤顶是由一些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在顶起车身的过程中,丝杆上的梯形扣属于下列简单机械中的 D 。
A.滑轮
B.滑轮组
C.杠杆
D.斜面
(3)现使用该剪式千斤顶更换轮胎,顶起汽车车身后,若顶升受到车身竖直向下的压力大小始终为10000牛,且等于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千斤顶自身重量忽略不计。顶起汽车车身后,为了方便更换轮胎,需要继续摇动扳手,使顶升继续升高一段距离,若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分钟内升高12厘米,用千斤顶顶起车身时的机械效率为80%,则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分析】(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2)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时省力但费距离;
(3)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min内升高12cm,由题意可知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大小,根据W=Fh求出千斤顶对车做的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人做的总功,利用P=求出人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由于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所以手机和车辆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2)丝杆上的梯形扣是变形的斜面,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故选D;
(3)由题意可知顶升对车身的支持力F支=F压=10000N,且人摇动扳手使顶升在1min内升高12cm=0.12m,
则千斤顶对车做的有用功:
W有用=F支h=10000N×0.12m=1200J,
由η=×100%可得,人做的总功:
W总===1500J,
人做功的功率:
P===25W。
答:(1)电磁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2)D;(3)人做功的功率是25W。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简单机械以及功率的运算,是一道综合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组别
实验材料
添加试剂
现象
备注
Ⅰ
Al+HCl
/
++
“++”较“+”表示化学反应速度更快
Ⅱ
Al+H2SO4
/
+
Ⅲ
Al+HCl
少量Na2SO4
++
Ⅳ
Al+H2SO4
少量NaCl
++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方案二:
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性质
材料A
材料B
材料C
抗压性(N/m2)
1.2×104
1.6×104
2.0×104
密度(kg/m3)
1.2×103
4.0×103
1.2×10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组别
实验材料
添加试剂
现象
备注
Ⅰ
Al+HCl
/
++
“++”较“+”表示化学反应速度更快
Ⅱ
Al+H2SO4
/
+
Ⅲ
Al+HCl
少量Na2SO4
++
Ⅳ
Al+H2SO4
少量NaCl
++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适量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性质
材料A
材料B
材料C
抗压性(N/m2)
1.2×104
1.6×104
2.0×104
密度(kg/m3)
1.2×103
4.0×103
1.2×1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双语学校中考模拟科学试题(无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61,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双语学校中考模拟科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