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六 学案60 赏析语言之炼字——咬文嚼字,尽得风流-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六 学案61 赏析语言之炼句和语言风格——咬文嚼字,尽得风流-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六 学案64 精准辨析选择题——聚焦诗意,洞悉陷阱-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七 学案65 掌握默写要点——选准句子,写对字形-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 板块八 前备知识 语法常识——句式与语段-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课件 0 次下载
板块六 学案63 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语文是高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生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之一、为了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考生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复习策略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复习的第一步。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表,并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天的时间点上。2、掌握考点。语文考试题目的结构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套路,知道这些套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3、多做题。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目,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根据高考真题、模拟题、习题册等进行练习,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题目,培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4、记忆技巧。语文考试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技巧,如联想法、归类法、构建故事法等。记忆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卡片等工具帮助记忆。5、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考生可以积累分数的地方。复习过程中,需要多做写作训练,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范文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6、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7、注意健康。复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考生需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8、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时常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
——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1.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2.掌握表达技巧题的审答规范。
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
(一)赏析描写技巧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根据对象不同,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类。
1.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1)写景角度:①观察顺序,如由近及远、由外至内、由高到低等;②感官角度,如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③色彩角度,如暖色调、冷色调。(2)描写手法,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3)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等。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角度或手法。
触觉、视觉、听觉结合,侧面烘托
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技巧同小说、散文中的一样,有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他人与环境衬托)等。就古诗而言,更看重动作、肖像、细节描写与环境烘托。
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二)赏析抒情技巧中国古典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非常注重抒情,而且抒情手段极多,主要分两类: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可以细化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伤)今、用典抒情,这一点同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式(若是间接抒情,则须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
(三)赏析结构技巧古诗之美,内在的是其意境和神韵,外在的是其辞采、声律和结构。美的主题,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出审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鉴赏诗歌,除了赏析语言技法之外,还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便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诗歌。古典诗歌的思路大都是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而近体诗的结构是:起—承—转—合。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有:
(说明:像伏笔、铺垫、首尾呼应等技巧,古诗也用。)
请运用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实现理想的自信。
(2)戴叔伦《过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请分析第三、四句的妙处。
答案 第三、四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出屈原的哀怨和诗人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3)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案 先扬后抑(欲抑先扬)。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在热烈颂扬汉文帝的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后两句写明“夜半虚前席”却是为了问“鬼神”,讽刺辛辣,感慨深沉。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什么作用?
答案 “江山如画”总结前文所描绘的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做了铺垫,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掌握表达技巧题的审答规范
(一)精准审题表达技巧题审题要审出以下要点:1.题型:明考/暗考。所谓明考,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就是题干中不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
2.角度:大/小。大角度是指很宽泛地鉴赏,不明确鉴赏的具体角度,常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手法”之类的用语;小角度是指明确鉴赏角度,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技巧”“抒情特色”等具体角度。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3.范围:整体/局部。“整体”是指题干问的是全诗的表达技巧,“局部”则是指诗(词)的某联(片)某句。范围不同,优先考虑的表达技巧的顺序也不同。整体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局部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数量:多/少。即要分清楚题干中的“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的”,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种的,绝不能多答;要求答多种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请根据下面的题干要求,填写表格内容,写出审题背后隐含的信息。
(二)精准答题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送友人入蜀李 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注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鉴赏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奇美著称的抒情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作此诗。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作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体现了诗人文笔和思想都很成熟的特点。
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2.送别诗(见学案55“活动二”)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与《蜀道难》的首句写法上的不同。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答案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的首句则是包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 颔联对仗严整,想象奇特;描写了人走在栈道上,脸侧突起山崖峭壁、马头升腾着云气的奇景,境界奇美,气韵飞动;凸显了入蜀之路狭窄、险峻、高危、奇诡的特点,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之情。
3.同样描写蜀道之难,《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
答案 (1)《送友人入蜀》不以惊悚的字眼来夸张,而是轻言轻语,用栈道上“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个静景特写来凸显蜀道叠嶂中,一峰突起,如对绝壁,如临深谷的惊险、高危。(2)《蜀道难》综合运用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手法反复渲染蜀道之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蜀道难》还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与畏惧心理,侧面写出了山之高险。
4.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答案 尾联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点(点明技巧名称)+释(解释技巧运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其中“点”“效”步骤最重要。(1)精准判断表达技巧①立足整体。即把所给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而不是只看其中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连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
②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景与情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
(2)精准分析表达效果①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所有的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得具体,细致,深入。
②紧扣技巧。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形式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使用这些术语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
Ⅱ.(2023·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破阵子陆 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鉴赏 上片第一、二句议论抒情:尘世虚幻,皆为妄念;浮名如昨日之梦,无须挂念。第三、四句记叙自己放下浮名之后洒脱的隐逸行为:穿上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拄着筇竹杖,穿行林间,逍遥自在。“蜡屐”“筇杖”微露隐逸情趣,“真率”“自在”直抒闲适之情。上片以情作结,从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突出闲逸的状态。下片第一、二句写景:春寒料峭,冬的余威尚存,但细雨初晴,迎来了春晴的美好。第三、四句继续叙写词人的活动,闲题苔纸,遥闻菱歌,体现了词人心境平和、闲适喜悦。“闲”字,突出闲适的心境;“遥”字,增加了想象的乐趣。结句“与君同醉醒”,表达了词人与朋友共同饮酒、共同享受隐逸乐趣的情感。
1.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2.闲适诗(见学案61“活动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 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 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 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 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 ②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 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
抒情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两种。重点及难点是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常见方式,还有与文本相关的独特的抒情方式,阅读时要注意这一点。另外,要注意审答规范。考查抒情方式题,题干一般有“抒情方式(手法/特色)”“如何抒情”等提示语。作答时应包括两个要点: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涉及间接抒情方式要一步到位,直接答出间接抒情的具体内容。
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六合”“八荒”来指代天下,如在贾谊《过秦论》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时卧时起,时而吟唱,时而静坐的情景。
(3)黄庭坚在太和县令任上,有志难伸,孤独寂寞,在《登快阁》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自己辞官归隐后,坐在船上,吹着笛子,永诀机心。
二、对点训练(一)(2022·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白下驿饯唐少府王 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3.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春词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注]临江心事违。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注 楚客:屈原,一说指贾谊,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昨来迎春”“今日送归”暗含对比,诗句含而不露,情在言外。B.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兰花凋零、兰露如泣、柳枝迎风招摇的情状。C.颈联对仗工整,典故运用巧妙,不着痕迹,妥帖自然,抒发心中积郁。D.尾联时空交织,“一醉尽忘机”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5.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手法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①夸张。首联诗人起笔便写春天来去匆匆,昨天还在楼上迎接春天的到来,今天便又登楼送春归去。诗歌用“昨”“今”表时间之短,夸张地感慨春天的短暂,暗透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伤。②拟人。颔联赋予兰花和柳条人格化的动作,认为夜露凝结在兰花衰残的枝头是兰花在哭泣,枝长叶茂的柳条随风摆动是舞女在跳舞,具体展现了春归后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伤。
③虚实结合。颈联诗人在感叹时间流逝时不禁想到远方的妻子,她娇美的面容是否已经发生改变了呢?尽管思绪万千,却又不得不接受客居他乡、无法还乡的现实,情绪低沉再也无心赏景。④借景抒情。诗歌一字未提背井离乡、伤春悲秋之事,却借用登楼迎春送春、兰蕊含露泣、柳条向风挥等景象表现出自己对春光流逝的无限惋惜。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张抡①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②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 ①张抡:字才甫,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南渡故老。经历“靖康之难”后,词人于次年(1128)的上元之夜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②华胥:《列子》中有“(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遂用华胥梦指梦境、仙境或无所管束的理想之境。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春寒浅”中的“浅”既是描写个人的身体感受,更是抒写词人 的内心感受。B.上阕描绘去年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表达了词人对统治阶级浮华、 骄奢的批判。C.下阕“回首长安”“尘缘未断”写出了词人对故都的无尽思念,亡国 之痛愈加深切。D.本词上阕浓艳,下阕凄婉,抒情诚挚真切,于今昔对比中写出了词人 的复杂心绪。
7.本词最后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板块三 学案19 赏析技巧语言——精准判断,夸尽效果-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板块三 学案19 赏析技巧语言——精准判断,夸尽效果-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板块三学案19赏析技巧语言精准判断夸尽效果pptx、板块三对点练案15赏析技巧语言专题练docx、板块三学案19赏析技巧语言精准判断夸尽效果教师版docx、板块三学案19赏析技巧语言精准判断夸尽效果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析表达技巧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陕蒙青川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六古诗阅读与鉴赏50赏析表达技巧二__精准判断精析效果课件: 这是一份宁陕蒙青川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六古诗阅读与鉴赏50赏析表达技巧二__精准判断精析效果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析表达技巧二,均见学案49,以动衬静,虚实结合,高低结合,侧面描写,绘声绘色,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