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1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2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3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4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5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6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7页
    2024-2025学年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说课课件ppt,共46页。
    学习任务1 探究生物体如何维持稳态
    学习任务2 理解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学习任务3 理解稳态的意义
    探究生物体如何维持稳态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原因(1)外因:外界______的变化。(2)内因:体内__________活动的进行。
    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活动1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阅读课本P7~8“探究·实践”,回答相关问题。
    1.在方法步骤的5、6、7中,出现了三次“充分冲洗烧杯”,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 第一次冲洗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而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第二次和第三次冲洗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起什么作用?
    5.某课外实践小组对家庭成员进行“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活动,得到如下结果,根据此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一个以自来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素能提升1 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本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以致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酸碱体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有: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想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思考:
    3.“酸碱体质理论”缺乏科学依据,理由是什么?
    理解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的特点:____________。3.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2)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活动2 借助知识迁移与讨论,理清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结合课本P9图1-4,回顾初中知识并分析与讨论下列问题。
    (1) 图中所示的哪些器官、系统参与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提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参与的器官有心脏、肺、皮肤、肾脏、小肠、胃、血管等。参与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2) 消化系统适于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适于排出代谢废物的结构特点分别是什么?
    (3) 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请以肾功能衰竭为例,说明其对内环境稳态造成的影响。
    提示 肾功能衰竭时,人体形成的尿液不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致使大量含氮废物及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堆积,水和盐等的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出现全身水肿、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阅读课本P10~11,了解贝尔纳、坎农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对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以及课本正文中与“稳态概念的发展”有关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贝尔纳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 贝尔纳提出: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2) 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他认为这种平衡是怎样实现的?
    提示 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 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等也能引起内环境的波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说明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
    提示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 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请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群体水平各举一例。
    提示 在分子水平上,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理解1.实质: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2.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失调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稳态的维持不仅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参与,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参与。6.稳态概念在发展。
    例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稳态是机体在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稳态主要是通过机体内细胞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解析]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是酶促反应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不是通过酶促反应来维持的,B、C错误,D正确。
    对点练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稳态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的新稳态,使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以维持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素能提升2 比较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途径
    1.试归纳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并计算葡萄糖在这个过程中穿过的膜层数。
    葡萄糖在这个过程中穿过的膜层数为7层。
    例3 下图表示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解析] 题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分析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⑤是血细胞,A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图中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
    [解析]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则从血浆渗透到③(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
    理解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需保持稳态的原因:__________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________________。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活动3 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讨论与分析,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对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观察下图并阅读课本,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2.完成下表,认识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例4 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对点练4 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实例的是( ) 。
    A.肾功能衰竭时会出现尿毒症B.乘坐过山车时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可能引起“空调病”D.生活在平原的人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等高原反应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的正误。
    (1)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
    (2)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
    (4)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 )
    (5)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 )
    (6) 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患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一定紊乱。 ( )
    2.[2023·海南高考] 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解析] 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据此可推测,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A正确;太空中有宇宙射线的存在,而航天服能起到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的作用,B正确;航天服的生命保障系统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进而可使航天员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D正确。
    3.[2022·海南高考] 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题组1 探究生物体如何维持稳态
    A.房水量稳定是眼球相关组织细胞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B.房水可以为眼部组织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若房水排出不畅,引起眼内压升高,则会导致相关眼疾D.房水量决定眼内压,所以一天内的房水量应稳定不变
    [解析] 房水是组织液的一种,可为虹膜、晶状体等眼部组织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如果房水排出不畅而过多,引起眼内压升高,就会导致相关眼疾,C正确;房水量决定眼内压,一天内的房水量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题组2 理解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3.(改编)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4.2017年,科学家利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人造子宫”抚育出一只健康的小羊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以下不属于“人造子宫”必备条件的是( ) 。
    5.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题组3 理解稳态的意义
    6.血液生化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稳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解析] 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该变化范围不考虑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D错误。
    7.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下肌肉受到挤压,局部组织坏死,但仍可保持清醒,而移开重物后,肌肉迅速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进入血液,最终他们还会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心肾功能衰竭是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解析]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这样有利于增加伤者体内的液体含量,可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稳定,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幸存者体内严重缺水,导致体内渗透压升高,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肌肉迅速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进入血液”可知,心肾功能衰竭是伤者血浆渗透压过高所致,D错误。
    8.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①小腿抽搐 ②镰状细胞贫血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失血性休克极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或死亡,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急危重症,及时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血容量扩充剂,其中的羟乙基淀粉是一种高分子溶质,能够显著提升血浆渗透压,帮助组织液回到血管中,从而发挥良好的扩容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0.(原创)某同学进行了“体温的日变化规律以及体温与洗澡、运动的关系”的探究活动,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同学一日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离不开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由实验结果可得出,该同学下午体温略高于上午C.该实验证明洗澡、运动可使体温略有升高D.该实验证明体温变化与气温变化没有明显的必然联系
    [解析] 由实验结果可得出,该同学一日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下午体温略高于上午,洗澡、运动可使体温略有升高,A、B、C正确;该实验证明不了体温变化与气温变化有没有明显的必然联系,若想得出该结论,应该同时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D错误。
    11.(改编)初上高原的人都有一种代偿反应,即血红蛋白增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而“醉氧”(也称低原反应)则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外界环境的变化可导致内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细胞代谢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正确;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稳定,C正确。
    血红蛋白通过维持内环境和红细胞内的酸碱稳定,进而参与血液环境的缓冲过程。血红蛋白在运动过程中负责携氧气转运,对运动负荷、环境、营养等诸多因素敏感,是多年实践监控中反映运动员营养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敏感指标之一。体操运动员经过多年专业训练,机体适应调节能力较强,经过冬训期的系统化训练,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血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运动员的内环境水平较冬训前提高。
    (1)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______和________构成,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解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优秀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环境,代谢活动,自变量,因变量,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缓冲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一等奖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环境,代谢活动,自变量,因变量,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缓冲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堂小结,知识拓展组织水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