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
    2024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6页。
    2.卷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隆然伏行(1óng) 早实以蕃(fān) 橐驼(tuó)
    B. 窥伺效慕(sì) 寿且孳也(zī) 移徙(xī)
    C. 其莳也若子(shì) 而卒以祸(zú) 勖尔植(xù)
    D 早缫而绪(sā) 故病且怠(dài) 飧饔(sū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移徙”的“徙”读音错误,应读为“xǐ”。
    故选B。
    2.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奴役
    B. 悟已往之不谏 谏:规劝
    C. 将有事于西畴 畴:田地
    D. 帝乡不可期 期:期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
    B.谏:挽回。句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
    C.句意: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D.句意: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故选B。
    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临深潭 临:靠近
    B. 汝识之乎 识:认识
    C.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向:刚才的
    D. 有大石当中流 当:处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
    B.识:知道。句意:你知道那些(典故)吗?
    C.句意: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
    D.句意:有块大石头处在水流的中央。
    故选B。
    4.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农人告余以春及B. 既自以心为形役
    C. 乐夫天命复奚疑D. 田园将芜胡不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句意: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句意: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
    B.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所役使。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乐天知命还疑惑什么呢?
    D.疑问句式,疑问词“胡”。句意: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故选C。
    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送之至湖口
    C. 今以钟磬置水中 余是以记之
    D. 而言之不详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兼词,于此;/形容词词尾,……地。句意: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从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
    B.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句意: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
    C.介词,把;/介词,因为。句意:现在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
    D.均为连词,却。句意:但是说得不详细。/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
    故选D。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B. 且硕茂,早实以蕃 且不得暇
    C. 非有能硕茂之也 则又爱之太恩
    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传其事以为官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其,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B.且,而且;/尚且。句意: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尚且不得空暇。
    C.之,均为代词,它。句意: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
    D.以,连词,表修饰。/介词,把。句意: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故选C。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②善万物之得时
    ③深愧平生之志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代词,指代“怀”。句意: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指听从亲戚建议去做官),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羡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
    ③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句意: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④动词,到、往。句意: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故选D。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甚善,名我固当
    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很恰当
    B.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且生长茂盛
    C.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育要平均
    D.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更严重的,用指甲抠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其培欲平”的意思是“它的培土要均匀”。句意: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均匀。
    故选C。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说也,人常疑之
    是这么说的,但人们常常怀疑它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C.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士大夫终究不肯在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绝壁的下面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是说也”的意思是“这个说法”。句意: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故选A。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曾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他与陈子昂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B.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曾写下一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名篇。
    C.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柳宗元的这一类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
    D. 避讳,是封建时代特有的一种制度或习惯,选文第三段中的“官理”,即“官治”,这是为了避唐高宗李治的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他与陈子昂一起倡导古文运动”错误。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而不是“陈子昂”。
    故选A。
    11. 下列对《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府中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B.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
    C. 妙玉爱“洁”。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D.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B.“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错误,是葫芦庙内的小沙弥抄给贾雨村的,这个小沙弥现在是贾雨村手下的门子;“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错误,贾母的娘家是史家。
    故选B。
    12. 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总纲。“木石前盟”隐括宝黛爱情悲剧,冷子兴演说、林黛玉进府先后展示贾府,“葫芦僧判案”揭示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太虚幻境暗示主要人物的归宿。
    B. 《红楼梦》运用多重视角来表现人物。读者对“贾宝玉”的了解来自冷子兴、贾敏、林黛玉、王夫人、警幻仙姑等人口中、心中、眼中,这种技巧使人物立体丰富,文章灵活多变。
    C. 曹雪芹擅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创作手法。如第三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伏笔林黛玉最终泪尽早亡。
    D. 贾雨村有才能干,知恩图报,淡泊名利。他曾得到甄士隐的帮助,作官后回报甄家娘子;被诬告免职,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得到贾政的举荐,就在判案时照顾贾府姻亲薛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D.“知恩图报,淡泊名利”错误。贾雨村曾得到甄土隐的帮助,为官后虽送了甄家娘子金银锦缎,但在判案时为了自己前途,没有把英莲解救回来;“判案时照顾贾府姻亲薛家”,是为怕得罪人,这些都不能说明他知恩图报;“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是因为他不甘心沉寂,四处游历,找寻起复机会,不是淡泊名利。
    故选D。
    13. 下面对《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品既写了她心狠手辣、刻薄寡情的一面,又写了她重视友情、亲情,温柔体贴的一面。她的心狠手辣、刻薄寡情体现在报复贾瑞、逼死尤二姐、对待下人等方面;而她哭吊秦可卿、爱护贾宝玉、资助邢岫烟等细节则又体现了她重视友情、亲情,温柔体贴的一面。
    B. 《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 《红楼梦》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对贾探春的描述。
    D. 《红楼梦》中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是将薛宝钗比作杨玉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将林黛玉比作赵飞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错误。“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故选B。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根据冷子兴对贾府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府现在不如仕宦之家B. 贾府现在比仕宦之家强
    C. 贾府比过去差D. 贾府外强中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由文段中“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可知,贾府比过去差,贾府现在还是比仕宦之家强。而从“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可知,贾府外强中干,已经出现了危机。
    故选A。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对她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者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选文中加点人物指的是( )
    A. 贾赦B. 贾政C. 贾琏D. 贾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B.贾政为王夫人的丈夫,林黛玉的二舅舅。故王夫人所说的“你舅舅”指的是贾政。
    故选B。
    二、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6. 按原文填空。
    (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5)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树郭橐驼传》)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石钟山记》)
    (7)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8)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至》)
    (9)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快阁》)
    (10)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安春雨初霁》)
    【答案】 ①. 奚惆怅而独悲 ②. 知来者之可追 ③. 舟遥遥以轻飏 ④. 风飘飘而吹衣 ⑤. 倚南窗以寄傲 ⑥. 审容膝之易安 ⑦. 既窈窕以寻壑 ⑧. 亦崎岖而经丘 ⑨. 能顺木之天 ⑩. 以致其性焉尔 ⑪. 事不目见耳闻 ⑫. 而臆断其有无 ⑬. 心非木石岂无感 ⑭. 吞声踯躅不敢言 ⑮. 花径不曾缘客扫 ⑯. 蓬门今始为君开 ⑰. 万里归船弄长笛 ⑱. 此心吾与白鸥盟 ⑲.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⑳. 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奚”“飏”“倚”“窈”“窕”“壑”“臆”“踯”“躅”“盟”。
    三、诗歌鉴赏(共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①仙人②缝缟袂③,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①月窟:月中仙境,月宫。②仙人:嫦娥。③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7. 下列对林黛玉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待了海棠花生长的环境。“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
    B. 颔联写白海棠白净如梨蕊,且具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致。
    C. 颈联以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作比喻,形容白海棠颜色的素白,而且形象地描绘了白海棠的形态。
    D. 尾联写看花人,“娇羞默默”“倦倚西风”,与首句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相呼应,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结构完整。
    1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上两诗的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绘神各有不同,林诗别致,薛诗浑厚。
    B. 林诗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之“白”,较之薛诗的“洗出”,更突出“白”的鲜艳洁净。
    C. 林诗海棠“偷来”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她寄人篱下的情形和畏缩胆怯的性格。
    D. 林诗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薛诗则以冰雪喻白海棠冰清玉洁之魂。
    19. 这两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请分别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人借花写出了自己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7. C 18. C
    19. 相同点:高洁。黛玉: 碾冰为土玉为盆,以冰为土,玉石为盆,可见其高洁。宝钗:冰雪招来露砌魂,以冰雪为魂。可见其高洁。
    不同点:①宝钗稳重,黛玉灵巧,宝钗“昼掩门”,黛玉“半掩门”。
    ②宝钗淡雅、宁静,黛玉哀愁、深情(多愁善感),宝钗“淡极”“玉无痕”,黛玉“拭啼痕”“娇羞默默”。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而且形象地描绘了白海棠的形态”错误。“月窟仙人缝搞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嫦娥所缝制的白色绢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写出白海棠的寂寞、幽怨、悲愁,这是描绘了白海棠的“质地”。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写出她寄人篱下的情形和畏缩胆怯的性格”错误。“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相同点:薛诗“冰雪招来露砌魂”以及林诗“碾冰为土玉为盆”都突出了白海棠高洁的特点,同时也是二人自况。
    不同点:薛诗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 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癫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亭亭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颈联“月窟仙人缝搞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搞袂”,而此“搞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 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嫦娥所缝制的白色绢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四、微写作(共10分)
    20. 5月29日-6月1日,高二年级开展了研学活动,同学们参观了古柏苍翠、环境古幽、清雅静谧的嵩阳书院,游览了雄伟壮观、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龙门石窟。请选择其中一处景点,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抒发你的游览感受。诗歌形式不限,字数不限。抒情性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走进嵩阳书院,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古柏参天,枝叶繁茂,为这古老的书院增添了几分庄重与静谧。漫步其间,我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到他们求知的渴望与对知识的敬畏。书院清幽的环境,让我浮躁的心灵得以沉静,愿在此度过余生,与笔墨纸砚为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对于高二年级研学活动中参观的嵩阳书院或龙门石窟,要求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以抒发游览感受。这既是对学生观察力和感受力的考验,也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是从体裁和内容方面的限定。
    写作思路:首先,学生需要在嵩阳书院和龙门石窟两个景点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这个选择应基于学生对景点的了解程度、个人感受以及写作风格的适应性。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抒情性文字,核心在于表达个人的游览感受,这种感受可能来自景点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建筑风格、游览体验等多个方面。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真挚的情感,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种情感可以是敬仰、赞叹、平静、愉悦等。应根据所选的景点和要表达的情感,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例如,如果选择蒿阳书院,可以采用古朴典雅的语言;如果选择龙门石窟,则可以采用雄浑壮阔的语言。写作时应避免空洞的赞美或生硬的描述,而应抒发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学生对景点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抒情性文字,都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五、大作文(50分)
    21. 按要求作文。
    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书,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纸质书以及阅读生活的热爱。飞速向前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很多东西都有可能逝去。
    请以“如果有一天没有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填在横线上(书籍除外)。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议论文或记叙文均可,700字以上。
    【答案】例文: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乡村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乡村,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灵将归向何处。
    乡村,那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宁静的土地。春天,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黄灿烂,宛如一幅巨大的金色画卷。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芬芳。田边的小溪水欢快地流淌,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水中嬉戏。溪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灵动的画笔。
    夏天,夜晚的乡村是最美的。繁星点点,明月高悬。老人们拿着蒲扇坐在院子里,讲述着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孩子们则在一旁追逐着萤火虫,笑声在夜空中回荡。田间的蛙声和草丛中的虫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田园交响曲。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金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是他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麦浪在秋风中翻滚,那是大地的诗篇。
    冬天,乡村被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乐的气氛让寒冷的冬天也变得温暖起来。
    然而,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乡村,我们将失去那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机会。再也感受不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清凉宁静,秋天的丰收喜悦,冬天的纯洁静谧。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乡村,我们将失去那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乡情。在乡村,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一家有难,八方支援。那种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已变得越来越稀有。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乡村,我们的文化根基也将受到动摇。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那些古老的习俗、民间艺术都源于这片土地。失去了乡村,我们的文化传承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希望,乡村能够永远存在,成为我们心灵的避风港,让我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始终能找到那份宁静与温暖,找到那份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材料以某位作家的话语为引入,引出写作话题“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要求考生填上除了书籍之外的任何一物,然后写一篇文章。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强调某位作家对书籍和阅读的喜欢以至于无法想象没有纸书的时候。第二句是立意的关键,引导考生思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在发展变化,有哪些事物正在慢慢或者已经逝去。这句话也限制题目可以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哪些未来可能会逝去的事物,比如乡村、电话、机械手表等等。
    题目“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中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如果”,强调是一种假设的,说明当下还存在,但在未来可能未必存在,要求考生围绕现实展开联想和想象;另一个是“没有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要侧重于“从有到无”的变化,具体叙述或议论“没有”之后带来的后果、影响等等。
    考生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填上任务一物,比如一些自己曾经使用或拥有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未来可能不存在的事物,比如机械手表、书信等等。比如借书信来抒发对书信这种传统交流方式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赞美,反思现代通讯方式带来的快节奏和情感缺失;也可以填上现在还存在的但未来可能被淘汰或发现巨大变化的一些事物,比如乡村、老街、胡同等等。比如以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老街为假设,表达对老街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人文情怀和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与珍视,引发对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填上“书信”。在文章开头讲述自己收到一封珍贵书信的经历,感受其中的温暖和感动,并结合自身体验描述书信的特点,如书写的用心、情感的沉淀、等待的期待等。接着,设想没有书信的世界,人们的交流变得快捷但肤浅,情感难以深刻表达。然后,对比书信与现代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指出书信的不可替代性,并强调书信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如名人书信成为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结尾表达对书信的怀念,希望人们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不要忘记书信所带来的美好。
    立意:
    1.如果未来没有书信,人类会缺失很多真挚的情感。
    2.如果胡同消失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就会缺少一角。
    3.老街如果消失了,那么老街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人文情怀和独特生活方式也将消失,这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城市化的结果。

    相关试卷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