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课件(54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节一审题,环节二搭建框架,环节五概括写作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析《师说》,归纳作文策略。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曾经评价韩愈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号流传”。今天我们就通过《师说》来跟韩愈学写文章。
1.大家回忆一下,写文章的过程。明确:首先有一个作文题目,接着审题,写标题,搭建框架,主体段落运用论证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最后结合观点,从“怎么做”的角度发出号召,点题。
2.齐读《师说》,说说当时社会给韩愈的作文题目是什么?也就是韩愈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哪些问题写这篇文章的?明确:注释③时俗,指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3.审清社会耻学于师的作文题目后,韩愈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他最终选择了哪种文体呢?明确:说。《文章辨体序说》里是这样表述的:“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说”属于议论文范畴,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初中阶段出现的这类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3. 确定文体后,接下来就是写标题了。题目是文章中心观点的体现,从《师说》这一题目中,你看出了韩愈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师说”的意思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总结:写议论文,要有现实针对性。人们发表议论,往往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古往今来的论说名篇大多如此。《师说》论述师道的内涵,针对的是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我们写议论文也应该如此,可以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人们关心的某些问题、存在争议的某个说法中发掘议论的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明确观点后,接下来就要搭建框架了,我们来看看韩愈的《师说》文章结构。1.韩愈写作本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明确:直接目的是“贻之”“李氏子蟠”,因为他有韩愈看重的两个优点,一个是“不拘于时”,一个是“能行古道”。
2. “古道”是什么样的?“时俗”是什么样的?(从文中寻找答案)明确:①文章第一自然段谈的就是“古道”,分析第一段7句话的关系,可以概括出“古道”的几个要点:学者必有师;有惑必从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②文章的第二段谈的是“时俗”,为了批判时俗,建构了三组对比关系: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士大夫于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3. 面对第2段提出“古道不复,时俗堪忧”的问题,韩愈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明确: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说明从师的“古道”是怎样的,“圣人无常师”、孔子择师的标准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从而回答了第2段提出“古道不复,时俗堪忧”的问题。
环节三:思考论证逻辑,探究论证方法
列出框架后,接下来构建主体段落的论证逻辑和论证方法。齐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1. 请提炼第二段的论证逻辑。
明确:第二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观点)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对比)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论证,“此”回扣观点“不传师道,难无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惑矣。(运用语气词来表情达意)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对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运用议论、语气词来表情达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对比)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运用议论、语气词来表情达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分析阐释,语气词“其”表反问,引人深思。)
2.韩愈在使用对比论证方法时,没有陷入“观点加例子”的模式,而是在对比后不断进行分析阐释。这样的分析阐释有必要吗?我们把分析阐释的部分删除看看。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观点)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对比)
明确:分析阐释可以使对比的例子与观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紧密贴合。
总结:我们目前写作文存在的问题不是缺少论据,而是没有论证。用事例论证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
3.第二段与观点“从师学习的古道”有什么关系呢?明确:批判“时俗“是与古道的阐述、弘扬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圣人和今众人的对比,是在强调“古道”的价值——近圣医愚;小学而大遗的对比,是在强调“古道”的主次——突出解惑;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的对比,是在强调“古道”的态度——不耻相师。总结:写文章,主体段落紧紧围绕着中心观点论述。
3.请提炼第三段的论证逻辑。明确:第三段:圣人无常师。(观点)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举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分析阐释)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引用)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分析阐释回扣观点)
4.第三段如何增强说服力?它与观点“从师学习的古道”有什么关系呢?明确:①第三段举孔子为例,孔子在读书人心目中地位极为崇高,这样的人还不断向人求教,以人为师,还有“三人行”的言论,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显然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一段举事实,引言论,文字虽少,却令人信服。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应认识典型事例以及引述经典言论在论证中的重要作用。②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与“从师学习的古道”观点形成呼应。
环节四:结合观点,发出号召
最后一段的写作,应结合观点,发出号召。齐读最后一段。1. 韩愈以李子蟠为标杆,向社会发出号召“行古道”,那么李子蟠是如何“行古道”的呢?明确:“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爱好古文,通习儒家的六种经书和传书,不受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限制,跟我学习。总结:最后一段的写作,应结合观点,从“怎么做”的角度发出号召。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2* 师说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02《师说》pptx、102《师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102《师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试讲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国子监,御史监察之官,研读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我爱挑战,研读第二段,课文内容研习,研读第三段,研读第四段,结构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图文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第一段,解读第二段,解读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