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课后题专练 选必2-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人教版(2019)模拟练习

    课后题专练 选必2-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人教版(2019)模拟练习第1页
    课后题专练 选必2-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人教版(2019)模拟练习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后题专练 选必2-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人教版(2019)模拟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课后题专练 选必2-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人教版(2019)模拟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
    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演替早期的种群可能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
    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
    遥控航模模拟天敌利用了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中燕子表达的有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
    对于珍惜濒危的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
    易地保护就是将各种野生动物迁人动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保护。( )
    选择题
    1.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
    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C.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2.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
    A. B. C. D.
    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4.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都要吃大量竹子,但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大熊猫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分解者利用
    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三、简答题
    1.为保护鱼类资源,国家规定渔民捕鱼时,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的产量,这是为什么?请从种群特征的角度作出解释。
    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
    2.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为什么?
    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
    3.“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赢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是蜾贏幼虫的食物。你认为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捕食。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
    4.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1)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5.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四大家鱼的混养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原理: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意义:充分利用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
    6.在垂直结构上,与草原群落相比,森林群落动物分层现象更为复杂,原因是什么?
    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更多、分层现象更复杂,为动物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也更多、更复杂。
    7.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藤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据表分析,鹤鹬和青脚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鹤鹬和青脚鹬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因为二者的觅食生境均有1和3,且食,且食物种类高度相物种类高度
    据表描述绿翅鸭的生态位。
    绿翅鸭的觅食生境为1和3,食物种类为小坚果、茎类、螺类、贝壳沙砾等,与另外三种鸟类有不同程度的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该有利于不同生物______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8.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9.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不一定。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环境,生物的繁殖、迁入和迁出,群落内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0.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为什么草莓不能和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
    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木本植物较为高大,能占据更多空间,获得更多的阳光,与草莓相比,它们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能繁盛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11.动物园中饲养的各种动物,栽培了多种植物。他们能够成一个群落吗?动物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都不是。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被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没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12.同碳元素一样,氮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的施加氮肥?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13.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收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①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②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③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答案
    判断题
    正确的有1、6、7、9、10、13
    选择题
    1~4CCDD
    简答题
    1.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2.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
    3.捕食。
    4.(1)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
    5.原理: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意义:充分利用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
    6.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更多、分层现象更复杂,为动物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也更多、更复杂。
    7(1)鹤鹬和青脚鹬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因为二者的觅食生境均有1和3,且食物种类高度相似。
    (2)绿翅鸭的觅食生境为1和3,食物种类为小坚果、茎类、螺类、贝壳沙砾等,与另外三种鸟类有不同程度的种间竞争
    (3)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协同进化
    8.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9.不一定。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环境,生物的繁殖、迁入和迁出,群落内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10.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木本植物较为高大,能占据更多空间,获得更多的阳光,与草莓相比,它们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能繁盛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11.都不是。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被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没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12.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13.①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②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③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14 生物与环境冲刺高考50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14 生物与环境冲刺高考50题(含解析),共49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4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类50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4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类50题(含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必背核心知识NO.4——选必2 生物与环境: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必背核心知识NO.4——选必2 生物与环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环境容纳量?,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总趋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