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三 兰亭集序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的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无误的一项是( )
A.燥热 惠风 激湍(duān) 彭殇(shāng)
B.皙得 禊事 虚诞(dàn) 流觞(shāng)
C.俯仰 嗟悼 会稽(kuài) 绰约(chuò)
D.葵丑 暮春 形骸(hái) 骋怀(chěng)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激湍”的“duān”错误,应读“tuān”,需要注意与“端”的区别。
B.“皙得”的“皙”错误,应为“暂得”。
D.“葵丑”的“葵”错误,应为“癸丑”。
故选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项,错在“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这个地方,王羲之他们的此次雅集,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非常自然简朴随意的,并没有盛大、豪华的场面。故选B。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景美,是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也是乐。
B.“不知老之将至”,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为“痛”的感觉。
C.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遗迹,未来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发作者的感慨。
D.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作者通过这个递进关系的句子,把本段与前两段连成一个整体,使全文意脉相连。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A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情真不是景美,文中表示景美的句子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故选A。
【点睛】做这类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
(2)《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两句相似的感叹: , 。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 , 。
【答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固”“诞”“殇”“妄”“惠”。
能力进阶
二、文言小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十分
引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端起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达到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感吾生之行休 休:停止
D.齐彭殇为妄作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极:尽。句子翻译为:可以尽情享受看和听的乐趣。
B.致:情致。句子翻译为: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情致是一样的。
C.期:注定。句子翻译为:终究注定要走到尽头。
故选D。
6.特殊句式:根据画线处指出句式的特殊之处,并翻译句子。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特殊句式:
译文:
(2)当其欣于所遇
特殊句式:
译文:
(3)不能喻之于怀
特殊句式:
译文:
(4)亦将有感于斯文
待殊句式:
译文: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特殊句式:
译文:
(6)死生亦大矣
特殊句式:
译文:
(7)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特殊句式:
译文:
(8)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特殊句式:
译文:
(9)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特殊句式:
译文:
【答案】 1.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译文: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 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所遇欣”。 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怀不能喻之”。 译文:不能在心里明白。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斯文有感”。 译文: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一番感慨吧。 5.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应为“大宇宙”“盛品类”。 译文: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多的自然界万物。 6.特殊句式:判断句。 译文:死生是一件大事。 7.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映带于左右”。 译文: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 8.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列坐于其次”。 译文: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人们在曲水旁排列而坐。 9.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悟言于一室之内”。 译文: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一室内面对面畅谈。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解答此题时需要了解文言文常见的几种句式,以及辨别特殊句式的方法。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判断方法
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定语后置
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数量词。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7.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形容词作名词
①群贤毕至 ②少长咸集 ③死生亦大矣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
(4)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所以游目骋怀
(5)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答案】 1.①贤才 ②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③大事 2.把…看作相等 3.①围绕 ②喝酒 4.①使……流 ②使……纵展/使……开畅 5.把……看作一样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应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分析活用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是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①贤才
少长咸集 ,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到一起。②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死和生也是大事啊。③大事
第二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做法。把…看作相等
第三组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①围绕
一觞一咏,一边饮酒一边赋诗。②喝酒
第四组动词的使动用法。
引以为流觞曲水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①使……流
所以游目骋怀,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②使……纵展/使……开畅
第五组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看作一样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全,都) 茂林修竹(修整) 列坐其次(排列)
B.畅叙幽情(深远高雅) 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 或取诸怀抱(有的人)
C.感慨系之矣(连接) 修短随化(变化) 流觞曲水(酒杯) 兴感之由(原因)
D.列坐其次(旁边) 喻之于怀(比喻) 趣舍万殊(趣味) 临文嗟悼(摹写)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修:长,高。句意:茂密的森林,修长的竹子。
C.化:指自然。句意: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D.喻: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 。句意:在感情上不能放下那份哀痛。
趣:通“取”,趋向,取向。句意: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
临:面对。句意:面对着文章而嗟叹感伤。
故选B。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贤、少、长”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年少的人、年长的人。
句意: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B.没有词类活用。
句意: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C.“游、骋”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览、使……驰骋。
句意: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D.“一”数词意动用法,认为……一样;“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句意: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故选B。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列坐其次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以为,古义:以……作为。今义:认为。句意: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B.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用于因果句里表结果。句意: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
C.其次,古义:他们的旁边。今义:指示代词。句意:列坐在曲水的两旁。
D.自足,古今同义:自己感到满足。句意:快乐而自己感到满足,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
故选D。
1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亦将有感于斯文B.不能喻之于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引以为流觞曲水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正常语序为“亦将于斯文有感”,“于斯文”作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B.正常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于怀”作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C.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作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D.省略句,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故选D。
1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童年时代。
B.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的是男子”错误,“总角”指的是古时未成年人的发型,不分男女。
故选A。
13.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能力。
D.句意:后来的人看今天也像今天的人看过去。“由”通“犹”,像,好像。
故选D。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全,都)
茂林修竹(修整) 归去来兮(助词,无实义)
B.畅叙幽情(深远高雅) 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 引壶觞以自酌(酒杯)
C.感慨系之矣(连接)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或植杖而耘耔(培土)
D.喻之于怀(比喻) 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
列坐其次(排列) 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修:长,高;“茂林修竹”含义为: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C.化:指自然;“修短随化”含义为:寿命长短随自然而定。
D.喻: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的意思,“喻之于怀”含义为:在心里明白。景:日光,“景翳翳以将入”含义为,日光暗淡将要落山。
故选B
素养提升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次:次序
B.信可乐也 信:实在
C.向之所欣 向:以前
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老之将至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
C.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D.列坐其次 其致一也
17.下列对以上文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18.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15.A 16.C 17.B 18.(1)等到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2)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没有根据的。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次”,旁边;句意: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B.用来/……的原因”。句意: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
C.都是所字结构。句意: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D.指代物,它的,曲水的/指代人,他们的,人们的。句意:排列坐在曲水旁边。/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错误。由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作者否定庄子的生死观。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到,引申为“得到”;“既”,已经;“迁”,变化;“系”,随着。
(2)“固”,本来;“一”,名词作动词,把……看做一样;“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彭殇”,长寿短命。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语文拓展模块上册(2024)三 人生的境界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三 人生的境界精品复习练习题</a>,文件包含第3课《人生的境界》《人应当坚持正义》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第3课《人生的境界》《人应当坚持正义》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489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二 “友邦惊诧”论精品课时训练</a>,文件包含第2课《“友邦惊诧”论》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第2课《“友邦惊诧”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548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精品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第1课《改造我们的学习》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第1课《改造我们的学习》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