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专题特训:综合应用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139537/0-1725587054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专题特训:综合应用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139537/0-17255870547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专题特训:综合应用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139537/0-17255870547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专题特训:综合应用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专题特训:综合应用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添加乙醇。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
(2)不少家庭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除太阳能外,下列能源也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焦炭B.柴油C.风能D.核能
(3)下列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合理措施是 。
A.合成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B.禁止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
C.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种草D.大力开采和使用可燃冰
2.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是北斗星和司南的结合。
(1)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二者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杓”的主要成分是Fe3O4,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如图“北斗七星”代表7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已知A、C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D可作食品干燥剂,F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气体肥料。
①写出A的名称: 。
②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C的作用是 。
③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④写出F的另一种用途: 。若G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则其化学式为 。
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其中机翼前后缘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驾驶舱盖和挡风玻璃采用了丙烯酸酯透明塑料。其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 (填字母)。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2)战机材料中还含有锌、铁、铜三种金属,为比较其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填字母)。
a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b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4.金属用途十分广泛,牢固掌握金属的知识很有必要。
(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 B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 C 金的活动性比较弱 D 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
(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炼铜的原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3)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可小林发现铝与稀盐酸开始反应时铝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4)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他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
①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上述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制得的CO→ (填装置序号,装置不得重复使用)。
②装置A的作用是 。
③装置D的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该实验产生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请你提出处理尾气的方法 。
(5)铜的金属活动性虽然位于氢之后,但资料中显示铜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4H2O+2M,则M的化学式为 。现将1.92g铜加到50g稀硝酸中,巧好完全反应,求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5.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图C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甲粒子的符号为 ;从图中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2)图B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时的pH变化情况。从图中能看出,是把 加到另外一种溶液中。图B中c点溶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经实验确定该固体已变质。为确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和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①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通过称量D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如果没有E装置,则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取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D装置为,完全反应后称得D装置为;则该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6.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E是一种红色的固体,G是最轻的气体,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G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7.图(A-E)是初中化学制备气体常用的实验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写出加热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用此法制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
(3)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制备与性质实验,大号塑料瓶内壁两边,分别贴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①装有石灰石的塑料瓶底部用剪刀戳了一些小孔,则此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②打开K1、K2、K3,关闭K4,可以看到 (选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
③打开K1、K4,关闭K2、K3,一段时间后,大号塑料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小号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该大号塑料瓶的容积为2.2L,若需将其充满二氧化碳(密度为2g/L),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g?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 (选填序号)和装置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B和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 ,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4)利用纯净干燥的氢气与下列装置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组成,准确称3.77g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个装置试剂足量,反应均完全)。试回答如下问题:
①装置C和D的作用分别是 、 。
②完全反应后装置A中得到1.77g金属,B增重1.62g、C增重0.44g。该样品中结晶水质量为 g,化学式为 。
③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改为,能否测定碱式碳酸镍的组成? (填“能”或“不能”)。
9.氢氧化钠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里用途广泛。某化学实践小组同学以“制取氢氧化钠”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实验室模拟制碱
【实验设计】制碱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以上步骤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步骤二中加入的X是 。
(3)步骤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艾同学将步骤三所得悬浊液过滤后,认为所得滤液即为氢氧化钠溶液。小冰同学认为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剩余的反应物,认为还应继续探究。
项目二:探究溶质成分
为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讨论分析】
(4)大家一致认为,丙组同学的实验无意义,原因是 。
(5)综合甲、乙组同学的实验可知,滤液中溶质只有NaOH。乙同学实验操作中所加的Y是 (填化学式)。
项目三:处理废液
(6)探究结束后,小艾同学将甲、乙,丙组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经检测,该溶液呈酸性。为实现无害化排放,应使废液呈中性,小冰建议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 (填字母),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废液排放。
A.CaCO3B.AgC.Ca(OH)2溶液
10.盐酸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冶金等行业。
(1)实验室使用的稀盐酸通常都是将浓盐酸用水稀释而成的。现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9·mL)配制14.6%的稀盐酸100g。步骤为:计算、 、稀释。经过计算可知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 ,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从10mL、50mL、100mL中选取)为 mL的量筒。最后将稀盐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序号)。
A100g B14.6% C稀盐酸
(2)该稀盐酸还可用来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质量。将该铁皮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此时可认为锌已反应完全,铁还未参与反应),洗涤,烘干,称量,减少的质量即为锌镀层的质量。下列实验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3)取用上述所配稀盐酸25g与56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相混合(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发6.5g水(此过程中无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注意格式) 。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提出可以用废锌渣(主要成分是ZnO、FeO、Fe2O3、CuO)进行适当处理可制得硫酸锌晶体(ZnSO4·x H2O)。
Ⅰ、硫酸锌晶体的制备
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
已知:①硫酸锌晶体难溶于酒精
②硫酸锌晶体受热易逐步失去结晶水
③几种物质沉淀时的pH如下表:
(1)酸浸中生成硫酸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类型)反应。
(2)酸浸时温度和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见下图。为了提高锌的浸出率,反应的最佳温度是 ℃,最佳时间是 min;
(3)加H2O2的目的是将酸浸后的Fe2+氧化成Fe3+,其反应方程式为2FeSO4 + H2O2 + = Fe2(SO4)3 + 2H2O,KMnO4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并生成可溶性的锰盐,选择H2O2的优点是 ;
(4)加入ZnO调节溶液的pH约为4的目的是 ;
(5)流程中,滤渣Y的成分为 ;
(6)流程中“一系列操作”主要过程为:① 、冷却结晶、过滤,加入酒精洗涤,重复几次,最后低温烘干,得到ZnSO4·xH2O;
②用酒精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避免因水洗涤所造成的晶体损耗、 ;
③低温烘干的原因是 。
Ⅱ、硫酸锌晶体(ZnSO4·xH2O)组成的测定
学习小组取5.74g硫酸锌晶体(ZnSO4·xH2O)进行加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并绘制成剩余固体质量一温度的关系图。
(7)280℃时,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根据图中数据,计算ZnSO4·xH2O中x的值为 ;(请写出计算过程)
(8)加热过程中,硫酸锌晶体分步失去结晶水。请写出60℃到80℃时反应方程式 。
12.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用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填化学式),理论上管a与管b的体积比为 ,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2)氢气的燃烧实验也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其理论依据是 。
(3)某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如下流程来净化水。
①流程图中浑浊的河水加混凝剂A,该物质通常是 。
②操作I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将净化水加热煮沸,发现水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产生,则加热煮沸除了杀菌消毒之外,还起到的作用是 。
(4)利用光伏发电分解水制氢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反应Ⅱ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②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iOOH和 (填化学式);
13.芒硝(Na2SO4·10H2O)在我国储量极为丰富,是玻璃、造纸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一种由芒硝制备NaOH固体的工艺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NaOH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俗称苛性钠、烧碱、纯碱
C.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D.能与油脂反应,可做炉具清洁剂
(2)“焙烧”时,在高温条件下Na2SO4·10H2O先失去结晶水生成Na2SO4,然后Na2SO4再与C反应。写出Na2SO4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CO2、Na2S与H2O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反应仅生成两种产物,则另一种为 (填化学式)。
(4)“反应Ⅱ”可看作两步反应:
第一步:
第二步:
其中,第一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过程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5)欲通过以下实验检验某NaOH溶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
14.某同学取一块表面完全锈蚀的生铁片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
(2)表达: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拓展:取2枚未生锈的铁钉,一枚部分浸入蒸馏水、另一枚部分浸入食盐水,生锈较快的是 。
(4)计算:Fe2O3也可以代替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现取Fe2O3与KClO3的混合物29.5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为19.9g,将所得固体加入85.1g水中充分溶解并过滤去除不溶物Fe2O3(不考虑水的损耗),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防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 明显影响。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5)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实验操作
现象
甲组
加入足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乙组
加入Y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丙组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物质
Fe(OH)3
Zn(OH)2
Cu(OH)2
开始沉淀时pH
1.48
6.2
5.2
完全沉淀时pH
3.2
8.0
6.4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填标号)。
a.稀硫酸 b.Ba(OH)2 c.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NaOH溶液
(填“没有”或“部分”或“全部”)变质。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用一干冷的玻片置于试管口上方。
固体中含有水
②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 色
固体中含有Fe2O3
③
收集步骤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
有爆鸣声
固体中含有
④
将上面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
有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选择压轴题综合-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特训(沪教版·上海),文件包含专题04选择压轴题综合原卷版docx、专题04选择压轴题综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三轮冲刺之中考常考题专题复习-----综合应用题专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g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综合应用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酸、碱、盐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