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考点1 流域内协调发展
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水系与流域
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的[1] 干流 和各级[2] 支流 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3] 水系 的集水区域构成。
(2)水资源的协作开发
①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农业灌溉、[4] 淡水养殖 、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②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5] 需求 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③协作开发的措施
总体思路: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6] 共同发展 的机会。
具体措施:
流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1)流域水资源状况
流域水资源丰富程度主要看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大,说明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小,则流域水资源贫乏。
(2)流域内水资源供给状况分析
流域内水资源的供给状况主要看流域内水资源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而流域的需求量则取决于流域内的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分布状况。人口、城市密集,产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则会表现出水资源紧张状况。此外,流域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2.黄河的调沙减淤
(1)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7] 含沙量 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2)黄河沙患的解决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8] 入河泥沙量 ,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①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
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9] 侵蚀区 ,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如下图所示)。
②堆积区——减少[10] 河道淤积
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措施
(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
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
②修建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③修建治污工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流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必须统一调度和分配。因此必须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分配,既要兼顾流域生态用水,也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3)通过技术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①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推广节水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水平。
④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水资源循环利用。
3.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原因
(2)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措施
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分析思路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流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及资源)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明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是避免盲目开发、防止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首要条件。对流域进行因地制宜的综合开发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分析思路图解如下:
情境1 白鹤滩水电站
2022年12月20日,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之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下图为金沙江下游部分水电站分布图。
(1)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从工程难度、市场需求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该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该区域能源需求量小;水能开发可能诱发滑坡等自然灾害。
(2)分析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提示】从能源优化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增加水电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火电造成的污染,推进减污降碳。
情境2 “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南小河沟流域
南小河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沟壑区。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这里的林草覆盖率达84%,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图1为南小河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模式图,图2为淤地坝示意图,图3为鱼鳞坑景观图。
图1 图2 图3
(1)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说明其原因。
【提示】从鱼鳞坑发挥的作用分析。
【参考答案】 鱼鳞坑可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鱼鳞坑内土壤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鱼鳞坑有利于泥土沉积,使鱼鳞坑内土壤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
(2)指出建淤地坝和退耕还林(草)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作用的差异。
【提示】分别从建淤地坝和退耕还林(草)的作用分析。
【参考答案】 建淤地坝可拦截沟谷泥沙,并减少沟道侵蚀。退耕还林(草)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固定表土)。
情境3 小浪底水利枢纽
2023年6月21日,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启本年度的调水调沙。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送入大海。
(1)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送入大海,分析其利用的主要外力作用。
【提示】结合材料从河流的作用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2)分析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的主要目的。
【提示】结合材料,从调水调沙是为了将淤沙送入大海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增强泄洪能力。
命题点1 流域开发条件
[2021浙江6月选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类型小流域内( C )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上游主要是山地,地势起伏大,以山地森林生态景观和梯田果林农业景观为主,人口和小城镇少,A错误;中游城镇可能有部分是河运集散地,但不会均为河运集散地,B错误;图示下游以平原湿地生态景观和水网良田农业景观为主,地势平坦,水运发达,经济较繁荣,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以滩涂沙洲生态景观和围垦养殖农业景观为主,商业并不是滨海城镇的主要职能,D错误。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D )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解题思路】 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洪水易排泄,因而洪水威胁不严重,A错;中游地区地势起伏较上游小,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河流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存在水体污染问题,但经过环境保护举措的实施与污染治理应有所缓解,C错误;由图可知,滨海地区的农业景观主要是围垦养殖,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滩涂湿地被围垦,面积锐减,D正确。
命题拓展
经滩涂沙洲改造后的耕地,耕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D )
A.垦殖程度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丧失 D.盐碱化程度高
【解题思路】 经滩涂沙洲改造后的耕地,形成耕地时间较短,垦殖程度不高,A错;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因,B错;滩涂沙洲本身有机质含量低,并非是改造后丧失,C错;经滩涂沙洲改造后的耕地,盐碱化程度高(引淡洗盐,耗水量大,历时较长),耕地质量不高,D对。
命题点2 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影响
[2022江苏地理卷]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A )
A.灌溉B.航运
C.防洪D.发电
【解题思路】 当地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由图可知,该支流建坝前夏季河流径流量较冬季低,但建坝后夏季河流径流量总体上较冬季高。而夏季当地光热资源丰富,正是当地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要消耗大量灌溉水源,所以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灌溉,A正确。航运要求河流水位稳定,季节变化小,而大坝调节后河流径流量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错误;如果为了防洪和发电,该支流大坝调节后的流量不一定要夏季大于冬季,C、D错误。
4.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 B )
A.茶叶B.水稻
C.咖啡D.甜菜
【解题思路】 茶叶主要种植在降水较多、光照较弱、易于排水的丘陵山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强,不利于茶叶生长,A错误;埃布罗河下游两岸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可利用当地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大坝调节提供的水资源种植水稻,B正确;咖啡为热带作物,该地不适宜种植,C错误;甜菜主要分布在凉爽的中温带地区,埃布罗河下游温度较高,不适合种植甜菜,D错误。
命题拓展
埃布罗河建坝时间最宜选在( C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
【解题思路】 建坝需选在河流的枯水期,此时河流流量小,便于施工。埃布罗河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最宜施工。
考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市场机制的作用,行政指令和统筹规划起重要作用。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概况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5] 大 ;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我国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②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缓解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和节流,如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3)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对区域影响的分析思路
①经济效益:可从调出区和调入区两个方面考虑。调出区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调入区可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效益:调出区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调入区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③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情境1 锦屏二级水电站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置见下图)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湾上,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关键工程,水电站通过裁弯取直,开挖隧洞,获得约310米的落差,引水发电。
(1)分析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条件。
【提示】从地势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2)分析与“川气东输”相比,“川电东送”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
【提示】主要考虑电力生产的清洁性。
【参考答案】 主要输送水电,清洁无污染,可以减少华东沿海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
情境2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以中亚天然气为主供气源,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终至福建福州。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途经福建省所辖6市21县(区)。“西气入闽”为福建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安装了新引擎,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路线图。
(1)分析“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
【提示】主要从对福建省的有利影响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可有效减轻为获取薪柴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环境破坏;利于优化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提示】注意是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情境3 “引大济湟”工程
“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省迄今为止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通过蓄水、调水和配水工程体系的建设,将水资源较丰富的大通河水,穿越达坂山引入水资源较贫乏的湟水流域。“引大济湟”工程由“一总、两库、三干渠”组成,即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和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和二期以及西干渠。其中调水总干渠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
(1)说明调水总干渠工程在出口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
【提示】从成本和调节气候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节约建设成本;调节沿途气候。
(2)简述“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示】主要从有利影响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地下水位上升;空气湿度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
命题点1 资源调配方式的分析
1.[2022湖北地理卷,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问题,600多万群众受益。下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2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分)沙质土壤,下渗强。(2分)
【解题思路】 地表储水条件主要包括蒸发、下渗等,所以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可从下渗量大和蒸发量大两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蒸发旺盛,且多沙质土壤,下渗强。气候干旱地区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6分)
【参考答案】 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2分)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2分)减少水体污染。(2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抓关键信息: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第二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隧洞、暗渠和渡槽均能减少水分蒸发,减轻水体污染;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第三步,结合信息论证问题: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下渗,减少水体污染。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增加输水线路覆盖面积,满足更多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完善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恢复。(每点2分,2点即可)
【解题思路】 主要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该区域水资源短缺,输水线路网状布局可以增加区域内水资源供给范围,满足沿线地区的用水需求;有利于完善沿线地区与供水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给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命题拓展
简述图中水利枢纽工程对洮河河道和水量起到的调控作用。
【参考答案】 对河道的调节:调水冲沙,稳定河道;减少洪峰输沙,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对水量的调节:拦蓄洪峰流量,减轻下游水患威胁;增加枯水期水量,增加下游用水保障。
命题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工程Ⅰ、Ⅱ分别是( D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工程Ⅰ为西北—东南走向,经安徽、江苏至上海,最可能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自西向东,最可能是西电东送工程。故D正确。
3.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A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思路】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为图示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和减轻大气污染,①②正确;图示区域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地表径流缓慢,丘陵植被覆盖率较高,因而水土流失问题并不突出,③错误;缓解图示区域洪涝灾情的措施主要有修水库、加固河堤等,④错误。故选A。
命题拓展
两大资源的配送方式分别是( A )
A.管道运输、高压输电
B.高压输电、水陆联运
C.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D.铁路运输、管道运输
【解题思路】 资源的配送方式取决于资源类型。工程Ⅰ为西气东输工程,应采用管道运输,工程Ⅱ为西电东送工程,应采用高压输电,A对。
考点3 产业转移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概况
①概念和转移主体: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1] 原生产地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2] 轻工业 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中期) (后期)
②方向: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3] 欠发达 区域转移。
③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④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4] 利润 。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3.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7] 产业结构 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8] 空间 分布。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情境1 四次国际产业转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下图示意某制造业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
注:亚洲“四小龙”指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韩国和新加坡。
(1)说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
【提示】联系我国当时的国家政策分析。
【参考答案】 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2)分析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
【提示】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
【参考答案】 增加就业岗位。
情境2 产业区际转移黏性
中国纺织业集聚于东部沿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推动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表现出了很强的产业区际转移黏性特征。产业区际转移黏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某产业强烈依附于原产业所在地的倾向,使产业梯度转移难以循序进行的情形。
(1)推测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黏性较强的原因。
【提示】从区域差异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东部地区人口多,市场广阔。
(2)提出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黏性的措施。
【提示】从政策、基础设施和贸易自由度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间贸易自由度。
情境3 温州产业转移
温州地形复杂,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又被称为“民营经济发源地”,鞋革、服装、打火机、玩具等产业辉煌一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温州经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进而将服装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部的湖北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下图为2022年温州、湖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1)分析温州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湖北的原因。
【提示】根据湖北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其省会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该省铁路、公路、河流密布,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的运输;湖北省平原面积大,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等。
(2)简述产业转移对湖北社会经济方面产生的有利影响。
【提示】从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命题点1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022全国甲卷]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截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B )
A.技术B.市场
C.原材料D.劳动力
【解题思路】 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由此可知,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B正确;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自身就拥有较成熟的技术,且墨西哥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A错误;原料对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影响不大,C错误;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D错误。
2.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A )
A.降低生产成本B.增加产品产量
C.提高产品质量D.方便原料供应
【解题思路】 越南是位于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较我国低,劳动力、地价都较低,生产成本较低。与在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A正确;在国内增建工厂也可以增加产品产量,B错误;我国科技水平较越南高,在越南建厂对提高产品质量作用不大,C错误;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生产原料易获得,在国内生产也便于原料供应,D错误。
3.推测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目的是( D )
A.减少投资B.提升企业形象
C.支持园区建设D.满足客户需求
【解题思路】 若为减少投资,可只租用厂房进行生产,而不用自建,A错误;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与提升企业形象关系不大,B错误;租用厂房没有增加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的建设作用不大,C错误;2018年,S集团国内工厂产能饱和,但订单不断增长,为及时满足客户订单需求,S集团边租用厂房生产,边自建厂房为以后的生产作准备,D正确。
命题拓展
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买地自建厂房对越南的主要影响是( C )
A.提升越南国际形象B.增加城市数量
C.促进基础设施建设D.显著提升性别比
【解题思路】 在越南自建厂房,能够促进越南基础设施的建设,C正确;S集团入驻越南的工业园,对越南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较小,A错误;S集团在越南自建厂房,能够促进所在城市的发展,但无法增加城市数量,B错误;S集团入驻越南的工业园无法显著提升性别比,D错误。
命题点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全国Ⅲ卷]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4—6题。
4.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D )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
【解题思路】 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从甲国转移到乙国的是汽车组装厂,与创新技术关系较小,A错误;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市场并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产业规模也没有变化,C错误。甲、乙两国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汽车企业将组装厂转移到乙国可能是为了利用乙国的廉价劳动力或廉价的土地,或者是因为乙国有优惠的政策,总之与降低成本有关,D正确。
5.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C )
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解题思路】 汽车企业将汽车组装厂转移至邻国有利于降低运费,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C正确。邻国之间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相近,A、B错误。汽车组装厂对技术要求较低,其转移与研发成本关系不大,且邻国之间的研发成本差异不一定较小,D错误。
6.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 )
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
【解题思路】 甲国将汽车组装厂转移到乙国后,就没有汽车组装厂了,所以乙国组装的汽车会销售到甲国,甲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多,A正确。
命题拓展
甲、乙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 A )
A.美国、墨西哥B.墨西哥、阿根廷
C.美国、日本D.越南、中国
【解题思路】 甲国的汽车企业将组装厂转移到乙国,一般来说,甲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乙国高,创新能力比乙国强,故美国、墨西哥最符合,A对。
考点4 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概述
含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1] 经济活动 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商品、服务、[2] 生产要素 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3] 国际分工 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2)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4] 最优区位 ,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5] 加深 ,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③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出现密切的劳动分工格局。
④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6] 可持续 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大背景
“一带一路”的含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合作的意义
①打造新型[7] 国际合作 模式。
②推动新型[8] 国际关系 建设。
③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④提供国家间[9] 深化合作 的文化驱动力。
⑤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的意义
情境1 “近岸外包”与“离岸外包”
“近岸外包”是企业将业务外包给地理时区、语言相近的邻国或邻近地区的供应链领域的专业术语;“离岸外包”则是外包商与其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完成。相较于“离岸外包”,发包方更倾向于“近岸外包”。
(1)分析“离岸外包”出现的根本原因。
【提示】从寻求最佳区位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寻求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利润。
(2)分析与“离岸外包”相比,发包方更倾向于“近岸外包”的主要目的。
【提示】重点理解“近岸外包”与“离岸外包”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与“离岸外包”相比,“近岸外包”的发包方与外包商区域间距离较近,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情境2 中欧班列
2023年1月5日,一列满载着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贵阳市都拉营站缓缓驶出,车上装满了电视机、吸尘器、散热器等货物。这是2023年贵州首次发出整列中欧班列,15天后抵达俄罗斯沃尔西诺。
(1)分析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运输优势。
【提示】结合海运与铁路运输的优缺点分析。
【参考答案】 速度较快、连续性好、受天气影响小。
(2)简析中欧班列使货物直接进入欧洲市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意义。
【提示】主要从促进贵州经济发展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欧班列使得在贵州制造的货物直接进入欧洲市场,增加了贵州对外联系新通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贵州经济发展。
命题点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2021福建地理卷]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如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信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1—2题。
1.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B )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2007年巴拿马建设的新太平
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可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B正确。
2.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产业结构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解题思路】 比较两大自贸区的产业结构可知,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科隆自贸区以金融、保险、通信等为主要产业,两者的产业结构不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日益增加,需要发达的金融、保险、通信业为支撑,因而科隆自贸区成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首选,A正确;新太平洋自贸区和科隆自贸区的经济腹地范围差别不大,B错误;两大自贸区皆位于巴拿马运河与海洋交汇处,因而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差别不大,C、D错误。
命题拓展
分析早期巴拿马科隆自贸区以发展转口贸易为主的原因。
【参考答案】 巴拿马(巴拿马运河)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地理位置优越;科隆自贸区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大西洋入海口处,交通便利,利于商品周转;此地区贸易历史悠久,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巴拿马国内市场容量小,周围地区国际贸易需求量大。
名师提醒 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
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分析思路
方法点拨 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利润。因此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如下:
分析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确定主导因素
↓
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
综合分析,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热点情境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钢铁工业全球化具有资源、技术、市场和人才全球化4个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电力供应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信保障能力差等。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加快全球生产力布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项目日渐增多。
探究设问 (1)说明钢铁工业全球化对我国的积极意义。
(2)简述我国钢铁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建厂的好处。
【解题思路】 (1)由材料可知,钢铁工业全球化具有资源、技术、市场和人才全球化4个特征,因此本题需要从4个方面进行说明。(2)可结合材料,从资源、市场、产能过剩、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1)资源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实现铁矿石进口多元化;技术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大型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和创新发展;市场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出口钢铁产品;人才全球化有利于钢铁技术人才全球化流动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2)可以利用当地的铁矿、煤炭资源;接近国际消费市场,扩大钢铁市场;可以实现国内钢铁过剩产能的有效转移;减少国内碳排放,提前实现碳达峰;促进钢铁生产企业转型;规避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
[2024四川乐山一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想愿景。构建“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如下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处于该价值链的中间节点位置,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1—3题。
1.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 C )
A.产业结构B.经济总量
C.科技水平D.开放程度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梯队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第二梯队为科技实力较强的欧盟及日本,第三梯队为制造业水平较高的中国,第四梯队为提供原材料和资源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各梯队之间最大的差异为科技水平,C正确。
2.图中d环节输出的最可能是( B )
A.生产技术B.初级产品
C.高端产品D.中间产品
【解题思路】 d环节为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输出资源给中国,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主要出口初级原材料,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故d环节主要流动的应为初级产品。
3.中国在该价值链中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其中一个体现是( A )
A.与拉丁美洲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B.向欧美国家输送高端产品
C.向非洲地区出口初级产品
D.为欧盟国家完成高端制造
【解题思路】 中国为制造业大国,拉丁美洲可为中国提供能源,中国可以助力拉丁美洲能源开发,A正确。目前中国仍处于中低端制造业梯队,即向欧美国家输送的主要是中低端产品,B错误。非洲地区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中国向非洲地区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C错误。高端制造业主要在欧盟及日本,D错误。
读图归纳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
1.结合图中位置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探究资源类型
根据区域图提供的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确定位置,同时结合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走向等,综合分析区域内的资源种类、资源消费状况,进一步确定所调配资源的类型。如图示意A、B两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由图中轮廓可以判断A国为俄罗斯、B国为中国,故可判断所调配的资源可能是石油或天然气。
2.对比图中资源输入地和输出地,分析资源调配的原因
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如下图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中的新疆和上海。
3.根据图示分析图中资源调配的线路
(1)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如上图中西气东输路线,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供气稳定性等条件。
(2)工程难度、需求程度等决定一些线路开工的早晚,如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东线最先开工。
[2024江苏南通调研]长期以来,粤东地区的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2021年3月,全长约115千米的粤东液化天然气配套外输管道(下图)工程正式投产运行,设计每年接收进口天然气近53亿立方米。据此完成1—2题。
1.该工程施工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 A )
A.丘陵广布,工程难度大
B.河流众多,水流速度快
C.地跨多个省级行政区,输气距离长
D.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该输气管道穿过多个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难度大,施工成本高,A对;输气管道受河流流速影响较小,且该地区的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较平坦,流速较慢,B错;该输气管道全程在广东省内,没有跨省,C错;粤东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充足,D错。
2.该工程有利于粤东地区( D )
A.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
B.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
C.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D.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
【解题思路】 该工程主要是输送天然气,并没有进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且粤东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A错;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通过恢复植被等措施治理,建设输气管道不能治理水土流失,且修建管道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B错;输气管道建成后会提高天然气在当地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天然气为清洁能源,污染较小,有利于优化粤东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D对;该工程接收的是进口天然气,并没有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C错。
[2024江苏盐城调研]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在资源禀赋和贸易方面的互补性强,市场深度融合,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投资目的地和地缘经济伙伴。下图为2006—2015年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要素联系强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与南美洲国家交通联系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D )
A.南美洲国家地形较平坦
B.我国交通技术水平较高
C.南美洲国家气候条件好
D.两地社会经济联系密切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中国与南美洲国家的交通联系强度最高,主要是因为中国与南美洲国家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便捷的交通可以为贸易、投资、旅游和政治等交往提供良好的保障,故D正确。
2.造成中国与南美洲国家贸易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交通条件 ②经济结构 ③资源禀赋 ④消费习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题思路】 经济结构对贸易结构影响较大,②正确;从材料可知,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在资源禀赋和贸易方面的互补性强,市场深度融合,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因此贸易结构受资源禀赋的影响较大,③正确;交通条件和消费习惯对两地贸易结构差异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不如经济结构、资源禀赋显著,排除①④。故选C。
广东南雄涂料产业集群以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载体,截至2023年1月,占地面积24.9平方千米,集聚中小企业89家。南雄涂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南雄涂料产业集群的资金和技术主要来自( C )
A.南雄本地 B.韶关市区
C.珠三角地区 D.广东省外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南雄涂料产业集群以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载体,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距南雄较近,应是产业转移的转出地,为南雄涂料产业集群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故选C。
4.南雄涂料产业集群以工业园为核心载体,不能( D )
A.加强信息交流 B.共享基础设施
C.集中处理污染 D.发挥各地优势
【解题思路】 发挥各地优势是工业分散的意义,不是工业集聚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工业园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便利,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园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均可以共享,B项不符合题意;涂料产业集中分布在工业园,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C项不符合题意。
5.为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未来南雄涂料产业集群应重点( C )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促进低碳转型 ③实施数字化升级 ④面向国际市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思路】 为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南雄涂料产业集群应由外延式发展转型为内涵式发展,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而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排除①;促进低碳转型符合环保政策和市场需求,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②正确;数字化升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③正确;受国际形势影响,国际市场不稳定,该产业集群应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市场供需稳定,排除④。故选C。
6.[2024青岛调研,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80%以上的河水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约60%的水量来自青尼罗河。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1970年,阿斯旺水坝完工,之后纳赛尔水库形成;20世纪90年代,埃及开始建设南部河谷工程,从尼罗河的纳赛尔水库提水,通过新建设的运河输往地处埃及西部沙漠的新河谷地区,以开发那里面积广大的土地。埃塞俄比亚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受电力短缺的困扰。2011年,埃塞俄比亚提议立项在青尼罗河修建复兴大坝,大坝建成后可以大大增加全国发电量。
(1)指出埃塞俄比亚修建复兴大坝的主要目的。(4分)
【参考答案】 水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有利于缓解电力短缺压力;(2分)多余的电力可以出售给周边国家,获得经济收入。(2分)
【解题思路】 埃塞俄比亚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受电力短缺的困扰,而复兴大坝建成后发电量极大提高。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缓解本国电力不足,带动养殖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经济落后的状况;多余的电力可以出售给周边国家,获得经济收入。
(2)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复兴大坝工程的建设对埃及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埃及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绝大部分生产、生活用水来自尼罗河,)复兴大坝建成后,流进埃及的尼罗河水量减少,影响埃及的生产、生活供水;埃及南部河谷工程受到影响;削弱阿斯旺水坝的功能,减少发电量;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水质可能变差。(任答3点得6分)
【解题思路】 根据埃及对尼罗河的依赖,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南部河谷工程、阿斯旺水坝等方面分析。复兴大坝的建设会减少流入埃及的水量,影响尼罗河沿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尼罗河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会导致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水质变差,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埃及南部河谷工程也因此不能顺利进行;阿斯旺水坝上游来水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阿斯旺水坝功能的发挥。
(3)复兴大坝工程的建设一开始就遭到周边国家尤其是埃及的强烈反对。为协调埃塞俄比亚与埃及对于尼罗河开发的矛盾,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加强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或合理分配水资源);加强区域电力贸易的合作。(任答2点得4分)
【解题思路】 尼罗河流域各国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可从流域统一规划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分析。国际性河流涉及的行政区多,因此要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加强区域电力贸易的合作。
考点1 流域内协调发展
[2023江西九江期末]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域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其下游水库较少。下图为伏尔加河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不利条件是( B )
A.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少
B.位于东欧平原,地势起伏较小
C.属于内流河,河流盐度较高
D.支流众多,夏季多洪涝灾害
【解题思路】 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梯级开发主要从河流水量及落差大小两方面分析。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地势起伏较小,落差小,B正确。伏尔加河流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A错误。伏尔加河位于内陆地区,但支流众多,盐度较低,C错误。伏尔加河流域冬季降雪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夏季几乎无积雪、冰川融水,洪涝灾害较少,D错误。选B。
2.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 C )
A.带动东欧各国经济发展
B.杜绝了春季洪涝灾害威胁
C.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D.使流域内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解题思路】 由所学知识可知,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可以带动流域内国家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A错误;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B错误;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流域内人均收入状况,D不选。选C。
3.伏尔加河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B )
①影响鱼类洄游产卵 ②河流含沙量减少
③内河航运能力下降 ④河水水质下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 由所学知识可知,伏尔加河综合开发利用可能会影响鱼类洄游产卵,①正确;流域综合开发后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废水排放增多,易导致河水水质下降,④正确;大坝、水库的建设会使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这有利于提高内河航运能力,②正确、③错误。选B。
4.[社会热点/2024辽宁六校联考,1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装机规模大,修建难度居世界前列。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 m,混凝土浇筑方量约803万m3。
材料二 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热量,使大坝极易产生裂缝。而白鹤滩河谷独特的地理环境又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优渥的条件。为解决此难题,大坝使用了低热水泥,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特种水泥。和普通水泥相比,它的绝热升温可降低5—10 ℃。
材料三 下图为白鹤滩水电站景观图。
(1)分析白鹤滩水电站修建难度居世界前列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所在区域地壳运动活跃,抗震要求高;为双曲特高拱坝,工程量和建设难度大;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题思路】 根据影响水能开发的因素,从地质、地形、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地质方面,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横断山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工程建设的抗震性要求高。地形方面,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需要修建高坝提高水库容量,该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社会经济方面,地处偏远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方面,山高谷深、气候干热,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
(2)从气候角度分析白鹤滩河谷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优渥条件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2分)多高温和焚风天气,(2分)二者叠加,快速带走混凝土表面的水分,(2分)浇筑过程中大坝极易出现裂缝。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水泥放热,使大坝极易产生裂缝。因此可从影响气温的因素方面分析。白鹤滩地处金沙江下游河谷,气流下沉,多高温天气,不仅蒸发旺盛,而且升高了混凝土的温度;当地山高谷深,易出现焚风天气,焚风又热又干,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优渥条件。
(3)阐述白鹤滩水电站修建对区域发展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改善库区航运条件;助力西电东送,促进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促进西部大开发,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解题思路】 可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分析。经济方面,白鹤滩水电站的修建,会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库区交通条件;助力西电东送,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社会方面,白鹤滩水电站的修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方面,增加水电比例,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
[角度创新/2024辽宁六校联考]2020年12月23日,重庆投资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项目——渝西(重庆西部)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正式开工。该工程创造性采用了“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组团”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引大江之水,为渝西人民解“渴”。下图为该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采用“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组团”布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地势南高北低 B.北片经济落后
C.林地面积差异大D.南片调水量大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片地区大江大河少,需水量大,同时南片南侧边缘有长江干流流经,水资源充足,可以从长江大量调水;而北片地区有嘉陵江干支流分布,需调水量相对较少,因此输水工程“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组团”,D正确。
2.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运营后,有助于( C )
A.降低地下水水位B.有效避免水污染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提高输入地水价
【解题思路】 调水工程运营后能够增加渝西的水资源,提高地下水水位,A错误。调水工程无法避免水污染,B错误。调水工程运营后缓解了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生态、经济用水的合理配置,C正确。调水使输入地水资源更丰富,可能会降低输入地水价,D错误。
[2023福建阶段测试]2022年,山东省“外电入鲁”净输入量达1 318亿千瓦时,比2021年增长11%。下图为“外电入鲁”通道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外电入鲁”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D )
A.常规能源匮乏B.经济发展水平低
C.酸雨危害严重D.电力需求增长快
【解题思路】 山东省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A项错误。“外电入鲁”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量增长较快,与酸雨危害关系不大,D项正确,B、C项错误。
4.“外电入鲁”给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带来的影响是( A )
A.社会经济效益上升B.电力生产成本加大
C.利于生态环境改善D.能源生产结构彻底改变
【解题思路】 “外电入鲁”使内蒙古、陕西供电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经济效益上升;“外电入鲁”对两地电力生产成本的影响较小;两地利用煤炭燃烧发电,产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两地能源生产结构依然是以煤炭为主。故选A。
[2023河南安阳调研]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建设“北煤南运”的战略运输通道。2019年以前,“北煤南运”的战略运输通道主要有2条,即大秦线(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港)和神黄线(陕西神木—河北黄骅港)。2019年9月28日,我国目前最长的重载煤运专线——浩吉铁路正式运营,然而作为“北煤南运”新的战略运输通道,浩吉铁路存在煤矿“有煤但上不了浩吉铁路”和铁路干线“有煤但无处送”的脱节,铁路利用率并不高。下图是浩吉铁路煤炭运输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浩吉铁路煤炭运输的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我国( B )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到浩吉铁路所经地区多数为我国中部省份,浩吉铁路的主要目的地应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故选B。
6.大秦线和神黄线进行北煤南运需采用海铁联运的方式,与浩吉铁路采用铁路直达方式相比,其优点和缺点分别是( D )
A.运量较大,运费较高
B.运速较快,运量较小
C.运输时间较短,灵活性较差
D.运费较低,周转次数多
【解题思路】 采用海铁联运与铁路直达相比,运费低、运量大;但海运运速较慢,运输时间长,B、C项错误。铁路的优点是连续性好,采用海铁联运的方式,周转次数较多,A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7.为提高铁路利用率,浩吉铁路应( A )
A.建设集疏运系统B.降低运输价格
C.加强集装箱建设D.提高时速
【解题思路】 提高铁路利用率与降低运费并无关联,且运输煤炭的列车运行时速应保持一定的平稳状态,提速可能会造成列车运行不稳,B、D项错误。煤炭不适合用集装箱运输,C项错误。建设集疏运系统可提高列车的调动和运输效率,进而提升煤炭的运输效能,A项正确。故选A。
考点3 产业转移
[2024云南昆明统考]据《环球时报》、英国《泰晤士报》2022年10月15日报道,德国车企宝马集团正式宣布,英国牛津工厂将只专注于生产制造汽油动力的MINI车,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牛津工厂撤离,搬迁至中国。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 )
A.消费市场广阔B.生产原料充足
C.劳动力价格低D.科技力量雄厚
【解题思路】 与英国相比,中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较快,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因此宝马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电动汽车生产厂,A正确;英国是产业转出国,转出的是电动汽车生产线,对原料依赖程度不高,B错误;中国劳动力价格虽然比英国低,但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较高,且宝马汽车要求的技术相对较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相对较少,C错误;与英国相比,科技不是中国的主要优势,D错误。选A。
2.该公司把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牛津工厂撤离,主要是因为当地电动汽车( B )
A.生产线产能过剩B.生产成本比较高
C.销售市场过饱和D.研发技术力量弱
【解题思路】 相对于英国,中国人工等成本较低,该生产线搬迁主要是由于当地生产成本较高,B正确。
3.该公司把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英国撤离,可能会导致英国( A )
A.零部件供应商搬离B.销售市场锐减
C.产业升级放缓D.就业岗位增多
【解题思路】 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英国撤离,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为降低运输成本,保证零部件产品的销售,可能会随着生产线一起搬迁至中国,A正确;该公司电动汽车生产线搬迁至中国,拓展了消费市场,产业升级加快,B、C错误;该公司的产业转移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D错误。选A。
[角度创新/2023河北唐山二模]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投资建厂,并在邻国的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下游产业链,形成“两国双园”跨境产业布局,共同承接同一产业链,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下图示意“两国双园”跨境产业布局。据此完成4—6题。
4.这些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D )
A.增加当地就业岗位B.接近消费市场
C.借助当地科技优势D.降低产品成本
【解题思路】 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地租低,劳动力成本低,内部交易成本低,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建厂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D正确;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电子信息企业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建厂,距离消费市场远,B错误;西南边境城市科技水平低,C错误。选D。
5.“两国双园”跨境产业布局共同承接同一产业链,可以( B )
A.提高产品质量B.实现优势互补
C.增加产品产量D.提升品牌效应
【解题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到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投资建厂,并在邻国的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下游产业链,可以利用两地的优势条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B正确。
6.这些电子信息企业在邻国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的下游产业链,完成的环节最可能是( D )
A.原材料供应B.设计研发
C.零部件生产D.产品组装
【解题思路】 电子信息企业在邻国边境城市工业园布局的下游产业链,利用当地价格较低的劳动力,完成的环节最可能是产品组装,D正确;电子信息企业原材料供应属于上游产业,设计研发也属于上游产业且技术要求高,A、B错误;零部件生产可以在我国西南边境城市工业园完成,C错误。选D。
[2023湖南三湘名校联考]清洁剂是一种呈液态、用于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生产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A )
A.优越的地理位置B.充足的生产原料
C.先进的科学技术D.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解题思路】 英国和瑞典都位于德国北部,距离较近,海运成本较低,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德国清洁剂生产技术首先传入到英国和瑞典的优势条件,A正确。
8.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D )
A.获得原料供给B.降低运输成本
C.加强技术合作D.减轻环保压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清洁剂是一种呈液态、用于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本国的环保压力,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D正确;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瑞典与亚洲国家相比,化学工业更为发达,故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不是为了获取原料,A错误;材料未体现瑞典要将清洁剂销售至亚洲国家,应是在亚洲国家生产后运回本国销售,这样会增加运输成本,B错误;瑞典已经生产清洁剂多年,技术水平先进,寻求与亚洲国家技术合作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
[2023江苏天一中学期中]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是中老两国“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截至2023年3月,已有125家中外企业入驻,涵盖电子产品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领域。为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开发区会对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据此完成9—10题。
9.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有( A )
①基础设施完善 ②企业交流与协作便利
③集中处理废弃物 ④接近消费市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题思路】 企业入驻该开发区可与其他企业共用开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①正确;该开发区产业类型多样,且有意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链,企业间交流协作便利,②正确;集中处理废弃物对大多数入驻企业吸引力不大,③错误;该开发区不接近大多数入驻企业产品的消费市场,④错误。综上,A正确。
10.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对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C )
A.扩大市场范围,降低营销成本
B.审核企业资质,提升园区层次
C.强化开发区企业协作与交流
D.评估企业发展潜力,淘汰落后产能
【解题思路】 材料中提到“为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开发区会对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说明综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选择可协同发展的企业以形成产业链,C正确。
考点4 国际合作
[新概念/2024青岛检测]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个衡量两地贸易依存度的综合性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双方的贸易关系越紧密。下表示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部分区域贸易结合度指数。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表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整体上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联系最为密切
B.中东欧、西亚和中东地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松散
C.中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联系变化并不明显
D.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联系趋于紧密
【解题思路】 贸易结合度指数越大,表示双方的贸易关系越紧密。由表中平均值可知,中国与中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为2.44,数值最大,贸易关系最紧密,A错误。中东欧、西亚和中东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较小,说明其与中国贸易联系松散,B正确。2012—2017年,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贸易联系变化明显,C错误。2012—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整体变化不大,说明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联系较稳定,D错误。
2.中国与西亚和中东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呈现表中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D )
A.资源互补性强,联系紧密
B.地域文化差异大,联系松散
C.贸易历史悠久,联系紧密
D.空间距离较远,联系松散
【解题思路】 2012—2017年,中国与西亚和中东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中国与西亚和中东的贸易联系变松散,A、C错误。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地域文化差异大,但联系仍然比较紧密,因此地域文化差异大不是联系松散的原因,B错误。中国与西亚和中东相距较远,商品远距离运输影响了相互间的联系,因而两区域贸易联系松散,D正确。
[2024四川宜宾开学考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市场企业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国外投资设厂。我国某洗涤用品企业多年来不断拓展全球市场,目前已在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市场,出口自主品牌产品。2020年,该企业与非洲安哥拉N公司合作,在当地成立首家海外工厂,以“销地产”模式(在主要销售市场投资建厂,就地生产)谋求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从以往产品贸易、知识产权输出转变成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等综合性输出,全方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据此完成3—5题。
3.该企业海外工厂生产初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B )
A.语言障碍
B.技能培训
C.政策变化
D.资金筹措
【解题思路】 海外工厂生产初期,需要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指导,由于人数较多,员工技能水平较低,初期的技能培训较困难,B正确;语言障碍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不大,且语言障碍较容易克服,A错误;政策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对海外工厂生产影响不大,C错误;资金筹措是建厂前需要考虑的问题,D错误。
4.与独资建设相比,该企业选择与N公司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
A.节约建设投资
B.加强文化交流
C.提高产品质量
D.提高管理水平
【解题思路】 与独资建设相比,该企业选择与当地公司合作的方式可以节约前期建设投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A正确;合资对于加强文化交流的影响不大,B错误;我国企业技术水平较高,与当地公司合作,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C错误;当地公司管理水平较我国低,与当地公司合作并不能提高管理水平,D错误。
5.与产品出口贸易相比,“销地产”模式的主要优势有( D )
①降低原料运输费用 ②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③扩大市场需求 ④避开贸易壁垒
⑤生产与供应更加高效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⑤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销地产”模式是在主要销售市场投资建厂,就地生产。“销地产”模式是在当地生产,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且避开贸易壁垒,将产品与市场直接联系,生产与供应更加高效,②④⑤正确;与产品出口贸易相比,“销地产”模式并不会降低当地原料运输费用,在主要销售市场投资建厂没有扩大市场需求,①③错误。故选D。
[2023南京六校联合调研]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位于印度尼西亚绿壤国际工业中心,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下图)。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背景下,有人担心国内会出现“产业空洞”问题。据此完成6—7题。
6.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采用园中园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D )
A.集约利用土地
B.增强信息交流
C.获得丰富的劳动力
D.共享基础设施与服务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合作网络从国家到地方园区,再到企业,层层递进,紧密联系,合作区吸引多个企业入驻,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利润,D正确。
7.为了应对“产业空洞”问题,国内产业可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C )
A.实施产业集聚,扩大生产规模
B.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回流
C.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
D.增加原料进口,降低生产成本
【解题思路】 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故国内产业可实施的发展战略是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C正确。
综合训练
[2024贵阳摸底]建于北宋的福建莆田木兰陂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然发挥着“排、蓄、引、拦、灌”等功能。拦河坝是木兰陂的主体工程,其上设有水闸,可按需求提闸、落闸。在木兰陂未筑之前,木兰溪(注入海湾)下游平原是一片荒原,只长蒲草,无法耕作,后在木兰溪中下游分界处建设了木兰陂,下图为木兰陂拦河坝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枯水期木兰陂落闸主要是为了( B )
A.拦沙蓄水B.拦咸蓄淡
C.拦沙保土D.蓄水排沙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木兰陂下游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枯水期木兰溪水位下降较多,加上木兰陂距离海湾较近,海水极易倒灌入溪,导致河水变咸,不能饮用和用于灌溉,因此枯水期木兰陂落闸主要是为了拦咸蓄淡,B正确。木兰溪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能够搬运的泥沙少,木兰陂没有拦沙的必要,也不需要蓄水排沙,A、C、D错误。
2.木兰陂工程建成后对其下游平原的影响有( C )
①降低土壤盐度 ②减少耕地面积
③增加电力供应 ④扩大灌溉范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题思路】 木兰陂工程建成后可以蓄积大量淡水资源,利于其下游平原的开发利用,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灌溉范围,②错误,④正确;淡水灌溉下游平原,有利于淋洗下游平原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度,①正确;木兰陂建于北宋,不具备发电功能,不能增加电力供应,③错误。故选C。
[新情境/2023湖南长沙期末]2023年1月3日,中关村意谷(曹妃甸)创新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这是继首都钢铁公司搬迁后曹妃甸承接的又一重大项目,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曹妃甸依托承接首钢京唐公司的契机和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加大引入优质企业和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下图为曹妃甸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曹妃甸承接首钢的主要优势有( C )
①天然深水良港,海运便利
②矿产丰富,可提供充足原料
③当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④临近日韩,利于拓展海外市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题思路】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曹妃甸是位于唐山市渤海之滨的天然深水港,海运便利,且与日韩等发达国家有便捷海运航线连通,有利于商品出口,利于拓展海外市场,①④正确;曹妃甸当地并无丰富煤、铁矿藏,煤、铁需从外地运入,②错误;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当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较小,③错误。
4.中关村意谷(曹妃甸)创新中心选择落户曹妃甸的主要原因是( B )
A.淡水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B.政府政策支持,配套服务优质
C.依托滨海城市唐山,环境优美
D.渤海石油储量丰富,能源供应充足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中关村意谷(曹妃甸)创新中心项目落户曹妃甸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说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且曹妃甸是河北沿海开放的前沿,交通便利,营商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优质,这是曹妃甸能够吸引优质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淡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能源供应充足均不是中关村意谷(曹妃甸)创新中心选址时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A、C、D项错误。
5.增强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 C )
A.通过矿渣填海造陆,不断拓展港区面积
B.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完善交通设施,形成海陆综合联运网
D.加大政策扶持,打造全国最大免税港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曹妃甸主要是“依托承接首钢京唐公司的契机和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因此,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最重要的措施是结合钢铁企业发展需求,依托海港优势,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C项正确。曹妃甸位于唐山海滨,港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填海造陆需求不大,且利用矿渣填海造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A项错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全国最大免税港(自由贸易区)均不符合曹妃甸的发展定位,B、D项错误。
[2023连云港期末]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和引水渠道、开凿隧洞等方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雪山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墨累河上、下游落差较大,流程长,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等多种气候区,最后注入澳大利亚大陆南部海域。下图示意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据此回答6—7题。
6.雪山调水工程建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有( A )
①灌溉 ②发电 ③防洪 ④航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题思路】 修建该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调入区用水紧张状况,因此其建成后可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由材料可知,流域内落差较大,利于发电;防洪不属于经济效益;墨累河流量小,河水浅,航运价值较低。选择A项。
7.雪山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会使( B )
A.墨累河含沙量变大
B.雪河水质变差
C.雪河流域土地沙化加重
D.墨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减轻
【解题思路】 墨累河含沙量受上游植被影响较大,受雪山调水工程影响较小,A项错误。雪山调水工程将雪河水调入墨累河,使雪河水量减少,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变差,B项正确。雪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受东部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不易出现土地沙化,C项错误。墨累河流域气候较干旱,调水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D项错误。
8.[2023湖南衡阳联考,1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边境线长约2 981.26 km。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贸易经历了兴衰变化。进入21世纪,原有的边境贸易无法满足中俄经贸合作的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与黑龙江企业合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境外经贸区。2013年之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俄形成以跨境交通走廊为导向的跨境经济合作模式,大大促进了边境地区资源的集聚和扩散,为边境地区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下图示意2013年以后我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空间组织模式。
(1)分析绥芬河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条件。(6分)
【参考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2分)铁路交通便利;(2分)政策支持。(2分)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信息并分析如下:
(2)从我国的角度说明中俄经济合作由边境贸易向境外经贸园区转型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中国的市场需求扩大;(2分)境外贸易园区交通更便利;(2分)境外贸易园区地租和劳动力价格更低,区位优势更明显。(2分)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信息并分析如下:
(3)简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与黑龙江企业合作投资境外经贸园区对双方的益处。(4分)
【参考答案】 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可以减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2分)黑龙江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和技术。(2分)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信息并分析如下:
9.[角度创新/2024江西九校联考,20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区,自东向西注入敦煌西湖。自20世纪60年代双塔堡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大段河道基本处于断流状态,敦煌西湖也随之干涸,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及采取生态输水等有效措施,当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敦煌西湖重现。
(1)分析20世纪60年代修建双塔堡水库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该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2分)疏勒河流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2分)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大。(2分)
【解题思路】 结合水库功能的相关知识,主要从水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等角度分析。从水资源利用角度看,该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流域内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从防灾减灾角度看,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季节变化影响,流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而水库可调蓄径流。
(2)指出双塔堡水库修建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参考答案】 生态水量减少,下游河湖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加剧;沙漠活化和扩张;绿洲萎缩、退化;居住环境及农业生态恶化等。(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题思路】 双塔堡水库修建后,会大量储蓄水资源,下游水量减少。因此本问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出发,分析水量减少对下游水文、土壤、生物及人类生存环境等要素的影响。水文方面,水库建成后,下游大段河道基本处于断流状态,敦煌西湖也随之干涸。土壤方面,水量减少,蒸发旺盛,下游土壤变干,土地盐碱化加剧。生物方面,水源是影响干旱地区生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所以水量减少后,下游地区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水量减少,植物生长困难甚至枯萎,植被覆盖率降低,附近沙漠会活化和扩张。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水量减少,绿洲萎缩、退化,居住环境及农业生态恶化。
(3)推测近年来疏勒河径流量增加、敦煌西湖重现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全球变暖,山地冰川融化增多,径流补给增加;(2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规模减小;(2分)农业灌溉技术进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分)生态政策支持,实施生态输水,生态环境改善。(2分)
【解题思路】 疏勒河径流量增加,敦煌西湖重现,主要原因是水量增多。因此解答本问主要从水量收入增多、支出减少的角度分析。收入方面,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疏勒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变暖,山地冰雪融化增多,径流补给增加;生态政策支持,生态输水使当地水量收入增多。支出方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规模减小,农业耗水量减少;农业灌溉技术进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3.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流域开发条件
2021湖北,T18
2021浙江6月,T8—9
【人地协调观】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区域之间协调发展需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认知】
高考试题常对接具体的区域,以某区域为例考查区域水资源、能源的调配与产业协调发展等
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影响
2022江苏,T19—20
资源调配方式的分析
2022湖北,T17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2浙江1月,T29(3)
2020浙江1月,T7—8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022全国甲,T1—3
2021浙江1月,T7—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全国Ⅲ,T1—3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2021福建,T1—3
命题分析预测
以某条河流为背景,考查流域内水资源的调配、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协作;以两个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两个区域资源、能源的调配与产业转移。试题多给出具体河流及流域或者两个区域,要求结合材料给出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这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根据背景信息,结合社会和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备考策略
不论是区域内的协调发展还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都不会脱离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和生活现状,备考时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区域发展政策及方向、区域发展情况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注时政,对国家出台的民生、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多做了解和思考,从社会、区域、企业发展的实际思考和解答问题
治理措施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做法
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
治理效果
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原因
具体表现
人水
[11] 矛盾突出
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
下游出现
[12] 断流
目的
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1] 空间 不匹配问题
原因
基本
前提
对区
域发
展的
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通过市场机制、[2] 行政指令 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3] 效益 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资源调配除了将资源优势转换为[4] 经济效益 ,在资源开发、调运的过程中,还会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典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项目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原因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长江流域集水面积大,水量丰富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需求;能源开发重心在西部
线路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有运河可用,工程量小,但黄河以南部分需动力提水,且水质较差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输水到北京、天津等地,可自流引水,水质较好,但工程量大
西线: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输水到黄河上游地区,水质好,但沿线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地区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澜沧江、红水河等(水电)和黔、滇(火电)→广东
影
响
调
入
区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补充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但中线和东线工程会使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调
出
区
水源区的河流径流量减小;影响下游水质,河口盐度上升;可能导致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
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优化能源[6] 消费结构 ,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当地天然气产业向[7] 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8] 基础设施 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
态环
境的
影响
有利影响
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9] 生态环境 脆弱,易造成破坏
因素
具体影响
劳动力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5] 目的地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会开辟国际市场
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6] 承接地 也会发生变化
政策
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其他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时间
产业转移情况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开始
21世纪
以来
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
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
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
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
业的空间分布
对转出
地区
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
将污染企业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外转移,减少就业机会,导致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入
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组装
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二是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三是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空间范围
主要影响
主河道
①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②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河流沿岸
①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②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③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④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河口三角
洲及海域
①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②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方面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资源开发
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效益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效益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
生态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地区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平均
中亚
2.22
2.08
2.45
2.11
2.60
3.20
2.44
蒙俄
1.33
1.32
1.53
1.49
1.63
1.57
1.48
东南亚
1.51
1.76
1.75
1.92
1.84
2.79
1.93
南亚
1.04
1.00
1.16
1.32
8.27
1.75
2.42
中东欧
0.51
0.46
0.45
0.45
0.69
0.50
0.51
西亚和
中东
0.92
0.86
0.81
0.84
0.82
0.87
0.85
材料信息
分析
文字材料信息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线长约2981.26 km
边贸地理位置优越
2013年之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
政策支持
地图信息
黑龙江和俄罗斯有多条铁路线相连
铁路交通便利
材料信息
分析
文字材料信息
进入21世纪,原有边境贸易无法满足中俄经贸合作的需求
市场需求扩大
地图信息
俄罗斯远东地区靠近海洋,有港口优势
交通更便利
区域地理背景
俄罗斯远东地区相对于中国东北地区来说,经济较落后
地租、劳动力成本更低
材料信息
分析
图文信息
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贸易经历了兴衰变化
黑龙江企业长期在边境地区发展,设备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与之合作可以减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区域地
理背景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黑龙江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和技术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共13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共13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7产业转移: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7产业转移,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