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48253/0-17258950695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48253/0-17258950696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48253/0-17258950697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共两大题,18小题,本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为100分。
2.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5.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环境保护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 将废旧塑料制品焚烧回收热能
C. 酸雨形成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化石燃料
D.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防患于未然,最终杜绝化学污染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A正确;
B.将废旧塑料制品焚烧回收热能,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B错误;
C.大量燃烧含硫化石燃料,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或硫酸,当酸性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酸雨,C正确;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使用,而不能先污染后进行治理,最终杜绝化学污染源,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果中添加的柠檬黄属于着色剂
B. 奶粉中添加的硫酸锌属于营养强化剂
C. 水果罐头中添加的维生素C属于抗氧化剂
D. 加工馒头、饼干时添加的碳酸氢钠属于增味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柠檬黄是合成色素,属于着色剂,故A正确;
B.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硫酸锌属于营养强化剂,故B正确;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属于抗氧化剂,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饼干蓬松,属于疏松剂,故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都是高分子
B. 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C. 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最终转换成氨基酸
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糖类中单糖和二糖都有确定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多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油脂的烃基中若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则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使溴水褪色,B错误;
C.蛋白质在人体内初步水解为多肽,最终水解生成氨基酸,C正确;
D.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而蛋白质则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 具有漂白作用,可漂白纸浆、毛、丝等
C. 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可用于生产电池
D. 二氧化硅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 A 正确;
B.SO2具有漂白作用,可漂白纸浆、毛、 丝等,B正确;
C.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 可用于生产电池,C正确;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纤的原料;硅具有半导体性能, 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D错误;
答案选D。
5. 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 用冰箱冷藏以保鲜食物B. 食盐中添加碘酸钾预防缺碘
C. 用煤粉代替煤块使炉火更旺 D. 食品包装内放置除氧剂延长保质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冰箱冷藏以保鲜食物的目的是降低储存温度,使食物的变质速率降低,延长保质期,则用冰箱冷藏以保鲜食物与反应速率有关,故A不合题意;
B.向食盐中添加碘酸钾目的是防止人体缺碘而患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则食盐中添加碘酸钾预防缺碘与反应速率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用煤粉代替煤块可以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使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则用煤粉代替煤块使炉火更旺与反应速率有关,故C不合题意;
D.食品包装内放置除氧剂的目的是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降低氧气的浓度,使食物的变质速率降低,延长保质期,则食品包装内放置除氧剂延长保质期与反应速率有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 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
B. 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是碱
C.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 若烧瓶充满,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形成喷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喷泉实验是利用压强差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导致烧杯中液体通过导管进入烧瓶而产生喷泉,故A 正确;
B.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证明氨水溶液呈碱性,不能证明氨水是碱,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导致烧杯中液体通过导管进入烧瓶而产生喷泉,故C正确;
D.烧瓶充满二氧化硫,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二氧化硫和碱溶液反应,可以降低烧瓶内压强,也可形成喷泉,故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甲烷、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烷、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B. 甲烷中混有乙烯可通入足量除去
C. 可用酸性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
D. 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而甲烷和溴水不发生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
B.乙烯与氢气加成生成乙烷,在甲烷中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乙烯和氢气的加成反应需要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故达不到除杂的目的,B错误;
C.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反应,因此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C正确;
D.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两者的含碳量不相等,所以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不相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 某兴趣小组模拟纸电池进行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锌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工作时由锌电极向铜电极迁移D. 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电极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Zn-Cu-CuSO4构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详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
B.锌电极失去电子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工作时由Cu电极向Zn电极迁移,C错误;
D.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质量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C。
9. 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所以硅酸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则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A正确;
B.一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则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C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生成氧化铁,且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则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10. 一定温度下,在2L容器中,A、B两种气体转化时,其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4min时,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8min后,容器中A、B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 反应开始至4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4min时,A的物质的量等于B,但4min后,A的物质的量减小,B的物质的量增加,说明4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v正≠v逆,A错误;
B.由图示可知,4min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0.8ml-0.4ml=0.4ml,B的物质的量增加0.4ml-0.2ml=0.2ml,则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达平衡时A、B的物质的量均不为0,反应为可逆反应,而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B正确;
C.8min时,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 A、B的百分含量不在变化,C正确;
D.反应开始至4min,,D正确;
答案选A。
11. 下列关于烃类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碳量:
B. 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C. 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其沸点和化学性质均不相同
D. 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烷、乙烯、苯的最简式分别为CH3、CH2、CH,最简式中碳原子数目相同,氢原子数目越多,含碳量越低,则含碳量:乙烷<乙烯<苯,故A正确;
B.丙烷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连接的原子、基团都呈四面体结构,则3个碳原子呈锯齿状,不在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
C.的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3种,其沸点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双键、三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故D错误;
故选A。
12. 实验室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浓硫酸除做催化剂外,还体现了脱水性
B. 加入过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C. 右侧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D. 实验结束,右侧试管内液体下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A错误;
B.加入过量乙醇,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能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B错误;
C.乙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这既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又可以溶解乙醇、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C正确;
D.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溶液的上层,D错误;
故选C。
13.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式为 B. 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C. 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 1ml分子最多能与5ml 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故A正确;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2种官能团,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
D.1ml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5ml碳碳双键,最多能与5m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4. 将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a~c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B. b、c处颜色褪去,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C.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
D. Cu与浓硫酸反应,体现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铜丝和热的浓硫酸会发生反应
【详解】A.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错误;
C.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硫酸铜,而非蓝色的五水硫酸铜,其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生成的水吸收,C错误;
D.铜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硫酸铜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二氧化硫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锥形瓶c和试管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
(3)在c中放一小块铜片,d中加适量NaOH溶液,由a向c中加入5mL稀硝酸,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气体略有红棕色,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酸性。
①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填“”或“”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酸性比酸性强,理由是________,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
(5)硝酸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分液漏斗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①. ②.
(4)①. ②. 溶液变浑浊 ③. 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也可以和溶液反应,生成 ④. 在c和d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
(5)
【解析】分液漏斗中加入硝酸,锥形瓶放入铜片,两者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据此结合题目分析。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具体操作: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锥形瓶c和试管d的胶塞,加热c,故其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则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故原因是。
(4)①若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酸性,则分液漏斗加入稀硝酸,c中加入碳酸钠,d中加入的试剂是,结合硅酸为白色沉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浑浊。
②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酸性比酸性强,结合硝酸的挥发性,理由是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也可以和溶液反应,生成,可以用试剂除去挥发的硝酸,故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在c和d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
(5)硝酸不稳定,光照下或受热易分解,故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
16. 氢气被视为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对氢能源的研究从未停歇。
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1kPa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
①氢气的燃烧热________。
②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已知H—O键能为,O=O键能为,1ml 完全燃烧生成1ml 放出241kJ热量,计算H—H键能为________。
④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乙醇的燃烧热,计算25℃和101kPa时1g甲烷和1g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说明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
(2)工业上制取氢气时涉及的一个重要反应是:
已知:
①
②
③
则________。
【答案】(1)①. ②. ③. 436 ④. 55.6kJ ⑤. 29.7kJ ⑥. 相同质量时,三种物质中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
(2)
【解析】(1)①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1m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故氢气的燃烧热,故答案为:;②根据①的分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 ,故答案为: ;③设H—H键能为x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解得x=436,故答案为436;④1g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3kJ÷16≈55.6kJ,1g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366.8kJ÷46≈29.7kJ;相同质量的氢气、甲烷、乙醇完全燃烧,氢气放出的热量最多,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故答案为:55.6kJ;29.7kJ;相同质量时,三种物质中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
(2)已知①
②
③
则反应可由得到,则,故答案为。
17. 以淀粉为原料合成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和F()的路线如图。已知D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D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界中最终都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用的试剂为________。
(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B的名称为________。
(3)D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A、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5)物质G是A的同系物,其分子式为,G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碘水
(2)①. ②. 乙醛
(3)①. 羟基、羧基 ②.
(4)①. ②.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①. ②.
【解析】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A为CH3CH2OH,A被催化氧化生成B为CH3CHO,B被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OOH,A和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CH3COOCH2CH3,D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D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界中最终都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则D为CH3CH(OH)COOH,D和A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
(1)淀粉遇到碘变蓝,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用的试剂为碘水。
(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B为CH3CHO,名称为乙醛。
(3)D为CH3CH(OH)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羧基;根据分析,E的结构简式为。
(4)A、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A为CH3CH2OH,物质G是A的同系物,则G含有羟基,G分子式为,G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18. 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洋经济的一部分。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由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和。“提纯”时,所加下列四种试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盐酸 ②溶液 ③NaOH溶液 ④溶液
(2)反应Ⅰ和Ⅱ分别表示氯碱工业和工业制备金属钠的反应原理。
①依据图中转化,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已知NaCl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均完全电离,从反应物的微粒和性质的角度,分析反应Ⅰ和Ⅱ还原产物不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向“母液”中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4)用吸收转化为“含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由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反应可得出、、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5)“含的溶液”中存在,设计简易实验证明________。
【答案】(1)③④②①或④③②①或④②③①
(2)①. ②. NaCl水溶液中,得电子的微粒有和,因为得电子能力强于,故还原产物为;NaCl在熔融状态下,得电子微粒只有,故还原产物为Na
(3)吹出溴蒸气等
(4)①. ②.
(5)取少量含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的溶液中存在
【解析】从海水中得粗盐和含溴离子的母液,粗盐提纯得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电解熔融氯化钠得钠和氯气,往含溴离子的母液中加稀硫酸、通氯气之后,通热空气吹出溴单质,用二氧化硫和水吸收吹出来的Br2,得含溴离子的溶液,往其中通入氯气生成溴单质。
(1)由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和,“提纯”时,可用足量溶液除去,可用足量溶液除去,可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除时由于足量,则多余的可用溶液除去,所以④溶液一定要在②溶液之前,多余的和NaOH可用盐酸除去,所以①盐酸在最后,而③NaOH溶液只要在盐酸之前即可,即所加下列四种试剂的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或④③②①或④②③①;
(2)①依据图中转化,反应Ⅰ表示氯碱工业反应原理,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NaCl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均完全电离,NaCl水溶液中,得电子的微粒有和,因为得电子能力强于,故还原产物为;NaCl在熔融状态下,得电子微粒只有,故还原产物为Na,所以反应Ⅰ和Ⅱ还原产物不相同;
(3)经过稀硫酸酸化、通氯气后,母液中的溴离子被氧化为Br2,溴易挥发,向“母液”中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吹出溴蒸气等;
(4)用吸收转化为“含的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海水提溴过程中,氯气氧化溴离子:Cl2+2Br-=2Cl-+Br2,溴离子是还原剂、氯离子是还原产物,还原性>;,二氧化硫是还原剂、溴离子是还原产物,还原性>,所以从反应可得出、、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5)要证明“含的溶液”中存在,即检验,可取少量含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的溶液中存在。
[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高中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1):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高中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1),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药物结构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高中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河南省开封市高中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药物结构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8页。