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语文七年级上册 同步课件+分成练习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优秀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第21课女娲造人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21课女娲造人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篇
字词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jì) 嬉戏(xī) 花团锦簇(cù) 女娲(wā)
B.栖息(qī) 吆喝(yā) 昂首挺立(áng) 莽莽(mǎnɡ)
C.沐浴(mù) 澄澈(chéng) 津津有味(jīng) 蓬勃(péng)
D.寻觅(mì) 霹雳(lì) 混为一谈(hǔn) 省事(shěng)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滑稽(jì)——jī;
C.津津有味(jīng)——jīn;
D. 混为一谈(hǔn)——hùn;
故选B。
2.下列句子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 )
A.演唱会在江北举行,从大剧院到市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
B.发令枪响后,黎明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云雾山,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以独特的云雾山水,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根据词义、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分析作答。
A.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C.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本句突出云雾山景物非常优美,使用正确;
故选D。
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娲是远古时代神通广大的一个女神。
B.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传为婚姻女神。
C.《女娲造人》中的女娲是神,既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情感。
D.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但女娲的工作也还没有禁止。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到“远古时代”后面;
B.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但是”改为“因此”;
D.搭配不当,应把“禁止”改为“终止”;
故选C。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B.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问。
D.“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答案】C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
C.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到句末。故应改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故选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
B.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C.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该命名源自古典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D.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答案】C
【详解】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
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缘故”;
D项,搭配不当,应将“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改为“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培养了求实求是的精神”;
故选C。
理解与整合
6.下列对文章《女娲造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B.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答案】D
【详解】这篇神话并没有科学地解释人类的起源。正因为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这一问题,才借助奇妙的想象谱写出女娲造人的神话。
7.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传女娲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原型,创造出人类的。
B.女娲用黄泥捏出了第一个人,人的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
C.女娲接连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捏泥人,从此,大地上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D.女娲安排男女婚配,使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人类就这样绵延下去。
【答案】C
【详解】C.“女娲接连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捏泥人”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女娲在累得疲倦不堪后,想出了较为简单的方法来造人,并不是“不断地捏泥人”。故选C。
8.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把握。文段中第①空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第②空中“周口店遗址”应为一个整体,遗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语境。故选A。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B.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想象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D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本文不是对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10.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B.《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与对方有关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D.《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这个故事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神奇想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C项错误,“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语言与表达
11.有人认为文章第1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中感受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1)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不能删掉。因为第1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大背景:在天地开辟以后,由于没有人类,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描写女娲造人做铺垫。 12.(1)“掘”“掺”“揉”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女娲造人的过程。(2)“眉开眼笑”把女娲的神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内容上: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开篇点题;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做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等。
本文第1段“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一段是环境描写,从内容上讲,交代了背景,可以看出女娲是在什么情况下造人的;从结构上来讲,为下文写女娲造人做铺垫。
12.(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语句连用“掘”“掺”“揉”三个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把女娲造人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给人留下印象深刻。
(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语句中的“眉开眼笑”意思是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运用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娲在造完人之后的高兴状态,把女娲的神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同时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非常喜悦,赋予了女娲一种亲切温柔之感。
阅读理解
(一)阅读《女娲造人》,完成问题。
ㅤㅤ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
ㅤㅤ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zhēn)的原野上,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
ㅤㅤ③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ㅤㅤ④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世间呢?
ㅤㅤ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揉着,揉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ㅤㅤ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并且开口就喊:
ㅤㅤ⑦“妈妈!”
ㅤㅤ⑧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ㅤㅤ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
ㅤㅤ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ㅤㅤ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非凡的气概。
ㅤㅤ⑫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ㅤㅤ⑬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ㅤㅤ⑭她一心想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干了许久,而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ㅤㅤ⑮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妈妈,妈妈”的喊声
ㅤㅤ⑯用这种方法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类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ㅤㅤ⑰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ㅤㅤ⑱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几分为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担负起养育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请你找出一处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部分写了女娲造人的原因;第二部分写了女娲造人的方法;第三部分写女娲让人类延续下去。
(2)过渡作用。
(3)①神通广大,可以一天变化七十次;②慈爱温柔,面对新生人类的呼喊眉开眼笑;③勤劳能干,为了创造更多的人一直坚持工作到深夜;④智慧灵巧,想出了新方法来创造更多的人。
(4)示例:“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写出了新造出的小人们的欢快叫声,体现出的就是人类诞生的喜悦情。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根据①段“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可知写开天辟地后,因没有人类,世界荒凉寂寞,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接着⑤段“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揉着,揉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写女娟揉泥成团造人,女娲挥藤洒泥浆造人;最后⑰段“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写女娲让男女配合创造后代,使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第③段“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只有一句话,这句话紧承上文天地间的空旷,同时又引出了下文女娲造人的情节,所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①段“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看出女娲神通广大、变化多,本领高强;从④段“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她想出了一个创造人类的方法”看出女娲聪明智慧;从⑤段“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中“掘起”“掺和”“揉”看出女娲造人时的慎重认真;从“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看出女娲勤劳。
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联系课文句子来分析,从人类产生的重大意义来思考做题。例如:“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表现了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④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⑤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⑦“妈妈!”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⑫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⑬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⑭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⑮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⑰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⑱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4.课文中女娲先后运用两种方法造人,她采用的第一种方法是 ;第二种方法是 ,后来,她又把那些小人儿分成男女进行婚配,解决了绵延后代的问题。
15.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请结合文中三句划线句具体分析。
(1)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课文是根据古代有关记述改写的,对照下面《风俗通》里的记载,说说课文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处理?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工作繁多),力不暇供,乃引絙(gēng,粗绳索)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黄土揉团 枯藤蘸泥甩向地面? 15.女娲像人一样会感到孤独,女娲像俏皮的小姑娘一样活泼可爱,女娲也会感到疲倦。 16.课文删去了“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一句,因为作者认为这是阶级社会划分阶级后,打上去的阶级烙印,不是原始神话本来的面目(也可以回答“违背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思想”,意思对即可),因此在改编时舍弃了这部分内容。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根据提示给出的内容找出相应的内容即可。如第五至十三段写她黄土揉团造人;第十四至十六段写她用枯藤蘸泥甩向地面造人。用“人+事”的形式概括即可。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写娲像人一样会感到孤独;“她笑”“她假装生气”写女娲像俏皮的小姑娘一样活泼可爱;“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写女娲也会感到疲倦。这些都显示出女娲人的特性。
16.本题考查拓展阅读。“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工作繁多),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对应文中第一至十六段的内容,“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对应文中第十七、十八段的内容。因此可知删去了“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的内容。此句意为:所以后来有富贵的人是捏出来的黄土人,贫贱的是用绳子甩出来的人。这句话明显是阶级社会划分后人们阶级观念的体现,不符合远古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特征,因此在改编时舍弃了这部分内容。
综合性学习
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描绘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样一个温馨美好的场景。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谢太傅心中一喜:这可是与孩子们谈经论道的好日子。于是,立马把儿女子侄召集起来,开讲啦。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一下几方面: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2、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3、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4、注意字数限制。本句意思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抓住雪天、家庭聚会、谈论诗文三个要点,适当描写一下雪景和人物心情,注意50字左右。
【点睛】《风俗通》选段译文:俗话说天地开辟出来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用黄土捏成人,由于她事务很多,没有空闲和精力造这么多人,于是用绳子蘸到泥中,甩出来的泥就成了人。所以世上富贵的人,是女娲当初用手捏黄土捏出的人;贫贱、庸俗的人,是女娲用绳子甩出来的人。女娲祷告神祠,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凭这个来安排男女婚姻。
提升篇
小练笔
当女娲将小人儿造出来后,面对这远古洪荒的场景,此时此刻这些小人儿除了欢呼雀跃外,还有着怎样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女娲母亲说些什么?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孩子:您是谁?
女娲;我是创造你的神。
孩子:那我该怎么称呼您?
女娲:你可以叫我妈妈。
孩子:妈妈,我是谁?
女娲:你是我创造的生命,是我的骄傲,也是我亲爱的孩子。
孩子:那我也是神吗?
女娲:不是,你以后就叫作人吧。
孩子:好啊,我是人,那只有我一个人存在吗?
女娲:不会,我还会创造出很多生命,都是你的弟弟、妹妹,你要爱护他们。
孩子:我知道了,妈妈。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情境作文的写作能力。既然是情境作文,写作时首先应把自己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围绕规定的情景,展开思维的翅膀,去体会和感受。虽说有时内容可以有所突破,但却不能漫无边际地任意发挥,规定要写的东西必须写入文章中,不能遗漏。文章主要写“小人儿”的言行举止,可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写他们与女娲之间的对话。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第六单元19 皇帝的新装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19课皇帝的新装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19课皇帝的新装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18 狼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8课狼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18课狼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7*动物笑谈精品精练,文件包含第17课动物笑谈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17课动物笑谈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