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第1页
    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第2页
    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第3页
    还剩5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共5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的评价,实验装置—试剂—目的,实验方案操作—现象—结论,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必备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最新模拟探源:精选适量最新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命题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中有关化学实验的评价的考查跟往年相比,命题形式变化不大,依然还是三种常见命题方式:实验装置(操作)—仪器—目的型、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型和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特别注意的是教材实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浙江6月卷第4题中三个实验选项装置均源于教材;新课标卷第9题的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无论是题干装置还是选项内容涉及,都来自教材上的实验。这说明高考对实验的考查依然注重基础,强调教材内容。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仍然是2024年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题目涉及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分析判断与评价,融合了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基础有机化学等不同角度的知识点,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
    试题精讲
    考向一 实验装置(操作)—试剂—目的
    (2024·浙江6月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D.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
    (2024·河北卷)
    2.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A.AB.BC.CD.D
    (2024·安徽卷)
    3.仅用下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4·湖南卷)
    4.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A.AB.BC.CD.D
    考向二 实验方案操作—现象—结论
    (2024·河北卷)
    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AB.BC.CD.D
    (2024·甘肃卷)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
    A.AB.BC.CD.D
    (2024·山东卷)
    7.由下列事实或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AB.BC.CD.D
    (2024·江苏卷)
    8.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A.AB.BC.CD.D
    考向三 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
    (2024·新课标卷)
    9.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为
    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
    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
    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
    (2024·广东卷)
    10.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搅拌一段时间后,滴加浓盐酸。不同反应阶段的预期现象及其相应推理均合理的是
    A.烧瓶壁会变冷,说明存在的反应
    B.试纸会变蓝,说明有生成,产氨过程熵增
    C.滴加浓盐酸后,有白烟产生,说明有升华
    D.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变大,说明体系压强增大
    (2024·湖北卷)
    11.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是强还原剂。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石灰有利于逸出
    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
    (2024·山东卷)
    12.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红色钧瓷的发色剂为Cu2O。为探究Cu2O的性质,取等量少许Cu2O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甲中新生成的沉淀为金属
    B.试管甲中沉淀的变化均体现了的氧化性
    C.试管乙实验可证明与形成无色配合物
    D.上述两个实验表明为两性氧化物
    (2024·湖南卷)
    13.某学生按图示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
    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缓慢,原因是铜丝在稀HNO3中表面钝化
    B.锥形瓶内出现了红棕色气体,表明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了NO2
    C.红棕色逐渐变浅的主要原因是
    D.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原因是硝酸消耗完全
    考向一实验装置(操作)—试剂—目的
    (2023·全国乙卷)
    14.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A.AB.BC.CD.D
    (2023·北京卷)
    15.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B.实验室收集C.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D.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2022·辽宁卷)
    1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2·江苏卷)
    17.实验室制取少量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气体B.用装置乙制取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D.用干燥pH试纸检验水溶液的酸性
    (2022·北京卷)
    18.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考向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2023·新课标卷)
    19.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3·浙江卷)
    20.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2·全国乙卷)
    21.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A.AB.BC.CD.D
    (2022·全国甲卷)
    22.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2·重庆卷)
    2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A.AB.BC.CD.D
    考向三 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
    (2023·湖北卷)
    24.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乙酸异戊酯(沸点142℃),实验中利用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沸点69℃)带出水分。已知体系中沸点最低的有机物是环己烷(沸点81℃),其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共沸体系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B.反应时水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69℃
    C.接收瓶中会出现分层现象D.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2023·湖北卷)
    2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制备高纯白磷的流程如下: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红磷使用前洗涤以除去表面杂质
    B.将红磷转入装置,抽真空后加热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气
    C.从a口通入冷凝水,升温使红磷转化
    D.冷凝管外壁出现白磷,冷却后在氮气氛围下收集
    (2023·辽宁卷)
    26.某小组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2023·山东卷)
    27.一定条件下,乙酸酐醇解反应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
    ③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即可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即可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并保持其自然垂直
    D.滴定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
    一、表格型实验选项内容归纳
    二、常考无机实验设计方案及评价
    1.溶度积常数
    (1)AgCl、AgI、Ag2S的转化
    (2)常见的题干类型
    ①向少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②向浓度均为0.1m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0.1ml·L-1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
    【微点拨】
    ①组成类型相同的难溶电解质,Ksp较大的难溶电解质容易转化为Ksp较小的难溶电解质。
    ②Ksp相差不大的难溶电解质,Ksp较小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Ksp较大的难溶电解质。
    如:Ksp(BaSO4)=1×10-10,Ksp(BaCO3)=2.6×10-9,即Ksp(BaSO4)③KSP:KSP(AgCl)>KSP(AgBr)>KSP(AgI)>KSP(Ag2S),则溶解度S(AgCl)>S(AgBr)>S(AgI)>S(Ag2S)。
    沉淀转化:AgClAgBrAgIAg2S。
    2.比较物质的酸性
    (1)酸性强弱比较:可通过强酸制弱酸、对应盐的碱性、同浓度溶液导电能力或pH等方法来比较。
    ①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来比较
    如:NaClO+CO2+H2O=NaHCO3+HClO,则酸性:H2CO3>HClO>
    特例:H2S+CuSO4=CuS↓+H2SO4、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②利用同浓度对应盐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如:用pH计测量0.1ml·L-1NaA和0.1ml·L-1NaB溶液的pH,NaA的pH强,则酸性:HA【微点拨】
    a.测NaA和NaB饱和溶液的pH,因为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同,故方案不行;
    b.测NaA和Na2CO3溶液的pH,无法比较HA和H2CO3酸性强弱;
    ③利用同浓度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或pH)来比较
    如:0.1ml·L-1HA溶液的导电性比0.1ml·L-1HB溶液的导电性强(或pH小),则酸性:HA>HB
    (2)弱酸酸式盐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比较:可通过测得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来比较;
    如:NaHA溶液呈酸性,则Na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三、常考有机实验设计方案及评价
    1.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2.蔗糖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3.淀粉的水解及水解进程判断
    (2024·甘肃酒泉·三模)
    28.利用下列仪器或实验装置能够达到相关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4·江西宜春·三模)
    29.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它的学习功能是难以代替的,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蒸发溶液制备少量硫酸镁晶体B.装置乙中溴水逐渐褪色,能说明生成乙烯
    C.装置丙测定苯甲酸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D.装置丁制备少量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
    30.实验室以为原料,制备并获得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除去中的
    C.用装置丙干燥并收集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2024·山东泰安一模)
    31.下列实验操作及所选实验装置均正确的是
    A.海带提碘实验中使用装置甲将海带灼烧成灰
    B.配制NaOH溶液过程中使用装置乙将NaOH固体溶解
    C.用NaOH溶液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使用装置丙
    D.标准溶液滴定亚铁盐实验,滴定结束时如图丁所示读数
    (2024·山东济宁一模)
    32.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装置可比较Fe3+、I2、Cl2的氧化性强弱
    B.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观察钠的燃烧
    C.图3所示装置可观察H2在Cl2中燃烧
    D.图4所示装置可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2024·广东省韶关一模)
    3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4·山东聊城一模)
    34.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与碱反应会生成与;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的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获取B.用装置乙制备
    C.用装置丙吸收D.用装置丁处理尾气
    (2024·山东济南一模)
    35.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可用装置①测量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B.可用装置②分离NH4Cl和NaCl
    C.可用装置③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D.可用装置④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2024·江苏苏州·三模)
    36.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AB.BC.CD.D
    (2024·山东德州一模)
    37.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4·江西南昌·二模)
    38.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4·安徽池州·三模)
    3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4·山东菏泽一模)
    4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4·黑龙江吉林·一模)
    41.正溴丁烷可用于生产染料和香料,是稀有元素萃取的溶剂。某小组采用以下改进装置(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实现正溴丁烷粗产品的制备和蒸馏分离,其反应原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的溴单质和溴化氢
    B.恒压滴液漏斗可以用于接收蒸馏出的粗产品
    C.反应开始时应先加热三颈烧瓶一段时间,再滴入浓硫酸
    D.粗产品可经水洗、NaOH溶液洗涤、水洗、干燥等步骤进一步提纯
    (2024·贵州·三模)
    42.实验室制备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F为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①:
    B.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中盛有液体目的是用于除去中的未反应的
    D.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新品
    (2024·广东省佛山一模)
    43.一种制备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溶液时需加入硫酸
    B.实验时先注入稀硫酸,再注入NaOH溶液和溶液
    C.装置N的作用是液封,并判断装置M中的空气是否排尽
    D.用铁粉代替粉末,也能排尽空气
    (2024·辽宁沈阳·三模)
    44.实验室制备2,6-二溴吡啶(受热易分解),实验操作主要包括:①2,6-二氯吡啶溶于冰醋酸;②加热三颈烧瓶至110℃,缓慢通入溴化氢气体;③减压蒸馏分离乙酸和产品。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气体可用浓磷酸和溴化钠加热制备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须将恒压滴液漏斗下方活塞关闭
    C.采用油浴加热方式使受热更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D.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加热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2024·山东淄博一模)
    45.利用与制取的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易水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先加热装置d再加热装置a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装置c与装置e可调换位置
    D.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2024·广东省茂名一模)
    46.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浓盐酸滴入Ⅰ中的圆底烧瓶中(已知:和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圆底烧瓶内的反应,体现了盐酸的酸性和还原性
    B.Ⅱ试管内的红色褪去后,再加热又恢复原来的红色
    C.Ⅲ和Ⅳ试管分别进行冷水浴和热水浴,反应的还原产物相同
    D.Ⅴ试管内出现浑浊,氧化性:
    命题解读
    考向
    近三年考查
    化学实验的评价一直都是高考化学板块考查的重点。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选择题对化学实验的命题方式,可以发现实验装置(操作)—仪器—目的型、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型和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这三大类型是最常考的几种命题形式,一直都会持续下去,需要我们重点对其复习掌握,对于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型题目,从实质上来说更多地是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转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微型实验探究也是常考命题形式,综合性稍强,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向一 实验装置(操作)—试剂—目的
    2024·浙江6月卷第4题2024·河北卷第10题
    2024·安徽卷第9题
    2024·湖南卷第8题
    2023·全国乙卷第9题
    2023·北京卷第8题
    2022·辽宁卷第13题
    2022·江苏卷第11题
    2022·北京卷第5题
    考向二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2024·河北卷第6题2024·甘肃卷第9题
    2024·山东卷第12题
    2024·江苏卷第11题
    2023·新课标卷第11题
    2023·浙江卷第16题
    2022·全国乙卷第10题
    2022·全国甲卷第13题
    2022·重庆卷第9题
    考向三 微型实验探究与问题分析
    2024·新课标卷第9题2024·广东卷第11题
    2024·湖北卷第11题
    2024·山东卷第14题
    2023·湖北卷第8题
    2023·湖北卷第13题
    2023·辽宁卷第13题
    2023·山东卷第8题
    选项
    气体
    试剂
    A
    饱和溶液+浓硫酸
    B
    浓盐酸
    C
    固体熟石灰
    D
    石灰石+稀盐酸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用品
    A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溶液、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B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浓硫酸、饱和溶液
    试管、橡胶塞、导管、乳胶管铁架台(带铁夹)、碎瓷片、酒精灯、火柴
    C
    制备溶液
    溶液、氨水
    试管、胶头滴管
    D
    利用盐类水解制备胶体
    饱和溶液、蒸馏水
    烧杯、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从含有的NaCl固体中提取
    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
    B
    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
    依次用溶液洗涤、水洗、分液、干燥
    C
    用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D
    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点燃后有爆鸣声
    具有还原性
    B
    待测液中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液含有
    C
    和中均分别加入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比碱性强
    D
    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
    该溶液是酸溶液
    B
    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织物含蛋白质
    C
    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溴水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D
    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
    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
    事实或现象
    结论
    A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
    草酸具有还原性
    B
    铅蓄电池使用过程中两电极的质量均增加
    电池发生了放电反应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
    D
    为基元反应,将盛有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的溶液和溶液,消耗的溶液多
    酸性: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性:
    C
    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pH,溶液pH大
    结合能力:
    实验操作及现象
    试管甲
    滴加过量溶液并充分振荡,砖红色沉淀转化为另一颜色沉淀,溶液显浅蓝色;倾掉溶液,滴加浓硝酸,沉淀逐渐消失
    试管乙
    滴加过量氨水并充分振荡,沉淀逐渐溶解,溶液颜色为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深蓝色
    A
    B
    C
    D



    制备
    分离乙醇和乙酸
    验证酸性
    测量体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对比现象
    C
    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溶液
    D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由海水制取蒸馏水
    萃取碘水中的碘
    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
    由制取无水固体
    A
    B
    C
    D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取一定量样品,溶解后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仍有沉淀
    此样品中含有
    C
    将银和溶液与铜和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的金属性比强
    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往碘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溶液,振荡
    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
    碘在浓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中的溶解能力
    B
    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试纸上
    试纸变白
    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C
    向溶液中先滴加4滴溶液,再滴加4滴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黄色沉淀
    转化为,溶解度小于溶解度
    D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溶液和淀粉溶液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少量新制的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和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后者大于前者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Na2S2O3溶液和稀H2SO4混合,得到沉淀,且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B
    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Zn(OH)2既体现碱性又体现酸性
    C
    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
    水解性:TiCl4>FeCl3
    D
    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热稳定性:CrO3<Cr2O3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右移
    D
    溶液褪色
    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正误
    1
    向2mL1ml·L-1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l·L-1FeCl3溶液,再加入3滴1ml·L-1MgCl2溶液
    证明Ksp[Mg(OH)2]>Ksp[Fe(OH)3]
    ×
    2
    相同温度下,向两支盛有相同体积不同浓度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适量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
    探究Cu2+、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3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l·L-1NaClO溶液和0.1ml·L-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4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5
    分别测定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证明非金属性:S>C
    ×
    6
    将NaOH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溶液中有

    7
    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
    鉴别溴蒸气和NO2

    8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后红色加深
    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9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10
    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中加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然后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
    证明难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11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12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称取2.0gNaOH固体
    ×
    13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配制FeCl3溶液
    ×
    14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搅拌并继续煮沸出现浑浊
    制备Fe(OH)3胶体
    ×
    15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硝酸的pH
    比较Cl、N的非金属性强弱
    ×
    16
    用熔融氧化铝、CCl4做导电性实验
    证明二者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17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18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检验CH3CH2Br中存在的溴元素
    ×
    19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碱石灰吸收产生的气体
    测定Na2CO3(含NaCl)样品纯度
    ×
    20
    将洗净的容量瓶放在烘箱中烘干
    缩短容量瓶干燥的时间
    ×
    实验步骤
    向盛有2mL0.1ml·L-1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l·L-1AgNO3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振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ml·L-1KI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振荡试管,然后再向其中滴加8滴0.1ml·L-1Na2S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示意图
    实验现象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最后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AgCl+KI=AgI+KCl
    2AgI+Na2S=Ag2S+2NaI
    实验结论
    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AgI沉淀又转化为Ag2S沉淀,说明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g2S微点拨
    注意试剂的加入量,NaCl溶液可以过量,但是AgNO3溶液不能过量。
    实验步骤
    取少量卤代烃于试管中,加入NaOH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中和溶液至酸性,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黄色沉淀,则卤代烃中含有I-离子;若出现浅黄色沉淀,则卤代烃中含有Br-离子;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卤代烃中含有Cl-离子。
    实验流程
    相关方程式
    R—X+NaOHROH+NaXHNO3+NaOH=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
    微点拨
    ①条件:NaOH水溶液,加热;②一定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溶液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会出现Ag2O黑色沉淀,影响卤原子的检验;
    实验内容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10%蔗糖溶液和5滴10%H2SO4溶液,热水浴中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2的试管中出现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反应方程式
    微点拨
    检验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否则实验会失败;
    实验原理
    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时,要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时还要确认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完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
    未产生银镜
    溶液呈蓝色
    未水解
    出现银镜
    溶液呈蓝色
    部分水解
    出现银镜
    溶液不呈蓝色
    完全水解
    微点拨
    ①检验葡萄糖生成时要注意水解液加碱呈碱性;②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时,注意水解液不用加碱呈碱性,否则I2与碱反应;
    A.用装置甲测定溶液的
    B.用装置乙分离胶体和溶液
    C.用装置丙检验乙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



    图1
    图2
    图3
    图4
    A.比较氧化性:Cl2>Br2>I2
    B.验证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C.检验乙醇消去反应产物中的乙烯
    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在煤气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B
    是否具有漂白性
    向溶液中滴加2-3滴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具有氧化性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观察实验现象
    D
    溶液中是否含有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后滴加2~3滴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粉末中滴加1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酸性:苯酚
    B
    向0.1HI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0.1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
    C
    分别向浓度均为0.1的和溶液中通入至饱和,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生成沉淀
    溶度积常数:
    D
    在20℃和40℃时,用pH计测得0.1溶液的pH分别为9.66和9.37
    的水解常数: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补血口服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
    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该补血口服液中一定含有
    B
    将溶液加热到,用传感器监测溶液变化
    溶液的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然后再加入少量苯
    有机层呈橙红色
    氧化性:
    D
    向两支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
    加入溶液的试管产生气泡快
    加入溶液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B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C
    向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先出现蓝色沉淀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或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的
    溶液使试纸呈现更深的颜色
    非金属性
    B
    铜与足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慢慢倒入适量蒸馏水
    溶液呈蓝色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
    C
    向KI溶液中持续滴加氯水
    溶液先由无色变为棕黄色,一段时间后褪色
    氯水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D
    灼烧铜丝使其表面变黑,伸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
    铜丝恢复亮红色
    该有机物中可能有醇羟基或羧基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可用装置①制取,气态产物为SO2,可利用SO2的漂白性进行检验,故A正确;
    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故B正确;
    C.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C错误;
    D.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进行分离混合物,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如图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以为固液加热型反应,也可以是固液不加热型;右侧气体收集装置,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短进长出为向下排空气法,装满水后短进长出为排水法;
    【详解】A.饱和溶液和浓硫酸反应可以制,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可以制,使用固液加热制气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B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与熟石灰加热可以制需要使用固固加热制气装置,图中装置不合理,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C符合题意;
    D.石灰石(主要成分为)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C。
    3.A
    【详解】A.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时现象相同,分别产生白色Mg(OH)2、Al(OH)3沉淀,不能比较Mg(OH)2和Al(OH)3碱性的强弱,从而不能比较Mg和Al的金属性强弱,可将氨水换成过量的NaOH溶液,A项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B.在一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浓硫酸、乙酸,并且放入几粒碎瓷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如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收集乙酸乙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B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C.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首先产生蓝色Cu(OH)2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Cu(NH3)4]SO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C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D.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D项能实现实验目的;
    答案选A。
    4.D
    【详解】A.从含有I2的NaCl固体中提取I2,用CCl4溶解、萃取、分液后,I2仍然溶在四氯化碳中,没有提取出来,A错误;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故提纯乙酸乙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B错误;
    C.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到达终点时生成CH3COONa,是碱性,而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较小,故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否则误差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
    D.从明矾过饱和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摩擦烧杯内壁,在烧杯内壁产生微小的玻璃微晶来充当晶核,D正确;
    本题选D。
    5.C
    【详解】A.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该反应中H由价变成0价,被还原,体现了的氧化性,A错误;
    B.如果待测液中含有,与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或者、也会与Ba2+产生白色沉淀,所以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待测液中含有的结论,B错误;
    C.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溶液反应,与溶液和盐酸都能反应,说明的碱性比的强,C正确;
    D.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加入溶液后,与反应,生成物浓度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题给结论错误,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无色溶液,试纸变红,该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也有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A项不符合题意;
    B.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若用酒精灯灼烧织物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该织物含有动物纤维,含有蛋白质,B项符合题意;
    C.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会产生很多产物,如加热温度在170℃,主要产物为乙烯;如加热温度在140℃,主要产物为二乙醚;同时乙醇可在浓硫酸下脱水生成碳单质,继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的产物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乙烯,C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的碱性无关,不能由此得出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B
    【详解】A.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草酸,紫色褪去说明KMnO4被还原成无色Mn2+,则草酸具有还原性,A项符合题意;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2e-++4H+=PbSO4+2H2O、负极反应为Pb-2e-+=PbSO4,正负极质量都增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PbSO4+2H2O-2e-= PbO2++4H+、阴极反应为PbSO4+2e-= Pb+,阴、阳极质量都减小,B项符合题意;
    C.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生成AgCl白色沉淀,说明先达到AgCl的Ksp,但由于AgCl、Ag2CrO4的类型不相同,不能得出Ksp(AgCl) <Ksp(Ag2CrO4),事实上Ksp(AgCl) >Ksp(Ag2CrO4),C项不符合题意;
    D.将盛有NO2的密闭烧瓶浸入冷水,红棕色变浅,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0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B。
    8.B
    【详解】A.H2SO4是二元酸,CH3COOH是一元酸,通过该实验无法说明H2SO4和CH3COOH酸性的强弱,故A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故B正确;
    C.和均为白色沉淀,无法通过现象确定沉淀种类,无法比较和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C错误;
    D.比较和结合能力,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溶液和溶液的pH,但题中未明确指出两者浓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
    B.酒精灯放在铁粉下方加热可以产生高温,且不影响水的蒸发,若移至湿棉花下方则难以产生高温,则实验效果不好,B错误;
    C.用木柴点燃肥皂泡,若产生尖锐的爆鸣声,则可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C正确;
    D.由于该实验中的反应要在高温下发生,因此要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D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烧瓶壁变冷说明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故A错误;
    B.试纸会变蓝,说明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时有氨气生成,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故B正确;
    C.滴加浓盐酸后,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反应生成的氨气生成了氯化铵,与氯化铵的升华无关,故C错误;
    D.八水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生成氯化钡和一水合氨的反应是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烧瓶中温度降低、气体压强会减小会导致气球变小,后因为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气球会变大,滴入盐酸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反应生成的氨气生成了氯化铵,导致气体压强变小,则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小、后增大,加入盐酸后又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1.C
    【分析】本题利用Li和液氨反应制备;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使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利用集气瓶收集氨气;过量的氨气进入双口烧瓶中在冷却体系中发生反应生成;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装,除掉过量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的水进入引起副反应。
    【详解】A.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逸出,A正确;
    B.锂片表面有Li2O,Li2O会阻碍Li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正确;
    C.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为吸收过量的氨气,可用,C错误;
    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D正确;
    故选C。
    12.AC
    【详解】A.Cu2O中滴加过量0.3ml/LHNO3溶液并充分振荡,砖红色沉淀转化为另一颜色沉淀,溶液显浅蓝色,说明Cu2O转化成Cu2+,Cu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2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知,Cu元素的化合价还有由+1价降至0价,新生成的沉淀为金属Cu,A项正确;
    B.Cu2O与0.3ml/LHNO3发生的反应为Cu2O+2HNO3=Cu(NO3)2+Cu+H2O,该过程中HNO3表现酸性,后滴加浓硝酸发生的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过程中HNO3变现氧化性和酸性,B项错误;
    C.Cu2O中滴加过量6ml/L氨水充分振荡,沉淀逐渐溶解得到无色溶液,静置一段时间无色溶液变为深蓝色,说明Cu(Ⅰ)与NH3形成无色配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深蓝色[Cu(NH3)4]2+,C项正确;
    D.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Cu2O溶于6ml/L氨水形成的是配合物,Cu2O不属于两性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AC。
    13.C
    【详解】A.金属铜与稀硝酸不会产生钝化。开始反应速率较慢,可能的原因是铜表面有氧化铜,故A项说法错误;
    B.由于装置内有空气,铜和稀HNO3反应生成的NO迅速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产生的NO2浓度逐渐增加,气体颜色逐渐变深,故B项说法错误;
    C.装置内氧气逐渐被消耗,生成的NO2量逐渐达到最大值,同时装置内的NO2能与溶液中的H2O反应3NO2+H2O=2HNO3+NO,气体颜色变浅,故C项说法正确;
    D.由于该装置为密闭体系,生成的NO无法排出,逐渐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选C。
    14.D
    【详解】A.Na2CO3固体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所以不能采用加热碳酸钠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碳,A错误;
    B.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能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应采用蒸馏来分离,B错误;
    C.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验证其漂白性,不能验证酸性,C错误;
    D.测量氧气体积时,装置选择量气管,测量时要恢复到室温,量气管和水准管两边液面高度相等时,氧气排开水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相等,即可用如图装置测量氧气的体积,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MnO2固体加热条件下将HCl氧化为Cl2,固液加热的反应该装置可用于制备Cl2,A项正确;
    B.C2H4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收集,B项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将NH3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水迅速被压入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红色喷泉证明NH3与水形成碱性物质,C项正确;
    D.Na2CO3与HCl、CO2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错误;
    故选D。
    16.C
    【详解】A.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
    B.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
    C.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易忽略实验探究过程中,反应应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或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一般条件下会加入显色剂辅助观察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滴定时加入酚酞溶液或甲基橙,从而易于观察滴定终点。
    17.C
    【详解】A.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气体,A正确;
    B.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水溶液,B正确;
    C.SO2不会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C错误;
    D.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
    答案选C。
    18.D
    【详解】A.实验室用海水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时用到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A正确;
    B.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很大,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存在于下层,B正确;
    C.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将粗盐溶与水形成溶液,用过滤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杂质除去,C正确;
    D.直接加热会促进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得到氢氧化铁,继续加热会使氢氧化铁分解产生氧化铁,得不到固体,D错误;
    故选D。
    19.C
    【详解】A.常温下,铁片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导致现象不明显,但稀硝酸与铁不发生钝化,会产生气泡,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
    B.浓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生成硫酸根,仍然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判断样品中含有硫酸根,B错误;
    C.铜比银活泼,在形成原电池过程中,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铜离子,导致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该实验可以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性强弱,C正确;
    D.向溴水中加入苯,苯可将溴萃取到上层,使下层水层颜色变浅,不是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错误;
    故选C。
    20.A
    【详解】A.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碘化钾溶液,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反应生成碘三离子使上层溶液呈棕黄色,证明碘在浓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能力,故A正确;
    B.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无法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钠溶液的pH,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时,硝酸银溶液过量,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时,只存在沉淀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的氯气和次氯酸都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使淀粉变蓝色的碘,则溶液变蓝色不能说明溶液中存在氯气分子,无法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故D错误;
    故选A。
    21.C
    【详解】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
    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
    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22.C
    【详解】A.CH3COONH4中水解,,会消耗CH3COO-水解生成的OH-,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h(CH3COO-)<Kh(),A错误;
    B.浓盐酸也能与KMnO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B错误;
    C.K2CrO4中存在平衡2(黄色)+2H+(橙红色)+H2O,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正确;
    D.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错误;
    答案选C。
    23.B
    【详解】A.将Na2S2O3溶液和稀H2SO4混合,生成S单质和SO2,S元素化合价既上升又下降,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
    B.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Zn(OH)2能够和碱反应,体现酸性,不能得出其具有碱性的结论,故B错误;
    C.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说明TiCl4+3H2O═H2TiO3+4HCl,产生大量HCl,说明水解性:TiCl4>FeCl3,故C正确;
    D.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则CrO3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24.B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含有水,若将水分离出去,可促进反应正向进行,该反应选择以共沸体系带水可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
    B.反应产品的沸点为142℃,环己烷的沸点是81℃,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的沸点为69℃,可以温度可以控制在69℃~81℃之间,不需要严格控制在69℃,B错误;
    C.接收瓶中接收的是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环己烷不溶于水,会出现分层现象,C正确;
    D.根据投料量,可估计生成水的体积,所以可根据带出水的体积估算反应进度,D正确;
    故选B。
    25.C
    【详解】A.红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红磷在使用前应洗涤,A正确;
    B.真空环境可以降低物质的熔沸点,有利于将红磷转化为白磷,但是由于抽真空时不能将水气和氧气完全除去,还需要对装置外管进行加热,这时可以保证反应环境无水无氧,B正确;
    C.若从a口通入冷凝水,则冷凝水无法充满整个冷凝管,冷凝效果不好,需要用b口通入,此时可以将冷凝水充满冷凝管,C错误;
    D.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时应将反应装置冷却,再在氮气氛的条件下收集白磷,D正确;
    故答案选C。
    26.D
    【详解】A.向10mL蒸馏水中加入0.4gI2,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说明I2的浓度较小,因为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A项正确;
    B.已知(aq)为棕色,加入0.2g锌粒后,Zn与I2反应生成ZnI2,生成的I-与I2发生反应I-+I2⇌,生成使溶液颜色加深,B项正确;
    C.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I2(s)⇌I2(aq),Zn与I2反应生成的I-与I2(aq)反应生成,I2(aq)浓度减小,上述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紫黑色晶体消失,C项正确;
    D.最终溶液褪色是Zn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D。
    27.C
    【详解】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然后玻璃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一次,故A错误;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才是达到滴定终点,故B错误;
    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故C正确;
    D.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不能一上一下拿持滴定管,会造成误差,故D错误;
    答案为C。
    28.D
    【详解】A.用试纸检测溶液的时,不能润湿,A错误;
    B.胶粒也能透过滤纸,则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B错误;
    C.实验室制得的乙炔气体中会混有和,、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
    D.装置丁中的浓度和体积相等,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D正确;
    故选D。
    29.B
    【详解】
    A.由于硫酸难挥发,因此蒸发溶液可以制备少量硫酸镁晶体,但该操作应该在蒸发皿(带有尖嘴)中进行,正确的装置图为,A错误;
    B.溴乙烷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中混有乙醇杂质,但是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对该实验不造成干扰,因此将装置乙中溴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直接通入溴水,溴水逐渐褪色,能说明生成乙烯,B正确;
    C.测定苯甲酸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时,温度计应该位于苯甲酸溶液中,C错误;
    D.止水夹A关闭时,不能将硫酸亚铁溶液导入NaOH溶液中,因此该装置无法制备少量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正确的装置图应该是,打开左侧止水夹A,用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关闭止水夹A、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导入右侧三颈烧瓶中,从而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等知识,难度较大,注意平时实验知识的积累,再加上细心缜密的分析才能得分。
    30.C
    【详解】A.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应该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A项错误;
    B.和HCl都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中的HCl,B项错误;
    C.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中干燥后,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正确;
    D.易失去结晶水,因此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皿得到,可由氯化钙的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析出六水氯化钙结晶物,D项错误;
    故选C。
    31.D
    【详解】A.海带提碘实验中使用坩埚将海带灼烧成灰,A错误;
    B.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和稀释,只能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先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B错误;
    C.用NaOH溶液会使乙酸乙酯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C错误;
    D.酸性高锰酸钾用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D正确;
    故选D。
    32.A
    【详解】A.少量氯水时,四氯化碳层颜色加深,只氧化碘离子,可以知道Cl2氧化性大于I2;氯水过量时,上层溶液变为黄色,后氧化亚铁离子,可以知道Cl2氧化性大于Fe3+,氧化先后顺序可知碘离子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还原性,即Fe3+氧化性大于I2,故能比较Fe3+、I2、Cl2的氧化性强弱,A正确;
    B.表面皿不能加热,B错误;
    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图中集气瓶不可以倒置,C错误;
    D.溴乙烷水解后,需要加硝酸中和过量氢氧化钠,否则滴加硝酸银无法生成溴化银,不能检验溴离子,D错误;
    本题选A。
    33.B
    【详解】A.生成的溴中混有氯气,可置换出碘,不能证明氧化性性Br2>I2,故A错误;
    B.食盐水为中性,Fe发生吸氧腐蚀,水沿导管上升可证明,故B正确;
    C.乙醇易挥发,所以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烯中还含有SO2,乙醇、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应先加硝酸中和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溶液,选项中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答案选B。
    34.B
    【详解】A.实验室制备SO2,常用Na2SO3粉末和70%硫酸反应,故A正确;
    B.应是长管通入SO2,短管出气,故B错误;
    C.二氧化氯极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装置丙吸收二氧化氯,故C正确;
    D.二氧化氯、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防止它们污染空气,故D正确;
    故为:B。
    35.B
    【详解】A.用排液体法测量气体体积,伸入量筒的导管尽可能伸入到底部,题中所给装置,伸入量筒的导管太短,故A错误;
    B.NH4Cl热稳定性较差,受热易分解,遇冷重新生成NH4Cl,NaCl化学性质稳定,沸点较高,因此题中装置可以分离NH4Cl和NaCl,故B正确;
    C.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题中所给装置不能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故C错误;
    D.向硝酸银溶液滴加几滴NaCl溶液,硝酸银过量,再滴加几滴Na2S溶液,S2-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2S,即题中不能比较两者溶解度大小,故D错误;
    答案为B。
    36.C
    【详解】A.黄色光会掩盖紫色光,检验钾离子时,应用铂丝蘸取少量含钾离了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否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钾离子,A错误;
    B.向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中滴加具有氧化性的锰酸钾溶液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的是还原性,非漂白性,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用具有还原性的硫离子与,在酸性条件下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会将氧化成后,滴加溶液,和均会产生白沉淀,D错误;
    故选C。
    37.C
    【详解】A.向粉末中滴加1盐酸,产生的CO2中混有HCl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酸性:苯酚,故A错误;
    B.向0.1HI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0.1溶液,NO在酸性条件下也能将I-氧化为I2,则溶液变蓝不能说明氧化性:,故B错误;
    C.FeSO4和CuSO4组成相似,Ksp越小越容易产生沉淀,则根据选项的实验事实可得出溶度积常数:Ksp(FeS)>Ksp(CuS),故C正确;
    D.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和亚硫酸根的水解同时被促进,pH减小说明水的电离被促进程度更大,不能证明Kh(20℃)>Kh(40℃),故D错误;
    故选C。
    38.D
    【详解】A.补血口服液中可能还有其它成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因此不能确定该口服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故A错误;
    B.加热亚硫酸钠溶液pH逐渐减小的原因是因为亚硫酸钠被氧化为硫酸钠,亚硫硫酸钠溶液显碱性而硫酸钠溶液显中性,故B错误;
    C.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才能说明氧化性:,故C错误;
    D.该实验的变量为金属阳离子的种类,而加入铁离子的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更快则说明加入溶液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9.C
    【详解】A.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过量氯水与溶液直接反应,不能证明氧化性:,B错误;
    C.相同类型的沉淀,小的先沉淀,故,C正确;
    D.原溶液中可能含有或也有同样的现象,D错误;
    答案选C。
    40.D
    【详解】A.比较S、C非金属性强弱,应通过比较两者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盐,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故A错误;
    B.检验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应将反应后溶液缓慢倒入适量水的烧杯中而不能像浓硫酸中加水,故B错误;
    C.向KI溶液中持续滴加氯水,溶液先由无色变为棕黄色,是因氯气将KI氧化生成碘单质,生成的碘单质能继续被氧化生成碘酸,从而使棕黄色褪色,并未体现氯水的漂白性,故C错误;
    D.灼烧铜丝使其表面变黑,伸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铜丝恢复亮红色,该有机物中可能存在醇羟基将CuO还原为Cu,也能存在羧基将表面氧化铜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41.B
    【详解】A.NaOH溶液具有碱性,可以与酸性的溴化氢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溴单质也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溴化物和次溴酸盐,故烧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的溴单质和溴化氢,A正确;
    B.恒压滴液漏斗主要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其特点是可以使滴加的液体与反应容器内的气体压强相等,从而使液体能够顺利滴下。然而,恒压滴液漏斗并不适合用于接收蒸馏出的粗产品,粗产品在三颈烧瓶中,B错误,
    C.加热三颈烧瓶的目的是为了预热反应体系,使其达到一个较为均匀的温度状态。这有助于后续反应的平稳进行,避免由于温度突然升高而导致的副反应或实验事故。如果先加入浓硫酸再进行加热,可能会因为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浓硫酸飞溅或引发其他不安全因素,故C正确。
    D.正溴丁烷粗产品的制备和蒸馏分离过程中,经过水洗、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次水洗以及干燥等步骤可以去除粗产品中的杂质,提高其纯度,D正确;
    故选:B。
    42.A
    【分析】装置A是实验室制备氯气,B是除杂装置, C是干燥装置,D是制备ClO2的发生装置,E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氯气,F是收集装置,G是安全瓶,最后是尾气吸收装置。
    【详解】A.F为ClO2收集装置,Cl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选择②,故A错误;
    B.装置A是氯气的制备装置,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B正确;
    C.装置E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氯气,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根据相似相溶可用盛有液体,故C正确;
    D.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新时代绿色消毒剂,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43.D
    【分析】实验时先注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等烧杯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再注入NaOH溶液和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
    【详解】A.易水解,为防止水解,配制溶液时需加入硫酸,故A正确;
    B.实验时先注入稀硫酸,等二氧化碳排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后再注入NaOH溶液和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故B正确;
    C.烧杯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锥形瓶内空气完全排出,同时装置N可以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故C正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铁粉代替粉末,不能排尽空气,故D错误;
    选D。
    44.B
    【详解】A.浓磷酸难挥发,HBr 气体可以通过浓磷酸和溴化钠加热制备,A正确;
    B.恒压滴液漏斗活塞上方和下方是通过右侧导管连通的,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活塞无需关闭,但漏斗上口的塞子要关闭,B错误;
    C.由题意知反应温度在110℃,普通水浴无法满足反应温度要求,故采用油浴,便于控制温度,C正确;
    D.由题意知2,6-二溴吡啶受热易分解,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加热温度,防止产品分解,D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B。
    45.B
    【分析】装置a中干燥的NH3与CuO发生反应:,装置b可防止浓硫酸倒吸至装置a,装置c用浓硫酸除去N2中混有的NH3和H2O,N2和Mg在装置d的管式炉中反应制备Mg3N2,因Mg3N2易水解,且Mg能与CO2反应,则装置e须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d中,据此解答。
    【详解】A.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装置a,待较纯的N2进入装置d中时再加热装置d,即先加热装置a再加热装置d,A错误;
    B.装置a中干燥的NH3与CuO发生反应:,CuO被NH3还原为Cu,则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正确;
    C.装置e中的碱石灰能干燥N2,但不能吸收NH3,则装置c和装置e不能调换位置,否则NH3也进入装置d与Mg反应,导致Mg3N2产率降低,C错误;
    D.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d中,D错误;
    故选B。
    46.B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Ⅰ中高锰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装置Ⅱ中盛有的品红溶液用于验证氯水中次氯酸的漂白性,装置Ⅲ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冷水浴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装置Ⅳ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热水浴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水,装置Ⅴ中盛有的硫化钠溶液用于比较氯气和硫的氧化性强弱,装置Ⅵ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装置Ⅰ中高锰酸钾固体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盐酸表现酸性和还原性,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装置Ⅱ中盛有的品红溶液用于验证氯水中次氯酸的漂白性,次氯酸的漂白过程是不可逆的过程,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后,再加热不能恢复原来的红色,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装置Ⅲ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冷水浴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装置Ⅳ中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热水浴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水,两个反应的还原产物相同,都是氯化钠,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装置Ⅴ中盛有的硫化钠溶液用于比较氯气和硫的氧化性强弱,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说明氧化剂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硫,故D正确;
    故选B。

    相关试卷

    专题05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5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化学计量-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3化学计量-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共35页。

    化学实验的评价--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

    这是一份化学实验的评价--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文件包含化学实验的评价解析版pdf、化学实验的评价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6化学实验的评价-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