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下列各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B. 工业制氧气C. 干冰升华D. 百炼成钢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D. 给液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C、装置气密性检查时,需要形成密封体系,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 某学生欲称取4.3g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4g砝码,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 3.7gB. 4.0gC. 4.3gD. 4.6g
【答案】A
【解析】
【分析】托盘天平的工作原理是m(左盘)=m(右盘)+m(游码)。
【详解】通过分析和题干描述可知,左盘的砝码质量为4g,右盘是氯化钠,游码的质量为0.3g。则可以得出:4g=m(NaCl)+0.3g,解得氯化钠的质量为:3.7g。
故选A。
4.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将量筒放好,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小于15 mLB. 大于15 mLC. 等于15 mL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液体的实际体积少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液体的实际体积多于5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15 mL,故选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故选B。
6.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 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再对着试管中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C. 实验室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D. 检查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以防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再对着试管中药品部位集中加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炸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括号内是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B. 氧气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C. 空气与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D. 木炭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可以区分,正确。
B、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木条燃烧的更旺。燃着的木条伸氮气,木条熄灭。可以区分,正确。
C、空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二氧化碳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区分,正确。
D、木炭与四氧化三铁都为黑色固体,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错误。
故选D。
8.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含量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 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助燃,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各成分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实验室里取5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 ②④⑥⑦B. ①③④⑥⑧C. ①②④⑥⑧D. ①②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量取5mL水需要用到10mL量筒、胶头滴管;加热水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或带铁夹的铁架台。
【详解】量取5mL水需要用到②10mL量筒、⑧胶头滴管;
加热水需要用到④酒精灯、⑥试管、⑦试管夹或①带铁夹的铁架台。
故选C。
10.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B. 催化剂只对某些反应有催化作用
C. 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D. 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少生成物的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错误;
B、催化剂只对某些反应有催化作用,故说法正确;
C、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等多种物质做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1.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
①悬浮颗粒 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④一氧化碳 ⑤氮气 ⑥二氧化硫 ⑦稀有气体 ⑧二氧化氮
A. ①④⑥⑧B. ②④⑦⑧C. ③④⑥⑦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所以①④⑥⑧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故选A。
12.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燃烧需要氧气,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无明显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①错误;
②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消耗了氧气,但是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则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水无法进入集气瓶,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方案不可行,②错误;
③水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说明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证明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转化,③正确;
④蜡烛产生的白烟被火柴点燃,使蜡烛重新燃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④正确。
则正确的是③④,故选:C。
13. 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则瓶内的压强变大,充气的气球缩小,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D。
14.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装药品②开始收集氧气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连接好装置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⑦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⑤④①③②⑥⑦B. ⑤④①③②⑦⑥C. ①⑤④③②⑥⑦D. ⑤①④③②⑦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按要求连接好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放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开始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⑦熄灭酒精灯。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④①③②⑥⑦。
故选A。
15. 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甲中装满空气。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二氧化硫反应。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氢氧化钠(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粉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B. 甲装备内的气压减小
C. 乙中的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D. 乙中的长导管处冒气泡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
B、②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正确;
C、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乙中的长导管内液面不会上升,故错误;
D、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故正确。
故选C。
1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 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但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并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呼吸,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选项推理错误;
D、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例如氮气也可以用作保护气,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甲: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 图乙: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C. 图丙: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D. 图丁: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入了少量催化剂,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并放热,所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在红磷刚开始燃烧时因为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瓶内气压先增大;之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红磷燃烧完全并恢复至室温后,瓶内气压将比初始气压低且不再变化,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的过程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刚开始时固体只有高锰酸钾;当反应开始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此时固体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三种;当反应结束后,固体只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故C正确;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结果,所以在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氯酸钾中不加催化剂反应速率较慢,而等质量的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一分,共28分)
18. 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1)硼__________;
(2)铝__________;
(3)磷__________;
(4)铁__________;
(5)Ca__________;
(6)N__________;
(7)I__________;
(8)Mn__________。
【答案】(1)B (2)Al
(3)P (4)Fe
(5)钙 (6)氮
(7)碘 (8)锰
【解析】
【分析】元素符号书写原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小问1详解】
硼的元素符号是B。
【小问2详解】
铝的元素符号是Al。
【小问3详解】
磷的元素符号是P。
【小问4详解】
铁的元素符号是Fe。
【小问5详解】
Ca可以表示钙元素。
【小问6详解】
N可以表示氮元素。
【小问7详解】
I可以表示碘元素。
【小问8详解】
Mn可以表示锰元素。
19. 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稀有气体 ③氮气 ④纯净的空气 ⑤蒸馏水 ⑥冰水混合物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液氧等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 ②④⑦⑧ ②. ①③⑤⑥⑨
【解析】
【详解】①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②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③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④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⑤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⑥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 ,是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属于混合物
⑧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⑨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填:②④⑦⑧;①③⑤⑥⑨。
20.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
A.铜+氧气氧化铜 B.氨气+氧气氧化氮+水
C.水氢气+氧气 D.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E.碳酸→二氧化碳+水 F.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 ①. ABDF ②. A、F ③. B、D ④. C、E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E、,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但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F、,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DF,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F,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BD,属于分解反应的是CE。
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__________mL,固体需__________。
(2)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药品时,瓶塞要__________;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_________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盖2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1~2 ②. 铺满试管底部
(2) ①. 倒放 ②.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3) ①. 灯帽 ②. 平衡气压 ③. 挥发水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需铺满试管底部;
【小问2详解】
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小问3详解】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
盖2次的目的是:避免因开始熄灭时气体温度较高,冷却后气体收缩,压强变小,导致灯帽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的水分蒸发掉,利于下次点燃酒精灯,故填:平衡气压,挥发水分。
22. 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据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__;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2)在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放出热量;c.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细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3)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填标号)。
A. 铁丝太粗B. 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
C. 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D. 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4)图2集气瓶中加入的水的目的为__________。
(5)将两个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图3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A中燃烧比在B中燃烧更旺。从以上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②. 引燃铁丝
(2)c (3)ACD
(4)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5) ①. 支持燃烧 ②.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图1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小问2详解】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能证明细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故填c;
【小问3详解】
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铁丝太粗(铁丝太粗可能导致不易达到着火点)、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氧气浓度低,不足以支持铁丝剧烈燃烧)、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会使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导致铁丝不能燃烧);根据第(1)分析可知,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不会影响铁丝的燃烧。
故选ACD;
【小问4详解】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有污染,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图 2 集气瓶中加入的水的目的为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5详解】
将两个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图3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A瓶口朝上,B瓶口朝下,在A中燃烧比在B中燃烧更旺,说明A中氧气浓度高于B,从而说明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B中氧气从瓶口逸出,浓度降低。
三、简答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3分)
2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沸点℃,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
(3)写出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答案】(1)无色气体,熔点 − 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由题中信息可知,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 − 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小问2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为: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小问3详解】
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4. 如图A~E是初中课本中出现的几个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来给硫燃烧,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优点是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5)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6)小明同学认为装置F可以代替装置C、D、E收集气体,欲收集氢气,应使氢气从__________管进(填“a”或“b”)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C ③. 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以用水吸收
(3)不用加热,利于环保
(4)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BC##BE##BF
(6)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则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进行收集,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来给硫燃烧,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原因是: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以用水吸收;
【小问3详解】
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优点是:不用加热,利于环保;
【小问4详解】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装置B,由于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进行收集,即装置C、E、F,综上应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BC或BE或BF;
【小问6详解】
用装置F收集氢气,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氢气应从b管进
25. 小明用如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结合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燃烧匙内放有红磷。该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是 ________ ,反应的表达式为 ________ 。通过对 ________ 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结论。
(2)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瓶内剩余气体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________ 。
(3)若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写2条)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理由是 ________ 。
(5)图2是小花对实验的改进装置:
小花用白磷代替红磷燃烧进行实验,(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实验的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2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________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________ mL。
(6)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_____ (填写序号)
A.冷却集气瓶 B.液封导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答案】 ①.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③. 烧杯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④. 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⑤. 红磷不足 ⑥. 装置漏气 ⑦. 不成功,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不成功 ⑧. 先下降后上升 ⑨. 70ml ⑩. A,B,C
【解析】
【详解】(1)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中消耗氧气的体积等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故通过对烧杯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结论;
(2)实验中剩余气体的性质为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
(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有红磷不足,装置漏气,为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反应前后集气瓶中压强几乎不变,故不能成功;
(5)白磷燃烧放热会导致空气膨胀,使水进入导管中,使液面下降,冷却后,集气瓶中压强减小,使水进入集气瓶中,导致液面上升,故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150mL-50mL)×1/5=20mL,故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20mL+50mL=70mL;
(6)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冷却集气瓶,液封导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现象
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无明显变化
发出淡蓝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蜡烛产生的白烟被火柴点燃,使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液态水和气态水可以转化
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5页。
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