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课堂检测,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
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
2.下列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骏马奔腾B.火箭升空C.万物生长D.列车进站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汽车一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 km,则它一定以5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D.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5.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6.在水平地面上的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光滑无摩擦的水平车厢表面,相对卡车静止。卡车突然减速时(不考虑空气作用力),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小球相对轿车静止
B.小球相对轿车向西运动
C.卡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
D.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7.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m
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静止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10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9.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最后300m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3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2倍
二、填空题
1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
12.如图所示,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min=___________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3.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斜面底部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测得数据如图中所示,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m/s。
14.如图是物体受推力时的v—t图像,物体在0~1s处于______状态;物体在第3s的速度是______m/s;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1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s-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是______m/s;
(2)第5s时,甲、乙的______(选填“路程”或“速度”)相同。
16.沪宁高铁路线由上海站到南京站长约270公里,假设车站数含起迄车站共7站,到站停留时间为2.0分钟。若快车中间只停无锡、镇江两站,由上海站到南京站共需54.0分钟,则快车在上海至南京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若忽略过站前后速度的改变,则站站都停的列车运行在上海至南京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17.常常用频闪相机来连拍记录物体的运动(拍照时闪亮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调整相机使连续拍三次图片用时0.4s,用该频闪相机拍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球,d为拍的第一个照片,如图所示,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d运动到位置a所作的运动 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速度 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小球从位置d运动到位置a(刻度尺读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写出计算过程)( )。
18.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表1:全国部分列车时刻表
表2:北京站始发21次列车途径站及时刻表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为1462km。
(1)21次列车运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h,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
(2)北京开往上海的21次列车和上海开往北京的22次列车的相遇时间为_______,相遇地点距离_______站最近。(认为两车运动过程速度大小不变)
三、实验题
19.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___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dm。测量长度的时候,误差是不可______的,只能尽量______。
2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去掉没有必要和错误的步骤,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
(2)实验正确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1.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一本崭新物理课本的厚度,记为L;
②查看物理课本的页码,记为n;
③计算物理课本中纸张的厚度,表达式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存在两处错误:
(1)错误步骤为______(填步骤序号);应改为______;
(2)错误步骤为③;应改为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的两空中应分别写A:______;他做了三次实验,并分别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 和0.087mm,则这张纸的厚度可记录为______mm。
22.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
(2)实验时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做_______(选填“匀速”、“变速”)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未及时停止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选填“大”、“小”)。
2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______;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4)分析可知,小车在AB、BC、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为观察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
(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的坐标系横坐标上标注合理值并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如图丙已知气泡在AB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气泡的长度为2cm,A、B两条刻度线的距离为33cm,测得气泡完全通过A、B两刻度线的时间为7s,气泡全部在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______s。
25.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AB段距离sAB=______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______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字母符号)。
A. B. C. D.
26.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运动时间______(选填“用”或“不用”)秒表测量;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______(选填“>”“”“”“”“
【解析】
(1)[1][2]由图可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因为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小球运动时间不用秒表测量。
(2)[3]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4]CD段的路程为
sCD=vCDtCD=3m/s×0.5s=1.5m
[5]由表中数据可知
vABv2
四、计算题
27.小明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运城市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请你根据标志牌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答案】(1)1.2;(2)120
【解析】
解:(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允许的最快速度行驶为100km/h,从图1的标志牌到运城的路程还有120km,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即80km/h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
答:(1)从图1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1.2小时;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120km。
28.李明同学平时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十字路口,他家到该路口的路程约为1200m,该路口到学校的路程约为2.8km。某天他从家中出发4min后到达该路口,恰好直行和左转的红灯亮起,在斑马线前等了80s后,左转绿灯亮起,他又继续骑车以4m/s的速度到达学校。求:
(1)李明骑车从家到该路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骑车从该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是多少?
(3)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5m/s;(2)700s;(3)3.92m/s
【解析】
解:(1)李明家到路口的路程s1=1200m,从家中出发后到达路口的时间是
t1=4min=240s
李明骑车从家到该路口的平均速度
(2)路口到学校的路程是
s2=2.8km=2800m
李明骑车从路口到学校的速度v2=4m/s,由可知,李明骑车从该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
(3)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路程
s=s1+s2=1200m+2800m=4000m
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t=t1+t2+t3=240s+700s+80s=1020s
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1)李明骑车从家到该路口的平均速度是5m/s;
(2)李明骑车从该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是700s;
(3)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92m/s。
车次
始发站
开车时间
终点站
到达时间
21次
北京
21:55
上海
次日14:55
22次
上海
19:55
北京
次日12:55
车次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蚌埠
上海
21次
21:55
23:26
3:07
9:18
14:55
实验序号
A
纸张的总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L0/mm
平均值L/mm
1
2
3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sBC=0.9 m
tBC=0.5 s
vBC=
sCD=
tCD=0.5 s
vCD=3 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2 压强练习,文件包含第6章压力与压强单元综合检测练习原卷版docx、第6章压力与压强单元综合检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6.2密度(原卷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03 kg/m3,9×103千克/米3,读作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放”,“调”,“称”,“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