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这篇散文朴实醇厚,语淡情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09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由于人们在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当社会接入新的信息技术时,就会产生信息技术富有者与信息技术贫穷者之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概念的一个分支,是数字鸿沟在家庭层面的表现,也是传统代沟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是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还是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年轻群体都领先于年长群体,两代人的“地位”在网络世界发生颠覆。
研究表明,微信作为了解数字代沟现状的一个视角,它的使用情况显示出较大的代际差异(见下表),无论是微信使用的功能类型还是功能数量,亲代与子代都有着明显不同。研究者通过对数字代沟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亲代年龄越大、子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大;子代年龄越大、亲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小。亲代年龄比子代高出越多,子代受教育程度比亲代高出越多,居住地发达程度越高,数字代沟越大。
家庭角色与微信功能使用数 交叉列表
研究者还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数字代沟的出现而恶化,微信等新媒体也带来了弥合矛盾的契机。亲代坦然承认自己在新技术方面的不足,虚心向子代请教;子代欣喜地看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主动向亲代传授数字知识。年轻人对老年人进行数字文化的反哺,可以有效地缩小数字代沟,也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数字反哺的背后,是子代指引亲代亲近数字社会的努力,子代与亲代一同消除数字话语体系中的隔阂,亲代也能感受到在数字世界中的体面与尊严,两代人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取材于林枫、李博、朱秀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网课学习、远程办公、电子行程卡、电子健康码等数字化技术成为人类与病毒作周旋的重要武器。然而,在与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中,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也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部分老年人由于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化设备,在智能化的疫情防控中显得局促而尴尬。要尊重中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的感受与权益,就要填平这道数字鸿沟,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流对此有直接影响。
家庭场域内存在着一种“文化反哺”现象,即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文化传播。它是中国人反哺情结的存续,彰显着儒家孝道的深层内涵。伴随着数字鸿沟的产生,文化反哺也增加了新的形式,即“数字反哺”。
要帮助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迈过鸿沟,数字反哺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家庭内部亲子沟通越好,数字反哺越是频繁、深刻。同时,数字反哺又能显著提升两代人在亲子沟通中的幸福感,无论是亲代主动向子代请教,还是子代主动反哺,都能够让亲代感受到被子女照拂,也能让子代感受到被父母需要和尊重,双方对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都会产生更加正向的感知。
然而遗憾的是,调查显示,目前数字反哺效果并不太理想。虽然在家庭内时有发生,但数字反哺的形式意义大于内容。主要表现有:子代很少主动教授亲代如何使用数字服务,亲代往往是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困惑,才会向子女请教;很少有子女认为自己应当主动教给父母新的数字文化知识,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认知落后于自己是由年龄带来的必然差异,况且向父母解释流行知识太费劲;对信息欺诈的预防、进行安全上网的指导,也总是在看到父母扩散不实信息或财物受损后才会短暂发生。究其原因,数字鸿沟的宽度更多和亲代的阅历、学历及其所处的同辈人际环境有关,子代主动反哺的意识不强烈,反哺行为不具备可持续性,物质与时间成本投入不足,诸多因素导致数字反哺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
(取材于侯耀婕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代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传统代沟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
B. 导致两代人的家庭地位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C. 随两代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增大而减小。
D. 是弥合家庭矛盾的契机,拉近两代人关系。
2. 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对“数字反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指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播数字文化。
B. 可帮助年长一代很好地适应数字社会。
C. 在亲子沟通良好的家庭中效果更明显。
D. 其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子代的投入成本。
3. 根据两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的城市中,数字反哺的需求较少。
B. 因两代人使用数量接近,“朋友圈”无法成为数字反哺的有效途径。
C. 使用微信时,子代与亲代相比,更多选择与生活便利有关的功能。
D. 新冠疫情的发展导致了两代人之间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急需弥合。
4. 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数字反哺”的效果,材料一更加乐观。
B. 材料二中的“数字鸿沟”均指“数字代沟”。
C. 两则材料都关注到了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D. 两则材料都是从实际调查分析中得出结论。
5. 李明的妈妈请他教自己安装和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李明认为太麻烦而不愿意做。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向李明说明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进行数字反哺的意义,并就如何帮助妈妈提出具体建议。(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安定先生胡瑗,字翼之,世居安定,流寓陵州。少以圣贤自期许,专意经学,兼通音律之法,以经术教授吴中。范文正爱而敬之,聘为苏州教授,诸子从学焉。景祐初,更定雅乐,文正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丹州军事推官、保宁节度推官,后治湖州州学。
庆历中,天子诏下苏、湖,取先生之法,著为令于太学。寻为太子中舍,岁余,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仍与议乐。乐成,迁大理寺丞,赐绯鱼【注】。既而疾作,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弟子祖帐百里不绝,时以为荣。卒,年六十七。
先生在学时,每公私试罢,掌仪率诸生会于肯善堂,合雅乐歌《诗》。至夜,乃散诸斋,亦自歌《诗》奏乐,琴瑟之声彻于外。先生教人之法,科条纤悉具备。初为苏湖二州教授,严条约,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徐积从安定先生学,潜心力行,其学以志诚为本,思六经而喜为文词,老而不衰。自言初见先生,头容少偏。先生厉声云:“头容直!”积猛然自省,不特头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是不敢有邪心。先生善甄别人物,使之以类群居讲习。立“经义”“治事”二斋:经义则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则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治兵、水利、算数之类。
先生尝曰:“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尝自吴兴率弟子游关中,至潼关,路峻隘,舍车而步。既上至关门,回顾黄河抱潼关,委蛇汹涌,而太华、中条环拥其前,一览数千里,形势雄张。慨然曰:“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神宗题赞先生像曰:“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任而尊,如泰山屹峙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辟居太学,动四方欣慕,不远千里而翕从;经义治事以适士用,议礼定乐以迪朕躬;倡明正道,开来学之颛蒙。载瞻载仰,谁不思公?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
(取材于《宋元学案》《安定言行录》)
【注】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宋沿袭唐制,五品以上佩绯衣、银鱼袋。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身先之 先:给……作表率
B.不特头容要直 特:特意
C.辟居太学 辟:征召授官
D.开来学之颛蒙 颛:蒙昧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兼通音律之法 如治兵、水利、算数之类
B.其学以志诚为本 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C.以广其闻见 经义治事以适士用
D.舍车而步 法严而信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弟子祖帐百里不绝
弟子设帷帐为他送别,绵延百里不绝
B.科条纤悉具备
规章制度细致详尽
C.经义则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
“经义”就选择通达且有格局的人来此学习
D.不远千里而翕从
先生从千里之外而来,紧紧跟从我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由范仲淹引荐,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参与了国政。
B.兴办“太学”借鉴了胡瑗在苏州、湖州治学的经验。
C.自胡瑗教导后,徐积改邪归正,一生都以志诚为本。
D.胡瑗严于律己,勤于治学,皇帝称赞他为后世楷模。
10.综合全文,概括胡瑗关于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并简要说明,任写三点即可。(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
(1)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儒者形象?(3分)
(2)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翻译“何有于我哉”,并回答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3分)
【链接材料】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要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拟古 其八
鲍照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
朝朝见云归,夜夜闻猿鸣。
忧人本自悲,孤客易伤情。
临堂设樽酒,留酌思平生。
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1】诚。
注释:【1】素:同“愫”,真情。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六句扣住“奇”字,写蜀山山势高耸,景色奇丽。
B.“忧人”“孤客”两句转而写人,流露出悲伤、孤独之情。
C.“临堂”句写在临时搭建的堂中浅酌,诗人依然游兴不减。
D.“留酌”句中“思”字,既写对往事的追怀,又有反思之意。
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善用比喻,“仰望与云平”一句设喻新奇,形象地写出仰视蜀山时的感受。
B.“阴崖积夏雪,阳谷散秋荣”两句对仗工整,生动地描绘出蜀山中奇异的景色。
C.“夜夜闻猿鸣”与李白的“但见悲鸟号古木”一样,都以悲凉的意象写蜀山奇险。
D.这首诗文辞俊美,描写细腻,用字精准,情志刚健,体现了鲍照“俊逸”的诗风。
14.有人评论本诗结尾“石以坚为性,君勿惭素诚”时说:“‘君’指代的对象有多重含义,使诗歌意蕴深沉。”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评论的理解。(6分)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6)举先王之政, ,不为生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8)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艰难苦恨繁霜鬓, 。
,幽咽泉流冰下难。
16.《红楼梦》细腻地展现了贵族世家的生活画卷,其中描写的很多日常活动都极富文化气息。请从原著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5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依赖一条邮路
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晩学时顺便捎回来。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晩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 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岀“你来了” 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糨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他砸上有“挂号”字样的邮戳,仍然不说话,眉宇和眼神里显示出“办妥了”的意象,我也不多嘴,点点头便告辞了。
④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张面孔,以及那脸上的表情。那张面孔,脸色微黄偏白,很洁净;眼睛不大也不小,永远是一种平和的神色;鼻梁不高不细,端正而庄重。他完全专注于案头的工作,多余一句客套话也不说,更不会有东拉西扯的闲话乃至废话了。有一次交办完邮件离开窗口时突然想到,他是只和我短言少语呢,还是对所有人都如此这般?我便侧立在一旁观望。见一位穿戴整齐的军校女学员走到窗口,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送进窗口,然后看见他从窗口接过去,认真地检查,称重,算资,整个过程只听见一两句关于邮资的简短对话。一位同样年轻的男军人走到窗口,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如出一辙。接着看到一位穿戴不凡的中年女人,从衣着打扮和太过自信的走路姿势,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傲慢的人。她走到窗口,却不邮寄任何东西,只听她嗓门很响亮地向窗口内询问,却听不到窗口里他的声音。约略可以听得出来,她给远方老家的邮件,怎么还没收到?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到?不会丢吧?从她离开窗口时的表情判断,她自己得到肯定的、可以放心的答复了,咣当响着的皮鞋敲击水泥路面的声音也是欢愉的。原来这人就是不爱说话。
⑤记得有一次例外,在我往信封上抹糨糊的时候,他却主动开口了:“你前日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我颇为惊讶,他竟关注我的写作了。他接着又说了一句:“昨日回局里参加学习,我听大家说的。”他没说邮局里的人如何说我这篇小说。
⑥在我蜗居乡下祖屋写作的10年里,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写成,我便骑上自行车,骑过坑坑洼洼的砂石公路,在送到代办点的这4公里路途中,充满着一种踊跃着的心情,砂石公路上坑坑洼洼致成的连续性颠簸,不仅破坏不了我的好心情,反倒激发着踊跃的连续性。乃至赶到熟悉的窗口前,和那张熟悉的脸孔面对面时,领会到那眼神里又现出“你又来了"的意象,我也不说一句客套话,只把邮件送进窗口……我已记不清10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位代办员便成为我实现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的桥梁。
⑦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屋院,一个人住了两年,这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写作的欲望潮起时,便在那间小书屋里铺开稿纸。每有文章写成,依旧踏上轻便自如的自行车和大半生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家乡路,赶到4公里外的代办点,依旧是那间门口墙上挂着绿色邮箱的平房,依旧是开着下层窗户的窗口,依旧坐着那位微黄偏白面孔的代办员,变化的仅仅是他的头顶岀现了白发。他在看见我的一瞬,眉眼里现岀一缕不易觉察的诧异神色,问:“你不是进城了吗?”我答:“我又回来了。”之后再无话。我交寄了信件,点点头便告辞了。我至今不会使用轻便快捷的电子文稿的传递方法,还依赖于原始的邮寄手写稿件的途径。
⑧重回乡下祖居屋院的第二年,我骑上自行车赶到代办点的窗口前,交办完要邮寄的稿件, 窗口里的他让我等一下,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依旧是谦谦地微笑着,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我不觉一愣,看不出这张呈现着中年人气色的脸,已经年上花甲了。心头微微一震,顿生眷眷之情了。他告诉我,孩子知道他认识我,便买了我的两本书,让他再见我的时候给书上签名。我自然应诺,用自己的钢笔,在那两本书上签下了我的名字。这应该是我最用心最认真的签名之一。他连着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不敢接受他的感谢。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准备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不忍松开。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揪心:焦虑,令人悲痛
B.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 意象:表情达意的神态
C.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如出一辙 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D.顿生眷眷之情了 眷眷之情:难舍、留恋的情感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获得新闻素材后“追”到户县釆访,得以写出成功的作品,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关注。
B.第⑥段写公路上“连续性的颠簸”不断激发着作者内心的踊跃之情,这突显其去邮寄新作品时内心激动不已。
C.第⑦段连用四个“依旧”,层层铺写,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熟悉亲切之感,和回归乡村后的踏实欣喜之情。
D.第⑧段写作者“不敢”接受感谢,表现了他的平和谦逊;写握手时“不忍”松开,表现了对代办员的感激与不舍。
19.文章题目“依赖一条邮路”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4分)
20.这篇散文朴实醇厚,语淡情浓。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①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欣欣向荣,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②网络的发展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给管网治网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③目前各类服务端APP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漏洞。④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异军突起,还带来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打赏主播等问题,引起家长的普遍担忧。⑤事实上,不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的网络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网络空间。⑥网络上,水军、黑公关等顽瘴痼疾反复兴风作浪,淫秽色情、赌博诈骗信息屡禁不绝,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普遍期待开展一场网络大扫除。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使用得当。B.加波浪线的两句有相同的语病。
C.第⑤⑥两句的位置不能够互换。D.末句的“反应”应改为“反映”。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②句中画线并被逗号隔开的两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1)校学生发展中心要举行以“环保有为,环保有我”为主题的校园科普活动。请你为活动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探访红色地标,重走长征路……近年来,“红色旅游”备受关注。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苏轼的名句,请以此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在达成目标的征程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比如信念、方法、策略以及反思等等。
请选择一个方面,将“ 的力量”补充完整作为文章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但凡成长,必得有所经历,并不断有所突破。有时,人们借用“关口”一类词语,去描述成长经历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因此,也就常常有人用“过关”这样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回顾与期待。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18分)多文本
1. A 2. D 3. C 4. B
5. 答案要点:
意义:①数字反哺对数字代沟有弥合作用,有助于拉近两代人之间的关系;②数字反哺使父母能感受到在数字世界中的体面与尊严,有助于形成两代人共同的文化认同;③数字反哺体现了对中华传统孝道的传承。
建议:①帮助妈妈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②主动、耐心讲解使用方法;③加强与妈妈的互动,及时帮助妈妈解决使用中的问题。
学生示例:
意义: = 1 \* GB3 ① 数字反哺可有效缩小数字代沟,拉近两代人之间的关系。(1分) = 2 \* GB3 ② 数字反哺是子代指引亲代亲近数字社会的努力,子代与亲代一同消除数字话语体系的隔阂,让亲代也感受到在数字世界中的体面与尊严,两代人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1分) = 3 \* GB3 ③ 数字反哺是国人反哺情结延续,彰显儒家孝道。(1分) = 4 \* GB3 ④ 数字反哺可以帮助像父母一样的数字时代弱势群体跨过数字鸿沟。
具体建议:主动帮妈妈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1分)先让妈妈自己操作,有不懂的问题再耐心一一解答,(1分)后续的使用中出现问题时,也要第一时间为妈妈答疑。(1分)
二、文言文
6.(3分)B 7.(3分)C 8.(3分)D 9.(3分)C
10.(6分)答案要点:
①重视音乐教育,常让学生歌《诗》奏乐。
②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细致详尽的规范,要求学生仪态端正。
③以身示范,暑天公服见弟子。
④因材施教,分“经义”“治事”两斋教学。
⑤重视实地游学,亲率弟子游关中。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安定先生胡瑗,字翼之,世代居住在安定,迁居陵州。年少时(他)以“圣贤”为自己的目标,专心学习经学,也精通乐理,在吴中讲解传授儒家经术。范仲淹喜欢且敬重他,聘(他)担任苏州学官,范仲淹的儿子跟着他学习。景祐初年,朝廷修订雅乐,范仲淹推荐了胡瑗,(胡瑗)以平民身份在崇政殿应对(皇帝召问),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丹州军事推官、保宁节度推官,后来管理湖州州学。
庆历年间,天子下诏,借鉴他在苏州和湖州办学的做法,在太学制定学政条例。不久(胡瑗)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一年多后,被授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仍然参与修订雅乐。修订完成后,升任大理寺丞,被赐予绯衣与鱼符袋。不久疾病发作,以太常博士的身份辞官归乡。回乡那天,(他的)弟子设帷帐为他送别,绵延百里不绝,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六十七岁时去世。
胡瑗先生在太学期间,常在各类考试结束后,由掌仪率领学子们在肯善堂会合,一起合雅乐吟唱《诗经》。到夜晚,大家才解散,回各自居所。(胡瑗)自己也奏乐吟唱《诗经》,音乐声响彻居所内外。先生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得细致详尽。当初(他)做苏湖两州学官的时候,要求学生严守规定,亲自为学生作表率。即使是盛夏,(先生)在学堂上也一定穿着公服,严守师生礼节。徐积曾经跟从胡瑗先生学习,他专心学习努力实践,把志诚作为学问的根本,不断探究六经,喜爱创作文词,一直到老(兴趣)不减退。他自述第一次见胡瑗先生,头稍微有些偏。先生严厉地说:“头要端正!”徐积猛然醒悟,不只是头要端正,心也要端正,从此之后不敢有邪心。先生善于甄别人物,让他们按类聚集在一起讲学。(他)设立了“经义”和“治事”两个学斋:“经义”就选择通达且有格局的人来此学习;“治事” 就让每个人各研究一类事,再兼习一类事,比如治军、水利、算数这几类。先生曾说:“学子们如果只固守在一个地方,就会被此地所限制,心胸狭窄小气,见识平庸浅陋。一定要到四方游历,看尽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来开阔眼界。”他曾带领学生从吴兴到关中游历,到达潼关时,道路险峻狭窄,(于是)弃车步行。登上关门之后,回看黄河环抱着潼关,蜿蜒曲折汹涌澎湃,而太华山、中条山在前面环绕,纵览数千里,山形地势雄浑开阔。先生感慨道:“这才可以讨论山川了。学子们怎么能不看看呢?”
神宗为先生像题写赞语:“先生的学说,传承了孔孟学说的宗旨;先生的教学方法,在苏州湖州推行。先生为师备受信赖与尊重,如同泰山耸立在群峰之中;他制定的学规严格而有信度,如同四时在广阔的天地间周而复始地运转。(先生)被征召授予太学学官,让各地学子喜爱敬慕,他们从千里之外而来,紧紧追随他;教学上分“经义”“治事”来适应学子的不同需求,制定礼乐来启迪我,他倡导阐明正确的道理,使学子们摆脱蒙昧。他备受景仰,谁不思慕?(先生)的确是文人的模范,将被后世钦佩崇敬!”
11.论语
答案要点:
(1)形象:①尽忠 ②行孝 ③守礼 ④自律
【评分说明】①②共1分,③和④各一分。若答“恭敬,自律”,一点1分,两点3分。
(2) 翻译:这些对于我来说有什么难呢
特点:自信
【评分说明】评分说明:翻译1分;形象2分
三.古诗
12.(3分)C 13.(3分)A
14.(6分)
参考答案:
①结尾句以石为喻,表明人应该像石头一样有坚韧不变的本性,无论境遇如何,即便心中难免忧愁孤寂,也要勇敢面对现实,坚守内心的真诚。
②“君”可指自己,表达了诗人的自励;也可指友人,表达了诗人的劝勉;还可推广到其他人,表达了诗人的祈愿。
③这种指代对象上的多重含义和模糊处理,使诗人的思考超越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体现出一种倔强不屈的生命力量。全诗以此作结,意蕴更为丰富深沉,韵味绵长。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默写(1分)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鼎铛玉石(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6)以兴利除弊
(7)舞幽壑之潜蛟(8)渌水荡漾清猿啼(9)潦倒新停浊酒杯。(10)间关莺语花底滑
16. 红楼梦
题目解读:
日常活动:发生在贾府中的活动,包含坐卧起居、规矩礼法等生活细节。陈述对象应是活动,而非人物。文化气息:诗意、雅致、有美感、有书香气的文化;传统节俗文化;符合贵族世家教养礼法的文化等。具体情节:包含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具体活动(特定名称、活动缘由等)
评分标准:
能举出一个具体情节印证2分。
准确、具体2分。如探春众姐妹与宝玉一起创海棠诗社
准确、不具体1分。如大家创办诗社
过于笼统0分。如大家写诗/听戏/吃饭/看书/喝酒行酒令;黛玉葬花等
不准确0分。情节错误;情节不符合题目要求,如抄检大观园、宝黛共读《西厢》、宝玉挨打、整治尤二姐、晴雯撕扇等
关键字写错,酌情扣分。如诗舍
四。散文阅读
17.(3分)A 18.(3分)D
19. (4分)答案要点: ①作者回到乡村生活,通过邮递订阅报纸,关注时代变化,获取写作素材。 ②作者通过邮政代办点,邮寄稿件、信件,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 ③在邮寄的过程中,作者认识、了解了代办员,对他充满信任、感激之情。 ④作者对自己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答案要点:
①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形象,平和沉稳、谦逊有礼;待人平等;认真敬业、情感真挚。他不爱说话,但办事牢靠,经他寄出的信件从未丢失过;(3分)
②本文叙事近乎直叙,用语平常,没有过多雕饰,情感深厚真挚,与“代办员”的性格协调一致;(1分)
③由此可见,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要和谐统一,作品风格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也促进文章风格的形成。(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五、
21.语用2021年北京高考
(1)D (2)参考答案:网络的发展在便捷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
项目
功能
总计
文字
图片
视频
语音聊天
语音
视频聊天
朋友圈
转账
付款
购物
定位
亲代
计数 百分比
126
85.7%
118
80.3%
53
36.1%
51
34.7%
81
55.1%
52
35.4%
108
73.5%
31
21.1%
42
28.6%
10
6.8%
3
2.0%
147
子代
计数 百分比
126
98.4%
118
92.2%
63
49.2%
55
43.0%
110
85.9%
87
68.0%
94
73.4%
83
64.8%
65
50.8%
59
46.1%
37
28.9%
128
计数
252
236
116
106
191
139
202
114
107
69
40
2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汇编默写,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大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