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中]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外国语集团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我国的科技成果“纳米氮化镓(GaN)”是一种合金
C. 木材、秸秆等富含纤维素,可作为造纸的原料
D. 二氧化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芯片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使之沉淀,从而具有净水作用,但明矾不能用于消毒杀菌,故A错误;
B.我国的科技成果“纳米氮化镓(GaN)”是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
C.木材、秸秆等物质中富含的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可作为造纸的原料,故C正确;
D.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晶体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互为同位素,性质相同
B.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C.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酸()和硬脂酸()互为同系物,都有酸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两者质量数不同,等物质的量时质量不同,即物理性质不同,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其中金刚石为共价晶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而石墨为混合型晶体,熔点很高,但硬度较小,故B错误;
C.和为同种物质,故C错误;
D.乙酸()和硬脂酸()都具有一个羧基,烃基部分为饱和的烷烃基,即结构相似,同时分子组成上相差16个CH2,所以两者互为同系物,都有酸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 元素甲~戊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戊的单质呈黄绿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戊>丁>乙
B. 非金属性:乙>戊
C.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D.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元素甲~戊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戊的单质呈黄绿色,即氯气,则戊为Cl,则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丁>戊>乙,A错误;
B.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非金属性:乙>戊,B正确;
C.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C正确;
D.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即硝酸是强酸,D正确;
故选A。
4. 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②中分液时,含的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 ③中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碘元素重新富集在水中
D.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涉及晒盐、提碘等,其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带浸取液中加入、稀,可将氧化成,得到含的水溶液,用萃取含的水溶液中的,经分液得到含的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与发生歧化反应,分液后,上层溶液含有碘元素,加入发生归中反应,得到含的悬浊液,经过滤得到固体。
【详解】A.①为海带浸取液中加入、稀发生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用萃取含的水溶液中的后,分液时,含的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B错误;
C.③是在含的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入的浓NaOH溶液与发生歧化反应得到能溶于水的,使碘元素重新富集在水中,C正确;
D.海水资源利用涉及晒盐,其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用电子式表示H2O形成过程:
B. CO2的结构式:O=C=O
C. HClO的电子式:
D. 乙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A错误;
B.CO2的结构式为O=C=O,B正确;
C.HClO的电子式为,C错误;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6.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物质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 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
C. 在和中,均存在共价键
D. 置于潮湿空气中既有旧离子键和共价键破坏,又有新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铵根离子中存在氮氢共价键,即该物质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的电子式为,过氧化钠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电子式为,氯化钙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故C错误;
D.置于潮湿空气中,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中既有Na2O2中离子键的破坏、水中共价键的破坏,又有NaOH中离子键的形成、O2中共价键的形成,故D正确;
答案为:D。
7. 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将固体氯化钠溶解于水,离子键发生断裂生成和,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要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故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C.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与固体发生的是吸收热量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将固体氯化钠溶解于水,离子键发生断裂形成自由移动的和,但是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所以该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有些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有些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点燃等条件,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需要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故B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且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与固体发生的反应吸收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该过程中,断键形成C和O
B.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与的反应过程
C. 和O生成是吸热反应
D. 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A错误;
B.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所以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故D正确。
故选D。
9. 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过程中,向Cu电极移动
B. Cu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Zn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Cu电极
D. 当转移2ml电子时,Cu电极生成22.4L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原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为Zn+2H+=Zn2++H2↑,锌元素化合价升高,锌为原电池的负极,则铜为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向Cu电极移动,故A正确;
B.Cu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Zn电极经导线流向Cu电极,电子不经过溶液,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当转移2ml电子时,Cu电极生成22.4L,但题中未明确指出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浓度分别为0.4、0.2、0.4,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为0.6,O2为0.4B. 为0.8
C. 为0.7D. 、均为0.3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物质转化率小于100%,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浓度分别为0.4、0.2、0.4,若此时未平衡,则有两种可能,①不平衡且正在正向进行,则转化的最大极限是将0.4的和0.2的转化得0.4的,对应为0.8的,和则为0,②不平衡且正在逆向进行,则转化的最大极限是将0.4的转化得0.4的和0.2的,对应为0.8的和0.4的,则为0,即平衡后c(SO2)在0-0.8ml/L之间,c(O2)在0-0.4ml/L之间,c(SO3)在0-0.8ml/L之间,但不能取区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A、B错误,和浓度按1:1变化,且一个增大,则另外一个减小,不可能都比起始浓度0.4小,所以D错误,为0.7,在0-0.8ml/L之间,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11. 宋朝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描述了一种化石燃料,“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此物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石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由多种烷烃、烯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B. 对石油进行裂解,可以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C. 石油的分馏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所得到的馏分均为混合物
D. 石油燃烧时“烟甚浓”是因为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了炭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和少量的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不含烯烃,故A错误;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等短链不饱和烃,故B错误;
C.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的分馏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得到的馏分均为混合物,故C错误;
D.石油燃烧时产生的烟是炭黑,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 洋川芎内酯J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洋川芎内酯J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其分子式为
B. 能使溴水褪色
C. 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
D 含有羟基、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洋川芎内酯J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其分子式为,故A错误;
B.由洋川芎内酯J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碳碳双键,所以能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由洋川芎内酯J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碳碳双键,所以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由洋川芎内酯J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B. 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下充分反应;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在苯中滴入溴水,振荡后水层褪色;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氯化氢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发生的也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乙烯将高锰酸钾还原,乙烯被氧化,即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B错误;
C.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C正确;
D.在苯中滴入溴水,振荡后水层褪色,是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4中的C2H4可被酸性溶液氧化为CO2,CO2成为CH4中新的杂质,A错误;
B.乙酸与饱和溶液反应,与乙酸乙酯分层,分液,上层为乙酸乙酯,B正确;
C.Al2O3具有两性,在足量NaOH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后继续溶解生成偏铝酸钠,Cu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过滤后得纯净的CuO,C正确;
D.FeCl3与铁粉反应生成FeCl2,过滤出过量的铁粉,滤液为纯净的FeCl2,D正确;
故选A。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反应产生更多的红棕色的NO2气体,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浅,说明产生更多的无色N2O4,装置中两个烧瓶的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故可用图中装置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蓝色能过滤黄色,样品中有钠元素时,透过蓝色钴玻璃也看不到黄色,故B符合题意;
C.装置构成原电池,若锌的表面有气泡生产,说明锌是正极,则X的活泼性大于Zn,若X的表面有气泡生产,说明X是正极,则X的活泼性小于Zn,所以可用于比较金属X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
D.烷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含有烯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共55分)
16.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和②形成的最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空间结构为______。
(2)④与⑤形成的型物质为______ (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
(3)⑤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属于______(填“强酸”或“弱酸”)。
(5)已知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若想利用图2探究②、⑦、⑧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需将硝酸换成______(填化学式),且B装置可省略。
【答案】(1)①. ②. 正四面体
(2)①. 离子化合物 ②.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3)或
(4)弱酸
(5)
【解析】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
(1)元素①和②分别为H元素和C元素,H元素和C元素形成的最简单有机化合物为CH4,其电子式为,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2)④与⑤形成的型物质为Na2O2,Na2O2的电子式为,为离子化合物,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3)⑤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4)As和P同主族,As在P的下一周期,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H3PO4为弱酸,所以属于弱酸;
(5)若想利用图2探究②、⑦、⑧的非金属性强弱,可通过酸性HClO4>碳酸>来验证,所以需将硝酸换成HClO4。
17. 甲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可作为燃料。合成甲醇的方法之一是:。
Ⅰ.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lCO和2ml,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左图所示,CO和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1)已知断开1mlCO(g)和2ml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924kJ,则断开1ml中所有的化学键所需要吸收______kJ能量。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
(3)下列标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B.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4)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
(5)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能增大逆反应速率的是______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B. 降低压强
C. 减小的浓度D.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Ⅱ.下图是将获得的甲醇作为燃料,利用其与氧气反应设计而成的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
已知:该电解质为稀硫酸,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
(6)B为生物燃料电池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答案】(1)2052.8
(2)或
(3)BD
(4)
(5)AD
(6)①. 负极 ②.
【解析】(1)焓变=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据此可知断开1ml甲醇所需的能量为:1924kJ+128.8kJ=2052.8kJ;
(2)2=;
(3)A.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速率不为零,A错误;
B.该反应是左右气体系数和不相等的反应,故可以通过压强不变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反应为纯气体反应,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装置为恒容装置,故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反应,故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发生变化,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用于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BD;
(4)根据图象可知,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75%;
(5)A.升高温度会增大正逆反应速率,A正确;
B.降低压强,会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B错误;
C.减小甲醇的浓度,会先使逆反应的速率减小,然后正反应速率也会减小,C错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D正确;
故选AD;
(6)通过图示可知,该电池为酸性甲醇燃料电池,通甲醇的一端为负极,氧气的一端为正极。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18. 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综合效益,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H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生产水平,G是有香味的液体。
(1)H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H→D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I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作食品袋,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4)实验室常用F和D反应制取G,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进行该实验时,需要向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
②试管b中为饱和溶液,其主要作用有: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试管b中的G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烧杯。
④若实验中用含的D与F反应,则F→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①. 碳碳双键 ②. 加成反应
(2)
(3)
(4)①. 防暴沸 ②.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③. 分液漏斗 ④.
【解析】甘蔗渣经过处理得到A: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水解产生B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产生D是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产生E是乙醛CH3CHO;乙醛催化氧化产生F是乙酸CH3COOH,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G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H与H2O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乙醇,则H是乙烯CH2=CH2,则I是聚乙烯,然后根据问题分析解答。
(1)根据分析知,CH2=CH2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H→D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2)D→E的化学方程式为:;
(3)I是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作食品袋是聚乙烯,结构简式为;
(4)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暴沸;②饱和溶液的主要作用有: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③实验结束后,需要分液操作,从而分离试管b中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④若实验中用含的D与F反应,则F→G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碘化钾是白色半透明的六角形结晶或白色颗粒状粉末,在空气中久置能被氧化为碘单质。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利用该反应原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性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实验I: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浓度均为的溶液,再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均滴加2滴指示剂,用不同温度的水浴进行加热。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2)实验中用到的计量仪器除量筒外,还需要_______(写仪器名称)。
(3)滴加的指示剂名称是_______。
(4)该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得出结论:温度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2倍。
①某同学将的溶液(含指示剂)置于的水浴中加热,时溶液开始显色,则c_______(填“>”、“=”或“<”)0.5。
②上表中_______。
实验Ⅱ: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温下,取三支试管,先向其中各加入相同浓度的溶液(含指示剂),再分别加入的硫酸和一定量蒸馏水,其显色时间如下表所示:
(5)_______,实验中加入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
(6)通过实验I、Ⅱ,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
【答案】(1)
(2)秒表(或计时器)、温度计 (3)淀粉溶液
(4)> 60
(5) 2 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
(6)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增大
【解析】
【详解】(1)酸性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碘单质,氧气被还原为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为了记录时间和测定准确的温度,实验中用到的计量仪器除量筒外,还需要秒表(或计时器)、温度计;
(3)反应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可用来指示反应,则滴加的指示剂名称是淀粉溶液;
(4) ①已知温度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40℃的时间为30℃的一半,则t1应为120s,而的溶液反应,80s就显色,则c>0.5;
②50℃的时间为30℃的,上表中240s×=60s;
(5)控制溶液的总体积相同,则实验i和实验iii的溶液体积相同,2,实验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
(6)通过实验I、Ⅱ,本小组得出实验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增大。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酸性溶液
B.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溶液
C.
足量NaOH溶液
D.
足量的铁粉
A.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B.检验纯碱中有钠元素
C.用于比较金属X和Zn的金属性强弱
D.检验石蜡油分解气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试管组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30
40
50
60
显色时间
240
组别
硫酸
蒸馏水
显色时间
i
3
0
120
ii
2
140
iii
1
2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外国语集团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外国语集团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高一下期中化学试题卷docx、2023-2024高一下期中化学试题卷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共6页。
【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