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一模)温州城区坐落于温瑞平原,被瓯江、楠溪江等分割成几块(如图所示),向内纵深地区湖荡连绵。形成这种地形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B.流水C.风力D.生物
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在D点的正西方 B.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cm,则实地距离是150m
C.A点和B点的海拔相等 D.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陡的路线是AC
3.(2023·浙江温州模拟)龙港市位于鳌江平原下游,该平原河网密布是浙江省第五大平原,形成该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冰川B.流水C.风力D.生物
4.(2022·浙江绍兴一模)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生物因素D.风力侵蚀
5.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 沙漠中的石蘑菇
6.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等高距的选择要看( )
A.图幅大小 B.地形的海拔高度 C.地势起伏和陡缓情况 D.地形是否齐全
7.下列图示(单位:米)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
A.B.C.D.
8.在地图上,有很多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它们被称为( )
A.图例B.注记C.指向标D.比例尺
9.造成地形变化的因素有()
A.只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因素 B.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因素
C.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的同时作用 D.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程
10.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主要都是()
A.火山活动的结果 B.河流冲刷的结果 C.地壳变动的结果D.地震活动的结果
11.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A.甲B.乙C.丙D.丁
12.海拔一般在 200- 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该地形是( )
A.高原B.丘陵C.平原D.盆地
13.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14.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B.流水C.风力D.海浪
15.如图所示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村在乙村的西南方向 B.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是4千米
C.A、B两地温度相差1.8℃ D.该地区不可能有河流发育
16.关于图中① 、② 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 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 图的比例尺比② 图大
C.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D.甲-乙实际距离小于丙-丁实际距离
17.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18.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 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 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9.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C处是山脊 B.D处是峭壁 C.A位于B的西南方 D.海拔最高的是B处
20.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时为峭壁 B.同一条等高线,海拔可以不同
C.等高线不能重合 D.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较密集
21.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D.地形相对高度
22.如图甲所示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如图乙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画出的?
A.ABB.CDC.EFD.GH
23.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24.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5.下列有关内、外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流沙,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
26.沙漠中的沙丘形成的原因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二、简答题
27.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③ 。
(2)河流 C 、 D 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其原因是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 (填“ C " " D ”或“ E , ,)处最合适。
三、填空题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向。
(2)图中有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从地形角度考虑,登山最困难的路线是__________。
(3)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降水最丰沛的是_________。
(4)当图中乙地的气温为12°C时,甲地的气温大约是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一模)温州城区坐落于温瑞平原,被瓯江、楠溪江等分割成几块(如图所示),向内纵深地区湖荡连绵。形成这种地形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B.流水C.风力D.生物
【答案】B
【解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温州城区坐落于温瑞平原,被瓯江、楠溪江等分割成几块,向内纵深地区湖荡连绵。形成这种地形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B正确;故选B。
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在D点的正西方 B.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cm,则实地距离是150m
C.A点和B点的海拔相等 D.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陡的路线是AC
【答案】C
【解析】图中是采用指向标定向,所以C点在D点的西南方向,A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1:50000,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cm,则实地距离是3×500=1500米,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B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两地的海拔相等,C正确;B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AC等高线疏,坡度缓,D错误。故选C。
3.(2023·浙江温州模拟)龙港市位于鳌江平原下游,该平原河网密布是浙江省第五大平原,形成该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冰川B.流水C.风力D.生物
【答案】B
【解析】鳌江平原下游主要是鳌江携带泥沙冲击而成的,因此,形成该平原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故选B。
4.(2022·浙江绍兴一模)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生物因素D.风力侵蚀
【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作用。
故选B。
5.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 沙漠中的石蘑菇
【答案】C
【解析】长江三角洲、海岸边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头蘑菇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综上所述,故选项C符合题意。
6.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等高距的选择要看( )
A.图幅大小 B.地形的海拔高度 C.地势起伏和陡缓情况 D.地形是否齐全
【答案】C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要能准确、清楚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等高距的确定是关键。同样一座山,等高距越大,等高线条数就越少;等高距越小,等高线条数就越多。地形越和缓,所确定的等高距就应小一些,这样才能准确清楚地反映其地形特征,因此地势起伏和陡缓状况是等高距确定的重要因素。故选C。
7.下列图示(单位:米)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山谷发育河流,由图可知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出为山谷,山谷发育河流。故选D。
8.在地图上,有很多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它们被称为( )
A.图例B.注记C.指向标D.比例尺
【答案】B
【解析】点拨:在地图上,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注记。
9.造成地形变化的因素有()
A.只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因素 B.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因素
C.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的同时作用 D.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程
【答案】C
【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是来自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B错误;内力因素和外力因素的同时作用,故C正确;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C。
10.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主要都是()
A.火山活动的结果 B.河流冲刷的结果 C.地壳变动的结果D.地震活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故选择答案C。
11.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沿图中的丙路线可以看出河流,因为此处是山谷地形,其他地区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选C。
12.海拔一般在 200- 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该地形是( )
A.高原B.丘陵C.平原D.盆地
【答案】B
【解析】海拔一般在 200- 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该地形是丘陵;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和缓;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地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结合题意。故选B。
13.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地形平坦,A错;山地和丘陵地面都崎岖不平,B对;盆地为中间低,四周高,但中间不一定是平原,也可以有丘陵,如四川盆地,C错;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是山地,D错;综上可知,选B。
14.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B.流水C.风力D.海浪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这里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说明该地河湖密布,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故选B。
15.如图所示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村在乙村的西南方向 B.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是4千米
C.A、B两地温度相差1.8℃ D.该地区不可能有河流发育
【答案】C
【解析】A.从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看,甲村在乙村的正南方向,故A不正确。
B.根据图中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可知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是3千米,故B不正确。
C.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A点海拔为0米,B点海拔为300米,计算可知,(300-0)÷100×0.6=1.8℃,故C正确。
D.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故D不正确。
16.关于图中① 、② 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 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 图的比例尺比② 图大
C.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D.甲-乙实际距离小于丙-丁实际距离
【答案】C
【解析】①图表示山峰地形,故错误;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故① 图的比例尺比② 图小,故错误;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故正确;甲-乙实际距离大于丙-丁实际距离,故错误;故选C。
17.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答案】C
【解析】甲图中20°经线在右,30°经线在左,可以判断出两条经线都是西经,而20°W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右边的部分位于东半球,选项A错误。甲图纬度20°S附近,20°W到30°W之间部分的经度跨度是10度,乙图20°N附近,相同部分的经度跨度是5度,据此判断,甲图比例尺小,实际范围大,乙图比例尺大,实际范围小,选项B错误,C正确。甲乙两图高差相同,甲图范围大,坡度小,乙图范围小,坡度大,选项D错误。
18.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 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 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答案】C
【解析】雅鲁藏布江大侠谷、黄土高原破碎地表、三峡都是由河流冲刷作用形成的;而珠江三角洲是由河流堆积形成的;冰斗谷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
19.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C处是山脊 B.D处是峭壁 C.A位于B的西南方 D.海拔最高的是B处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 C处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出为是山谷,故A错误;D处等高线重合是峭壁,故B正确;A位于B的西方,故C错误;海拔最高的是山峰并不是B处,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
20.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时为峭壁 B.同一条等高线,海拔可以不同
C.等高线不能重合 D.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较密集
【答案】D
【解析】等高线重叠处为峭壁;同一条等高线,海拔相同;等高线可以重合;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较密集,故答案D正确。
21.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D.地形相对高度
【答案】C
【解析】等高距就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因此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等高距就是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结合题意。故选C。
22.如图甲所示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如图乙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画出的?
A.ABB.CDC.EFD.GH
【答案】B
【解析】如图甲所示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如图乙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的AB线画出,结合题意。故选B。
23.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答案】B
【解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①和②中的虚线处的等高线都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图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图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几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鞍部。根据题意,故选B。
24.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解析】河流形成于山谷中,图中甲、丙、丁地都是山脊,山脊上不会形成小河。乙地是山谷,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25.下列有关内、外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流沙,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
【答案】A
【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A正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是夏季暴雨的冲刷形成的,选项B错误;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起伏高低,外力作用使高山削低,低地填平,所以选项C错误;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风力作用、太阳辐射等物理作用的结果,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选项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6.沙漠中的沙丘形成的原因
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C
【解析】沙漠里面总是会有主导风向的,沙子在风力推动下,迎风面的沙子在风力推动下,不断的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的移动,就等于沙丘向前推移,成为移动沙丘。所以风力堆积作用是沙漠中的沙丘形成的原因,故选C。
二、简答题
27.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③ 。
(2)河流 C 、 D 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其原因是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 (填“ C " " D ”或“ E , ,)处最合适。
【答案】(1)鞍部;峭壁
(2) C ;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坡度大、水流急,水量大) (3) E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两座山低洼处的鞍部,③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峭壁。
(2)河流 C、D 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C,因为此处等高线较密集,水能更丰富。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大坝,要建在E处最合适,因为此处修建水库集水面广。
三、填空题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向。
(2)图中有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从地形角度考虑,登山最困难的路线是__________。
(3)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降水最丰沛的是_________。
(4)当图中乙地的气温为12°C时,甲地的气温大约是__________。
【答案】(1)东北方向;(2)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困难;
(3)乙;(4)15℃
【解析】(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甲地的东南西北方向,连接丁甲,得出丁地在甲的东北方向;
(2)比较①②③④四条路线处的等高线,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困难;
(3)我国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甲、乙、丙、丁中乙位于山的迎风坡,降水最丰富;
(4)根据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升高0.6℃,计算甲地的气温大约是:12℃+(700-200)÷100×0.6℃=15℃。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6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课后测评</a>,共15页。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测试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7节 压强测试题</a>,共24页。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变阻器课时作业</a>,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