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测试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9页。
2023-2024学年度山东滕州东郭中学第二学期单元试题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①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②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③忽然也曾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______,东一穗西一串______地挂在树梢,好像在______,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______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撼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④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A]而且开得这样盛[B]这样密[C]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D]流着,流向人的心底。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 B.仙露琼浆 C.伫立 D.遗撼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花朵从来都______,东一穗西一串______地挂在树梢,好像在______,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______的花串也没有了。A.凋落 伶仃 探头探脑 稀零B.稀落 嶙峋 探头探脑 凋零C.稀落 伶仃 察言观色 稀零D.凋落 嶙峋 察言观色 凋零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A]而且开得这样盛[B]这样密[C]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D]流着,流向人的心底。A., B., C., D.、4.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忽然也曾记起家门外十多年前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A.忽然也曾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B.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C.忽然记起家门外十多年前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一株枯槐依傍着它爬得很高。D.忽然也曾十多年前记起家门外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一株枯槐依傍着它爬得很高。5.将“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名句名篇默写6.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2)《望岳》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3)《游山西村》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4)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飞来峰》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 。(5)《己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6)《登幽州台歌》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三、综合性学习7.综合性学习。班级举行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1)微笑着面对失败,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心态,许多古人先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至理名言,不妨写出来一两句,与大家共享。 (2)如果本次活动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么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也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4)根据下面句式特点,在横线上面仿写合适的句子。真诚的微笑是心灵对外界的一种自然映照。它比开怀大笑多了一份柔和,比哑然失笑多了一份温暖。微笑不是奉承,不是勉强,不是掩饰。它包含着温情, ;它包含着理解,这是微笑的效果;它包含着赞许,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简要赏析诗中的“独”字。9.如何理解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五、现代文阅读阅读《紫藤萝瀑布》回答下列问题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10.本文描写紫藤萝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11.赏析下面的句子。(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鼔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2)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12.结尾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3.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榆树情怀刘文波①“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小时候读韩愈的《晚春》,觉得灰头土脸的杨花榆荚也跟着缤纷的桃李斗春比美赶热闹,委实有点儿自讨没趣。百花如淡妆浓抹的当家花旦,是春的主角,怎么都好看。而榆树则是年老色衰的老旦,再怎么卖弄也是忸怩作态。②然而,待到饥肠辘辘之时,母亲们端出一碗青绿爽口的榆钱儿粥,或者是一筛子榆钱儿饭团子,孩子大人们没有不欢呼雀跃的。榆钱的实诚只有用肚子来评价才有说服力。这让原先低看了榆钱儿的我们,自觉口是心非了,哪有占了人家的好处还低贱人家的,那就是乡里人骂的白眼狼了。榆钱儿貌丑却可充饥,如同沐着烟火过日子的乡下娘子,浆衣做饭,理家耕织,样样上手,将寡淡的日子调理得有条不紊。③在乡下,到处都可以看到榆树的身影。没有杨柳的婆娑风姿,没有松柏的挺拔高俊,榆树像是忙完农活的农人,或蹲或踞,毫不起眼地散居在茅屋草垛之间。榆树跟农夫一起吐纳山川四时之气,渐渐长得阴郁繁盛。人们会在某一个春天发现,那一树榆钱儿,吐绿绽翠,胜却繁花无数,出落得毫不俗气又毫不张扬。井台农田、房前屋后,因为有了它,像极了一幅幅养眼养心的中国写意水画。榆树是农人质朴的芳邻。④榆树长得慢,而且木性坚硬,难砍难伐。所以在乡下被称作“榆木疙瘩”。但“榆木疙疼”如似乎有着属于它自己的一份灵气与神性,因此,比起榆木比其他矫情的树更能接近神祇。早期的榆木家具多以供奉为主,宽厚坚韧的榆木被做成祠堂庙观里的供桌、供案,成为最接近神灵的宠儿,传达倾听着虔诚的人们发自肺膝的与神灵的低语,而且在木匠眼里,榆木因其木性坚韧、材幅宽大、变形率小,实属上好的木材,与南方的榉木有“南榉北榆”之称,榆木成了世人眼中的美男子。⑤榆树就这样贴近着庄稼汉的日子,并让日子有情有义。⑥生活中有些迂讷笨拙之人,固执不开窍,让人急不得躁不得,因此也被叫作“榆木疙瘩”。其实,“榆木疙瘩”是掏心窝子的实诚,是 ,是有情有义的灵性。最浮躁的往往最肤浅,最内敛的往往最深挚:张扬浮照来经不起时光的磨洗,只有默默无闻、恪守质朴才能恒久长远。这一点,榆树以自己的生前身后事,向误读它的人们做了颠覆性的告白,而且做得比任何树和人都好。(有改动)14.文末说“这一点,榆树以自己的生前身后事,向误读它的人们做了颠覆性的告白”,它的“颠覆性告白”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15.文章开头引用韩愈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6.请将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使之构成排比句,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17.同为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本文和《一棵小桃树》在托物言志的具体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六、作文古人称荷花为花中君子,我国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曾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被历代文人称为“翠盖佳人”,不仅因为它具有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天然美,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荷花来象征各种美好的事物。请以《荷花》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②认真书写,字迹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