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后作业题
展开班级: 姓名:
考点1 蜡烛燃烧实验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我们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白烟的成分是什么?你的推测结果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得出的实验结果是
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蜡“质软”这一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
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属于化学变化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
5.芳芳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1)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芳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3)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考点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状态变化 B.有颜色变化 C.有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生成
7.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
A.变形 B.蒸发 C.凝固 D.燃烧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9.(2022·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衣服晾干 C.冰雪融化 D.食物腐败
10.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11.(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下列工艺品的成型过程中,明显经历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B.竹雕
C.剪纸D.陶瓷
考点3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2.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
1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
14.下列描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15.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用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⑨0℃水变成冰
(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3)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________。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液化气做燃料 B.铝材做高压锅 C.干冰人工降雨 D.钢材制铁轨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D.天然气作燃料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D.天然气用作燃料
参考答案
考点1 蜡烛燃烧实验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我们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白烟的成分是什么?你的推测结果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分析】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详解】A.氧气支持燃烧,但不会燃烧,因此白烟不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白烟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棉线是固体,但棉线不会熔化而变成白烟,因此白烟不是棉线,不符合题意;
D.石蜡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熔化进而汽化,但是当蜡烛熄灭时 会遇冷而凝结成固态小颗粒,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得出的实验结果是
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A、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而不是蜡烛中含有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蜡“质软”这一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
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详解】A、石蜡“质软”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CO₂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蜡受热形成蒸气”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气体,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
【答案】(1)漂浮在水上;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蜡烛会漂浮在水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看到在a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可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芳芳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1)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芳芳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3)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答案】(1)C
(2) 水雾 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3)导管内壁有凝固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燃烧
【详解】(1)遇到不同的现象时,可重复实验,探究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或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或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但不能不予理睬,故选C。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时,振荡,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若为石蜡蒸气,则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石蜡蒸气会冷凝为固体,则会观察到玻璃管中有固体出现,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时,导管口不燃烧。
考点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状态变化 B.有颜色变化 C.有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D
7.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
A.变形 B.蒸发 C.凝固 D.燃烧
【答案】D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答案】D
9.(2022·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衣服晾干 C.冰雪融化 D.食物腐败
【答案】D
【详解】A、干冰升华描述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衣服晾干描述的是衣服中的水分子运动到大气中,使衣服晾干。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冰雪融化描述的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液态的水,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食物腐败描述的是细菌、微生物等在食物上进行繁殖,消耗食物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导致食物腐败。该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10.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答案】D
11.(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下列工艺品的成型过程中,明显经历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B.竹雕
C.剪纸D.陶瓷
【答案】D
【详解】A、刺绣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竹雕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制陶瓷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3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2.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
【答案】A
【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
【答案】C
【详解】颜色、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C。
14.下列描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答案】D
【详解】A、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铁生锈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则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
15.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用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⑨0℃水变成冰
(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3)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________。
【答案】(1)①⑧;②③④ (2)⑨;⑤⑥ (3)⑦
【详解】(1)①潺潺的流水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⑧在常温下甲烷是气体,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木炭用于取暖;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④钢铁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⑨0℃水变成冰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⑤煤燃烧;⑥铁矿石炼成铁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3)⑦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酒精的用途。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液化气做燃料 B.铝材做高压锅 C.干冰人工降雨 D.钢材制铁轨
【答案】A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D.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B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D.天然气用作燃料
【答案】B
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534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一课一练</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有关化学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1节 空气的组成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5349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空气的组成练习</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3节 氧气的制备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5349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氧气的制备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