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内环境稳态的整体观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赣州期中)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持续兴奋,导致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但是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变动,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体温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2022·广州模拟)“酸碱体质理论”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但该理论并没有坚实的科学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则可判断其内环境呈弱酸性
B.喝“碱性水”后,人体内环境的pH将从酸性转变成碱性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降低
D.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唾液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不能说明其内环境呈弱酸性,A错误;
B、喝“碱性水”后,一般不会明显改变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B错误;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如适当的pH可保证机体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
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D.感染HIV后,机体细胞毒性T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 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出现了体温等的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状态,A错误;
B、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属于正常的稳态调节过程,C错误;
D、 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细胞因子处于内环境中,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理化性质失调
①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
(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
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
⑤血浆中 Ca2+过低,可出现抽搐;
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4.(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 血浆中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会直接影响血浆的渗透压,A正确;
B、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依靠与缓冲对的调节作用,B正确;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可以产热,此时体温是趋于正常水平的,C错误;
D、 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 。
(1)溶液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3)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在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5.(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答案】A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A、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同时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成分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与细胞内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又不断更新,B正确;
C、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只有维持稳态,各种生理过程和生命现象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和延续,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
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原癌基因能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生态系统通过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处于一定的稳态。
(3) 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 细胞 →组织→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 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6.(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下列不是造成组织水肿原因的是( )
A.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
【答案】D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强,吸水增强造成组织水肿,A不合题意;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不合题意;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不合题意;
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2)常见的组织水肿的现象:花粉过敏;淋巴循环受阻;肾小球炎;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等。
7.(2022高三下·扬州开学考)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少尿的症状,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被确诊为感染性肺水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潴留、血浆pH降低
B.患者高烧说明此时其体内产热一定大于散热
C.排尿量减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CO2溶于水变成碳酸,血浆pH降低,A正确;
B、患者持续高烧时,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
C、患者排尿量减少涉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而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且该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参与调控,故排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正确;
D、患者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使肺部组织液增多,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
8.(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列生物中需要借助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变形虫B.水螅C.兔子D.蓝藻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和D选项: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选项中变形虫、蓝藻都是单细胞生物。A、D错误;
B、水螅是通过呼吸及排泄均通过体表完成,故B错误;
D、兔子是多细胞生物,需要借助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如下: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蓝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多细胞生物: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①体内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②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 、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p
9.(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2021高二上·河南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中成分的差异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有关
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HCO3-和HPO42-的作用有关
C.稳态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不变状态
D.稳态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机体的调节能力还受环境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组织液,其原因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很难通过毛细血管壁,A正确;
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HCO3-和HPO42-的作用有关,B正确;
C、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是指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状态,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稳态的实现需要依赖机体的调节能力,同时还受环境影响,若环境变化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稳态也将被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11.(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答案】D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解答】A、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因此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理化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如尿毒症等,C正确;
D、血液的成分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其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细胞外液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因此由细胞外液构成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A正确;
B、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B正确;
C、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也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2022高二上·集贤期末)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麦芽糖的水解
C.碳酸氢盐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碳酸氢盐为缓冲物质,因此碳酸氢盐的形成可以发生在内环境,C正确;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14.(2022高二上·集贤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内环境稳态需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活动来完成
D.稳态是指内环境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相对的稳定
【答案】C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小肠上皮细胞外侧为消化道,内侧为组织液,故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内环境稳态需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活动来完成,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2、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5.(2022高二上·虎林期末)下列选项不属于内环境失调的是( )
A.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出现晕厥难受等现象
B.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心跳急促,呼吸加快
C.秋季穿得单薄引起感冒流涕
D.人体长期不摄取足量碘元素引起脖子肿大
【答案】B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A、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出现晕厥难受等现象是体内产热无法散出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A正确;
B、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有利于体内过多的热量散失,心跳急促,呼吸加快是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从而快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B错误;
C、秋季穿得单薄是机体产热量低于散热量,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最终表现为感冒流涕,C正确;
D、人体长期不摄取足量碘元素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引起脖子肿大的现象,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下·赣州期中)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____]”中填字母,“____”上填文字)
(1)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 ;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内。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内存在着 物质。
(4)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1/3;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
(2)12;g
(3)d;缓冲
(4)神经-体液-免疫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a为淋巴液,d为血浆,f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与f组织液相比,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e) →血浆(d) →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 →组织细胞(g) →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膜, 至少要穿过(1+2+1+2)×2=12层磷脂分子层。CO2是组织细胞产生的,通过自由扩散到细胞外,因此组织细胞(g) 内的CO2浓度最高。
(3)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是d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会将酸中和。
(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3、细胞呼吸利用的氧气由外界环境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作用部位,然后出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从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然后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4、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2021·黑龙江模拟)下面表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姓名: XXXXX医院化验单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 。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
(3)图中的 (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图中 (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 层磷脂分子,如果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 ,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
(3)①③④;②
(4)6;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1)进食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2)内环境的稳态是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只要在该范围内均属正常。
(3)细胞外液由①淋巴、③组织液和④血浆组成。因为组织细胞消耗氧气,②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最低。
(4)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要通过3层细胞膜(出毛细血管2层,进组织细胞1层),6层磷脂分子。图示局部结构中,A为血液输入端,B血液输出端,由于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等的吸收利用,B端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比A端要少。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分析】1、体液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①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
(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②,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
2、内环境的稳态: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细胞膜的结构:(1)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2)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有关,(3)蛋白质:承担膜的主要功能。
18.(2021高二上·太原期中)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正常人①内的pH通常维持在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 物质。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 (填标号)部分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
(5)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 → →组织细胞(用图中标号回答)。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 ,这是因为 。
【答案】(1)①②
(2)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7.35~7.45;缓冲物质
(4)②;水肿
(5)①;②
(6)变小;呼吸不畅,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知识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③中单向箭头进出,故③是淋巴液,则②是组织液,①是血浆,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据此分析作答。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①血浆。
(2)一般情况下,②是组织液,①是血浆,二者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如血浆蛋白)。
(3)①血浆有缓冲物质(HCO3-、HPO4-),它们能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或碱发生反应,从而将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的渗透压降低,图中②组织液部分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5)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小。
【分析】1、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联系: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4、组织水肿的原因:(1)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2)淋巴管道阻塞: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若淋巴管道被堵塞,则组织液中蛋白质将积聚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组织代谢加强:当人体局部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代谢产物增加,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4)过敏、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漆透压下降,吸水能力降低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越少
越低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17
IU/L 0一45
肌酐
CRE
1.9
mg/dL 0.5一 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 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一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一220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a href="/sw/tb_c40041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优秀随堂练习题</a>,文件包含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1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教师版docx、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1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a href="/sw/tb_c400414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品练习题</a>,文件包含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11内环境的稳态教师版docx、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11内环境的稳态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内环境稳态的整体观精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内环境稳态的整体观精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