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 教案 1 次下载
- 第2课《“友邦惊诧”论》(知识梳理)-【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同课异构) 学案 0 次下载
- 第2课《“友邦惊诧”论》(学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同课异构) 学案 0 次下载
- 第2课《“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同课异构) 教案 0 次下载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第一单元三 人生的境界公开课教案
展开(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理清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是由低级到高级,且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探究性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做事情时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2)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教学难点:探究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等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法。 2.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结合探究讨论等方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同学们认为谁的人生有意义?(学生自由回答)
同是一场人生,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痕迹,那么人生境界有何不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高尚的人生?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的境界》,看一看哲学家对人生有什么看法。(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4分钟)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10分钟)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1)觉解:了解和自觉。
(2)天民:明乎天理、适乎天性的贤者。
(3)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引申为不自觉,没有觉悟。
(4)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静坐默念为主要修行方法。
(5)超道德价值: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6)出世与入世:“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
2.整体阅读,理清思路。(7分钟)
(1)第1自然段:提出主旨。
(2)第2-6自然段:人生的四种境界。
(3)第7-10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以及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3.师生合作,详细讲解。(20分钟)
本环节我对人生四境界进行讲解。采取师生互动,一问一答,引导点拨的方法讲授。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作者提出人生有四个境界,是哪四个?
点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2)这四种境界各有什么特点?例举生活实例。
点拨:① 自然境界:被动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则,懵懂无知,纯人。
② 功利境界:主动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俗人。
③ 道德境界:主动做多社会有利的事情,事事讲道德,贤人。
④ 天地境界:主动适应宇宙自然的法则,与宇宙同一,圣人。
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你渴了就喝水,冷了就穿衣,这是什么境界?(自然境界)现在我不但要喝水,还要喝纯净水,矿泉水,因为能治病,起码保健,这是什么境界?(功利境界)现在我要喝水,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什么境界? (道德境界)我现在接着喝水。我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我喝水是因为渴,因为我必须顺其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这是什么境界?(天地境界)可见,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呀。大家以后要多喝水,有益健康。
(3)区分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点拨:
(4)四种境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拨:四种境界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就个人来说更不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境界。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人的精神境界,都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我之自觉”的过程。
(5)作者真正的写作理念是否只在于告诉我们人生的四种境界及其关系?
点拨: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4.设问解答,重点研读(25分钟)
(自由讨论,引导点拨)
(1)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点拨:后面有句话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2)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本人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
点拨: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 才能真正符合严格得到的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点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是对于他们也就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个人都不完全相同。”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
点拨:(学生发散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乞丐吃饭只要求吃饱,他们追求自然境界;有些人吃饭比较讲究,少吃多餐,多吃蔬菜,注重养生他们追求功利境界;有的人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他们追求道德境界;有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吃饭是因为饿,因为必须顺其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他们追求天地境界。
(5)如何理解“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点拨: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就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这与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6)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
点拨: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四)质疑讨论(15分钟)
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是否周全?而其中的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情况?
2.天地境界能不能完全达到?如不能达到,冯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不是没有意义了吗?
(五)课堂总结(5分钟)
《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体现在人生不同阶段,需要我们不断体会、不断领悟,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思考自己周围的人,思考人们的生活目的、行为动机,这样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得到质的提升。
(六)课后作业:以《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六、教学反思: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中的“材”一方面是指学生;而对我们语文学科来说,这个“材”还可以用来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用统一的方法和要求来教不同的课文。
2.创设“大语文”课堂。
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学中应将语文学科与德育、心理学、音乐等学科相结合,创设大语文课堂。
3. 最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语文味儿的。
一直觉得语文不能离开人文涵养,需要理解与感悟。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正因课堂时间有限,才容易跳过这一环节,课堂上没有了学生感悟的过程,也就缺少了语文的味道。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充满语文味儿,那将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七、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1) 天地境界 哲
人 精神创造 学
生 道德境界 的
境 任
界 功利境界 务
自然产物
自然境界
(2)
天地境界(圣人)
天地境界(圣人)
道德境界(贤人)境界
觉解程度
为谁的利益
所做事意义
自然境界
顺着本能或习惯,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顺心而为
没有意义或少有意义
功利境界
意识到自己
为自己的利益
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
了解到是社会的一部分
为社会的利益
有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
不仅是社会还是宇宙的一员
为宇宙的利益
有超道德价值
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优质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自主检测,导入新课,疏通文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二 陈情表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5490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陈情表优质教案</a>,共14页。
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友邦惊诧”论优秀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自主检测,政府谬论与鲁迅批驳,文章发表与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