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3.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对应教材
【粤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
姓 名
学 校
授课年级
高二
课程学时
1学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了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功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组成。同时,本节还探讨了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以及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有初步的认识和使用经验。但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此外,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和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信息技术发展的好奇心。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敏感度和价值判断力。
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解决实际问题。
终身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追求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功能。
难点: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内在联系: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如何把握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学生可能缺乏经验。
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反思总结"的教学模式。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应用的具体场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设置具体的任务,如分析一个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探究学习:分组探究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巩固学习成果。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作用的理解程度。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程导入与概念引入 教师行为:
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新闻事件作为开场,例如介绍智能手机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救助人们,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作用的兴趣。
通过PPT展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
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例如“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故事或新闻事件,思考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其中的作用。
观看PPT展示,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
积极参与讨论,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
设计目的:
通过故事或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程内容的深入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环节(二):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功能与特点讲解 教师行为:
详细讲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功能,如数据处理、存储、通信等,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
展示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并讨论它们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演示或视频,展示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和常用功能。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教师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功能的讲解,做好笔记。
观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思考它们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观看演示或视频,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操作方式。
设计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功能和特点。
通过实际演示,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操作的直观理解。
环节(三):计算机与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师行为:
提供几个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不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如在线教育平台、移动支付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改善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小组展示。
学生行为:
阅读案例材料,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中的关键点和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的作用。
准备并进行小组展示,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和案例分析。
设计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实际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
环节(四):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操作实践 教师行为:
安排学生进行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操作实践,如文件管理、网络浏览、应用程序使用等。
提供操作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提供即时的反馈和帮助。
学生行为:
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操作实践。
在实践中积极尝试,遇到问题主动提问并寻求帮助。
与同伴交流操作经验,共同提高操作技能。
设计目的: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功能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环节(五):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教师行为:
介绍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影响它们的未来发展。
讨论这些技术如何与信息系统结合,创造新的可能性和应用场景。
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未来信息系统中的潜在作用。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教师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发展趋势的介绍。
思考并参与讨论,尝试预测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未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表达自己对未来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作用的看法。
设计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拓宽视野。
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环节(六):课堂总结与课后反思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功能、特点、应用案例、发展趋势等。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何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
布置课后阅读和研究任务,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相关知识。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进行课后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记录课后任务,准备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
设计目的: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学习反思(教师课后自行填写)
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3.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3.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3.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3.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项目,项目学习活动记录表,评价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认识电子点餐信息系统涉及的计算机设备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2.认识电子点餐信息系统涉及的计算机设备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