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解析.docx
    • 原卷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解析第1页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解析第2页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解析第3页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第1页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第2页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解析docx、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某摄影师在湖边三天同一时间拍摄太阳,并画了示意图,第一次拍摄日期为5月1日,第二次为5月11日,第三次为5月21日,太阳均离湖面较近。春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摄影师面朝( )
    A. 东南B. 西北C. 西南D. 东北
    2. 第三次,太阳可能朝哪个方向运行( )
    A. ①B. ②C. ③D. ④
    3. 该摄影师三次拍摄期间,下列说法可以确定的是( )
    A. 当地昼短夜长,昼在变短B. 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
    C.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D. 日落时间不断提前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阳在湖面附近,说明当时是日出或日落;同一时间,太阳一次比一次更高,说明当地昼长在变长,结合三次日期(从5月1日到21日),判断当地在北半球。图中看太阳一次比一次更偏左,若为日落,则面朝偏西方,太阳一次比一次更偏南(西的左侧为南),日落方位的变化是由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的,而5月1日到2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长逐渐增长,日落方位应越来越偏北,自相矛盾,BC错误。因此,图为日出后的场景,太阳此时东北升,摄影师面朝东北方,太阳一次比一次偏北(东的左侧是北),A错误,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在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说明当地纬度为30°N,第三次为5月21日,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应东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太阳升起往东南方向运动,①符合,A正确。②为西北方向,B错误;升起后至正午前,太阳高度角应升高,③④错误,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从5月1日至21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A错误;趋向于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减慢,B错误;30°N在此期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增大的,C正确;当地昼长变长,日落时间推后,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3月21日),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2024年3月5日12点(北京时间)三明某校(117°37'E)考试结束,小明同学透过窗户发现走廊护栏的垂直杆的影子几乎与教室垂直。下图为教室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讲台上就座的老师面朝( )
    A. 南B. 西C. 东D. 北
    5. 该日护栏上同一垂直杆影子朝向和影长度化描述正确的( )
    A. 从教室后门移向前门,长-短-长
    B. 从教室后门移向前门,短-长-短
    C. 从教室前门移向后门,短-长-短
    D. 从教室前门移向后门,长-短-长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三明某校(117°37'E)的经度位置与120°E相近,因此3月5日12点(北京时间)小明同学结束考试的时间接近当地正午12点,此时小明同学透过窗户发现走廊护栏的垂直杆的影子几乎与教室垂直,此时太阳接近正南方向,因此教室的窗户朝南,在讲台上就座的老师面朝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日期为2024年3月5日,此时此刻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南,日落方位为西南,故护栏上同一垂直杆影子日出时朝向教室前门、日落时朝向教室后门,即从教室前门移向后门,AB错误;随着太阳高度的不断升高,影长变短,到正午12点达到最短,随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影长逐渐变长,影长度化为长-短-长,D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落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北半球的夏半年,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新疆某地(43°N)根据“寿光型”日光温室结构和参数建造温室(如下图),发展越冬果菜生产。但建成后效果不够理想。为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增温效果,当地对该类型日光温室的参数和朝向进行适当调整(注:1tan23.5°≈0.4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对该地“寿光型”日光温室参数的调整方案最合理的是( )
    A. 将D缩减到4mB. 将D扩大到10mC. 将H缩减到3mD. 将H扩大到5m
    7. 该地“寿光型”日光温室的朝向应调整为( )
    A. 南偏东B. 南偏西C. 东偏北D. 西偏北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43°N,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是在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计算可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5°。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调整日光温室间距(D),tan23.5°=H/D,计算可得日光温室间距应不小于9.89m,这样能够保证日光温室在一年中就能照到阳光;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调整日光温室高度(H),tan23.5°=H/D,计算可得日光温室高度应不高于2.18m,这样能够保证日光温室在一年中就能照到阳光。故选B。
    【7题详解】
    为了让阳光更好地照入温室,温室的朝向应该与正午时阳光的来向大体垂直。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该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夜晚时间长;该地午后温度最高,为保证能更好地接受阳光,提高夜间棚内的温度,日光温室应面向正南略偏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我国某地(113°E)有一古测景台,台(即圭)用石造,上立有表(即直立的柱子)。夏至正午,太阳光照射在表上,地面上却没有表的影子,故称为“无影台”。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不同日期测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古测景台出现“无影”现象时,北京时间为( )
    A. 11时32分B. 12时C. 12时28分D. 12时58分
    9. 该“无影台”可能位于( )
    A. 北回归线上B. 北回归线以北
    C. 北回归线以南D. 无法确定
    10. 该地测得的正午表影( )
    A. 一年中有一次“无影”B. 一年中有两次“无影”
    C. 有影时皆朝间正南D. 有影时日影短暂朝北
    【答案】8. C 9. A 10. A
    【解析】
    【8题详解】
    测景台出现“无影”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该地,对应地方时正午12时,当地经度是113°E,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28分钟(时间计算东加西减,1°对应4分钟),所以当地113°E正午12时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12:00+28分钟,为12时28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夏至正午,太阳光照射在表上,地面上却没有表的影子”,这说明当地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而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此推断当地在北回归线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得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之中只有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才会出现一次无影,其他时间都会有影子,A正确,B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都在当地以南,所以有日影的时候皆朝间正北,C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一天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最大夹角,即正午时太阳位于天空的最高点时的太阳高度。
    下图为江苏某地理老师在学校连廊边走边拍的手机照片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老师在拍照时的行进方向( )
    A. 向东B. 向西C. 向南D. 向北
    12. 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南纬1.2°,东经36.8°)当天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接近的是( )
    A. B. C. D.
    13. 在老师拍摄照片时肯尼亚的大部分居民可能在( )
    A. 草原上放牧B. 欣赏极光C. 睡觉D. 拍摄角马迁徙
    【答案】11. C 12. D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为2024年3月12日清晨6:53-54左右,太阳应正处偏东方向,则图片左侧为北、右侧为南,两幅图片中楼房大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拍摄者在行进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走近楼房或远离楼房,即行进方向为向东或向西的可能性小,排除AB;与左图相比,右图中太阳与楼房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太阳相对于楼房向右移动,即在1分钟内太阳明显看起来向南移动,这种移动是拍摄者向南移动所致,因此该地理老师在拍照时行进方向为向南,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此时日期为2024年3月12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外,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此时为3月12日,太阳直射点约为2.5°S,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位于南纬1.2度,正午时太阳位于其南部天空,D符合当天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排除ABC。故选D。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拍摄日期为2024年3月12日,肯尼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属于旱季向雨季过渡的季节,草原上未出现大面积的草地,无法进行大规模放牧,排除A;肯尼亚所属纬度较低,无法看到极光,排除B;此时,为北京时间6:53分,肯尼亚位于东经36.8°,位于东二区,肯尼亚时间约为0:53,此时为深夜大部分居民可能在睡觉,C正确;角马迁徙时间为每年7月到10月,排除D。故选C。
    【点睛】太阳视运动轨迹变化规律也与太阳直射点有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由古近纪时期的陆地湖相多种岩石构成,且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还形成了许多不同造型的微小地貌。图示意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4. 岩浆岩侵入的地质年代范围为( )
    A. 寒武纪之后,三叠纪之前B. 泥盆纪之后,侏罗纪之前
    C. 三叠纪之后,古近纪之前D. 古近纪之后,三叠纪之前
    15. 图中侵入体的岩石类型为( )
    A. 花岗岩B. 沉积岩C. 大理岩D. 玄武岩
    16. 影响该区域沟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势起伏B. 海拔C. 岩层破碎D. 热量条件
    【答案】14. C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岩浆侵入三叠纪地层中,因此侵入活动产生于三叠纪之后,AD错误;古近纪地层覆盖于侵入岩之上,并且底部形态完整,因此侵入活动产生于古近纪之前,C正确;图中没有显示泥盆纪地层,无法判断,B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图中侵入体自下而上侵入岩体,不具备分层结构,应为岩浆岩,而非沉积岩,B错;侵入体侵入到三叠纪岩层中,留存部分没有出露地表,应为侵入岩,而非喷出岩,花岗岩为侵入岩,玄武岩为喷出岩,A对,D错;大理岩为变质岩,一般形成于岩浆活动与岩层接触地带,不会构成侵入体的本体,C错。故选A。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沟谷多分布于断裂带(断层、裂隙),因为裂隙带岩层破碎, 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沟谷,C正确;该区域沟谷形成地区与周边地势落差、海拔、热量条件相差不大,ABD错误。故选C 。
    【点睛】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袭夺了另一侧河流,导致河流改道或向后倒流,注入另一河流的现象。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未发生袭夺现象前的河流流向,图2示意袭夺现象发生后的河流流向。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最利于河流袭夺现象发生的条件是( )
    A. 两河间山脉隆起B. 古沂河的河谷下沉
    C. 古沂河某段倒淌D. 古柴汶河河谷隆起
    18. 据图可知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后( )
    A. 古沂河消失不见B. 古沂河袭夺古柴汶河
    C. 柴汶河流速变快D. 沂河的源头逐渐上移
    19. 图中河流袭夺现象发生之初在河流的某段形成一瀑布,该瀑布最可能位于( )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若两河间山脉隆起,则古柴汶河上下游落差增大,河流的溯源侵蚀增强,会加快河流袭夺的形成,A正确;古沂河的河谷下沉或古柴汶河河谷隆起,会导致古沂河与古柴汶河的落差变小,不利于河流袭夺现象的发生,BD错误;古沂河某段倒淌是河流袭夺现象后的结果,不是条件,C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古柴汶河向上游溯源侵蚀并切穿分水岭,使古沂河上游改道流入柴汶河,袭夺现象发生,表现为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B错误;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后,古沂河上游变成了柴汶河的上游,故柴汶河的流量增加、流速变快,C正确。沂河因古沂河上游流入柴汶河,流量减少,流程变短,源头逐渐下移,D错误;古沂河并未消失,留有部分河段即右图中的沂河,A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河流袭夺是地势较低的河流通过溯源侵蚀袭夺地势较高的河流,故图中古沂河流域地势相对较高,古柴汶河流域地势相对较低,两河之间高差较大,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初,袭夺点b(大拐弯点)因落差大而形成瀑布,B正确;a、c、d处落差没有明显变化,不易形成瀑布,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包括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源头,使得河床向源头方向延长,或形成河流袭夺现象。
    河流阶地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中的构造抬升、气候变化及古水文等诸多信息。河流阶地年龄测定可构建阶地形成的年代序列,更提供了区域河流下切时代、侵蚀速率以及古河流沉积速率等重要演化信息。下图为黔北高原绥阳盆地洋川河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理论上能够准确指示阶地形成初期河流下切时间的是( )
    A. 阶地顶部岩层年龄B. 阶地底部岩层年龄
    C. 阶地岩层平均年龄D. 阶地中间岩层年龄
    21. 图示T2阶地中砾石层指示了其形成时期气候、古河流水文特征是( )
    A. 干旱少雨,侵蚀为主B. 温暖湿润,堆积为主
    C. 干旱少雨,堆积为主D. 温暖湿润,侵蚀为主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地壳抬升和下切侵蚀共同作用导致早形成的河床不断被抬高废弃,新河床逐渐向下发育形成,故越高的阶地越早形成,阶地序列代表了区域多次河流下切和地貌夷平过程。理论上阶地最顶部的沉积岩是最早形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A符合题意;其他较矮的阶地形成较晚,与题意不符,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砾石层属于河流搬运沉积地貌,其形成应是以沉积环境为主,砾石层的沉积物较砂泥质层的颗粒粗大一些,说明这期间河流搬运能力强,流量大,流速高于平常,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阶地形成过程: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庐山(29°N,116°E)位于江西省北部(左图),长约25km,宽约10km,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大部分山峰海拔在1200-1500m之间,在海拔1100m左右处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名曰牯岭镇。
    22. 庐山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 )
    ①湖泊作用影响,气温较低 ②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③植被茂盛,荫蔽作用显著 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3. 判断庐山西部柴桑区冬季吹(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24. 险峻的庐山上这一片比较平坦的开阔地的形成过程( )
    A. 火山喷发—流水侵蚀B. 火山喷发—冰川侵蚀
    C. 断裂上升—风化作用D. 断裂上升—风力作用
    【答案】22. D 23. B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庐山海拔较高,气温较平原低;夏季周边水汽充足,云雾多,降水多,削弱了太阳辐射;庐山较平原而言,山区的风力较大,更易降温消暑;植被茂密,荫蔽作用强,②③④正确,选项D正确。湖泊夏季的降温作用主要是影响湖泊周边,庐山气温较低主要是山上,两者相互影响作用弱, ①错误,选项ABC。故选D。
    【23题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庐山西部柴桑地区地处庐山的西北地区,冬季应以西北季风为主,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庐山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选项AB错误。庐山是断层中上升的断块山,山顶在温度、湿度等风化及其他外力作用影响下岩石破碎,在接下来持续的外力侵蚀搬运作用形成平坦的开阔地,选项C正确。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风力作用弱,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夏季比较凉爽,成为避暑胜地。沿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夏季气温低;纬度较高处夏季气温较低,相反半球属于冬季,相比夏季气温较低;洞穴内夏季气温较低,也是可以避暑之地。
    某研学小组对黄河某河段(如下图)进行了航拍考察,发现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嵌入型曲流发育,并形成了离堆山(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丘)。通过查阅该地区的资料,发现该河段近年来径流量不断减少,植被覆盖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河岸崩滑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河段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下切C. 风力堆积D. 流水侧蚀
    26. 该河段离堆山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
    A. 河流下蚀一地壳抬升一河流侧蚀一裁弯取直
    B. 河流侧蚀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一河流下蚀
    C. 河流侧蚀一地壳抬升一河流下蚀一裁弯取直
    D. 地壳抬升一河流下蚀一风力堆积一河流侧蚀
    27. 有专家认为该区很难形成新的离堆山,其原因可能有( )
    ①河流落差小②曲流间多山脉③径流量减少④植被覆盖度提高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25. B 26. C 27. 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流经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落差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较强,形成嵌入型曲流。故该河段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是流水下切侵蚀,B正确,与风力作用无关,侧蚀是河流早期受到的外力作用,AC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曲流发育,而曲流形成于地势平坦的地区,说明地质历史上,该河段地势平坦,河流侧蚀明显,曲流不断发育;该河段目前形成嵌入型曲流,说明该地形成曲流以后,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加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演化成曲峡地貌;在河流下切同时也侧向侵蚀,河曲不断弯曲并被裁弯取直,废弃的河曲凸岸保留着基岩残丘,形成离堆山,因此形成的基本过程为河流侧蚀——地壳抬升——河流下蚀——裁弯取直,C正确。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高原山地,落差大,以下蚀为主,侧蚀较弱,难以再形成堆积,①错误;曲流间多山脉,两岸岩性坚硬,凹岸后退慢,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段径流量不断减少,河流侧蚀能力减弱,③正确;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河流侵蚀作用减弱,植被固土作用使河岸崩塌减少,因而侧蚀作用难以继续,该区很难形成新的离堆山,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曲流形成的原因如下: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水流会偏向一侧,导致一侧河岸受到强烈侵蚀,而另一侧则形成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逐渐弯曲。河床两岸岩性软硬不一致。造成两岸差异侵蚀,也会导致河流弯曲。地球引力和自转的影响。
    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 )
    A. 甲地与乙地间为向斜构造B. 丙地第四纪沉积物厚300米
    C. 丁地岩石中可能含有煤层D. 断层形成早于第四纪沉积物
    29. 甲地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固结成岩——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 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固结成岩
    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抬升侵蚀—挤压褶皱D. 抬升侵蚀——挤压褶皱——岩浆侵入——下沉沉积
    【答案】28. D 29. A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与乙地间中生代沉积岩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A错误;丙地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不足200米,B错误;丁地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煤层存在于沉积岩中,C错误;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了断层,因此断层形成早于第四纪沉积物,D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先经历沉积物堆积形成中生代沉积岩,后经历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上部有明显的侵蚀面,说明经历地壳抬升接受外力作用的侵蚀,最后又下沉重新接受第四纪沉积物的堆积,但堆积物没有固结成岩。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chi()值是描述分水岭动态迁移过程的地貌参数,当分水岭两侧chi()值差异明显时,分水岭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会逐渐向稳定状态演变。下图示意某地区南北走向分水岭变化,流经该地区的水系均为垂直于南北向的横向水系。完成下面小题。
    30. 推测与chi()值关联性较大的因素有( )
    ①植被类型②岩石性质③河道梯度④太阳辐射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31. 图示地区分水岭迁移变化中( )
    A. 左侧chi()值逐渐减小B. 甲河部分河段发生了倒流
    C. 两侧chi()值差异增大D. 甲河流可能袭夺了乙河流
    32. 当图示区域分水岭趋于稳定状态时( )
    A. 乙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加B. 区域地势趋向于平坦
    C. 甲河易发育急流或瀑布D. 流域总面积持续增加
    【答案】30. B 31. D 32. C
    【解析】
    【3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分水岭动态迁移过程中,左右两侧河流水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左侧流域明显增大,其原因主要是分水岭两侧侵蚀强度不同,分水岭由侵蚀后退较快―侧向侵蚀较慢一侧移动,chi()值主要与分水岭两侧岩石性质(抗侵蚀能力)与河道梯度(河流侵蚀能力),植被覆盖率等关联性较大,②③正确;与植被覆盖率关联性大,与植被类型关联度小,①错误;较小区域内太阳辐射差别不大,与太阳辐射关联性不大,④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由图可知分水岭左侧河流流域面积增大,分水岭逐渐向右移动,说明分水岭左侧侵蚀作用强于右侧,位于分水岭左侧的甲河流溯源侵蚀较强,可能袭夺了乙河流,D正确;甲河流可能为袭夺河,乙河流可能为被袭夺河流,乙河流被袭夺的河段可能发生倒流,B错误;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分水岭迁移变化中,分水岭左侧chi()值增大,两侧chi ()值差异减小,AC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甲河因可能袭夺了乙河流,甲河流量增加,在袭夺点易形成急流或瀑布,C正确;当分水岭趋于稳定状态时,说明分水岭两侧chi()值差异不明显,侵蚀强度差异较小,流域总面积趋于稳定,D错误;乙河流域减小,流量减少,A错误;河流袭夺可能侵蚀穿分水岭,但是对区域地势变化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34. 图中( )
    A. ①岩石主要由岩浆侵入形成B. ②岩层形成时地壳持续抬升
    C. ③构造因河流侵蚀作用形成D. ④岩层受变质作用弯曲变形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地层是具有明显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来说,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读图可知,③断切了(②等)全部的沉积岩层,且被切断的地层又位于①和④地层之这上,故③形成最晚。故排除ABD,选C。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岩石为岩浆岩,主要由岩浆侵入冷凝形成,A正确;如果地壳持续上升,侵蚀加剧,地表起伏将会加大,②岩层侵蚀面相对平坦,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B错误。③(断层)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C错误。地壳运动使④岩层弯曲变形,D错误。故选A。
    【点睛】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图为湘西某地平面地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洛塔台地最可能( )
    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
    36. 洛塔台地发育有溶沟、石林、溶洞等地貌景观,其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②植被③岩石类型④人类活动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37. 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短缺,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量小B. 蒸发量大C. 下渗量大D. 河流流量小
    【答案】35. C 36. D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洛塔台地地下岩层中间为三叠纪时的岩层,两翼由二叠纪到志留纪,说明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河流由台地向东西两侧流,故台地为分水岭,地表形态为山地,故洛塔台地最可能是向斜山,C正确,ABD错。故选C。
    【36题详解】
    溶沟、石林、溶洞等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多是降水丰富的区域,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形成的地貌,①③正确;植被、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因素,②④错误。故选D。
    【37题详解】
    该区域为湘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AD错误;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岩层裂隙大,水分易下渗,故下渗量大导致地表水资源短缺,C正确;蒸发量大不是主要原因,B错。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多发育于石灰岩地区。
    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后立即冻结的降水现象,多发生在冬半年,贵州省发生频率最高。2020年11月17日12时至20日11时,东北地区出现罕见冻雨现象。图为影响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风向为东北风,风力较强②乙地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强劲
    ③丙地正经历冻雨④丁地正经历冻雨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9. 下列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最有可能形成冻雨的是( )
    A. B. C. D.
    40. 冬半年东北地区冻雨罕见的原因是( )
    A. 气候寒冷湿润B. 逆温层顶气温高于0℃
    C. 水汽输入充足D. 空气动力抬升条件不足
    【答案】38. B 39. D 40. D
    【解析】
    【38题详解】
    由等压线气压分布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右偏成东北风,且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①正确;同理可知乙地风向为东北风,风力强劲,②错误;由图可知,锋面气旋的西侧是冷锋,东侧是暖锋,丙处于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地表温度较高,难以形成冻雨,③错误;丁位于暖锋前,受冷气团控制,地表温度较低,会出现冻雨,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9题详解】
    冻雨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特殊的大气层结构,从上而下大气层的分布是冷—暖—冷的状态。冷层:当冷空气足够强,云中气温降到了0℃以下,水汽冷却成冰晶、雪花下降。暖层:暖湿气流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夹心,这里是冻雨形成的关键。暖湿气流层温度高于0℃,冰晶、雪花到达此层后变成水滴,继续下降。冷层:近地面的空气层温度依然是低于0℃,但因为冷层不够厚,所以水滴还未冻结成冰,就接触到了冰冷的物体,立刻凝固。A.该图温度始终低于零度,缺少中间暖层将其化为水滴,A错误。 B.该图的情况是上层暖,中间冷,地面高于零度,不能形成冻雨,B错误;C.该图温度也是始终低于零度,缺少中间暖层将其化为水滴,C错误;D.该图高空中低于零度,中间有一个暖层将其转化为水滴,地面气温低于零度,符合冻雨形成条件,D正确;故选D。
    【40题详解】
    冬季的东北气候寒冷干燥,A错误;逆温层顶气温高于0℃,出现暖层,有利于冻雨形成,B错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水汽少,C错误;由于冬季冬季风强劲,暖气团难以进入该地区,空气动力抬升条件不足,D正确。故选D。
    【点睛】冻雨产生的原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冷空气比较强,致使地面温度达到0℃及其以下;其次,要有暖湿气流,只有具备了水汽,才能形成降雨的形式。就像一块夹心糖,上下冷,中间这层暖。但是贵州比较特殊,没有暖层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下冻雨,因为它的海拔比较高,这是其特殊的原因。
    二、解答题(20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浪分布。西班牙南部某地有甲乙两个海岸,R河从甲海岸注入地中海。2004年,当地政府在R河上游19km处修建了水坝。R河全段落差较大。为了抵御海岸侵蚀,当地政府实施了两个工程措施方案:①从乙海岸堆积引沙回甲海岸,②从水坝冲淤调沙。
    (1)甲海岸靠近R河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却比乙地少,试分析其原因。
    (2)判断水坝运行前后,冬季甲海岸侵蚀情况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海岸浪高更大,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甲海岸平直,沉积环境差;乙海岸为海湾构造,利于泥沙沉积。
    (2)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理由:水坝建立后,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甲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海岸侵蚀作用加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岸变化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海洋侵蚀与堆积作用、水库的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浪高图可以看到,甲海岸“大浪”较多,浪高更大,整体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同时甲海岸形态更为平直,海水在此处难以大规模沉积,其沉积环境差;从图中来看,乙海岸“小浪”较多,浪高较小,沉积作用较强,乙海岸为海湾构造,此处海水流动性更慢,利于泥沙沉积。
    【小问2详解】
    水坝建立后,水库可拦截泥沙,同时调节径流,使得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运输至下游的泥沙减少;而甲处泥沙沉积减少,且海岸平直,径流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故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2)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答案】(1)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2)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金沙江的金矿图文资料为背景,涉及断裂带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小问2详解】
    读材料 “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随着砾石覆盖度增加,会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山雪岭云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