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1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2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3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4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5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6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7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08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6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优秀备课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优秀备课教学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疏通课文,古之学者必有师,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老师,第一段,传传授,受通“授”传授,业学业,孰谁疑问代词,惑名词疑难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的:  1、了解韩愈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2、体味文中蕴涵的 “从师之道”,明确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能力。  3、联系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方法:讨论、诵读、探究、点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作者简介 2、课文听读 3、课文串讲
    一、导入新课1、新课导语  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到如今也已经经历了9年多的专业学习。对于学习,相信同学们也有一些感触,那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学好呢?  碰到一个好老师,拥有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不断学习。不仅同学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早早就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韩愈的《师说》,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有关老师的问题的。
        韩愈(公元768-824 ),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因他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故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 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韩愈的散文,与柳宗元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为唐宋实用散文奠定了基础。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认真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前面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字词读音
    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古: 即求学的人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的”
    这里是:“用来……的”
    道:道理,具体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 动词,懂得,明白
    之:代词,代道理,知识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为:动词,作为,成为。
    译文:(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不能解决。
    生乎①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②吾,吾从而师之
    乎② :作“于”用,比的意思
    从: 追随,跟随,省略了宾语 (之)
    师: 意动,“以……为老师”
    译文: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比我早出生还是比我晚出生呢?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代方位,这里可译成“地方”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译文: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无论年长年少,道理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存在的地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顶真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作下面句子的开头,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也作顶针,又叫连珠、蝉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文:  唉!从师求学的风尚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 (还)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学问道理,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名词作动词,低于,相差
    耻: 意动,“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那些教他读书,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文章的断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 (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 不向老师学习。
    其: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的意思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今义:儿童初等教育的学校
    译文:  小的方面 (句读) 要学习,大的方面(疑惑) 却丢弃我没见到他聪明(明智)在哪。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 不以相互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诸如此类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那个人与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以) 地位低 ( 的人为师 ),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名词,表示“专门技艺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说,与者合在一起,表示“诸如此类的说法”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不齿:不屑与之并列(区别:不耻/不齿)
    不齿:指不屑与之并列,表示鄙视。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一般翻译成“不以..为耻
     译文: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再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类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长弘、师襄、老聘 。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郑子、哀弘、师襄、老聘为师,郑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第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三:泛指多数 (三人成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而已:句末语气词,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乐》《书》《礼》易》、《春秋》
    于:前一个是介词,表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词,向,从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课文研读 2、文言知识总结 3、同步练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这一段的是什么?
    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③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自相矛盾的从师态度,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④、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孔子师郑子、长弘、师襄、老聘 。
    5、思考  《师说》这篇文章虽然说到此文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
    ①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
    ②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祖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 的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四)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老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动词,尊师学习动词,从师学习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名词,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名词,疑难形容词,糊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
    名词,道理名词,风尚名词,道路、途径 
    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而教之句读之不知郯子之徒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结构助词,译为“的”结构助词,译为“的”代词,指代人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些”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指示代词,它们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他们的 人称代词,他们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人称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介词,表示比较,比 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时间,在介词,表比较,比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如是而已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形容词作名词,卑,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古:小的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①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介词结构后置:耻学于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于余 ③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可怪也欤  ④被动句:不拘于时⑤所字结构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可怪也欤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孰(shú)  苌弘(cháng)  经传(zhuàn) 针砭时弊(biǎn)B、谀(yú)   句读(dòu)   谄媚(chǎn) 不拘于时(jū)C、郯(dàn)   严谨(jīn)    或不焉(fōu) 惑之不解(huò)D、聃(dān)   贻之(yí)    师襄(xiāng) 以资切磋(chuō)解析 A项砭biān;C项郯tán ,谨jǐn,不fǒu;D项磋cuō 。
    2、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⑨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解析 ①③老师。   ②以……为师,把……作为老师。   ④⑦⑨从师,动词。   ⑥⑧学习。
    3、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余嘉其能行古道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   A、B、C项均为代词。  D项为副词;   
    4、指出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作《师说》以贻之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⑥彼童子之师⑦郯子之徒 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⑨句读之不知 ⑩惑之不解A、①②/③④/⑤⑦/⑨⑥/⑧⑩B、①②/③⑥/④⑦/⑤⑧/⑨⑩C、①③/②⑤/④⑦/⑥⑩/⑧⑨D、①⑤/②④/③⑥/⑦⑩/⑧⑨解析 ①②代词,他;③⑥助词,的;④⑦代词,这一类;⑤⑧助词,用于主谓间;⑨⑩助词,提宾。 
    5、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这叫做“意动用法”。下面对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④登泰山而小天下⑤邑人奇之⑥稍稍宾客其父⑦粪土当年万户侯A、①⑤/②⑥⑦/③④ B、①②⑥⑦/③④⑤C、①⑤/②⑦③/④⑥ D、①②/③⑥⑦/④⑤解析 ①⑤“耻”“奇”是动词意动用法。②⑥⑦“师”“宾客”“粪土”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③④“羞”“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贤明。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遗留,留下。C、圣人无常师         常:永恒的,固定不变的。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解析   B项,贻:给予,赠送。
    7、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    A项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受业,古:传授学业。今:跟随老师学习。C项从而,古:跟随/而且。今: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D项不齿,古今同义,不与同列,表示鄙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解析  A项也,语气词,用于句中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舒缓,同时兼有提示作用,以待下文对所提示的对象进行解释或叙述。根据文义可灵活译为“呀”“么”等,或不译出。B项则,均为连词,前一个表示意思有转折,“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后一个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C项之,前一个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一个为指示代词,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起指示作用,表示近指,作定语,可译为“这”“此”“这样的”等。D项乃,均为副词,前一个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发生、出现是出乎意料的,可译为“竟”“竟然”“居然”等;后一个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前后相承的关系,有的是时间上的前后相承,有的是事理上的相承,可译为“便”“就”“于是”等。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开头明确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接着阐述老师的职责,然后论述从师的重要性,最后阐明择师的态度和标准。B、第②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C、第③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的关系的。D、第④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解析  作者在论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时,不仅引用了名言,还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
    相关课件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试讲课备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3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试讲课备课教学ppt课件</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文题,基础知识,课文范读,串讲诗文,课堂小结,春江花月夜,景物美,情感美,四幅图景,完美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短歌行优秀备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3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短歌行优秀备课教学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文范读,串讲诗文,过去的日子,患苦于,代指酒,鹿叫的声音,拾取摘取,东西向田间小路,指“枉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静女获奖备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静女获奖备课教学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代诗歌,新自由诗,古体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文本研读,课文范读,串讲诗文,形容词词头,城边的角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师说》-2024-2025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上册同步备课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