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品味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妙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请用黑色水笔或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答卷前将相关信息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菡萏(hàn)整宿(xiǔ)贮蓄(chǔ)水藻(zà)
    B.粗犷(guǎng)匿笑(nì)嘈杂(cá)憔悴(qiá)
    C.窠巢(kē)秕谷(bí)瘫痪(tān)处境(chǔ)
    D.吝啬(lìn)徘徊(huí)澄清(chéng)抖擞(s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决别 水波粼粼 慌然大悟 毫不掩饰
    B.莅临 混为一谈 披蓑戴笠 淅淅沥沥
    C.干躁 花枝招展 繁华嫩叶 咄咄逼人
    D.奥秘 翻来复去 喜出望外 绿草茵茵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我国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尊君、舍弟、敝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领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色彩。
    ②《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③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
    ④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
    ⑤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
    A.③①⑤②④B.⑤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⑤D.③⑤①④②
    5.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词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6.综合性学习。(10分)
    第一中学七(1)班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该班同学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1)请写出两个与友情有关的成语。(2分)
    (2)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句。(2分)
    (3)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4分)
    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当作生平第一至交。”
    ②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并直言劝说寇“《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像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顿然大悟,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能这样直言相告。
    (4)同学们就“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进行了辩论,请你以反方身份对正方加以辩驳。(有观点,有理由。)(2分)
    正方:网络交友利大于弊。网络交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友范围广;网络交友不需要面对面交流,克服了部分同学的胆小、内向、羞涩,能使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网络交友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解决自己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很多问题。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7—10题。(15分)
    散步
    作者: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地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地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文章为什么取题《散步》?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8.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9.品味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妙处。(3分)
    10.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秋意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眼前的山水突然安详寂然了,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书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秋光,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
    ⑤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冷冷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⑥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⑦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⑧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⑨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次书(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11.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12.对画线句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A.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
    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
    C.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
    D.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
    13.下面语句都描写了菊花、请从“景物特点”与“写作目的”两个角度来比较不同。(4分)
    【甲】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
    【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以下小题。(共15分)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____________’,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②,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志:记。②蹉跎:光阴消逝。
    1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___
    1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6.如果从上面两段文字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17.比较阅读,回答问题。(4分)
    (1)联系上下文,语段【乙】横线处可以选填语段【甲】中______________一句。(1分)
    (2)这两则材料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
    【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8.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他所咏之“志”的内涵。(2分)
    19.“萧瑟”一词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本诗中的“萧瑟”应选择哪一种意思?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四、名著阅读。(20分)
    20.《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4分)
    21.《湘行散记》是________(作者)的一部________(文体)集。(2分)
    22.根据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题。(12分)
    (1)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二十四孝图》中,“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B.《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医生用药奇特,故弄玄虚,但并无实际效果,有失名医之称。
    C.《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十分感动。
    D.《琐记》中,衍太太比较凶,严格对待孩子们,大家都不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附近玩。
    (2)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一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捕鸟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猖会》前半部分在谈迎神赛会时,主要谈及哪两件事?(2分)
    (4)下面均是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请任选一位,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其有关的两个情节,并从中归纳出其性格特征。(4分)
    示例:藤野先生:上讲堂忘记戴领结——不拘小节;订正“我”的解剖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①长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陈莲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安徒生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其魅力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五、作文(50分)
    进入七年级,我们在新的学习环境里,认识了很多新同学,交了不少新朋友,相信你对结识新同学、新朋友的过程还记忆犹新,朋友独特的性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我就这样认识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②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合理安排叙事的详略。④请回避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测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2分)B2.(2分)B3.(2分)C4.(2分)D
    5.(8分)(1)岐王宅里寻常见 应傍战场开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6.(1)(2分)示例:忘年之交,刎颈之交,君子之交,管鲍之交。
    (2)(2分)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4分)①交友要慎重,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②要学会交诤友。③真正的朋友不会姑息迁就对方的错误,能做到直言相告的才是真正的朋友。(言之有理即可)
    (4)(2分)网络交友弊大于利。①网络交友,无法掌握对方的基本信息:无法确切地了解对方的品性,容易上当受骗。②网络上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会使你的一些个人信息外泄,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答出一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7.(4分)文章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8.(4分)(1)“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2)“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过了严冬)。
    9.(3分)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展现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10.(4分)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散步的情形,照应题目和前文,突出了尊老爱幼的主旨,揭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11.(4分)“涌”“挤”“游”“冒”等一系列动词,细腻地描写出了秋意无处不在,用词精练,化抽象为形象,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2.(2分)B
    13.(4分)【甲】句着重描写秋菊的香气以及遍地都是,作者借菊花表达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乙】句着重描写菊花的颜色以及蓬勃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好好儿活”的生命领悟,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答出景物特点2分,写出写作目的2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14.(1)悦,愉快。(2)学过的知识(3)疑惑(4)好的方面,优点(4分)
    15.(1)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2分)
    (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2分)
    16.抄写句子无错误(1分),言之有理可(2分,共3分)
    17.(1)学而不思则罔(1分)
    (2)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1点1分,共3分)
    (二)18.(2分)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襟。
    19.(2分)选择①。本诗描写了天地、大海、百草等宏大景象,境界开阔,并无凄凉之感;而作者登上碣石山,感受八面来风,一边听着风吹万物的声响,一边欣赏大海壮阔宏伟的景象,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注意:答案唯一,不能选择②)
    四、名著阅读(20分)
    20.(4分)孙犁 热爱祖国 淳朴善良 机智勇敢
    21.(2分)沈从文 散文
    22.(1)(4分)D
    (2)(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2分)一是《陶庵梦忆》所载古时赛会的“豪奢”;二是儿时见过的赛会盛况。
    (4)(4分)示例一:(①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给“我”买《山海经》真诚善良。
    示例二:(②陈莲河:)要昂贵的出诊费——贪婪;到处招摇撞骗——故弄玄虚。
    23.(2分)在于丰厚的思想感情、完全的儿童视角和幽默的语言。
    五、作文(50分)略。
    主题
    古诗词名句
    渴望和平
    (1)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关心好友
    (2)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思念家乡
    (3)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站在小舟之上,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相关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