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导入课题,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1~23页例1、例2、例3及第24~25页练习五。
    内容简析
    例1 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初步体会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例2 借助工具直观认识分米,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掌握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例3 教学长度单位毫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米之间的换算,教给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估测、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判断。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法与学法
    本课时在教学毫米长度观念的建立、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时,创设实际操作的情境, 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首先组织学生借用直尺估测、测量数学课本,引发测量时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的思考,进而引出毫米的概念;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学习。
    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归纳等方法来学习长度
    单位的认识及应用。
    承前启后链
    延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复习:回顾有关米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哪些长度约是1米?
    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激趣法:进入三年级以来,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长高了,原来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课间操站队总是站在第一位,现在都排在中间了。你们知道现在自己有多高吗?
    生1: 我1米30厘米。
    生2: 我1米35厘米。
    ……
    师: 请大家估一估,老师有多高?
    生3: 老师大约有1米60厘米吧!
    生4: 老师大约有1米65厘米。
    ……
    师: 同学们估测老师的身高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我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5: 量一量。
    师: 刚才我们用几米几厘米来描述身高,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
    纸条)
    师: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长度单位,它可以使我们准确知道物体的长度。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品析: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
    切合实际,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
    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探讨打好
    了知识基础。】
    操作探究导入法:
    师: (神秘地问)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长多宽多厚吗?考考你的眼力,看谁估得最准确!
    生1: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生2: 数学书的宽大约是14厘米。
    生3: 数学书的厚大约是1厘米。
    ……
    师: 同学们估测得到底准不准呢?小组合作,先估测再用直尺量一量,看谁量得
    最准确。记录数据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如下表格)
    汇报估测和测量结果。
    生1: 数学书的长估测是20厘米,实际测量是25厘米多一些。
    生2: 数学书的宽估测是15厘米,实际测量是18厘米多,但不到19厘米。
    ……
    师: 多一些是多少?不到19厘米是多少?要想精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
    【品析:由估测到准确测量,再到实际测量刻度的表示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估测和实际测量有一定的差距,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使用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为下面的新知探索设置了一个有利的悬念。】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组织学生操作教材第21页例1活动,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估一估。
    ①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记录下
    来。
    ③提问,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量一量。
    ①提出要求: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和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学生根据实际测量和以往知识经验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式一,几厘米之后的第几个小格。
    方式二,比几厘米多但不到几厘米。
    方式三,在几厘米和几厘米之间。
    方式四,是几厘米几“毫米”。
    ③教师边演示测量数学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针对“几厘米几毫米”同学的表述重点强调,引出“毫米”的概念。说明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测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用字母表示是“mm”。
    【品析:本环节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毫米产生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进行估测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其次,通过判断估测结果是否准确,引出精确测量的活动,又由精确测量的结果无法用整厘米表示引出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整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产出源于实际需求,要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实际观察、操作,初步认识1毫米。
    组织学生观察直尺,教师直观告诉学生直尺上的一个最小的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师:观察自己的直尺,你也能在直尺上找到这样的1小格吗?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
    学生进行利用直尺指一指、数一数的活动,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①手指太粗指不清楚。
    ②认为只有刻度0到刻度1这个1厘米里面有10毫米,其他1厘米中的不能用10毫米表示。
    组织学生再找一些1厘米,数一数。
    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时指导,用手指数不清楚时借用铅笔笔尖或较细的物品来数。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个1厘米里面都有10个1毫米。
    生2:1厘米=10毫米。
    多种方式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学生在认识1毫米后,需要在头脑中建立长度表象,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①用手比划。
    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划1毫米的长度,教师适时指导,使操作具有有效性。
    方法一:借用直尺,找到1毫米,用手比照1毫米的长度进行比划。
    方法二:借用银行卡、身份证、购物卡、学生尺的厚度进行比划,用手捏住卡片然后轻轻抽出卡片,手指保持不动,把卡片抽出来。这时,两个手指之间的这道缝隙大约就是1毫米。
    ②结合生活实际认识1毫米。
    师: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吗?
    学生举例,教师参与交流,并出示准备好的实物进行演示:如光盘、硬币、身份证等。
    【品析:本环节主要采用创造多种活动的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操作、观察,再结合生活实际认识1毫米。首先,采用指一指、数一数的活动认识1毫米,探究发现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其次,通过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大约长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估测的能力;是对过去只注重单位长度表象建立的局限性的补充。】
    ◎顺承例1,研学例2。
    认识分米。
    在总结完例1的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出分米的意义。
    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哪几种长度单位?
    生:毫米、厘米和米。
    师:如果老师现在让同学们测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生2: 用米作单位测量。
    师:因为课桌比较长,显然用毫米作单位是不合适的,看同学们估测一下用厘米作
    单位数值会不会也很大呢?如果用米作单位,又不能精确测量,那么到底该用什么
    作单位呢?长度单位有很多种,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分
    米,用字母表示是“dm”。
    教师用直尺或米尺,直接指出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组织学生观察直尺
    明确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0厘米,认识到10厘米即为1分米,也就是1分米=10厘米。
    多种方式进一步认识1分米。
    ①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教师进行指导,确保操作的有效性。
    方式一,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再用一拃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方式二,不借用直尺,用手直接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
    ②结合生活实际认识1分米。
    师: 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
    长度大约是1分米吗?
    学生举例,教师参与交流,可以观察教室里的用品列举,比如:文具盒的宽、练
    习本的宽等。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你知道分米和米的关系吗?
    组织学生观察米尺并数一数,从中发现分米和米的关系。
    师: 通过观察你发现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了吗?
    生1: 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生2: 10个1分米是1米。
    生3: 1米=10分米。
    【品析:由于分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不普遍,它在测量中出现的必要性不是很突出,所以通过几个过渡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米和厘米之间还有一个单位,这样设计使分米的引入显得自然、顺畅,而且从数学推理的角度引入,还能初步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意识。又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一步认识分米的表象及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关系。】
    ◎探究相邻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引导学生研读例3。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第23页例3中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图片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枚纪念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① 1厘米是( )毫米。 ② 2厘米是( )个10毫米。 ③ 2厘米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④ 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
    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10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第23页例3中的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说一说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①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个10厘米,80厘米等于( )分米。
    ②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
    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
    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生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几厘米就是几
    十毫米。
    生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几十厘米就是
    几分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例2和例3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可以依据本课所学知识依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我们在测量不能用整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在测量时不能用整厘米作单位,如果是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如果是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作单位。
    质疑二:我们已经认识的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学生经过比较后会得出结论:这些长度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它们是相邻的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通过对长度单位大小的比较,对新知进行系统整理,找出各单位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认识的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至此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所学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如果想表示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你觉得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在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中,创设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冲突,再逐渐引导解决疑问,掌握新知。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进行单位换算教学时,学生对于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掌握不扎实,不能准确判断,使换算不准确。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单位换算知识的练习。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物体



    数学书
    估测
    测量
    估测
    测量
    估测
    测量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