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养成良好习惯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作息有规律》这篇课文是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课主要围绕作息规律这一主题展开,强调了规律作息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对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积极影响。本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教学资源,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故事、对话和插图,课文向学生传达了以下几点核心信息:
1. 规律作息的定义:课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作息规律,即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学习和玩耍。
2. 规律作息的好处:通过具体案例,课文阐述了规律作息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体健康,以及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如何建立规律作息:课文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比如制定作息时间表、遵守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等。
4. 家长和教师的作用:课文强调了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规律作息中的重要角色,包括监督、鼓励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课文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通过简单明了的叙述和形象的插图,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接受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同时,课文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10课《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吃饭有讲究》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向学生介绍了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首先,课文强调了定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指出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接着,课文提倡均衡饮食,教育学生要吃多种食物,保证营养全面。此外,课文还涉及了餐桌礼仪,如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用餐时保持安静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课文鼓励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正确的饮食习惯。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饮食经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课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11课《对人有礼貌》教学设计
第12课《玩也有学问》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玩也有学问》
玩的多样性
规则
合作
安全
学问
【教学反思】
在《玩也有学问》这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玩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会到了规则、合作与安全的重要性;故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问题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小组合作游戏中,有些小组的合作效果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总体来说,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认识到玩中有学问,还学会了选择有益的玩耍方式,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奠定了基础。
课题
《作息有规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规律的作息时间,认识到作息有规律对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2)学会制定简单的作息时间表,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3)能够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作息的好处和不规律作息的不良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息时间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定作息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执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规律作息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内在动力。
(2)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了解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
(2)学会制定作息时间表,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将规律作息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
(2)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各种干扰因素,保持规律作息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的差异。
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规律作息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中领悟道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亲自制定作息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执行,在实践中体验规律作息的好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案例分析法:展示一些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对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规律作息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些学生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场景,如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学习等,以及熬夜、睡懒觉、不按时吃饭等。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们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为什么?
(3)引出课题:《作息有规律》。
2. 认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15 分钟)
(1)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上分别展示了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规律作息的小朋友精神饱满、身体健康,不规律作息的小朋友无精打采、容易生病等。
(2)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3)教师结合图片讲解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生长发育;按时吃饭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增强体质等。
(4)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如规律作息的小朋友学习效率高、成绩好,不规律作息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等。
(5)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6)教师结合视频讲解规律作息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如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以让大脑更加清醒,有利于学习等。
3. 学习制定作息时间表(15 分钟)
(1)展示一份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观察作息时间表上的内容,了解作息时间表的基本格式和要素。
(2)教师结合作息时间表讲解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等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每天什么时候起床、睡觉?你每天有哪些学习任务?你喜欢在什么时候进行娱乐活动?
(4)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小组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同时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4. 实践体验规律作息(15 分钟)
(1)让学生将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带回家,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一周的实践活动。
(2)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情况,如是否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学习等,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一周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5. 课堂总结(5 分钟)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息有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作息时间表和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做一个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3)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贴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对照作息时间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作息习惯。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作息有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差异,故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实践体验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法加深了学生对规律作息重要性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制定作息时间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或者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坚持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作息有规律的重要性,学会了制定作息时间表,还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了规律作息的好处,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们会更加重视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六、板书设计
《作息有规律》
一、认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制定作息时间表
基本格式和要素
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体验规律作息
记录作息情况
交流分享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总结
课题
《作息有规律》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生活素养目标
(1)学生了解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保持良好作息习惯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 学会学习素养目标
(1)认识到规律作息对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学会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效果。
(2)掌握制定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的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3. 责任担当素养目标
(1)明白规律作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作息时间表,克服困难,坚持规律作息,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责任感。
4. 实践创新素养目标
(1)通过制定和执行个性化的作息时间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作息时间表,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了解其对身体和学习的积极影响。
(2)掌握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2.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将规律作息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
(2)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各种干扰因素,保持规律作息。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场景。
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规律作息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4. 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并执行,体验规律作息的好处。
5. 案例分析法:展示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小学生日常生活视频,包括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的场景,如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学习以及熬夜、睡懒觉、不按时吃饭等。提问学生视频中哪些行为好,哪些不好,为什么,引出课题《作息有规律》。
2. 认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20 分钟)
(1)展示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图片,如规律作息的小朋友精神饱满、身体健康,不规律作息的小朋友无精打采、容易生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不同。教师结合图片讲解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充足睡眠利于身体休息和生长发育,按时吃饭提供营养增强体质等。
(2)播放规律作息和不规律作息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视频,规律作息的小朋友学习效率高、成绩好,不规律作息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等。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同学习效果,从中学到什么。教师结合视频讲解规律作息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如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充足睡眠和休息让大脑更清醒利于学习等。
3. 学习制定作息时间表(20 分钟)
(1)展示一份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观察其内容,了解基本格式和要素。
(2)教师结合作息时间表讲解制定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时间,保证充足睡眠等。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如每天起床、睡觉时间,学习任务,娱乐活动时间等。
(4)小组代表发言,介绍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教师点评总结,肯定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提出修改建议。
4.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40 分钟)
(1)设置情景模拟: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干扰作息的情况,如晚上看电视不想睡觉、早上赖床不想起床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方法。
(2)分享成功案例:请几位已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如设置闹钟提醒、让家长监督等。
(3)制定奖励机制:和学生一起制定奖励机制,对于坚持规律作息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奖状、小礼物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开展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规律作息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在一周内坚持规律作息的人数最多,给予小组奖励。
5. 实践体验规律作息(30 分钟)
(1)学生将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带回家,按照执行一周。
(2)实践过程中,学生记录每天作息情况,如是否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学习等,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一周后组织交流分享,学生说一说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点评总结,肯定努力和进步,帮助解决问题。
6. 课堂总结(10 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调作息有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制定和养成规律作息习惯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坚持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日常活动,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做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小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作息时间表贴在房间,每天对照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不断改进作息习惯。
五、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作息有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差异,故事教学法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实践体验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法加深认识。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过程中,情景模拟、成功案例分享、奖励机制和小组竞赛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实践中仍会遇到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督。总体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认识到规律作息重要性,学会制定时间表并在实践中体验好处,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相信学生今后会更加重视作息规律,养成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作息有规律》
一、认识重要性
身体健康影响
学习生活影响
二、制定时间表
格式要素
方法注意事项
三、养成好习惯
情景模拟
案例分享
奖励机制
小组竞赛
四、实践体验
记录情况
分享收获
五、课堂总结
课题
《对人有礼貌》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道德品质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认识到礼貌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礼貌待人是一种美德,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 心理健康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礼貌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感到愉悦和满足。
(2)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冲突和矛盾。
3. 社会责任素养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礼貌地与他人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4. 文化基础素养目标
(1)了解不同文化中关于礼貌的表现和要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
(2)通过学习礼貌用语和行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礼貌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行为。
(2)培养学生养成礼貌的习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礼貌行为。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将礼貌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对人有礼貌。
(2)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
三、教材分析
本课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中,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礼貌的重要性并学会礼貌待人。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了不同场景下的礼貌行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礼貌的魅力。教材内容贴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校园,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由于年龄小,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可能还不太懂得如何礼貌待人。部分学生可能比较自我,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等,这为教学提供了切入点。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如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礼貌的重要性。
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礼貌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中领悟礼貌的意义。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礼貌的认识和体会,共同探讨如何养成礼貌的习惯。
5. 榜样示范法:教师和学生中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导学生养成礼貌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礼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场景下人们的礼貌行为,如在学校向老师问好、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礼貌行为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后续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们做了哪些礼貌的行为?你觉得礼貌重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礼貌行为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对礼貌重要性的初步思考,为进一步探讨礼貌的重要性做铺垫。
(3)引出课题:《对人有礼貌》。
2. 认识礼貌的重要性(15 分钟)
(1)讲述一个关于礼貌的故事,如《程门立雪》,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礼貌和尊重。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的感染力,让学生体会到礼貌在不同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感受古人对师长的敬重,为理解现代礼貌的重要性提供历史视角。
(2)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礼貌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思考礼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教师结合故事和学生的讨论,讲解礼貌的重要性,如礼貌可以让人感到尊重和关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
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礼貌的重要性,明确礼貌在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层面的积极作用。
3. 学习礼貌用语和行为(20 分钟)
(1)展示一些图片,图片上展示了不同的礼貌用语和行为,如 “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等礼貌用语,以及见面打招呼、微笑、倾听他人讲话等礼貌行为。
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礼貌用语和行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具体的表现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
(2)教师逐一讲解这些礼貌用语和行为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和行为。
设计意图: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礼貌用语和行为的适用场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加深对礼貌用语和行为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实践礼貌用语和行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巩固所学知识。
4. 情境模拟(20 分钟)
(1)创设不同的情境,如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这些情境中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不同场景下的礼貌要求,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礼貌行为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反思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5. 养成礼貌习惯(20 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礼貌习惯的方法和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同伴那里学习养成礼貌习惯的方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一些养成礼貌习惯的方法,如从小事做起、坚持每天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等。
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养成礼貌习惯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礼貌行为,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精神。
6. 课堂总结(10 分钟)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礼貌的重要性和养成礼貌习惯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礼貌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礼貌的行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期望,激发学生持续践行礼貌行为的热情。
(3)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有礼貌,记录下他们的礼貌行为,并向他们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礼貌行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礼貌的认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七、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认识礼貌重要性、学习礼貌用语和行为、进行情境模拟以及养成礼貌习惯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表现。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不同情境下的礼貌要求,故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角色扮演法和小组讨论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还不够自然,需要更多的练习;在养成礼貌习惯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总体来说,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礼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努力将礼貌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
八、板书设计
《对人有礼貌》
一、认识重要性
二、学习用语行为
三、情境模拟
四、养成习惯
五、课堂总结
课题
《玩也有学问》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道德品质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在玩耍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品质,明白公平游戏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念,懂得选择积极健康的玩耍方式。
2. 心理健康素养目标
(1)通过玩耍活动,释放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在玩耍中面对挑战和挫折时的积极心态,提高心理韧性。
3. 社会责任素养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玩耍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在集体玩耍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意识。
4. 文化基础素养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的特色游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通过对游戏的探索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到玩中有学问,学会选择有益的玩耍方式。
(2)培养学生在玩耍中遵守规则、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在玩耍中平衡学习与娱乐,避免过度玩耍。
(2)引导学生将玩耍中的体验和收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课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中,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玩耍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在玩耍中学习和成长。教材通过展示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玩的学问,培养学生良好的玩耍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玩耍充满热情,但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只关注玩耍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玩耍中的规则、安全和学习价值。部分学生可能在玩耍中容易出现争抢、不遵守规则等问题。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探索更多有益的玩耍方式。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1. 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游戏活动,在实践中感受玩的学问。
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玩耍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中领悟道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玩耍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
1. 收集各种有趣的游戏资料和图片。
2. 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跳绳、毽子、拼图等。
3. 制作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一段小朋友们快乐玩耍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对玩耍的兴趣,为后续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们在玩什么?你喜欢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玩耍的乐趣和意义,引出课题。
2. 认识玩的多样性(10 分钟)
(1)展示一些不同类型游戏的图片,如户外运动、室内游戏、益智游戏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玩耍的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游戏,喜欢玩哪些游戏。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玩耍经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 玩中有规则(10 分钟)
(1)讲述一个因为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导致游戏失败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在玩耍中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则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3)请学生列举一些常见游戏的规则。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游戏规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玩中有合作(10 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组合作游戏,如拼图比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游戏结束后,提问学生:在游戏中你们是如何合作的?合作带来了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合作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玩中有安全(10 分钟)
(1)展示一些因不注意安全而在玩耍中受伤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在玩耍中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在玩耍中如何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 玩中有学问(10 分钟)
(1)教师总结玩中的规则、合作、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引出 “玩也有学问” 的主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玩的学问,明确学习目标。
(2)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玩耍中的收获和体会,如学会了新技能、交到了新朋友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玩耍经历,将玩耍与学习、成长联系起来。
7. 课堂总结(5 分钟)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玩中有学问,要学会正确玩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探索有益的玩耍方式,在玩耍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玩耍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9课 作息有规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zz/tb_c405451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9课 作息有规律教案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统编版(2024)第10课 吃饭有讲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a href="/zz/tb_c40545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0课 吃饭有讲究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对人有礼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zz/tb_c40545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1课 对人有礼貌教案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