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兰亭集序》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兰亭集序》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鸿门宴》PPT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语文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孟子的仁政思想。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孟子,名 ,字 , 时邹人,是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 要的代表人物, 后称为“ ”。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 ”、“ ”。
孟 子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 便 与 母 亲 相 依 为 命 。 孟 母 非 常 疼 爱 自 己 的 儿 子 , 曾 经 为 了 替 孟 子 找 一 个 舒 适 的 学 习 环 境 而 三 次 搬 家 。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 认 真 读 书 , 稍 大 一 点 , 孟 子 变 得 十 分 贪 玩 。 孟 母 便 剪 断 织 机 上 的 麻 布 , 她 要 孟 子 勤 奋 读 书 , 要 不 然 将 会 像 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 的 教 诲 , 立 志 成 材 。
孟 子 长 大 后 , 被 孔 子 的 儒 家 思 想 所 吸 引 , 于 是 决 定 离 开 邹 国 到 孔 子 的 家 乡 鲁 国 深 造 , 其 老 师 正 是 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 的 徒 弟 。 通 过 学 习 , 孟 子 认 为 孔 子 是 有 人 类 以 来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 志 发 展 孔 子 的 思 想。
孟 子 醉 心 研 究 , 终 于 名 声 大 噪 , 邹 国 和 鲁 国 国 君 也 时 常 向 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 去 。 但 是 齐 国 所 采 取 的 是 锻 炼 精 兵 使 国 家 更 为 富 强 的 政 策 , 对 孟 子 的 思 想 毫 不 理 睬 。 孟 子 于 是 到 其 他 国 家 宣 扬 他 的 “ 仁 政 ” 思 想 。 可 是 没 有 一 位 君 主 愿 意 实 施 他 的 政 策 。 孟 子 放 弃 继 续 宣 扬 仁 政 的 念 头 , 决 心 写 书 建 立 学 说。
①生于忧患,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③天时不如地利, 。④得道多助, 。
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取义成仁千古事立业扬名万年身一生为民浩然正气冲云霄两袖清风仁者无敌中庸道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 七章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章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并称,是儒家的经典。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河内:黄河以北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 然:这样 无如:没有像······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黄河以北发生灾荒(荒年),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好:喜欢 请:请允许我 以:用
填然: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名作动,敲鼓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曳:拖着 走:跑,逃跑
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刚一接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直:只是/不过······罢了 是:这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2.具体指出第二自然段用到的比喻,解释其意思,并体会其喻义。
(1)五十步笑百步(2)比喻缺点或者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3)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了“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和数量上的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增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2.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而是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作答?
(1)梁惠王喜欢打仗,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更易于接受。(2)设喻作答,本体和喻体非常贴切,使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也使文字显得从容不迫,机智而又风趣。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违:违背,违反,耽误 胜:尽、完 数:密 罟,网 洿:深
斤:锛子 以:按照
丧:为······办丧事 生、死:动作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了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
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斧斤以时
效果谷 不可胜食鱼鳖 不可胜食材木 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4、梁惠王自认为的“寡人之用心者”包括这些措施吗?(为什么)
梁惠王的措施并没有从源头上真正解决生产的问题。王道之始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
1.第六段阐述的是王道之成的道理,从文中找出实现王道之成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实施措施后所产生的后果。
措施 效果
———————————— , ——————————
—————————————————,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教化,申之以孝悌之义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君王的态度 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2、本段是如何说明君王的态度的?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从爱民角度写)。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1、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梁惠王为什么对本国“民不加多”感到不解?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梁惠王为什么希望百姓加多?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管子)
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题。
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可以从两方面评价。(一)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二)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一、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下列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怀想一下,两千年前的某天,孟轲带着他的学生,又一次默默地整装待发,奔赴未知的前程。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里,权力泛滥成灾,各种不同的权力竞相角逐。秦国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国用田忌、孙膑……惟独这位儒者的清瘦身影,在疾驶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渐远去沿途残破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更激发了他的无比热情,于是,这位名叫孟轲的男人发出一声幽幽的长叹伴着马车的吱呀声,遥响天际,久久回响在历史深处。
主谓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人或动物脾气暴躁,心肠狠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动作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总结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环环相扣,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文中的两处比喻,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比句式。文中七组排比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a href="/yw/tb_c401986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等奖ppt课件</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孟子思想,写作背景,王好战,弃甲曳兵,检查预习,全文结构,全文剖析,第一部分,内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优质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说教法和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拓展模块八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精品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思想,核心话题,民不加多,语言现象,通假字,名词活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典型例题,例题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