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7101/0-17252539700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元谋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生产情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2.郧县人发现地点:湖北郧阳距今时间:约100万年生产情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3.蓝田人发现地点:陕西蓝田距今时间:约160万年生产情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4.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生产生活: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狩猎、采集;结成群体, 生活在一起;③用火:已经会使用火体貌特征:仍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能够直立行走意义: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②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5.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时间:约3万年生产情况:①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②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③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6.古人类起源和演化进程二、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 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代表:河姆渡遗址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时间:距今约7000年建筑: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农业:大量水稻遗存, 骨耜得到广泛使用手工业:懂得使用天然漆, 还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社会组织:原始氏族社会。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3.仰韶文化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距今约7000—5000年, 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而被命名代表:半坡遗址地点: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时间:距今约7000年建筑:半地穴式房屋农业:种植粟、黍, 使用磨制石器手工业: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已会纺织、制衣社会组织:原始氏族社会。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4.大汶口文化区域: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时间:距今约6300—4500 年社会组织: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三、中华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早期国家。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2.良渚古城概况:距今约5300—4300年; 位于浙江余杭;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发展状况:出土精美玉器;出现大型水利工程;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价值:考古发现证实, 距今约5000年, 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影响: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3.陶寺都城概况:距今约4300—4000年; 位于山西襄汾; 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发展状况:出土玉钺、陶盘等器物, 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出现大型墓葬、观象台价值:表明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影响: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4.部落联盟时间: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过程:①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部落, 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5.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即将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顺序:尧年老时, 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 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大禹:禹治水有功, 得到民众爱戴, 被尊称为“大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元谋距今时间:约170万年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生产情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2.郧县人发现地点:湖北郧阳距今时间:约100万年生产情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3.蓝田人发现地点:陕西蓝田距今时间:约160万年生产情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4.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生产生活: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狩猎、采集;结成群体, 生活在一起;③用火:已经会使用火体貌特征:仍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能够直立行走意义: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②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5.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时间:约3万年生产情况:①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②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③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6.古人类起源和演化进程二、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 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代表:河姆渡遗址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时间:距今约7000年建筑: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农业:大量水稻遗存, 骨耜得到广泛使用手工业:懂得使用天然漆, 还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社会组织:原始氏族社会。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3.仰韶文化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距今约7000—5000年, 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而被命名代表:半坡遗址地点: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时间:距今约7000年建筑:半地穴式房屋农业:种植粟、黍, 使用磨制石器手工业: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已会纺织、制衣社会组织:原始氏族社会。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4.大汶口文化区域: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时间:距今约6300—4500 年社会组织: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三、中华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早期国家。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2.良渚古城概况:距今约5300—4300年; 位于浙江余杭;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发展状况:出土精美玉器;出现大型水利工程;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价值:考古发现证实, 距今约5000年, 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影响: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3.陶寺都城概况:距今约4300—4000年; 位于山西襄汾; 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发展状况:出土玉钺、陶盘等器物, 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出现大型墓葬、观象台价值:表明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影响: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4.部落联盟时间: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过程:①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部落, 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5.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即将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顺序:尧年老时, 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 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大禹:禹治水有功, 得到民众爱戴, 被尊称为“大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