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4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5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6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7页
    16.2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探究,日正出,日出前,日已出,日出后,疏通文意-第四段,疏通文意-第五段,多种句式,瑰丽雄浑神秀壮美,登泰山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概括第三段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的?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动静结合 + 拟人比喻
    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
    比喻、拟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平方:今义,数学用语,指数是2的乘方
    第五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
    多( 石 )、石多( 平方 )、多( 松)
    少( 土 )、〈石〉少( 圜 )、少(杂树 )
    无(瀑水 )、无( 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 树 )。
    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整散句结合,紧扣时令特点,写出了泰山有别于其他山脉的特征,突出了泰山峻峭、苍劲、寒冷的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姚鼐是按照什么顺序书写游记的呢?
    总结泰山地理形式、位置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最美的感受,总是需要经历一番艰辛付出后才能获得。
    桐城派刘大櫆提出古文写作的“因声求气”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姚鼐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请诵读品味文章的前两段,解说作者在其中寄寓了怎样的内在精神——“神气”?
    在第一段中,泰山雄浑壮丽,表现的“神气”:向往和征服。在第二段中,登山时间是寒冬腊月,表现的“神气”:迎难 而上,不畏艰险。在第三段中,描写山顶所见,表现的“神气”:历经艰险,始得奇观。
    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请结合全文内容证明此观点。
    不仅寄寓了“神气”,还描写泰山本身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
    全文脉络分明,结构有序,语言节奏分明,描写形象。
    写出了泰山重要的地理位置,介绍了登山路线和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且说明了汶水与长城的位置,是寓考据于文辞的典型。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1、语言简洁明快,描述鲜明生动全文仅六百多字,写景记游始终围绕作者活动,同时又以日观锋为中心贯穿全篇,充分表现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用“山多石,少土……雪与人膝齐”寥寥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情景,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2、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抓住景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字,但“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
    3、动静结合,气象万千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明烛南天。”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飘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一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宁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
    4、刻画小细节,烘托大印象所谓小细节,指的是一些细小的,容易被忽略的意象,例如雪、山峰、白云的边际线、红光等。所谓大印象,指的是作者对意境的整体感受。作者通过一定手段将细节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整体意境。
    5、义理、考证、辞章相统一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无不言之凿凿。“四十五里”“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准确的数字。写泰山正南山谷有亲历,有郦道元的话并叙及古今之不同,显示了作者的学问和考据的功夫。
    1、须臾成五采2、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3、其级七千有余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1、至于泰安2、多平方3、戊申晦4、是月丁未5、复循西谷
    (古)到达。(今)表另提一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古)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数学用语,指数是2的乘方。
    (古)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
    (古)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昏暗,夜晚。
    (古)再,又。(今)往复,重复。
    汶水西流 济水东流崖限当道者明烛天南
    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3、此东海也。4、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5、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6、生石罅。
    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明烛天南
    解析:A.“歌”,名词作动词,歌唱。B.“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C.“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D.“烛”,名词作动词,照。故选C。
    2.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照C.是日观道中石刻是:判断动词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磨灭
    解析:A.“漫”,弥漫。B.“烛”,动词,照。C.“是”,指示代词,这。D.“漫”,磨灭(石碑经风雨侵蚀而自己模糊不清)。故选C。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山北水南为阴;阳,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是一种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B.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义。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市。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
    解析:C项,“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错误。应该是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4.下列有关《登泰山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攀登泰山的游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B.本篇游记在写景方面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将泰山的景色描绘得形象生动。C.文章开篇交代地理环境,手起刀落,从小处着笔,像抽象画一样,只拿出形成轮廓的汶水、济水和古长城勾勒了泰山的轮廓。D.在从京师到泰安路程的描写中,作者连用“历”、“穿”、“越”、“至”四个动词,写出了旅途的艰苦,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形象。
    解析:C项,“从小处着笔,像抽象画一样,只拿出形成轮廓的汶水、济水和古长城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错误,文章开篇从大处着笔,交代泰山及其周边环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所见的美景。(2)《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________”。(3)《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4)《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太阳如朱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答案:(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大风扬积雪击面(3)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4)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补充资料,题目解说,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第一段,玉皇顶上的日观峰,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山南水北,名作状向西,判断句,通“又”,所说的,形作名雪光,脊背弯曲的样子,文言知识,二通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