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静女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结合高考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吟唱诵读,理清线索,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1.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古诗词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些优美的古诗词。
读得很不错,那么我们的《诗经》中也有许多描写爱情的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经》中的一首描写爱情的古诗《静女》,在学习之前呢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
“雅”是宫廷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
“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4)《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
(5)《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故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将要学到的《邶风·静女》,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邶风》。邶,周代诸侯国名。静女,文雅美丽的女子。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静女》就属于诗经的国风,也就是来自民间的歌谣,那就让我们先来听听配上音乐的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听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古代的美女挥舞着长袖跳舞的场景哈。听完以后是不是感觉歌曲相当的优美?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静女》这首诗。
二、检查预习,正音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注音去轻声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纠正。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四言诗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
三.解词译名,领会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试自己翻译课文。
2.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
3.教师小结点评。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楼。暗里躲着不出现,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红管萧。红色管萧有光泽 ,我对管萧很喜好。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真的美,美人送礼最珍贵。
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四、结合内容,掌握诵读方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讨论: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参考: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齐读
五、深入研读
(一)师生问答,理解内容
1、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2、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
3、提问: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二)、自由讨论: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
《静女》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章中——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 “爱而不见”呢?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综上所述,女主人公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静女》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章中——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先同学总结,后老师总结。)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演一演:请两位同学来扮演这一对恋人,根据老师的旁白来表演,再现他们约会的场景。
旁白: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月光下的白茅在微风中跳着舞,四周静静的,可男子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在那儿痴痴的等待着,等待着他心爱的姑娘,月亮躲进了云层中又钻了出来,咦!她怎么还不来,莫非她不来了?怎么会呢?不是说好了吗?男子急得来回踱着步,抓耳又挠腮,其实那姑娘早就来了,她只是躲在角落里看着他,瞧他急成那样,她悄悄来到男子的身后,“喂”,男子转过身来,惊呆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站在他的眼前,两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男子害羞得直挠头,这时,女子把手中的笛子送给了男子,男子接过来一看,哇!多么美好的笛子,还闪着红色的光泽,一如美丽的女子,男子开心极了,这时,女子又把手中的茅草送给了男子,男子接过来一看,心想,这茅草出奇的美,这是美女亲自给我采来的,我得把它珍藏起来!月光下,一对恋人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对方,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六、艺术手法
反复诵读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讲解: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
总结:
这首诗歌以第一人称的男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静女与男子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女》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或现代诗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静女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静女公开课教案</a>,共7页。
中职语文静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静女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教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古诗词诵读静女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古诗词诵读静女优秀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