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2024)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通过与《太阳》比照,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语言运用: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思维能力:懂得围绕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习分段介绍事物的方法。
审美创造: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内容:《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及准确简练的说明,向我们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型、驯良的性格和乖巧的行为,突出表现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关注语文要素:《松鼠》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截然不同,本文侧重于直接描述,适当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生动活泼,曼妙多姿,引人入胜,极具文学色彩。
关注策略指导:《松鼠》兼具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一体,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资料、默读自学,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的描写中了解松鼠的外形、习性、行动特点,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关注学法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提取与处理主要信息的能力,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3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4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重点)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3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等14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明性文章《太阳》,法国作家布封也写了一篇说明性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他眼中的松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松鼠》。(出示课件3)(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在作者布封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的新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决。(出示课件4)
2.出示词语:驯良 矫健 歇凉 分杈 苔藓 狭窄 勉强 锥形(出示课件5)
指名读词语。重点识记生字“驯、矫”。(出示课件6、7)
3.学写字,重点指导“鼠、窝”。(出示课件8)
鼠:上半部分“臼”里面的两个短横不能相接。
窝:最下边是“内”,不是“肉”。
4.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分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出示课件9)
提示:可以分段梳理,也可以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
交流汇报:
第1自然段“它们面容清秀……显得格外漂亮”,通过“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帽缨形、尾巴”可以看出写的是松鼠的外形。(出示课件10)
第1自然段“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第2自然段“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第3自然段“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这些写的是松鼠的活动范围、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出示课件11、12)
第4自然段“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写的是松鼠搭窝。(出示课件13)
第5自然段“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写的是松鼠的其他习性。
5.根据讨论结果完成表格。(出示课件14)
过渡:同学们梳理的信息很全面。从表格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出示课件15)
预设1:这些方面是松鼠的主要特点,通过写这些内容,就能把松鼠介绍清楚。
预设2: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说明了松鼠的特点,能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总结:介绍动物,首先要多角度细致观察,其次要抓住特点。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小结: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课文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其他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出示课件16)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7)
3.课后作业:认真书写本课生字;借阅《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有关松鼠的文字。(出示课件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抓住松鼠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具体方法。
2.通过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抓中心句
导入:我们继续学习法国作家布封的《松鼠》。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板书:漂亮 驯良 乖巧 讨人喜欢)
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很多特点,为了说明这些特点,作者又从方方面面对这些特点进行了说明。
二、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1.默读第1自然段,哪些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让你觉得有趣?说说理由。(出示课件19)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出示课件20)
“面容清秀”常用来形容人长得漂亮,这里把松鼠当成人来写,很有意思。
(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出示课件21)
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帽缨形”。
松鼠的尾巴和其他小动物的尾巴截然不同,这是松鼠独有的特点。“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写小松鼠可以躲在自己的尾巴下面歇凉,说明它的尾巴非常奇特、有趣。
2.教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抓住了松鼠的特点作了具体的说明,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三、对比阅读,体悟表达方法
1.下面介绍松鼠的外形和课文中对松鼠外形的描述,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2)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第一段话中“17~26厘米”“15~21厘米”“300~400克”用具体的数字介绍松鼠的外形,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严谨。(出示课件23)第二段话中“帽缨形”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抓住特点具体说明;“面容清秀”“四肢轻快”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出示课件24)
小结: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小组讨论: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5)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第一句话和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相对应。这句话只简要介绍了松鼠窝的位置、构成材料与大小。第4自然段则用“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清晰地介绍了它搭窝的过程,用“搬、放、编扎、挤紧”等一系列动词,使它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出示课件26)
第二句话对应课文第5自然段。 这句话对应课文第5自然段。这句话简要写了松鼠换毛的季节、产仔等信息。而课文第5自然段还谈到松鼠毛的颜色以及它们如何梳理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生活习惯。(出示课件27)
3.现在你就是那只搭窝的松鼠,说一说: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窝建造得比较安全?(出示课件28)
预设1:把窝搭在高高的树杈上很安全。
预设2:搭窝的时候使用结实的小木片,可以把窝建造得更安全。
预设3:窝搭好后,铺一层干苔藓会更舒服。
再读第4自然段,思考:课文的语言和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9)
同学们的发言比较随意,表达不够完整、准确;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准确,用词生动,条理清晰。比如“通常”“又干净又暖和”用词就非常准确生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的使用,使得句子条理清晰。(出示课件30)
4.结构梳理,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1、32)
【板书设计】
漂亮
17
松 驯良 讨人喜欢
鼠
乖巧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出现的生字新词比较多,所以我在自读环节给足了充分读书的时间。在借助拼音读书时,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帮生,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一课时,重点通过主旨性问题“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然后组织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讨论并梳理出松鼠的相关信息。第二课时,则重点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不同的表达方法,体会不同说明文语言的风格、叙述角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松鼠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