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展开文化自信:感悟贝多芬的音乐宿命和音乐信仰,能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深入感受《月光曲》的音乐内涵,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审美创造:了解《月光曲》的 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关注描写:课文人物形象鲜明。盲姑娘是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贝多芬对穷苦百姓充满同情之心。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物形象对于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重点)
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
1.导入:轻柔的音乐,如同潺潺的细流,洗涤我们的心灵;激昂的音乐,如同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扉。上节课,我们跟随锺子期领略了伯牙琴声中的恢弘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美妙的《月光曲》。(板书:月光曲)
2.播放《月光曲》,师生共同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
3.了解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出示课件4)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厘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
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6)
3.厘清脉络(出示课件7)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内容呢?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4.把握主要内容(出示课件8)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了《月光曲》的传说。
(设计意图:疏通词语以及划分段落和概括主要内容,扎实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循序渐进地熟悉课文。)
三、研读第2—7自然段内容
1.(出示课件9)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圈画相关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汇报交流
(1)交流第2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0)
有一年秋天,……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通过“断断续续”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弹琴的人不熟练。因为弹奏的是贝多芬的曲子,他因此感到好奇。(板书:听 断断续续的琴声)
引导:他会好奇些什么呢?
预设1:这么晚了是谁在弹我的曲子呢?
预设2:这样的夜晚,破旧的茅屋中,怎么有人弹我的曲子?
(2)交流第3自然段内容,关注人物对话(出示课件11)
贝多芬走近茅屋……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通过句子“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可以感受到妹妹特别渴望听到贝多芬弹奏。
通过句子“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可以感受到哥哥无法达成妹妹的愿望而不安。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句话是妹妹在安慰哥哥。
通过 “那有多好哇”和“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可以看出盲姑娘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板书:兄妹对话)
(出示课件12)过渡:贝多芬曾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所以他推开门,走进了茅屋。(板书:同情穷苦人)
(3)交流第5自然段内容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手足之情所打动,于是主动为他们演奏音乐。
(4)交流第6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3)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哇”赞叹弹奏技巧高超。(板书:纯熟)
“感情多深哪”赞叹感情表现得充分。(板书:感情深)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第一个“您”表示猜想,第二个“您”表示肯定。
总结:这段话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不仅听出了弹奏的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了弹奏者是谁。
(5)交流第7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4)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所打动。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板书:再弹/创作)
四、研读第8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5)
1.贝多芬创作乐曲前茅屋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读第8自然段,并作简单批注。
预设:本段中有两个“清幽”,第一个“清幽”指的是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第二个“清幽”指的是月光的柔美。这清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2.展开想象(出示课件16):在这样简陋的茅屋里,遇到了这位爱音乐、懂音乐的姑娘,如果你是贝多芬会怎样想呢?
预设: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贫穷而又热爱音乐的人们,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并积累背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18)
过渡:课文题目是《月光曲》,作者是怎样将一首乐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体会画面,感受旋律
1.(出示课件19)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20)预设:“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时的音乐是轻柔、舒缓的。(板书:悠扬舒缓)“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时旋律变化,气势增强。(板书:气势增强)“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说明骤然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板书:高昂激越)
2.(出示课件21)通过节奏的变化,皮鞋匠看到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幅画面对应的乐声吧。
播放三幅画面对应音乐,提出问题:听了如此美妙的音乐,盲姑娘有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22)预设:“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乐曲美妙的意境使兄妹俩都陶醉了。
3.(出示课件23)朗读指导:跟随音乐的旋律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要根据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读出不同的节奏。
4.尝试背诵(出示课件24)
提示: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悠扬舒缓——气势增强——高昂激越进行背诵;还可以想象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来背诵。
出示体现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学生尝试背诵。
5.听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出示课件25)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欣赏音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下自己想到的情景。
预设: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划着小木船,荡漾在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碧波粼粼,小船儿轻轻晃动。鱼儿从水中伸出头来,好像在听孩子们唱歌。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好像也很快乐。
三、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4)
与音乐有关的成语:余音绕梁 异曲同工 行云流水 高山流水 一唱三叹 余音袅袅 靡靡之音 弦外之音 阳春白雪 高歌猛进 歌舞升平 四面楚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放在第一课时解决,主要通过人物的三段对话来感受。第一次对话是皮鞋匠兄妹的对话,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手足情深,妹妹善解人意,哥哥为达不到妹妹的要求而感到抱歉;第二次对话是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贝多芬被兄妹的话感动,于是走进茅屋,是抓住读者眼球的场景;第三次对话是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这段对话体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是二人的“知音”之处。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琴后,还要通过朗读来感受盲姑娘心情的激动。
文字描绘的音乐意境放在第二课时解决,主要通过第9自然段解决。重点通过文章描绘的三个场面来感受乐曲的优美,其中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多种形式地读,读出画面的不同,读出画面的美丽。又将贝多芬音乐《月光曲》的三个部分打乱,让学生猜对应的画面,感受音乐的魅力。
“艺术之美”在于慢慢品味,仅凭一节课就扎实地培养能力是不现实的,课下还布置了听音乐想象画面的作业,进一步培养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月光曲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月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a href="/yw/tb_c16086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月迹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7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月光曲教学设计</a>,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