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检测时长:70分钟 总分值:100分
一、基础题 (22分)
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把正确选项填入对应表格中。
①女佣(A.yōng B.yòng ) ②脂肪(A.zhǐ B.zhī) ③强迫(A.qiǎng B.qiáng)
④模样(A.mó B.mú) ⑤晕车(A.yùn B.yūn) ⑥提供(A.gòng B.gōng)
【答案】①A②B③A④B⑤A⑥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女佣(nǚ yōng):女仆。故选A。
脂肪(zhī fáng):有机化合物,由三个脂肪酸分子和一个甘油分子化合而成,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皮下组织以及植物体中。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故选B。
强迫(qiǎng pò):施加压力使服从。故选A。
模样(mú yàng):表示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故选B。
晕车(yùn chē):坐车时头晕、呕吐。故选A。
提供(tí gōng):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故选B。
2. 补充完整成语,完成语境填空。
丰( )足( ) 夜不( )( ) 民不( )( ) 兵( )马( )
(1)以上词语中,形容人民没办法生活的词语是:_________;形容生活富裕,穿的吃的都很充足的词语是_________.
(2)结合语境从上述词语中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那一年( ),他与家人走散了。
②在这个和谐社会里,哪怕( ),人们也能安心入睡。
【答案】 ①. 衣 ②. 食 ③. 闭 ④. 户 ⑤. 聊 ⑥. 生 ⑦. 荒 ⑧. 乱 ⑨. 民不聊生 ⑩. 丰衣足食 ⑪. 兵荒马乱 ⑫. 夜不闭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及运用。在填充成语时要注意结合后面题目的语境,帮助自己准确填写。
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夜不闭户: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不怕小偷来侵犯。形容社会治安情况很好。
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百姓生活不得安宁的景象。
(1)以上词语中,形容人民没办法生活的词语是:民不聊生;形容生活富裕,穿的吃的都很充足的词语是丰衣足食。
(2)①这里用来形容那一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因此他与家人失散了。应选择“兵荒马乱”;
②句中用来形容这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全,即使晚上睡觉不关门,人们也能放心地入睡,不担心有盗贼或危险发生。应使用“夜不闭户”。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B.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唯我独尊的象兵。
C. “十一”长假,街上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
D. 短视频越来越频繁地占据人们的休闲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形容游客们被美景陶醉而舍不得离开,使用恰当;
B.唯我独尊: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象兵”并不具备自高自大的性格特征,使用不恰当;
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形容“十一”长假街上的游人很多,不断到来的情景,使用恰当;
D.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这里说短视频越来越频繁地占有人们的休闲时间,使用恰当;
故选B。
4. 选出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最恰当的解释。
(1)全神贯注 A.连贯、集中 B.贯通 ( )
(2)居高临下 A.靠近、对着 B.来到 ( )
【答案】 ①. A ②. 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全神贯注: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贯:集中。故选A。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临:靠近,对着。故选A。
5. 说说下列各句的判断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句用了反问的修辞。 ( )
(2)“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横线处可以填入“余音绕梁”。( )
(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答案】 ①. ✔ ②. × ③.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知识运用。
(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通过反问来加强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相争的强烈不满和无奈之情,表述正确;
(2)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根据语境“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可知,此处描写的对象是木雕艺术品,不能使用“余音绕梁”,故表述错误;
(3)此处的破折号是插入补充说明的作用,第一个补充说明作者现在也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第二个破折号插入补充“我”对“猹”的印象。故原句表述错误。
6. 下列各句中,表达最能体现得体的一项是( )
A.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示:“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 我近来工作很忙,但我会拨冗参与贵公司的开业大典。预祝贵公司开业大吉!
C.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教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
D. 提到自己的爸爸,小刘动情地说:“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表达不得体。“否则后果自负”语气生硬,不符合会议开始前主持人提示的语境,应改为更温和、礼貌的表述,如“以免影响会议进行,请大家配合”;
B.表达不得体。“拨冗”敬辞,用于请对方从繁忙中抽出时间,不能用于自己,此处应改为“抽空”或“抽时间”;
D.表达不得体。“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对方的父亲,此处小刘提及自己的父亲,应使用谦辞“家父”或“父亲”;
故选C。
7. 请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能改变原意。
(1)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改成两个句子)
(2)这个富有创意的国画,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中学文化水平的工人之手。(修改病句)
(3)妈妈看着我。(扩写句子,要求至少扩两处)
【答案】(1)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2)这个富有创意的国画,出自一位仅有中学文化水平的工人之手。
(3)温柔的妈妈用充满关爱的眼神仔细地看着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将原句拆分为两个句子,同时保持原意不变,两个句子各使用一个主语。即分别描述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和他们的事迹对我们的激励作用。故改写为: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原句句式杂糅。“作者是出自……之手”句式杂糅,可删掉“作者是”或删掉“出自……之手”。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扩句。扩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增添修饰成分,按题干要求至少扩写两处。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疲惫的妈妈在厨房的灯光下深情地看着我。
二、文言文阅读 (14分)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①(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②。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④(zé)蛇死焉,而华隆僵无所知矣。犬彷徨嗥(há)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⑤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弋:用带绳子的箭射猎。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③后:后来,以后④咋:咬。⑤闷绝:窒息。
8.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华隆好弋猎( )犬遂咋蛇死焉 ( )
(3)二日乃苏( ) (4)隆闷绝委地( )
9. 请联系全文前后意思,用现代汉语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2)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10. “狗对主人的义气”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8. ①. 喜欢/爱 ②. 于是,就 ③. 才 ④. 倒下
9. (1)家里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于是跟着狗走去看个究竟。
(2)从此以后,(他)非常珍惜(这只狗),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戚一样。
10. ①华隆被大蛇缠身,狗为救主人,咬死大蛇;②华隆浑身僵硬失去知觉,狗奔走吼叫,招来家人营救;③在华隆未苏醒时,狗始终不吃东西。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华隆好弋猎”意思是: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带着狗四处游玩。好:喜欢;
(2)“犬遂咋蛇死焉”意思是:于是那条狗将蛇咬死了。遂:于是、就;
(3)“二日乃苏”意思是:两天后才苏醒。乃:才;
(4)“隆闷绝委地”意思是: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委:倒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怪:认为……奇怪;如此:这里指狗之前的举动;因:于是。“自此爱惜”为省略句,省略了“爱惜”的主语“他”和对象“这只狗”,作答时要翻译出来。
(2)自此:从此,指从某个时间点或事件之后开始;如同:就像;亲戚: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也常用来泛指与自己关系亲密、亲近的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华隆被大蛇围绕周身,陷入危险之中时,“犬遂咋蛇死焉”,他的犬“的尾”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咬死了大蛇,挽救了主人的生命。这体现了狗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主人。在华隆被蛇缠绕昏迷之后,狗并没有因为危险解除而离开,而是“彷徨嗥吠,往复路间”,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不安。它不断地在路间徘徊、吠叫,试图引起家人的注意,以便尽快救醒主人。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是狗对主人深厚情感的体现。“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在华隆昏迷不醒的两天里,狗始终守在他的身边,不吃不喝。这种忠诚的守候,不仅体现了狗对主人的深厚情感,也展示了狗在危难时刻对主人的坚定支持和不离不弃。
【点睛】参考译文:
华隆喜欢射能打猎。他喂养了一只狗,外号叫“的尾”,每次他去打猎都会带着那只狗跟随自己。后来有一次,华降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全身。于是狗将蛇咬死,但华隆浑身僵硬地卧在地上无知觉。狗在他周围心神不宁地吼叫,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家人对狗的举动感到奇怪,于是跟着狗来到江边。看见华隆就要窒息地蜷缩着,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在他还没有苏醒之前,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从此他十分爱惜这只狗,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与探究 (24分)
把屈辱当作鞭子
①一个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时随父母来到了河南五七干校,在五七干校的子弟学校读书。一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十三岁的他“改”了标题,写了一篇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文章。于是,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一百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男孩委屈极了,他的委屈变成了愤怒的喷发。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
②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许多人想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恋爱了,但女友的父母认为女儿必须嫁给一个知识分子,好出人头地。于是女友便离他而去,他又一次委屈极了,一周内瘦了十公斤!上天好像就是这样捉弄他,那时他产生了“特农民”的想法,开始自嘲能找出一条不上大学也能让对方会后悔的方法。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作文还不错,于是决定写作,写童话。未曾想,他写的童话孩子们很喜欢。他就不停地写呀写,这一写就是二十年,写了一千万字的童话。他就是中国童话大王“皮皮鲁”之父郑渊洁。
③委屈的郑渊洁,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洗刷以往的耻辱,他勇敢地拿起了笔,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终于用自己手中的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④这也使人想起以前美国有位毫无声望的年轻律师。一次,他为了一次重要的诉讼事件赶到芝加哥。当地几位著名的律师对他毫无欢迎的表示。他跑去拜访他们,也到处受白眼。因为那些律师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和这样一个年纪轻轻、资格尚浅的人往来未免有失身份。然而,他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而是从中受到警策,锐意进取、挑战自我。他说:“我从他人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远远不够用。我发现自己应该学习和尚未学习的事还多着哩!”于是,他发奋努力,矢志不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当上了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⑤人处在逆境,会遭到挫折、贫穷以及世俗的磨难、压迫和围困。弱者会因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强者则愈挫愈奋,勇往直前。因此,如果你正处在逆境中,你不妨将你所受的屈辱看作是一根鞭子。只要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他就会鞭策、激励着你,书写生命的辉煌!
11. “把屈辱当作鞭子”一句中“鞭子”是个喻体,这个喻体有什么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12. 选文最后一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 ,在文中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
13. 说一说“只要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它就会鞭策、激励着你,书写新的辉煌!”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4. 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郑渊洁经历了哪些逆境? 他又是怎样“华丽”转身的?
15. 本文认为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是否赞同呢?若赞同,请说说你理由; 若不赞同,请说说你认为是什么造就了人才,并说说理由。
【答案】11. 鞭策、激励着自己书写新的辉煌的动力。
12. ①. 议论 ②. 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13. 加点字词说明了两者间的条件关系。强调了只有把屈辱当做动力,你才可能因为屈辱而成功,要正确对待屈辱。
14. 郑渊洁经历了被老师当众羞辱并开除、女友因他不是知识分子而离开等逆境。他在这些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写作,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童话作家。
15. 不赞同。只有对于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来说,逆境才是一个很好的“培育地”。然而,对于更多的人,他们无法正确地面对逆境,最终,仍被逆境击倒,成为了挫折的手下败将。所以,真正造就人才的人,是自己。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结合郑渊洁受屈辱的逆境但最后成为了中国童话大王“皮皮鲁”之父以及林肯在年轻时是一位没有声望律师到处遭受遭受白眼但最后成功当上美国总统的经历可知,“把屈辱当作鞭子”一句中,“鞭子”是一个喻体,它代表了屈辱的刺激和动力。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屈辱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鞭策他们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因此,在面对屈辱时,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种动力,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在结合第⑤段“只要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他就会鞭策、激励着你,书写生命的辉煌”所以“鞭子”这个喻体是指鞭策、激励着自己书写新的辉煌的动力。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辨析。
根据最后一段“人处在逆境,会遭到挫折、贫穷以及世俗磨难、压迫和围困……只要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他就会鞭策、激励着你,书写生命的辉煌”可知,这是作者对逆境发表自己的看法,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本段通过议论的方式对前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升华,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另外,作者强调了逆境对人的积极作用,激励读者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往直前。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效果。
“只要”是一个条件连词,它表达了一种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即只要满足某个条件(这里是指“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就会引发后续的结果或效应。这强调了只要能够正确对待屈辱这根“鞭子”,那么它就会成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强大动力。而“就”则是一个承接连词,它在这里承接了“只要”所设定的条件,并直接引出了后续的结果——“鞭策、激励着你,书写新的辉煌”。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增强了句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共同强调了逆境中屈辱的积极作用,鼓励人们在面对屈辱时能够保持正确的态度,勇往直前,书写自己生命的辉煌篇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①段“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一百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男孩委屈极了,他的委屈变成了愤怒的喷发。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可概括事件为:郑渊洁被老师当众羞辱并开除;
根据第②段“他……恋爱了,但女友的父母认为女儿必须嫁给一个知识分子,好出人头地。于是女友便离他而去,他又一次委屈极了,一周内瘦了十公斤!上天好像就是这样捉弄他”可概括事件为:郑渊洁女友因他不是知识分子而离开;
根据第②段“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作文还不错,于是决定写作,写童话。未曾想,他写的童话孩子们很喜欢。他就不停地写呀写,这一写就是二十年,写了一千万字的童话”第③段“委屈的郑渊洁,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洗刷以往的耻辱,他勇敢地拿起了笔,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终于用自己手中的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知,郑渊洁没有被这些逆境击垮,而是选择了拿起笔写作,孜孜不倦地努力,最终成为了中国童话大王“皮皮鲁”之父,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据此作答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表达。可基于本文内容赞成“逆境可以造就人才”的观点,也可以不赞成改观点,结合其他造就人才的因素阐述理由即可。
示例:我赞成该观点,即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因为在逆境中,人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创造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进步。同时,逆境也会让人们更加珍惜机会和成果,更加懂得感恩和回报。相反,如果人们一直处于顺境中,可能会变得安逸和懒惰,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
四、写作 (40分)
16. 读完“把屈辱当作鞭子”,你有何感受?请以“我生命中的逆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事件交代清楚,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③字数不少于450,④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我生命中的逆境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逆流与暗礁,它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生活的某个角落,等待着给我们一次深刻的洗礼。对我而言,那段关于“数学噩梦”的日子,便是我生命中一道难忘的逆境。
那是一个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却似乎无法照亮我心中那片被数学难题笼罩的阴霾。数学,这个曾经让我引以为傲的学科,突然间变得异常陌生和棘手。随着年级的升高,公式越来越复杂,题目也越来越深奥,我仿佛被卷入了一个无尽的漩涡,挣扎、呼喊,却找不到出路。
记得有一次数学测试,试卷上的题目像是一只只张牙舞爪的怪兽,让我无从下手。我紧握着笔,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也一点点沉到了谷底。交卷的铃声响起时,我的试卷上依然空白着大片的区域,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和绝望。
成绩公布的那天,老师念到我的名字,紧跟着的是那个刺耳的分数,我的心猛地一紧,仿佛被什么重物狠狠地砸了一下。同学们的目光或同情或嘲笑,我无暇顾及,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放学后,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风带着凉意,吹散了我的发丝,也似乎吹散了我所有的自信与骄傲。
然而,正是这样的逆境,让我学会了坚持与反思。我开始意识到,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出路。于是,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早起半小时复习数学概念,晚上则埋头于题海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向老师请教,或是与同学们讨论。我还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那里有一群和我一样热爱数学、勇于挑战的同学,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迎来了一次数学测试。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迷茫无助的学生,而是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考场。笔尖在纸上跳跃,每一道题目都像是老朋友般熟悉,我游刃有余地解答着,享受着解题带来的乐趣。当铃声再次响起,我微笑着交上了试卷,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然。
成绩公布时,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首,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穿越逆境后的蜕变,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我深知,生命中的逆境虽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勇于面对,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关键词“我”这是一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要求文章必须从“我”的角度出发,讲述个人的经历、感受和思考。“生命”指的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对作者产生深远影响的阶段。逆境通常指的是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不幸等不利的情境。这些情境往往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勇气和智慧,也是个人成长和成熟的重要契机。在文章中,“逆境”应被具体化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件或经历,以便深入阐述。文章需要围绕“我”在生命中所遇到的逆境展开,通过具体的个人经历来展现逆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经历可以是学习上的挫败、人际关系的困扰、家庭变故的打击等,关键是要能够触动人心,让读者产生共鸣。立意上文章应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虽然逆境带来了痛苦和挑战,但“我”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克服。
第二,选材构思。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可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择有关遇到困境的题材进行作文。比如可以选择一次重大的考试失利,或者某一门长期困扰自己的学科作为切入点。描述自己在面对成绩下滑、知识点难以掌握时的焦虑、挫败感,以及如何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寻求老师同学帮助、调整心态等方法,最终克服困难、提升成绩的过程。这样的选材能够展现学生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努力,以及学业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我”的喜怒哀乐。同时,要真诚地表达“我”在逆境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变化,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语文测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语文测试卷,共2页。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卷,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